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春花:永远比别人多做一点
2017-05-23姜赫
姜赫
陈春花是大学教授,也是成功的企业管理者,同时还是作家。在当今的中国商界,她是一个特立独行的存在。
她不忘初心,无论在商界如何呼风唤雨,始终不离三尺讲台。她喜欢自由洒脱的生活,但永远不忘为人师表。她所做的事情,几乎都取得了成功,对此她说,她并不比别人聪明,只是永远比别人多做一点。
理想是人生的起点
陈春花在齐齐哈尔市一座名叫昂昂溪的偏僻小镇里长大。小时候她没有看过电视,上大学前没见过自来水。在闭塞的成长环境里,一位老师为陈春花的世界打开了一扇窗,对她的一生产生了积极的影响。这位老师叫宁齐堃,是陈春花初中时的班主任。宁老师多才多艺,书法绘画无所不通。她教育学生,任何事都要做到最好,相信努力就有回报。宁老师的悉心培育和无尽关爱,让陈春花意识到,人生有一位好老师,是多么重要。从那时起,她就立志要做一名教师。
1982年陈春花进入华南理工大学无线电系学习,毕业后留校任教。当时无线电系没有教师编制,学校特批她到社会科学系任教。她去听社科系相关课程的老师们的课程,全力以赴去学习补充这个领域的知识。1986年9月,她走上讲台开始她的第一堂课。由于“专业不对口”,她十分紧张。结果,课间休息时,学生们在黑板上写了一句话:“陈老师,这个星期五结束,我们等待下个星期五的到来。”她当时就愣住了。从那天站上讲台,一直到今天,她从未想过离开。
后来,陈春花到北京师范大学研读伦理学,并从那时起开始写作。对企业研究产生兴趣后,她又到新加坡国立大学和爱尔兰欧洲大学攻读工商管理硕士和博士,转向管理研究领域。
进入到上世纪90年代,珠江三角洲经济开始迅速发展,中外合资企业大量兴起,很多企业的经理人与管理者进入高校去学习。麦科特摩托公司是陈春花第一个“手术案例”。当时企业库存太大,产品销不出去。陈春花对公司老总说,“如果你信我,我们俩一起来改”。她把从销售副总到所有的销售人员都换了一遍,重建了一支队伍,几个月后,库存下降了。之后,她与科龙合作,帮助科龙业绩达到顶峰。此后,TCL、联邦集团、亿安集团、美的家电事业部、南方航空客舱部、广东电信等各大公司纷至沓来,邀请陈春花给企业“望闻问切”。此外,陈春花对海尔、华为、联想、宝钢等本土企业连续跟踪研究多年,形成著作《领先之道》,成为企业管理的宝典,并出版了《经营的本质》《管理的本质》等十几本畅销书。
持续了20年的企业研究成为陈春花最重要的一张名片。可是,这些年里,她从来不曾忘记,她的心愿是做一个像宁老师那样的教师。1998年宁老师去世后,陈春花前往齐齐哈尔市教育局,建议由她出钱,以宁老师的名字设立奖教金。一开始教育局方面有些犹豫,说这位老师并没有什么重要的事迹啊。陈春花说,“不是这样的,她曾经影响了包括我在内的很多人的命运。”教育局最终接受了她的建议,陈春花也找到了一份精神寄托。
在陈春花看来,一位好教师必须具备三种修养,品德修养、学科修养和个人修养。这么多年来,她一直保持着很多小的习惯,比如下课的第一个动作是转身把黑板擦干净,每次上课注意着装。因为她知道,老師对于学生来讲是有着重大传播力的人,老师的品德、专业素养乃至生活细节,都是影响学生的渠道。
“老师是我给自己一生的职业定位。我知道,把一个企业做好,能使几万人甚至十几万人活得很好,这也是一件很美好的事,但做老师有一个更大的价值在于,可以帮助很多年轻人,因为他们很有可能遇到一个好老师,整个人生都变了。我对自己最满意的就在于不管我走过哪些地方,不管我在其他领域做得怎样,我心目当中一直有个志向,就是要当一个最好的老师,这是我的理想也是我的梦想。当你有个远大理想和崇高理想的时候,你的人生就有了起点。”
把知识转化为行动力
这些年里,陈春花一直在与中国最成功的企业打交道。而与陈春花缘分最深的,要属新希望六和股份有限公司。
