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换届一月,备战一年

2017-05-24余建红

浙江共产党员 2017年3期
关键词:乐清市温州市村干部

◎本刊记者 余建红

换届一月,备战一年

◎本刊记者 余建红

“本轮村级组织换届,是我经历的7次村级组织换届中,准备工作做得最充分的一次。”乐清市委组织部副部长陈乐供说。

温州全市有5405个村。早在去年年初,针对村级组织量大面广,社情民意相对复杂,村级组织换届矛盾问题突出等现实情况,温州就进入“倒计时”,提前谋划村级组织换届准备工作。

“五清”行动,排除隐患在前

2016年年初,温州市开始部署开展清底、清风、清障、清账、清仓“五清”行动,努力把工作做在前,把隐患排在前,把纪律挺在前。去年以来,温州共整顿转化268个换届重点难点村,真正为村级组织换届打牢基础、营造环境。

针对发现问题在前开展“清底”行动。自2016年3月15日开始,集中1个月时间,逐村开展村级班子满意度测评和村干部任职意向调查,广泛听取各方面的真实意见。

做到“四必谈”:即村党组织书记、村干部必谈;党员、村民代表必谈;老党员、老干部、能人志士及村内关键人物必谈;村民特别是信访户、困难户必谈。对每个村主职干部排队分析,对每个村级组织进行分类定级,确定“高风险、较高风险、一般风险和低风险”4个换届风险等级,确保把每个村情况掌握全、形势分析透、问题查找准。

“清底”活动中,乐清市为充分掌握村情,发动各类力量了解村情,图为白石街道密川村驻村干部张敏蕊进村入户了解老百姓对村情和村干部的评价。

温州全市共排查出6大类1019个村,其中涉及村内派系斗争的259个、信访矛盾纠纷集中的273个、“三宗”等势力干扰的94个、选举竞争激烈的510个、财务管理问题的104个、村干部不作为乱作为的59个。逐村制定问题清单、对策清单和责任清单等“三张清单”,“一村一策”制定整改方案,全面落实各级领导捆绑责任,全面实行月报制、销号制,全力推进“问题清零”,做到问题不解决不销号、不准启动换届。

此次本刊记者对村级组织换届省级试点作剖析采访的乐清市翁垟街道,根据调查摸底情况,围绕6类问题,排摸出地盐村、后西门村、河西村、三屿村4个换届重点难点村。根据各村村情,“一村一策”制定整改方案,成立攻坚小组,梳理出影响换届的主要问题,2016年11月前全部整改到位。河西村存在村西首桥边的地基审批和河岸道路拓宽问题,村两委干部为此产生了矛盾,换届前问题全部得到了解决,为该村的换届选举顺利开展打下了扎实基础。

针对农村干部作风问题开展“清风”行动。温州市成立市、县、乡三级农村基层作风巡查组,紧盯村级“三资”管理混乱、村干部侵害群众利益、村干部违反作风建设规定及其他农村涉纪信访问题,集中力量开展重点巡查。建立捆绑责任追究机制,对影响恶劣、群众反映强烈的典型案例,实行“一案双查”。

翁垟街道针对巡查中反映的13个问题,巡查组全部进行了深入核查,发现案件线索3条,立案3起,开除党籍2人,党内警告1人,批评教育1人。在下垟村巡查期间,发现原村委会主任王汉芳在村民代表大会未表决通过的情况下,擅自代表下垟村村委会签订协议,将乐清市乐海围垦工程中涉及下垟村300多亩滩涂的填方工程转包给他人。街道立即将问题线索移交乐清市纪委,并全力配合市纪委进行查处,最后给予王汉芳党内警告处分,给予下垟村报账员叶定超批评教育处理。

针对农村涉黑涉恶问题开展“清障”行动。围绕换届重点难点村,滚动排摸线索,强化公安大数据平台监测预警和情报信息研判分析,全力发现一批可能干扰村级换届的突出问题。严格落实“三必打”要求,将黑恶犯罪、村霸地霸、村官犯罪作为三类必打对象,露头就打、专案专办、依法严惩。

针对村级财务问题开展“清账”行动。坚持“全核查”要求,对温州全市5405个村全面实施村级财务清理和资产清理,并按照不少于20%的比例进行重点审计,尤其是将财务管理混乱、群众意见较大、问题比较突出的村列入审计范围。

针对农村信访积案问题开展“清仓”行动。开展村级信访问题排查,将曾到各级党委政府及其部门上访、至今未息诉罢访的信访事项,特别是可能引发群访越级访的信访事项,列入“清仓”范围。对排查出来的信访积案,严格落实领导包案督办责任,挂钩限时办结,倒逼信访积案按期“去库存”。

