APP下载

国内外国家公园研究综述

2017-05-24刘思雨刘军

旅游纵览·行业版 2017年4期
关键词:公园社区国家

刘思雨 刘军

国家公园是一种保护生态环境的有效方式,在许多国家已经有了较为成熟的发展,我国也设立了国家公园试点,以此探索更好的可持续发展方式。本文通过查阅多篇文献,对它们进行整理后发现现有的国家公园综述主要集中在国家公园的概念、管理模式、游客管理及国家公园与社区发展的关系等方面的研究,为我们深入了解国家公园提供参考,也为我国国家公园的建设与发展提供依据与经验。

引言

1872年,美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国家公园——黄石国家公园,世界上许多国家的国家公园也随后纷纷建立了起来。国家公园保护着自然生态环境,同时也有科学研究、环境保护、思想培育、科学教育、自然游憩等多重功能。国家公园的研究对于我国国家公园的建设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国家公园的相关概念研究

继美国建立国家公园之后,许多国家也相继建立起了自己的国家公园,虽然各个国家对国家公园的定义有所不同,但有一个共同的概念:作为为子孙后代所保存的原始野性的大自然和民族骄傲的象征。

(一)IUCN关于国家公园的概念

国家公园的数量在世界各国快速增加,但并没有统一的规范,对其管理具有很大难度。1969年的第十届IUCN会议对国家公园的定义进行了权威认定:“1)由一个或几个生态系统组成,且其本质未因人类开发和占用而改变的区域,该区域拥有神奇的自然美景,或者动植物种类、地貌场所和栖息地具有特殊的科学、教育和休闲价值;2)该区域由国家最高级别机构采取行动保护,或尽可能地消除人类开发或占用的影响,并有效地加强促使该区域成立的生态学、地貌学或美学特征的方面;3)在专门的条件下,出于鼓舞人心、教育、文化和休闲的目的,游客允许进入该区域。”1978年,IUCN公布了《保护区的分类、目标和标准》,其中对国家公园有了更加系统的分类,国家公园被设置为A组的第Ⅱ类保护区类型。

(二)美国国家公园的概念

美国国家公园中特别强调要保持好为每个人享有美丽的风景资源原有的自然状态。国家公园法案规定:“这一公园地以美国法律保护、开拓、占有,土地不准出卖,对自然状态采取强有力的保护措施,是供人们娱乐休息的公共公园。”后来这个法规成为美国其他地区设置国家公园的依据。美国将国家公园定义为:“国家公园是由国家政府宣布作为公共财产而划定的以保护自然、文化和民众休闲为目地的区域。”

(三)日本国家公园的概念

根据日本的《自然公园法》,日本的国家公园分为国立公园(国家公园)与国定公园(准国家公园)。

国立公园是指“能够代表日本自然风景的区域,为保护自然风景而对人的开发行为进行限制,同时为了人们便于游赏风景、接触自然而提供必要信息和利用设施的区域。由国家直接管理,通过‘自然环境保全审议会(由地理、环境、历史等专家构成)提出意见,最终由环境大臣指定。”国定公园是指“具有与国立公园相同的自然风景地区,相当于‘准国家公园,由都道府县直接管理”。

(四)国内国家公园的概念

1956年,我国建立了第一个自然保护区,经过半个世纪的发展,又陆续设立了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国家森林公园、国家地质公园、国家湿地公园等多种类型的保护区。关于我国是否存在国家公园,许多学者对此进行了探讨。一部分学者认为我国的保护区构成了国家公园体系,有学者认为还并未形成真正的国家公园,也有一些学者认为我国的风景名胜区比国家公园更胜一筹。尽管国内说法不一,但国家公园在国内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需要更多的探索与实践。

二、国家公园的管理模式研究

(一)国外国家公园管理模式分类

周武忠(2014)将国外国家公园管理实践中的给管理模式分为4类:以树立国家认同为核心的中央政府管理模式、以自然游憩娱乐为驱动的协作共治共管模式、以自然保护运动为发端的属地自治管理模式和以自然生态旅游为导向的可持续发展管理模式。2014年召开的世界公园大会将各个国家不同的管理模式分为3类:拥有辽阔公共土地的美国国家公园体系、以日本等国为代表的国土面积和土地所有权受限的分区体系、为了保护本土人文历史与自然景观设立的面积较小的欧洲国家公园体系。

