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薛振兴:用画笔向“美”致敬

2017-05-24东方慕蓉

现代世界警察 2017年5期
关键词:西画白描花鸟

文/东方慕蓉

警察文化

薛振兴:用画笔向“美”致敬

文/东方慕蓉

我们今天要认识的薛振兴,不是几分钟内就能准确绘出交通事故现场图的那个薛振兴,不是站在讲台上给全上海的交通事故民警讲课的那个薛振兴,也不是和队友巡逻在江南古镇七宝街头、一天要处置三十几个110警情的那个薛振兴,而是用画笔在宣纸上向“美”致敬的作为画家的那个薛振兴。

薛振兴,上海市公安局闵行分局七宝派出所民警,毕业于上海师范大学美术学院,上海市美术家协会海墨中国画工作委员会委员,上海市美术家协会会员,作品多次入选中国美术家协会和上海美术家协会举办的各种展览。

美术,美之术也。美是什么?是猛虎,是蔷薇,是灿烂的夏花,是静美的秋叶,是大漠孤烟直,是清泉石上流。美能让人愉悦和感动,美能引起人的倾慕之心。薛振兴觉得自己很幸运,七岁的时候就开始缘结美术,能师从赵秀如、金正惠等名家,能把工笔花鸟作为主攻方向,能绘制美、颂扬美、传播美。

说起工笔画,很多人可能第一个想到的是宋代的工笔花鸟。的确,看多了各种写意的山水和人物,第一眼看到宋代的工笔花鸟,顿时被震到了,原来,画可以这么纤毫毕现,这么典雅沉静,这么让人我见犹怜。后来才知道,其实工笔画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始于唐代,成熟于五代,到了两宋,是它发展的鼎盛时期。在这个时期,因宋徽宗赵佶的提倡和参与,工笔花鸟盛极一时。这个时期的工笔花鸟,散发着闲适、安逸、雍容和华贵,表现的是国泰民安的太平盛世。薛振兴说他后来选择主攻很多画家都望而却步的工笔花鸟,最主要的原因是这种画法太美了,在他一笔一笔勾出白描稿,再在白描稿上一层一层进行分染,然后又一遍一遍罩染绘制,那种美妙的感觉真的难以形容。为了追寻这种美妙的感觉,薛振兴把几乎所有的业余时间和所有的金钱都投入到绘画当中也在所不惜。他说你只要功夫花下去,就不会被老天辜负。比如这幅百花争艳图,他画了整整一年时间,可谓是呕心沥血之作。

这幅作品是正方形,长和宽都是180厘米,挂在那里顶天立地。我们首先看它的构图,左边和右边都是能够独立成为一幅画的,但把这两幅放在一起,又浑然一体,画面相互呼应,十分自然,丝毫不会产生排斥和牵强的感觉,让人很自然地以为它们本来就是一幅画。这幅画名为《百花争艳》,真的是实实在在一百朵花,仔细看,每一朵花都有属于自己的面孔,有的娇羞,有的傲然,有的温润如玉,有的古灵精怪。

这幅作品在创作初期,薛振兴用了很长的时间做准备工作,找资料,实地写生,画小稿样,等这些全部确认后才画白描稿。白描稿在构图和黑白灰的处理上他下了很多功夫。为了让作品的原尺寸样稿完美,很多地方,他把疏密做过加减,以确保画面大色块和小色块关系的完美。他用不会产生抢戏的不平衡感确保主题的鲜亮,但又确保不能喧宾夺主,也不能让画面的重心出现在画外,同时要考虑画面的气场,留出透气的窗口部分。

这些确定之后,薛振兴开始考虑用什么线条来画这幅白描稿,最后他决定,既然是写实作品,用高古游丝描的话会比较完美。由于画面比较大,是两张六尺整张拼成的正方形,仅仅正稿的白描薛振兴就用去了一个多月的时间。白描稿完成后他开始矫正黑白灰的关系,完毕后,做了一个淡黄色的底,等干了之后才开始填色。仔细欣赏这幅画,我们会发现画面既厚重又透明。为达到这个效果,他把色彩分多层上色法,一层一层染上去,每次上的色彩都很薄,但是为了颜色的厚重感,只能一层层地染上去。薛振兴利用画面的结构、透视和虚实关系完成画面的表达,委婉含蓄,充满了质感和内涵,当然也为观赏者带来了美的享受。上海大学美术学院硕士生导师苏金成先生评论薛振兴的工笔画“构图饱满不沉闷,用笔细而不呆板,设色艳丽而不媚俗”,信然。

