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警务化管理下的公安本科院校学风建设初探──以浙江警察学院为例

2017-05-24陈楠方华清

浙江警察学院学报 2017年1期
关键词:公安院校学风警务

□陈楠,方华清

(浙江警察学院,浙江杭州 310053)

警务化管理下的公安本科院校学风建设初探──以浙江警察学院为例

□陈楠,方华清

(浙江警察学院,浙江杭州 310053)

如何科学地将警务化管理模式与公安本科教育学风建设相融合,培养应用型创新型卓越警务人才,提高公安院校本科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与创新创业能力,已成为公安院校共同思考的课题之一。通过实地调研浙江警察学院学生学风建设现状,分析警务化管理下学风建设问题的成因,并提出相关完善措施,为公安院校学生管理工作提供思考。

公安院校;警务化管理;学风建设;浙江警察学院

一、问题的提出

“警务化管理”是指公安院校为培养学生的预备警察意识与公安专业技能,依照国家公安机关人民警察的工作管理制度对在校大学生进行学习、生活、训练等规范化、标准化的教育与管理。公安院校警务化管理的主要内容有警务化意识培养管理、警务化课程学习管理、警务化日常生活管理与警务化校外实践管理。其中,学生管理部门是实施和监管主体,学生是参与主体,换言之,学生管理工作部门与学生是构建警务化管理机制与实践运行过程中的共同体。

“学风”,即学校长期办学所形成的学习风气与氛围。《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指标体系》将“学风建设与学生指导”列为一级目标。学生管理部门侧重于学生在生活习惯方面的纪律养成教育,而教学部门侧重于学生在公安基础知识与专业技能方面的学术素养教育,由此可见,两者在警务化人才培养目标上各有侧重。然而,2000年公安部颁布施行的《公安院校警务化管理规定》明确指出,公安院校设立的学生处在院校党委、院校长领导下按大队、区队、班的建制进行学生警务化管理工作,学生大队在学生处的直接领导下进行工作,同时接受教学系部协管

本文的写作目的不在于探讨警务化管理模式本身的好坏,而是探讨教学管理与学生管理部门之间存在的目标侧重是否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公安本科院校的学风建设,如学生学习时间碎片化、创新创业项目缺乏专业指导、学生学业成绩在学生警务化考评机制中得不到客观体现等问题。如何科学地将警务化管理模式与公安本科院校教育学风建设相融合,培养应用型创新型卓越警务人才,提高公安院校本科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与创新创业能力,已成为公安院校共同思考的课题之一。

二、浙江警察学院学风建设现状

(一)调研方法与调研对象。

1.调研目的与方法。为了研究当前警务化管理下公安本科院校学风建设现状,以浙江警察学院2013级至2016级学生为研究对象,采取问卷调查法,从课堂内外学业学习情况、学习氛围、创新创业项目申报对学业学习的影响因素等方面开展调查。问卷的投放、回收与结果分析均通过在线问卷调查工具“问卷星”实施。因为调研目的是从警务化管理参与主体(即学生区队)的视角了解当前浙江警察学院学风建设现状,因此未将学生管理部门、教学部门以及教师等工作人员纳入调研对象。调研结果可能会因调研对象的限制造成所反映问题不够全面,但与其他探讨警务化管理模式方面的研究相较,仍能从学生区队角度反映出警务化管理之于公安本科院校学风建设的部分影响,并且提供积极正面的改善措施。

2.调研对象的基本情况。参与问卷调查的对象为浙江警察学院侦查学、经济犯罪侦查、公安法制等专业学生共计710人,涵盖了2013级、2014级、2015级、2016级学生(见图1),其中男性占83.66%、女性占16.34%。数据显示,参与调研的学生中有59.65%的综合测评成绩位于各自区队的前30%(除去2016级新入校学生人数)。根据浙江警察学院《学生手册》规定,学生的综合测评成绩由德育、智育、体能三方面构成,可见参与调研的学生在德智体方面表现良好。

调查对象

图1 调研对象的年级分布

(二)学生课堂学习与课外学习现状。在课堂学习方面,学生总体纪律较好,听课注意力较为集中。数据显示,能集中精力认真听讲且听讲时间占课堂时间50%以上的有约八成学生,仅有6.66%的学生表示课堂听讲集中时间在30%以下。从学生对课程考核结果的重视程度看,超过80%的学生希望取得“良好”及以上的成绩,17.85%的学生抱着只要“及格”就好的心态。在课外自主学习方面,大部分学生能自主安排自习。调查数据显示,学生课余自习时间控制在日均2-3小时的为35.22%,3小时以上的为18.67%,1-2小时的为29.42%,1小时以内的为16.69%,超过80%的学生表示其所在寝室具有良好的学习氛围;在完成课后作业的态度方面,68.17%的学生表示能够按时独立完成,18.59%的学生表示会根据课程性质区别对待,其余学生则会在临近作业上交前应付完成或者参考其他同学的作业。学生主动与任课老师进行交流的情况良好,且呈橄榄型分布。据统计,有近一半的学生与任课老师平均每学期进行学业交流1-2次,27.33%的学生与任课老师交流超过3次以上,但仍有22.96%的学生与老师没有交流。以上情况体现了学生具有一定的学习自律能力,但缺乏对课程重难点的深度思考,未形成提问思考再提炼的思维训练习惯,长此以往将影响学生的学术研究与创新能力。此外,学生课外参加校内各类讲座与论坛情况一般。约61%的学生表示偶尔参加且收获一般,20.73%的学生表示经常参加且受益匪浅,还有近18%的学生表示没有兴趣参加或认为听讲座收效甚微。

