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初中语文之情境教学法
2017-05-23杨勇
杨勇
摘 要:语文课堂不仅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战场,更是他们精神成长的家园,而情境教学就是高效教学主战场上的一种战略方针,精神家园中的一片葱茏绿洲。让情境教学贯穿课堂之中,可以使教学内容更加生动形象,进而产生身临其境之感,达到情感上的共鸣,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关键词:问题情境;交流情境;审美情境;体验情境;活动情境
记得初教鲁迅先生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文时,问过学生:“‘我和闰土父亲一起雪地捕鸟时是怎样的心情?”那位学生的语文基础较为薄弱,站在那里垂下头,来了个“徐庶进曹营—— 一言不发”。见此情形,笔者启发他:“上次锄草时,你看到有一只蚂蚱伏在草丛里,你想捉住它,当时是什么心理?”一听这话,他来了精神,大声回答道:“兴奋,又有些紧张。”“回答得非常好!”该生的积极性一下子就被调动起来,而后在集体朗读中他的声音格外洪亮。
笔者认为,将作品中的人和事搬到现实中来,让学生感觉很亲切,从而顺利解答出一系列问题,增强理解能力,这就是情境教学的一种表现形式,是高效教学中的一朵浪花。那么在课堂上,教师又该如何最大效率化地实施呢?笔者很愿意就这一永恒而又鲜活的课题与大家共同探讨。
一、创设灵活多样的问题情境
问题是引领学生前进的方向,是点燃学生智慧的火把。创设问题情境可以让学生走出课堂后仍能直面问号,心怀好奇。
例如,在学习《孔乙己》时,教师可采用激趣式问题情境开展教学。“大家都知道孔乙己是封建科举制度的牺牲品,那么还有谁的表现更能体现科举制度的罪恶呢?”“一石激起千层浪”,众说纷纭,有的说是掌柜,有的说是酒客,因为他们对孔乙己这样的落魄童生丝毫不尊重,如果孔乙己考上秀才就大不一样了。课代表却坚持说是小伙计,理由有两点:第一,小伙计对孔乙己爱搭不理,显然是受了周围大人的影响;第二,孩子的可塑性最强,在这样的科举制度下耳濡目染,难保他长大不会成为第二个“孔乙己”。姑且不论是否圆满,单就这种强烈的思考意识,已让教者足以欣慰.
除了上述形式外,还有阶梯式问题情境、发散式问题情境、虚拟问题情境等,它们都是问题情境园地中亮丽的花朵。
二、创设宽松民主的交流情境
时下,很多学生爱看电视中的访谈对话节目,教师完全可以将这种形式引入到课堂教学中。笔者在前年上朱自清先生的散文《春》一课时,就与学生进行了一次宽松的民主讨论和富有人文思想的交流。
师:看到画面中蜜蜂嗡嗡地采着蜜,蝴蝶飞来飞去,你们会想到什么?
生甲:我会想到蜜蜂的勤劳。
生乙:看到如此美景,我会想到蜜蜂、蝴蝶与花儿的和谐,但愿生灵万物都能和睦相处。
师:你们说得真好!那么你们平时有过与自然万物对话的情境吗?比如,独坐河畔,和清风流水、花草树木交谈?老师相信你们只要用心去交谈,世间万物都渗透着生命的本质和生活的哲理。
生丙:皎洁的月色,寄托着对亲人的思念和祝福。
生丁:海燕的飞翔,象征着勇敢和不屈。
……
借助交流成功的东风,笔者导入随堂练习——请以“大自然给我的启示”为话题,自拟题目,写一篇随感。这次交上来的作文亮点频现。这样的交流情境,已经跳出了言语上单调零碎的你来我往的圈子,而是进入了一个充分尊重学生自主地位的共享型交流空间。学生的想像力、创造力都能得到充分展示,何乐而不为呢?
三、创设丰富多彩的审美情境
生活中不是没有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美又是相对的,有阳刚美,就有阴柔美,有豪放美,也有婉约美。身为教者,应设置情境,让学生感受美的存在。
譬如,在学习苏轼的《水调歌头》时,可以播放王菲演唱的《明月几时有》,美妙的演奏、优美的歌声、动情的朗诵,更有助于学生理解诗歌的内涵,感受亲情美与豪放美的相互交织。须注意的是:审美情景无师的引导,难有美的生成;无生的参与,难有美的多姿,所以主导和主角缺一不可。
四、创设如临其境的体验情境
体验是学习的灵魂。教师不能将作品中的人和事完全脱节,因为它们其实就是生活的真实写照。教师在阅读鉴赏时,可以表演、体验作品所反映的生活。如教学《背影》时,教师可以扮演一位怀揣重物、步履蹒跚的老人,无须半天,几分钟足够,然后再读朱自清的文章,演读结合的教学方式能让学生联想到自己的父亲,这种独特感受又岂是平时坐而听讲所得的。
关注体验,从本质上讲就是让学生关注生活,促使他们走进作品,与人物同喜同悲、同乐同愁,更深刻地感受情感之美。
五、创设寓教于乐的活动情境
活动、游戏、表演是学生的天性,语文教材中蕴藏着许多表演、游戏的因素。因此,教师要充分挖掘,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对症下药,设计活动情境。
例如,可以通过举办“大冲关”的活动检查学生古诗积累的情况。
第一关:查漏补缺(即诗句填充);
第二关:一气呵成(即诗句接龙);
第三关:妙笔生花(写下的句子中包含事先规定的诗句);
第四关:孰是孰非(诗歌作者选择或描写景物)。
以上项目,既紧张又刺激,人人都想为小组争光。课后他们脑海中也一定會深深烙上“诗歌印”,日记中自如地写下诗歌赛。
诚然,探索语文教学情境永无止境,需要智慧和心血的付出,但收获的一定会是高效教学中师生共获知识、同享乐趣的双赢硕果。坚信上下求索终得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