对比这幅百花争艳图和工笔花鸟鼎盛时期的作品,我们会发现,薛振兴借鉴了很多西画的技法。传统工笔花鸟多小品,而薛振兴则大胆地创作大尺幅的作品。传统中国画颜料只有12种颜色,中国画只能在这12种颜色中做文章,而西画的颜色有200多种。就拿红色来说,中国画颜色中只有大红、曙红和深红,但西画的红色就有20多种,各种色阶、色相的红都有,颜色十分丰富,你画面中需要什么颜色,它就一定会有。这些颜色,让薛振兴放开了手脚,他在用色上,已非传统花鸟画中的孤芳自赏、大富大贵,而是绿茵盈眼不辨天地,或者石青土黄翡翠相环,交错殷红冷绿。另外,他的工笔花鸟构图也借鉴了西画的做法。中国画讲究留白,而西画讲究冲击力,薛振兴则学习西画的优点并弥补其不足,在冲击力中使用独特的方法留白。我们再看一幅画,便能说明白这个问题。

这幅画名为《和鸣》,高180厘米,宽98厘米,整个画面是绿色的调子,天空中有一只小鸟正在快乐地飞翔,枝头上停留一只小鸟与它相鸣和,画面的下部有四种植物相互依存,努力向着阳光的方向生长。我们可以发现,这幅画的重心并不在传统的黄金分割点,而是在上部的两只橙胸咬鹃鸟上,留白也在画面的上部,再仔细看,画面左下和右下又分别有留白,与上面的留白呼应,疏处可走马,密处不透风,让整个画面看起来非常舒服。接下来看植物的叶瓣,大体看来是绿色的,但绿有明有暗,有深有浅,画家用这些光影和色彩来展现自然的清新和勃勃生机,来表现自然的美和对生活的热爱,让人眼前一亮。薛振兴说,好的画,就是要让人的眼睛发亮,让人的心里激动。

有的人可能会认为,工笔花鸟,不就是追求精致、追求像吗?花那么长时间画一幅工笔画,不如拍照好了。近几年也有人已经在拍工笔风格的照片,也很受追捧。薛振兴听后笑笑,的确,你可以拍不同季节不同光线条件下的花鸟,甚至你可以用某种软件把它做出工笔画的感觉,但是两者真的不同,除了工具和材质,工笔画,你只要能想到的,都能做出来,不同季节、不同地域的植物,只要能用来表达,就可以放在一起。摄影显然会受制于外部条件。还有,工笔画通过白描造型、勾勒填彩,再采用分染、罩染、统染、点染、接染、撞水等技法描绘,它不仅追求外表的细腻好看,还传达了内心的兴奋和感动,这当然不是即使加上后期制作的摄影所能达到的美的高度。

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一个好的画家,一定是勤奋努力的人。薛振兴记得,为了学画,他十来岁的时候,每个月都有两三次乘公交车从中山西路的家里赶往天津路的上海美校,把自己一段时间画的习作和作业拿给赵秀如老师,请他修改点评,还要领受老师给他布置的下一个阶段的作业。当时交通不发达,每去一次光花在路上的时间将近三个小时,但小小年纪的薛振兴,不管天气怎么样,不管公交车上有多挤,他都坚持着,因为这些不便,对于心爱的画画来说,是那么地微不足道。薛振兴善于学习,美学、文学、历史、植物、动物……什么书他都读。他说绘画要达到一定高度,你这个基础就要打得很扎实,路要铺得很宽。

潘天寿先生说,大自然到处充满诗情画意,不过是有待慧眼慧心的人随意拾取罢了。做警察忙,没有那么多时间出去写生,为了这个“随意拾取”,薛振兴常去离家不远的上海植物园和上海动物园,观察不同季节、不同光线下的各种植物和各种鸟,一开始是把照片拍回来,慢慢琢磨,到后来,照片不用拍了,那些植物的正叶和反叶、根和茎,那些鸟的毛色、眼睛全部在他脑子里,大脑变成了一个巨大的存储器,想怎么取用就怎么取用,想画什么信手拈来。他把眼中所见的自然,用画笔在宣纸上变为艺术品。他的画,就是他观察生活后的理想和追求。我们再来欣赏一幅画。