2016年3月以来,翁垟街道前西门村村民多次反映村河道整治工程已竣工,村里拖欠工程款,要求相关部门进行查处。经查,前西门村、南街村2个村对于河道驳坎工程量分担以及工程款分配的问题,2个村上一届村“两委”有过口头约定,但是没有签订书面协议,因此给问题的解决带来了一定的难度,在当地造成了一定的不稳定因素。经街道多次召开协调会议,得到妥善解决:前西门村调整1.6亩农田给南街村作为河道占地补偿;该工程剩余的40%和其他相关费用明确了两村按比例分摊。两个村对于协调处置结果都比较满意。

通过“五清”行动,去年以来,一批村干部被劝退或罢免。据了解,仅乐清市就有221名村干部被劝退或罢免,其中村主职干部72人。

整治老协,解决“老人干政”

规范村级老年协会,是温州市基层治理“补短板”的一场考验。多年来,温州市村域内普遍存在老年协会,由于缺乏监管,少数老协影响农村基层治理。

沉疴需用猛药。2016年8月以来,温州市借全省大抓基层之东风,以资金资产治理为突破口,全面启动村级老协问题集中整治,大力推动村级老年协会回归本位,帮助“夕阳红”真正地“红”起来。

短短三个月,温州市全面完成了村级老协资金资产专项治理,实现100%完成老协清查,100%完成老协资金资产清算,100%完成老协账户注销,100%完成资金资产移交村集体,理顺了村级老协与农村基层组织之间的关系,有力巩固了基层基础,维护了农村改革发展稳定。

在温州,村级老年协会已有30多年历史,量大面广、会员众多。至2016年8月,温州市5405个村共有老协4375个,占行政村总数的80.9%。

有关调查显示,总体上,温州市村级老协发展积极健康,多年来为温州市农村建设与发展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个别老协因长期疏于管理,偏离宗旨,干扰村两委正常运行,侵占村级集体资产,从事非法经营活动,阻挠项目落地和政府工作……基层党员干部群众对整治、规范村级老协呼声很高。

“开展村级老协问题集中整治势在必行。这将有利于进一步发挥村级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进一步加强农村基层治理,进一步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温州市委组织部有关负责人说。

乐清市北白象镇现场移交老协账目。

村级老协乱象背后,政治利益、经济利益、社会利益交织,从何处“开刀”既准又稳?

前期调研发现,温州市个别村级老协之所以不规范运作,在经济发达地区问题更突出,主要原因在于“经济发言权”。

“为此,我们以资金资产治理为突破口,集中突击,强力推进。”温州市委组织部组织处负责人介绍。温州全市共有村级老协账户3625个,如今已经全部予以注销;共有现金0.66亿元、银行存款5.7亿元、债权1.9亿元,已经全部移交村集体。

专项整治后,温州全市村级集体共接收资金资产38亿元,平均每个村增加了70.3万元。通过“改组”“立规”“归位”加强长效管理,确保老协的领导权牢牢掌握在村党组织,村级老年事业的日常开支得到规范,老协功能逐步回归公益本位。

据了解,翁垟街道原有村老协账户36个,全部予以注销,共移交资产54宗,移交资金699.8万元。

“村里管理从严的氛围越来越浓,为换届打下了好基础。”一位村干部直言,过去他们村,只要是村老年协会不认可,素质再好、能力再强的人,也基本选不上村干部。经过整治,老协“干政”得到有效解决,村两委可以理直气壮地开展工作了。

一些老协不仅回归“公益、服务”本色,还积极发挥“正能量”,成为助推“大拆大整”等中心工作的“银色力量”。

三个量化,规范坐值班制度

“同志,请问今天谁值班?”以前,翁垟街道各村民中心办公楼里经常会有这样的对话。村办公楼上班期间无人坐班,村民平时来办事找不到人、值班期间无人值班、村民节假日来值班室看不到人等不规范的坐值班情形,是前几年常见的景象。

温州外出经商的人较多,有些人选上村干部后,长期在外经商,较少回村。乐清市一位领导跟记者讲了这样一件事:某村一项重点工程获批后,需村里盖公章,可村委会主任在云南经商,村委会公章也被带到了云南,还因经商忙一时回不来。市里为了赶进度,派人到云南去盖这个章。村干部坐班值班是本分,精力不能到位的村干部应该及时劝退。

针对村干部坐值班意识不强、坐值班不规范、坐值班不清楚怎么干等习惯性短板,温州市全面规范村干部坐班值班制度。

痛之深则改之切。去年,乐清市制定出台《村干部坐班值班具体任务清单》,列出“开门七件事”给村干部“派活”,实行坐值班“三个一”让村干部“记活”,开展“五查一访”督促村干部“干活”,有效地改进了工作作风。

