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高晓声散文中的生命意识

2017-05-24姜航航

现代语文(学术综合) 2017年4期
关键词:生命意识散文

摘 要:高晓声是当代著名作家,其散文创作内容丰富,风格迥异,阅读高晓声的散文,我们可以从作家对自我价值的注重、对农村环境和农村生活的思考、个体在社会关系中的定位、渴望实现理想和人生价值以及反思现代化这五个方面感悟作品的生命意识。

关键词:高晓声 散文 生命意识

生命意识是指个体生命对本身存在、存在的意义以及价值的看法和思考。在当代散文作品中表现在个体生命为离开对政治的依附,以文化与审美的形式构建和展现个体生命的存在和尊严。生命意识和文学创作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作家在进行文学创作的时候,都会不由自主地站在自我人生体验的基础之上,重新认识个体生命,正视个体和故乡、自然的关系,感悟人生,思考生存所带来的一系列问题以及审视生命的价值,这些都是生命意识的表现。高晓声散文中的生命意识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点:

一、自我存在价值的思考

高晓声的作品主题注重自我存在的价值,对“他者”的存在也表示深切的关注。高晓声文中的“他者”主要以自然景物为主,江南水乡的景、物是作者关爱与体悟的主要对象。

说到江南水乡景物,除了粉墙黛瓦、潺潺流水,给人印象最多的就是江南的鱼了。大家最熟悉的莫过于汉乐府中“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对鱼生动的描绘。在高晓声的眼中,江南的鱼不只是传统意义上用来供人观赏娱乐的,他写出了大家熟识的鱼鲜为人知的另一面。如在作品《鲫鱼篇》《昆仲篇》《黑鱼篇》《“狼外婆”》《鳑鲏篇》等文中他详细描写了风流又倔强的鲫鱼、将军性格般沉稳的青鱼以及与青鱼性格大相径庭的“投煞”般的草鱼、护子的黑鱼、喜欢装呆但却有着狼外婆般性情的鳜鱼、娘娘腔一般的鳑鲏,等等。最让人难以忘记的是写喜欢装呆但却有着狼外婆般性情的鳜鱼的那段,

“鳜鱼装呆,装到无可超越外,便是装死。我小时候,有年夏天在河边放牛,看见有条斤把重的鳜鱼肚皮朝天,躺在水面,一动不动,随风漂浮,分明是死定了。我怕它已经发臭,犹豫着未曾去捞,这时却见岸边游出一条水蛇,去把鳜鱼擒住,在它身上绕了三圈,往紧里收;眼看已是水蛇的食物,谁知它猛然又动起来,转眼之间,水声响处,一片殷红。它脊背上的鳍棘如刀如戟,把活生生的水蛇刺得像绳子一样松散开来……变成了自己的美餐。”[1]由此,江南水乡不寻常的神韵便从这种扣人心弦的描写中展现在我们的脑海之中。

在这些作品中,作家写的都是往常人们所熟知的鱼的品种,但却写出他们性情深处的神韵。从中我们不仅可以欣赏到江南水乡独有的生活情境,还可以在欣赏之余,零距离地感受到作者对大自然、对生活的热爱,对生命的思考。

二、农村生活的思考

江南气候湿润,生活富庶,文化底蕴深厚,因此造就了作家独特的文化精神和审美格调,江南的秀丽明媚抹去了生活及生命的沉重感,生活在其中的人们崇尚“快乐至上”,这种独特性在高晓声的作品中体现为通过对所生活的农村地区的环境以及日常生活的描写,展现他对生命深深的思考。

江南的农村生活淳朴、和睦。如在《消暑说瓜》中孩子为吃瓜,偷偷去瓜田采瓜,瓜田主人发现了不但没有把孩子当做贼看待,而是顺水推舟让孩子多带几个回去吃,当然,孩子的父母见到瓜主少不了要表示感谢。北人骑马,南人乘船,地理环境的差异造就游泳是水乡的孩子们走上世界的第一步,“早在三月三,迟到三月半再不下河去,就不算英雄汉。”[2]生活在其中的人们虽然过着最简单的生活,但却传达出最人文的精神。