三、警务化管理下学风建设问题的成因分析

(一)以学业为重的意识形态教育缺位。教学部门与学生管理部门分开管理学生,除分散管理资源、增加管理成本外,容易在客观上增加教学系部与学生管理部门之间的沟通和协调成本,影响学生管理工作的信息畅通。据调研统计数据显示,学生普遍认为学校学风氛围对个人学习意识的影响较大,其中影响学校学风的关键因素主要有学校文化氛围(41.58%)、学生学习态度(29.28%)、学校管理(25.32%)、教师教风(3.82%)。从客观方面分析,导致学生学习注意力分散、学习积极性降低的因素主要有课程数量较多(56.5%)、区队学联活动较忙(39.12%)、不喜欢任课老师的授课方式(32.06%)、体能训练较累(28.67%)等。因此,要解决学生学习意识问题,就要正视对学生课堂学习的影响因素。据调查反馈,部分学生经常会遇到学习与公派任务发生冲突的情况,此时学生大队会要求学生优先服从管理并完成公派任务,由此忽视了学生应强化课程学习的问题。倘若此类问题长期得不到合理解决,不仅会使学生对本科教育产生误解,还会导致学生因只能用较少的时间去完成较多课业任务而产生浮躁心理。美国教育心理学家罗伯特·加涅曾从行为学角度提出认知学习理论,强调“学习过程是信息的接受和使用的过程,学习是主体和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可见,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与学习环境之间的密切联系。加涅把学习过程依次分为八个阶段,即动机阶段、领会阶段、获得阶段、保持阶段、回忆阶段、概括阶段、操作阶段与反馈阶段,反映了学习者认知新事物、掌握事物发展规律以及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过程。因此,要培养应用型创新型卓越警务人才,就需要重视培养学生在大学课程理论学习与思考方面的主观能动性,继而提升学生在公安基层实习阶段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能力。

(二)学生综合测评机制中的执行情况缺乏监督。学校要营造较好的学风,管理者需制定与正风肃纪和学业成绩同等持重的综合测评机制与激励机制,让学生从心理上重视学习。浙江警察学院学生的学期考评机制与评奖选优主要参照校综合素质测评实施办法,测评项目中学生的德育、智育、体育成绩分别占30%、55%、15%。据调查,部分学生干部即参与综合测评评分环节的执行者又是被考核者,可以通过主观因素提高自身的德育成绩,以致在综合测评中学生干部的排位靠前,而未担任学生干部职务的学生则需要具有十分优异的学业成绩才能追上。

(三)科技创新信息不对称,配比指导资源缺乏。调查显示,学生参与学院、系部组织的科技创新活动积极性较高,但由于缺乏专业指导,出现申报立项率不高的现状。截至2016年10月,只有20%的同学参加过1至2次课题申报且立项,曾参与申报但未被录用的占22.68%,因缺乏指导未参与申报的占17.89%。有近四成学生未参与过学院或系部组织的科技创新活动,除26%的2016级学生因新入校等客观原因未涉及科研创新项目外,因主观因素未参与的人数占13.43%。可见,学生参与科技创新的主观意愿较强,但由于各类科技创新项目的信息传达时间存在滞后问题,且专业导师配额有限,导致部分学生缺乏申报项目的基本指导。

四、警务化管理下学风建设问题的完善措施

(一)提高辅导员的教育能力,加强学生对警务化管理的认同感。培养学生警务化管理与学习相辅相成的意识。据调查数据显示,有72.11%的学生认为,要解决学风问题,调整学习心态最为重要,而调整学习目标、改善课堂纪律、杜绝作业抄袭等措施分别仅得到16.76%、6.34%、4.79%的认同。可见,要加强学校学风建设,需要重视对学生学习心态的正确引导。因此,提高辅导员的教育能力显得尤为重要。首先,学生管理部门应以思想政治教育为抓手,呼吁并重视学生参与警务化管理工作中,提升学生区队对警务化管理的认同感。其次,要树立对学生管理工作的信心,提升自我知识储备,加强与学生沟通交流。再次,挖掘学生干部,提升学生工作领导力。最后,通过第二课堂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发挥党支部、团支部、区队和社团等组织的作用,指导大学生进行自我教育、开展社会实践等。通过不定期在区队开展座谈会,深入了解学生对现行综合测评机制在量化标准、考评实施过程中的意见建议。据调查数据显示,近六成学生建议辅导员通过以下三种途径加强学生学风建设管理。一是给学生以专业、发展方向等方面的指导;二是通过多走访学生宿舍、开展谈心谈话,了解学生的学习生活情况,增进与学生的亲近感与信任感;三是加强对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及研究性学习的指导,重视对入校新生、贫困生与校外住宿学生三类群体的学习指导。相比之下,让学生干部带头,带动其他同学学习的途径只有15.05%的人认同,这将冲击部分辅导员“以学干带动学风”的惯有理念。