“开门七件事”给村干部“派活”。围绕村干部坐值班开门“七件事”:处理日常事务、接待来访群众、上门走访农户、村内工程监督、化解邻里纠纷、收集舆论民情、处置突发事件等,作为村干部坐值班每天必做的事情,细化15个具体的、可操作、接地气的规定动作,包括召开碰头会部署当天工作、清扫村民中心环境卫生、登录远程教育终端收看内容、打开“民情E通”收集意见建议、按照“服务清单”受理各类盖章证明、陪同驻村干部走村入户走访、劝阻报告违章违建违排及其他违法行为、经常性巡查项目施工现场、做好档案收集和整理等,引导村干部正确把握坐值班内容,增强村干部坐值班的规范意识。

统一安排“三个一”给村干部“记活”。统一制作“一村一牌”,将村干部坐值班指示牌、坐值班安排表以及坐值班人员、时间等基本信息,张贴在各村醒目位置,及时向群众公示;统一制作“一村一册”,下发专用的村干部坐值班登记本,要求坐值班村干部实时实名记录每日签到、请销假情况,明确不得代签、补签,不准迟到、早退,不得擅离职守;统一做到“一日一记”,要求坐值班村干部按规定格式,详实填写值班日志、每日村情,确保处理事务“有记录、有答复、有反馈”。

“五查一访”督促村干部“干活”。通过交叉检查、专项巡查、电话抽查、微信在线查、第三方抽查和随机暗访的方式,对村干部坐值班每天必做的“15个规定动作”进行督查,同时把检查结果与村干部基本报酬、考绩报酬、评优评先相挂钩。

通过出重拳、施重典,乐清市坚决把不适任村干部在换届前调整下来,努力形成“不坐班、不作为、不合格”的人员不能当选村干部的社会共识。

“自从规范村干部坐班值班制度后,村办公楼就像机关单位一样,一进门就可以看到偌大的坐班值班表,村民办事随时都可找到村干部。”翁垟街道沙头村一位村民告诉记者。

坐值班制度的规范,对本次翁垟街道的村级组织换届带来的正面积极影响是显而易见的。一些自觉精力不能到位的老板和能人,自觉退出了参选。

村档乡管,新官随时查旧案

落选村干部故意不移交甚至破坏村集体文件,是以往温州市村两委换届中较常见的现象。如今,温州市全面开展“村档乡管”工作,提前化解村级组织换届期间因村级档案缺失、损坏、涂改而造成的混乱局面,为此次换届工作顺利开展奠定了基础。

以乐清为例,乐清经济强村较多,仅年收入超百万元的行政村有200多个,其中大部分涉及项目征迁投建。以往在村级组织换届中,部分村干部怕落选后档案移交,一些暗箱操作行为会曝光,便拒绝移交、藏匿甚至破坏村级档案,导致村级重要信息不全或经济账目不清,这成为换届中的不稳定因素。

2016年3月以来,乐清市以村级组织换届选举工作为契机,将村级档案整理备份工作纳入村级组织换届准备工作,在天成街道率先启动村档乡(镇、街道)管试点。

在试点基础上,乐清市制订《行政村档案材料归档范围和保管期限表》,要求所有行政村对村庄建设、土地管理、项目合同和村两委会议纪要、村民代表大会决定等涉及集体和村民利益的8类重点文件材料进行整理归档。

乐清市对911个行政村分散在村干部手中的重要资料收集梳理,并分类、排序、编号和编目。其中,合同协议、物资经费分配、集体经济项目承包、土地征用、重大村务决策等重要档案复印扫描,一式三份,分别由村、乡镇(街道)、市档案馆保存,并采取数字化备份,避免遭恶意篡改。所有街道(乡镇)建立村级档案报备中心,村级重大事项全部报中心鉴证,及时形成档案归档。对私自带走、留存、转移和销毁资料的,如构成犯罪则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温州市要求,村“两委”换届后,由乡镇监督新老班子进行档案移交,填写移交书和移交目录,交接双方和乡镇代表分别签字盖章各存一份。

去年,翁垟街道交专业档案中介机构按照有关规定进行鉴定、分类、装订、编目、数字化加工,共产生163卷档案,数字化成果20.1GB。

乐清市委组织部负责人说,做好村档乡管工作,不仅有利于保障村级组织换届顺利开展,更有助于保障换届后村务工作不断档,维护村集体、村民利益和基层社会稳定。借助此次村级组织换届,今后乐清市将把村档乡管作为今后基层一项基础性和常规性工作来抓。

“清账”行动中,乐清市对199个重点村进行专项审计。

猜你喜欢

乐清市温州市村干部
浙江省温州市籀园小学
村干部带头 流翔高钙助力 共建大美乡村
冬之画
山西旅游扶贫示范村干部培训班开班
谁的嗓门儿大
这里的村干部,是这样“上班”的——略阳实行村干部“四化”管理
乐清市仙溪水乡萤火虫栖息地营建探析
当前村干部职务犯罪高发的思考
优胜选手来自
——浙江省温州市平阳县中心小学
温州市瓯三垟灯具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