对自己生活的家乡表现出深深的赞美与留恋,在与家乡的联系中找到了属于自己的一方天地,故土成就着高晓声一个作家的存在,是作者永远的精神家园,也是作者生命意识的又一体现。正如《从小捉鱼放牛始》中所描绘的那样:

“我家乡的那些河浜,留给我的印象,却是绝顶的美丽。”[3]

此外生活中的吃食也是高晓声散文中的“常客”,在《也给豆腐唱颂歌》中,从餐桌上普通的豆腐着手,歌颂艰苦的劳动,表现高晓声对生活的热爱,对生命的思考。

三、人生的沉思

综观高晓声的散文创作,取材大抵都来自日常生活,很少有反映时代的大事件。在日常琐碎的生活中,高晓声往往能发现隐藏在琐碎之下的奥秘,揭去覆盖在这些琐碎之上的华丽的锦袍,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是淡淡的苦涩。读者会在作者幽默的叙述中沉思人生,从而得出某些人生道理,得到满足。散文《最是颠倒马屁场》中,高晓声首先很正式地对“拍马屁”的含义进行了阐释,让人读起来忍俊不禁,认为作者这是故意的。但细细品味,我们却能发现作者正式阐述背后的苦涩。于是,读者们在笑声中会产生一种看透拍马屁这种“聪明”的快意。

作家人生的沉思一方面体现在社会交往上,另一方面则体现在人生的智慧上。《三个菩萨》中宁波帮与宜常帮为天宁寺塑大雄宝殿上的三世佛,宜常帮搞花样不按正常比例放大菩萨的脸,从而挤走了宁波帮,作家从两个帮派塑菩萨上升到对文学的反思,进而反思美和丑的界限,领悟人生。《朋友种种》中以朋友不可无为切入点,阐述交友种种,发出“朋友毕竟是我们人生旅途中不可缺少的伴侣。”的感叹;这是作者对自己人生的感受,更是对人生的思考的体现。此外,作家还通过描述自己与农民的情感来反思人生,如《土结疙瘩》中“主人高兴,都请我吃酒。”但是吃酒还要“关了大门,生怕被人晓得”既反映了作者当时的处境,又让人不由想起当时社会的大环境,体悟作家对人生的困苦的思考。

四、理想和人生价值实现的渴望

高晓声因探求者事件被打成“右派”后一直在农村改造,但他并没有就此沉寂,在《土结疙瘩》《吹菌记》等文中,他都隐晦地向读者传达他那种虽遭到误解,但却志向不改,渴望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的倾向,也在为实现自己人生价值的路上不懈奋斗。

《摆渡》中“有四个人到了渡口,要到彼岸去。这四个人,一个是有钱的,一个是大力士,一个是有权的,一个是作家。他们都要求渡河。”“有钱人”“大力士”“有权的”“作家”为了渡河,开始像“摆渡人”展开争夺,摆渡人说“你们每一个人都要把自己最宝贵的东西分一点给我,我就摆。谁不给,我就不摆。”有钱人给了摆渡人一些钱,上了船,大力士举着拳头说“你吃得消这个吗?”也上了船,有权的人许诺摆渡人“你摆我过河以后,就别干这苦活了,找我去做一点干净省力的事儿吧。”摆渡人听了高兴,扶他上了船。当作家像摆渡人自诩自己最宝贵的就是写作,但一时写不出来,要求以“唱个歌给你听吧”的时候,摆渡人的回答让人陷入沉思:“歌儿我也会唱,谁要听你的!你如果实在没有什么,唱一个也可以。唱得好,就让你过去”,又说作家唱的还不如别人唱的好,说罢,摆渡人不许作家上船,篙子一点就把船摆走了。然而,当摆渡者听到作家的一声叹后又把船靠了岸,说“你一聲叹,比刚才唱的好听,你把你最宝贵的东西——真情实意分给了我。请上船吧!”后来摆渡人跟有权的人走了,作家改行做了摆渡人,悟出创作的目的和摆渡一样,目的都是把人渡到前面的彼岸去。通过作家与摆渡人之间的对话以及作家行为思想的转变,侧面向读者传达出他的志向以及对一个作家使命的理解和遵守。

