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议“静思默想”式阅读教学

2017-05-23赵兰

关键词:阅读质量学习氛围全体学生

赵兰

摘 要:我们的阅读教学需要“书声琅琅”,更要“静悄悄的精彩”。课堂教学中,我们应放缓节奏,给予学生静思默想的时间,因为这是营造学习氛围的需要,是面向全体学生的需要,是发展思维能力的需要,是提升阅读质量的需要。只有在课堂上给予学生静思默想的时间,逐步引导学生在静思默想中学会学习,才能在慢慢等待中聆听学生“拔节”的声音。

关键词:学习氛围;全体学生;思维能力;阅读质量

中图分类号:G623.2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7)08-052-1

很多时候,我们在课堂上见到各种朗读形式轮番上阵,各种表演层出不穷。你方唱罢我登场,读书声浪一阵高过一阵,浮夸、搞笑的表演博得了阵阵掌声。而事实上,学生在忙活这些的时候,理解了什么?感悟了什么?学到了什么方法?悟得了什么语言规律?思维得到怎样的训练?……

很多時候,我们看到老师的一个问题刚抛出,就急不可耐地指名学生回答。于是课堂成了少数优秀学生的秀场,他们或旁征博引、侃侃而谈,或针锋相对、唇枪舌剑。而更多的学生“只是充当恭敬聆听者的角色”,在优秀学生发言后,或者老师不经意间的倾向性的评价后,他们很快否定自己,被动接受他人的观点,久而久之,让自己的脑袋成了“别人的跑马场”。

究其原因,我们的教学理念还很落后,不肯把课堂还给学生,只注重教学结果,忽视了学生的个体差异,忽视了学生思考学习的过程。

基于这样的思考,我们应放缓节奏,给予学生静思默想的时间,因为这是营造学习氛围的需要,是面向全体学生的需要,是发展思维能力的需要,是提升阅读质量的需要。

一、营造学习氛围的需要

读书,既要“书声琅琅”,也要“静思默想”。教材中课文文质兼美,蕴涵着丰富的人文情感。如何让学生含英咀华,体会感悟渗透在语言文字中的人文情感呢?教学中枯燥、理性的分析是不能实现这样的教学目标的。因为真正有效的阅读,需要学生潜心全文,需要学生借助自己的生活经验和语言积淀,在阅读中去体验作者要表达的情感,去推敲作者用词的讲究精妙,去揣摩文章表达的顺序,去习得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而这一切只有在静静的读书氛围中,全体学生才能静下心来。“水静极则形象明,心静极则智慧生。”静思默想时,学生沉浸其中,走进文本,徜徉在语言文字中,心生智慧。

二、面向全体学生的需要

一个班级的学生是千差万别的,他们的基础、能力、思维方式等不尽相同,所以在课堂上的学习状态也是千差万别的。因此,留足时间和空间让学生静思默想,这是在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那么此时的语文课堂不再只是少数优秀学生的专场了,更多的学生“以生命的忘情状态投入到对象世界”,去默读、去思考、去揣摩、去体味。在充足的时间,宽松的空间里,他们与文本的视界融合,与作者的心灵对话,与文本的情感交流,使得有限的文字清晰起来,灵动起来,丰满起来。

三、发展思维能力的需要

美学家王朝闻说过“在独处宁静情况下,壁上的斑痕也能引起我的注意,一经凝视,斑痕可以幻化为生动新奇的的现象,它是平时构想不出来的。”这句话很生动形象地阐明了静思默想对于发展思维的重要性。静思默想时,我们可以通过眼睛获得文字然后迅速准确地提取、处理信息。这样的阅读过程并不受他人干扰,可以边读边想,可以圈圈画画,可以随时批注,记录下自己的联想、想象、领悟、质疑等。例如在教学《夹竹桃》第五段时,我出示了“我幻想它是地图,它居然就是地图了。我幻想它是水中的荇藻,我眼前就真的展现出一个小池塘。我幻想它是一幅墨竹,我就真看到一幅画。”然后质疑“如果这样写行吗?为什么?”学生在交流后,感觉这样的写法给人一种不够真实的感觉,因为它缺少了具体描写。接着,我又问“你觉得这些幻想是真的吗?从哪些词语读出?从这些词又体会到什么?”然后,要求学生默读思考,写下自己的见解。最后在辨析“居然”“真的”等一类词语后,引领学生深入思考,触摸语言的温度,掂量语言的分量,体验语言的情感。此时,学生不仅感悟月光下的夹竹桃带给我们的美好幻想,而且在深度思考辨析中意识到作者描写的真实、严谨、精妙,实现了学生对文本的深层理解,促使他们的思维从肤浅走向深刻,从无序走向有序。

四、提升阅读质量的需要

教学中,当组织学生进行阅读感悟交流时,我们发现有的学生语言不够流畅,“回答往往浮于文字表面,多是碎片化的陈述性信息,而缺少有质量的结构化表达。”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在于“教师提问的紧锣密鼓,学生的思维受到驱赶,没有足够的思考时间和空间。”茨威格说过“安静是一种有创造性的因素。”如果在课堂上给予学生静思默想的时间,学生就会很从容地与文本来一次亲密接触,潜心阅读,在品词中咀嚼,在赏句中涵咏,在比较中联想,在体验中升华,对文本进行创造性阅读、个性化阅读。例如在教学《孔子游春》的第八自然段,体会“孔子论水”这段意味深长的话中所蕴含的深刻道理时,我安排了学生静思默想,个性批注。学生们静思默想后,对文本进行了创造性阅读、个性化阅读。他们联想到“水滴石穿”“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半亩方塘一鉴开”等。由此,学生对水及君子的品性的体悟是深刻立体的!在这样的过程中“读”和“悟”融为一体,读中有悟,以悟导读;在这样的过程中,完成具有“个人意义”的理解和感悟;在这样的过程中,实现了个人情感和智慧的共生。这样,阅读质量就得到了有力的提升。

[参考文献]

[1]莫国夫.谈课堂阅读教学中的“静默”之道[J].语文教学通讯,2016(04).

猜你喜欢

阅读质量学习氛围全体学生
问题教学法在历史课堂中运用的原则
加强班级教育有效管理,激发学生追求幸福指数
小学英语课堂再创新
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
当前学校课题研究的基本思路探析
给阅读一片蓝天
掌握三步课外阅读策略 提升英语课外阅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