(二)完善学风考核激励机制,加强考评机制运行监管。警务化管理是公安院校有别于其他高校的管理措施,严明学生在读期间的各项纪律,培养预备警官的忠诚严谨意识,有助于加强对学生日常生活内务、警容风纪、课程学习等方面的监督管理。在学风考核激励机制方面,应确保考评量化指标对学生学风考核的公正性,将学生学风建设表现与评先评优、奖学金等激励办法相挂钩,合理避免公派任务与学习进度间的冲突。根据浙江警察学院《学生手册》相关规定,学生综合测评的执行情况有待加强过程监督。如内务卫生违纪违规、学生平时课堂出勤考核并没有具体的加扣分操作细则,教学督导尚未把学生课堂学习纪律与出勤情况的评价结果纳入学生综合测评范围内,以致教学部门对学生综合测评的制衡措施相对薄弱。

(三)加强教管部门协作,搭建学生科技创新平台。一是教学部门要与学生管理部门形成学生培养合力。以开展专业讲座为主、建立兴趣小组为辅,多组织讲座、学术论坛,丰富学生课余生活,激发学生创新活力,不仅可以加强学生对专业知识的深度研究,还可以拓展学生的跨专业素质技能。学校也可以通过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上课水平,加强学术交流、多开设讲座,组织课外科研竞赛、兴趣小组的方式强化校园学习氛围。二是深化学生区队与任课教师的交流合作,加强学生学业成绩管理,并给学生提供科研创新指导资源。学生管理部门可以参照学生助理管理模式,在每学期开展学生科技创新导师双向选择的预先申报,促进学生与导师的课程学习内生型互动以及科研创新外延型交流。此外,学生管理部门可与教学部门搭建科技创新渠道,在每个年级定期遴选学生加入教学部门科技创新候选团队,让学生通过参与教学部门主持的科研项目,了解科学研究的主要方法,逐步掌握基本的科研能力。

(四)加强学生心理辅导,做好舆情管理。定期组织辅导员参加系部心理咨询团队开展的业务培训,提高对学生的心理辅导能力。学生管理部门应更切近学生心理,掌握学生的心理特征,做好学生的心理健康管理工作。美国心理学家埃里克森提出的“人生八阶段理论”反映了人生八个年龄阶段的心理发展冲突性,指明了处于青春期(12-18周岁)和成年早期(18-25周岁)人员的心理矛盾和发展冲突。学习该理论不仅可以了解学生生活所处的压力特征,还为研究大学生心理矛盾和冲突的诱因提供了理论基础。要积极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解决大学生心理疾病问题。研究表明,耐心倾听学生的长时间诉苦可以有效缓解大学生的不良情绪。此外,做好舆情管理工作,尤其要加强综合测评评比推优等敏感时期的舆情疏导,重视各个层次学生的培养,关注学生干部、先进生与“四困生”的各层次需求,营造谐氛围。

[1]卢文忠.公安院校警务化管理的思想政治教育价值[J].法制博览,2015(3).

[2]毛泽东文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3]赖锴.新建警察院校学风建设研究[J].广西警官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4(3).

[4]程文亮,汪勇.公安院校学生警务化管理体制模式分析——兼论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影响[J].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2).

[5]苏娜.基于SLI理念的公安院校警务化管理模式重构[J].河北公安警察职业学院学报,2011(1).

[6](美)罗伯特·加涅.学习的条件和教学论[M].皮连生等译.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责任编辑:钟玲)

D631

A

1674-3040(2017)01-0098-04

2016-11-15

陈楠,浙江警察学院侦查系助教,主要研究方向为侦查学、警察教育管理;方华清,该学院学生工作处大队长。

猜你喜欢

公安院校学风警务
河南警察学院召开争创全国重点公安院校动员会
新形势下警务战术指挥
辅导员视角下的“抓学风”
对党建促学风、学风固党建的辩证思考
我国公安院校水上教学课程的困境与出路
精细化管理视角下公安院校研究生培养改革
探究警务战术的本质、知识生成与运用
高职院校大学生学风考风作风的建设
警务训练中腹痛的成因及预防
基于科学计量学的公安院校科研与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