五、当时社会现代化的思考

1964年中国政府初次提出把中国建设成为一个具有现代农业、现代工业、现代国防和现代科学技术的社会主义强国。在政策转向、改革开放的浪潮中,现代化的思想与大量的新生事物出现在中国人的视野中,高晓声也认识到现代化所带来的益处,他把理性的思维和生命的体验相结合,人与现代化、人与自然关系的思考成了人们关注的中心。如《寻找美国农民》中当高晓声到了飞奔在现代化道路上的美国,看到美国农民现代化的生产方式,发出“美国的农民,并不是自食其力、出大力、流大汗的体力劳动者,而是一个企业经营家”[4]的感慨,进而引发对中国传统农业的思考。当他沿着祖国南疆的海岸线走一遭时,更是对祖国工业的繁荣感到由衷的欣喜。

但是现代化如一把双刃剑。江南,已经不是高晓声印象中的那个江南,在高晓声描写自己家乡的一些文章中,许多地方都表现出了他浓浓的忧患意识。《一路挥霍》《劫掠一空》《莫爱污染》《茫茫飞》《江心洲——一个现代的童话》,高晓声在多篇散文中传达了现代化过程中江南环境的破坏与人们心灵的迷失。这也造就了高晓声面对现代文明时的矛盾心理,作者一方面赞同欣赏现代文明所带来的巨变,另一方面又为现代文明所带来的弊端表示深深的担忧。现代化为曾经落后的乡村带去了文明进步,但曾经优美安静的江南水乡也遭到破坏和错误的改造。在《劫掠一空》中,记忆中美丽清澈的草塘浜已经被人们所破坏。最后作者也只能发出“优美已经被劫掠一空。让它保存在我的散文里吧!”[5]的叹息。《一路挥霍》一文中作者更是发出了“你的孩子将来长大了,用什么向他的下一代表达他童年同大自然的密切联系呢?”的疑问。这是作家的忧思,是对世界前途和人类命运的忧虑,是对经济发展和城市崛起后社会和人心受到物质侵蚀的疑惧和对昔日水乡的怀念。

文学的疆域是辽阔的,高晓声拥有的只是一方天地,他执着地走着自己的文学之路,厮守于自己的一方天地,他的散文时刻体现着作者对生命的思考,体现着对生命存在的价值与意义的探寻。生命意识在高晓声的作品中得到延伸,具有哲学的意境。从生命意识出发,我们能够更好地解读和思索他散文的意境和神韵。无论时间如何流转,社会如何变迁,对生命的沉思将是高晓声散文存在的独特魅力。

注释:

[1]高晓声:《高晓声散文自选集》,作家出版社,1999年版,第209页。

[2]高晓声:《高晓声散文自选集》,作家出版社,1999年版,第173页。

[3]高晓声:《高晓声散文自选集》,作家出版社,1999年版,第175页。

[4]高晓声:《高晓声散文自选集》,作家出版社,1999年版,第305页。

[5]高晓声:《高晓声散文自选集》,作家出版社,1999年版,第169页。

参考文献:

[1]高晓声.高晓声散文自选集[M].北京:作家出版社,1999.

[2]唐惠忠.寓理于趣 意蕴深远——高晓声散文《摆渡》赏评[J].青苹果,2005,(Z1):95.

[3]谢燕红,李刚.记忆与忧思:江南文化视野下的高晓声散文研究[J].井冈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03):119-124.

[4]俞元桂主編.中国现代散文史(修订本)[M].济南:山东文艺出版社,1997.

(姜航航 江苏扬州 扬州大学文学院 225100)

猜你喜欢

生命意识散文
遥想右北平(散文)
我与风
2021年《俪人·西部散文选刊》精品奖(30名)
2021年《俪人·西部散文选刊》评论奖(10名)
老苏(散文节选)
生与死的尊严(散文)
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生命意识
沈从文笔下底层人物的生命意识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生命意识
《老人与海》与《活着》的生命意识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