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离骚(节选)赏析

2017-05-23云溪

铁军 2017年5期
关键词:屈原爱国诗人

云溪

原文

长太息以掩涕兮,(1)哀民生之多艰。余虽好脩姱以鞿羁兮,謇朝谇而夕替。(2)既替余以蕙纕兮,(3)又申之以揽茝。(4)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忳郁邑余侘傺兮,(5)吾独穷困乎此时也。宁溘死以流亡兮,(6)余不忍为此态也!鸷鸟之不群兮,(7)自前世而固然。何方圜之能周兮,(8)夫孰异道而相安?屈心而抑志兮,忍尤而攘诟。(9)伏清白以死直兮,(10)固前圣之所厚。(11)

制芰荷以为衣兮,(12)集芙蓉以为裳。不吾知其亦已兮,苟余情其信芳。(13)高余冠之岌岌兮,(14)长余佩之陆离。(15)芳与泽其杂糅兮,(16)唯昭质其犹未亏。忽反顾以游目兮,将往观乎四荒。佩缤纷其繁饰兮,芳菲菲其弥章。(17)民生各有所乐兮,余独好脩以为常。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18)

注释

(1)太息:叹息。掩:拭。涕:泪。(2)虽:唯。鞿羁:自我约束。谇:进谏。替:解职。(3)纕:佩带。(4)申:重,加上。(5)忳:愤懑。郁邑:心情抑郁不伸的样子。侘傺:失神而立。(6)溘:忽然。(7)鸷鸟:即挚鸟,指雎鸠,以其性专一,雌雄挚而有别。(8)圜:圆。(9)尤:过错。攘:取。诟:辱。(10)伏:服,引申为保持。死直:为正直而死。(11)厚:看重。(12)制:裁制衣服。(13)苟:诚,果真。信:确实。(14)岌:高耸的样子。(15)陆离:长的样子。(16)杂糅:交混。(17)章:彰,明显。(18)惩:受戒而止。

解析

《离骚》是我国古代最长的一首抒情诗,全文共373句,2490字。作者是战国时期著名诗人屈原。本文为节选,大意是:我长长叹息不断地拭泪,哀伤人生的路途如此艰难。我只是喜好美洁能自我约束,却早上直谏晚上就被斥贬。我因为佩带蕙草而被解职,又因为采摘白芷而被加罪。但只要是我所向往喜歡的,即使死去多次也不会后悔!愤懑抑郁我失神而立,唯独我现在如此穷困。宁肯忽然死去让灵魂飘泊,我不忍做出丑态苟且偷生!性情专一的雎鸠不合于群,在以前的时代就是如此。方的圆的怎么能够吻合,志趣不同哪会相安无事?内心委屈强自压抑情志,忍受罪名而遭小人侮辱。保持清白为正道而死,正是为前代圣贤所推许。裁剪荷叶制成绿色的上衣,缝缀荷花再把它制成下裳。没有人了解我也毫不在乎,只要我内心情感确实芬芳。让我的切云冠高高耸起,让我的佩饰长长垂地。内在芳香与外表光泽糅合,只有我光明的品质没有毁弃。忽然回过头来纵目眺望,决定去四方荒远之地探察。佩饰五彩缤纷花样繁多,香气更新鲜浓烈向周围散发。人生各有所喜好的事情,我只是爱好修洁习以为常。即使肢体分解也不会更改,难道我的心会因受打击而变样!

感言

屈原早年受楚怀王信任,任左徒、三闾大夫,主张对内举贤授能、改革图新,对外连齐抗秦,后因受到上官大夫等人的毁谤而遭流放。后来,秦将白起攻破楚国国都,屈原抱石自沉于汨罗江。《离骚》是屈原的代表作,作于其惨遭流放期间,反映了他为实现“美政”理想而上下求索的心路历程,表达了他特立独行、宁折不弯的高贵人格,以及眷恋故土的爱国情怀。

《离骚》是一首充满激情的政治抒情诗,诗人出于忧愤和难以压抑的激情,使全诗如大河奔流,浩浩荡荡。本文节选的片段主要是屈原叙述自己在政治斗争中的客观遭遇。怀王昏庸糊涂,不察人心,小人为了排除异己,又向怀王进谗言。屈原坚持理想,不屈服、不妥协,并准备为此不惜作任何牺牲。《离骚》塑造了一个高大的抒情主人公形象。“高余冠之岌岌兮,长余佩之陆离。”这成为屈原突出的外部形象特征。“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诗中运用了许多香花、香草的名称来象征性地表现抽象的概念与诗人的内在气质,不仅使作品含蓄,长于韵味,还从直觉上增加了诗意的色彩美,至此之后,“香草美人”逐渐成为高洁人格的象征。

作为一位具有崇高人格的诗人,屈原为了美政理想“九死而未悔”,他重视人民的利益和人民的作用,反对统治者的荒淫暴虐和臣子的追逐私利。这种担当与责任,成为中国特有的诗人政治家的精神属性。受时代局限,屈原的爱国是与忠君联系在一起,但同时,他又具有较为强烈的自我意识。屈原并不认为自己是君主的奴仆,而是国家发展的建议者。为了政治理想的实现,他至死不渝,最终成为理想的殉难者。《离骚》对中国文学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汉代以后的文人,无不对屈原推崇备至。因屈原的遭遇是封建时代正直文人所普遍经历过的,其砥励不懈、特立独行的节操,以及在逆境之中敢于坚持真理、反抗黑暗的精神,亦成为两千多年来无数仁人志士的垂范。他们因遭遇小人的打击迫害而痛苦忧伤,却始终关心国家的前途和命运。可以说,哪里有士子不遇,哪里有节操坚贞,哪里就有屈原的灵魂。屈原精神既是安顿历代文人士子痛苦心灵的家园,也是砥砺志士仁人坚贞操守的金石。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在《离骚》中强调的“求索”精神已经凝结为中华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柱。这种精神千百年来感召和哺育了无数中华儿女,尤其是当国家民族处于危难之际,这种精神的感召作用就更加明显。往事越千年,屈原的故事虽然和我们相距遥远,但诗人爱国忧民、坚持真理的精神以及壮怀激烈的气节和风骨,是光明和正义的化身,也是中华民族的灵魂。

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是中国的传统节日端午节,又称诗人节。传说屈原死后,楚国百姓异常悲痛,纷纷到汨罗江边凭吊屈原。渔夫们划起船只,在江上来回打捞屈原。有位渔夫拿出饭团、鸡蛋等食物,丢进江里,鱼虾蟹吃饱了,就不会去咬屈大夫的身体了。人们见后纷纷仿效。这便是端午节的起源。传承了两千年的端午节,不应仅仅作为吃粽子、赛龙舟、挂艾叶菖蒲的一个民俗休闲假日,只有充分挖掘和传承端午传统文化,才能让端午节魅力无限、源远流长。爱国情怀是端午节的特有价值,过端午就要发挥爱国情怀。我们和我们的后人要永远继承和弘扬屈原精神,创造出更加灿烂的文化和历史,谱写其在现代社会的崭新意义。

这才是中国传统节日的灵魂!

猜你喜欢

屈原爱国诗人
感爱国事,承爱国志
“诗人”老爸
愤怒
爱国学·晒佳作
屈原之死
爱国学·晒佳作
屈原送米
想当诗人的小老鼠
屈原的身份
No.3 最佳小诗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