(二)国外国家公园管理模式研究

1.美国国家公园管理模式

美国的国家公园由国家公园管理局管理。在法律上,美国国家公园具有较为完善的法律体系,并且每个国家公园均有关于自己国家公园的授权的立法文件,并颁布了多部相关法律文件。

孟宪民(2007)在对美国国家公园体系的管理经验的研究中发现,美国国家公园管理具有科学性和公益性:美国有大量的科学家为国家公园的决策进行研究论证,具有很强的科学性;国家公园的管理经费大部分来自国会拨款,只有一小部分来自门票收入,国家公园管理局从不下达创收指标,多数的国家公园对游客免费开放。在经营方面,1998年美国国会通过了《改善国家公园管理局特许经营管理法》,制定了关于特许经营的相关制度和条例,并对各个地方国家公园管理局和特许经营者进行监管。

2.日本国家公园管理模式

日本政府于1931年出台《国家公园法》,随后又制定了一系列国家公园有关的法律法规,1972年制定了以保护自然环境为专门目的的《自然环境保护法》。

苏雁(2009)研究中指出管理上,日本国家公园实行统一规划,对在国家公园内的旅游活动的范围、内容做出了严格规定,对各种户外活动也制定了详细统一的規划,在发挥中央政府作业的同时,充分调动当地政府、科学家、群众的积极性,共同参与管理。日本国家公园的经费主要来源于国家拨款和地方政府的筹款,国家公园免收门票,并决不允许国家公园管理部门下达经济创收指标。

(三)国家公园的游客管理研究

随着国家公园的建立,吸引了更多的游客前来观赏游憩。游客数量的大量增加给公园的管理带来了一些问题,所以需要通过对游客管理多方面的优化,提升游客的体验水平,更好的保护公园内部环境,保护国家公园的可持续发展。

袁南果等(2005)认为国外现行的游客管理模式主要有6种:游憩承载能力、游憩机会频谱、游客影响管理模型、可接受改变的限度、旅游最优化管理模型、游客活动管理规划,并从实施的环境条件、方法特点、资源支持三方面对以上6种游客管理模式进行了比较分析,有利于管理者对游客管理模式的选择。

潘海颖(2007)从生态学视角研究游客行为管理认为游客行为管理应当从旅游管理者、旅游经营者、目的地居民、游客自我管理这4个环节出发,从这几个方面寻找游客行为管理的方法措施。她认为游客管理的实质是游客行为与环节关系的管理,目标是实现游客满意和目的地的可持续发展,游客管理的重心是游客行为管理,强调游客行为的过程管理。

(四)国家公园与社区的关系研究

要建立国家公园就离不开与国家公园所在社区的关系,国家公园保护自然生态环境的需求与周边社区经济发展的需求之间存在冲突,国家公园的建设必须重视与周边社区的关系,减少与周边社区的矛盾,处理好与周边社区的关系是重要环节之一。

杨桂华(2007)等研究了新西兰国家公园绿色管理经验后指出,新西兰国家公园形成了政府和社区双向平行参与的“双列统一管理体系”,社区居民参与到国家公园管理的各个环节,并在过程中进行监督,有效地减少了公园与社区的矛盾,有效地保護生态环境,发挥规模效益。

我国在建立国家公园时,要注重国家公园与周边社区的关系处理,应与周边社区相协调,公园与社区和谐相处,共享资源,共同保护生态环境,促进社区可持续发展。

三、研究展望

从第一个国家公园成立以来,国外国家公园在快速的建立与发展下至今已经形成了较为完善的法律体系和管理模式,国内外的学者们也对国家公园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回顾这些文献与研究,通过对国外国家公园的研究,我们可以吸取国外的先进经验,更利于我国保护区的改革与完善,有助于我国国家公园的研究、建设、发展。但是我国国家公园还未有明确的体制机制,所以未来我国国家公园的研究可能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1)我国国家公园的概念和标准问题;(2)怎样建立我国国家公园的管理与经营体制;(3)在大人口基数下国家公园游客的管理的方法;(4)如何让周边社区参与国家公园管理与生态保护,打造生态旅游、全域旅游;(5)怎样对国家公园社区进行生态补偿等问题的研究。这些问题的研究有助于我国国家公园体制的研究,有利于加快我国国家公园的建设与发展,对我国国家公园有着重大意义。

(作者单位:1.湖北大学旅游发展研究院;2.湖北大学商学院)

猜你喜欢

公园社区国家
我家门前的小公园
在公园里玩
3D打印社区
在社区推行“互助式”治理
把国家“租”出去
如何积极应对社区老年抑郁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