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算账”的买卖
2017-05-24李玉
◎文/李玉
校园里有个专卖邮票、信封和电话卡的中年人,他几乎每天都来,除了阴雨天气,周末也照来不误。由于他的邮票种类繁多,比邮局的好看,所以我常去他那儿买邮票,一来二去的也就熟悉了。
久而久之,我发现他有一个习惯:他从不亲自数邮票,也不算账,而只管收钱。你尽管自己挑,选好之后告诉他邮票的总数和应付给他的钱数即可。不过,他好像不喜欢别人跟他讲价,但如果你非要跟他砍价的话,他也会便宜几毛钱或一两块钱,当然,前提是你必须买得多,至少应该在10元以上。
我第一次从他那儿买邮票的情景至今依然记忆犹新:我花了大约20分钟挑了一大堆颜色各异的邮票。当我示意他可以算账时,他却对我说:“你自己算一下就行了。”说完就回头跟旁边一个买电话卡的同学聊上了。
我数了数邮票对他说:“一共是9张1块的,10张8毛的,3张5毛的,还有5张2毛的,应该是19块5毛钱。”
他听完了说:“你买了这么多,就给18块吧。”
我付钱后准备离开时,他却对我说:“同学,能不能帮我看一会儿摊,我去一趟厕所。”
他看我怔了一下,笑着说:“你是不是有事儿?那就不耽误你了,我找别人吧。”
我连忙说:“没关系的,我就帮你看一会儿吧!”
约5分钟,他回来了,我跟他随意地聊起来。
我问他:“你从来不数邮票吗?”
他反问:“你们不都是大学生吗?你们算账肯定比我算得好,我放心。”
我又问:“万一有人算错了呢?”
他说:“这很正常,自己算有时反倒更容易出错。所以,我还是相信你们这帮年轻人,脑子灵。反应快,算起账来比我快多了。”
他的一番话让我想起了以前常在校园里卖邮票的那个中年妇女。她总是不厌其烦地一张张地数,然后拿着计算器一遍又一遍地算,生怕漏掉一张赔本。这样的时间长了。便很少有同学再到她那里买邮票了,因为大家都嫌她麻烦,而且又浪费时间,有时买几张邮票要花好长时间。
与她完全不同的是,他从不亲自动手数邮票,也从不亲自算账。也许他并不知道,正是这种简单的信任成就了他在校园里的生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