这幅画名叫《荷塘清趣》,满池的荷叶、荷花和莲蓬,做旧的雍容华贵的色调,即使荷叶的残缺处也传达着一种闲逸和安适,点睛之笔是两只翠鸟,它们在喃喃低语,好像在说着情话,一阵清风吹过,整个荷塘都是活的,仿佛闻得到荷香,听得到蛙鸣。在创作这幅画时,薛振兴的考虑是,要画一幅能够展现荷塘生机的作品,并且借用“荷”字的谐音“和”,展现和谐这个主题。所以画面下半部分用的是大片大片较为完整的荷叶,而在上半部分,他利用了透视的原理来处理画面,造成画面较强的立体效果。三朵荷花怒放,画面中的小草随风起舞,荷塘的清趣与和谐的景象被充分地表达出来。放眼整个画面,我们会发现画面的色彩饱和度较高,充满着生机和活力。王昌龄说,诗有三境,物境、情境和意境,读薛振兴的这幅《荷塘清趣》,那些色块,那些线条和节奏,将物与情的呼应、意与情的交融、物与意的贯通娓娓道来,把美传达给观赏者。这其实是包括美术在内的所有艺术的终极追求。

荷塘一景

对于绘画的商业化问题,薛振兴有他独到的认识。

他说商业可以成就一个画家,同时也可以毁掉一个画家。他女儿薛慧雯已经美术专业研究生毕业,画的是油画,她有很多同学已经通过淘宝或者微信网店在卖画,而且价钱也不低,但他不建议她走这条路,他自己一直恪守着不走这条路。并不是他清高,而是担心这样一来,什么好卖就画什么,完全跟着市场走,跟着买你画的人的品位走,这样下去的结果,你就只会重复自己。光阴者,百代之过客也。人的时间有限,如果你把时间花在重复自己的作品上,你只能沦为画匠。如果大家都这样,复制前人,复制自己,就谈不上创新、谈不上进步。一代有一代的美术,达·芬奇画出了蒙娜丽莎,凡·高画出了向日葵,你再去画就没有任何意义。你在哪个时代,你就得在这个时代发声,为这个时代负责,至少让后人觉得你这个时代的人没有闲着。真正的艺术家,要坐得了冷板凳,耐得住寂寞,你的画才会走在前面。女承父业,女儿也承继父亲的性格,父女两个人都抵御住了商业化的诱惑,坚持走学术之路。他知道走学术之路的很多画家,甚至在有生之年都是寂寞的,凡·高穷困潦倒,一生只卖出一幅画,高更更是在他兄弟的接济下勉强度日,他们都是直到身后才得到了认可,薛振兴觉得即使这样也值得。天将降大任,必得让你承受住痛苦和寂寞。承受住了,你才有可能担当起这个大任。如果用痛苦和寂寞换来了把绘画的历史朝前推哪怕一小步的成就,那你就是一个了不得的人物。

当然,他也没有迂腐到拒绝卖画的程度,他给自己定了一个原则,他的画只卖给真正欣赏的人,而且他把真正欣赏自己画的人视为知音,绝不辜负人家的欣赏和收藏,为每一幅画负责,该几道工序就几道工序,该上几潽色就上几潽色,每一次下笔都用心用意,用足够的饱和度、足够的线条和足够的明暗对比,用与人的心跳和脉搏接近的节奏,把画面通过眼睛传导给大脑,让大脑分泌出多巴胺,让你愉悦和兴奋,让你沉醉和感动。如果能做到这些,他便心满意足。

毛姆说,美,就是满足我们审美感的东西;美,赋予生活以意义;对生活在地球表面代代相继的熙熙攘攘的人群来说,唯一可以归给他们的目的,就是时不时产生一位艺术家。他又说,艺术品是人类活动最高的产物,是所有苦难——人类那无尽的辛劳和受挫的努力——的最终称义。我想,读到这些话,不独薛振兴,凡是艺术家,都会有这个野心、这个梦想。问题是谁更有天赋,谁更坚持,谁更努力。我们期待这样的大师,也期待我们警营自己的画家薛振兴。■

猜你喜欢

西画白描花鸟
红胸啄花鸟
写意花鸟
巧用“白描”把人物写活
花鸟卷
中国艺术陶瓷创作应坚持民族化的方向
诗笔白描,写照传神
写给远去的路遥
如何有效进行高中美术的教学
培养中学生对国画拥有“审美”的眼睛
中国画教学中独特的观察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