2013年5月,新希望集团的创始人兼董事长刘永好宣布了退休计划,把自己的农业王国托付给陈春花和30岁出头的女儿刘畅。刘畅出任董事长,陈春花出任联席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
这个双董事长制度体现了刘永好的良苦用心:彼时恰逢国内饲料行业低迷期,新希望六和亦走到了转型的重要关头。“少帅”刘畅经验不足,必须由熟悉企业文化与战略的专家辅佐。刘永好向正在华南理工大学教书的陈春花发出了恳切的邀请。
这些年来,陈春花一直是刘永好智囊团中的一名主要成员,而且10年前,她已经在山东六和证明过自己——2003年,公司也是正面临需要全新的模式来应对市场的变化,当时他们力邀陈春花出山。那次,陈春花上任的时机并不好,天公不作美,陈春花新官上任就遇上2003年的非典疫情,2004年又爆发禽流感,整个饲料行业遭遇了严重的危机。但她的成绩单并没有受到行业危机的影响,只用一年就克服危机,还将年销售额从28亿元提至74亿元,让六和一跃成为行业领先者,自己则功成身退,重返校园。
如果说10年前她出任六和集团总裁是为了证明自己的话,10年后的她已经不需要再去冒这个险。后来,陈春花在书稿中为自己的选择做了解释——因为责任。
她未辜负刘永好的重托。股东会上公布任命10天后,走马上任;1个月后,全面调整战略;再1个月,业绩开始大幅反弹。
让人们折服的是,陈春花几乎从未焦虑过,她是一个“笃定的变革者”,时刻感知变化,不惧怕变化,在文章里她写道:“无常与变化才是你需要接受的东西。”
当公司遭遇到历史上规模最大的市场下滑时,眼看着将要亏损数亿元的公司高管们习惯性地找到了刚刚空降至公司的联席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陈春花,恳请她下调业绩目标。可是,他们被上了一堂结果导向经济学的课。一脸和气的陈春花让他们放弃这种幻想,她说业绩目标从来都不是合理的,“你们要做的就是想尽办法去实现它”。
在六和的两年,陈春花调整了组织架构,带出了团队,最终结果是成本降低,效率提升。她深知,经理人要获得老板信任唯有两条:一,永远证明老板是对的;二,永远用最少的钱,为老板赚最多的钱。
她日常极少应酬,每天晚饭之后是她读书写作的时间。同时,她也将很多精力用于与员工谈心,当然包括刘畅。这位刘永好的接班人说,除了日常公司事务,陈春花会给她定期开出一份长长的书单,并且严格检查她的读书笔记。
3年过去,陈春花与刘畅这对“师徒”交出的“成绩单”足够亮眼。从公开发布的年报来看,3年间新希望六和在完成重大转型的同时,净利增幅超过16%。回过头去看,陈春花说,自己这3年的最大变化是:把知识转化为实践中的行动。
已经两次以临时操盘手的身份神奇地带领新希望六和实现了逆转,但3年合约期满后,陈春花的“新希望之旅”画上了句号,她又回到大学校园做她的老师。“因为对于教育的挚爱,当任期届满,我选择回归我的本心和初心,回归教育岗位……”
做一朵“自由行走的花”
陈春花坦言,自己还是希望回归到女性的分工中,而不是处在一个竞争环境中。“但是我也很清楚自己所承担的责任,因这份责任之故,使得我不能够按照自己想要的状态存在,所以我需要放掉自我,承担责任。完成责任之后,我依然希望回归到自己本来的状态中,离开竞争的环境,融入到自然中,看花、看海、看山、看书。”
陈春花将“刚”与“柔”结合得很好。
在以成败论英雄的商海之中,她有着惊人的爆发力,以及追求绩效结果的严苛作风。她还有着超强的精力,她的秘书回忆说,有段时间一直出差,他们在5天里跑了4个国家。“我都累病了,上了飞机就睡觉。这一路上,她却处理了成堆的文件,并且读完了三本书。”同事们一起顶着压力出差,无心顾及山水风景,陈春花却会掏出手机去路边拍摄花草,拿给他们看。在她的心底,永远都保持着一份美好。喜欢她的学生形容她是“气质美女老师”。她不施粉黛,皮肤保养得很好,50多岁了仍然是一头乌黑长发,说话时总是面带笑意。据说,有一个老师曾走到她面前,非常直接地对她说:“陈老师,你这个人我不喜欢。”陈春花回应道:“没有关系,只要你不喜欢我这件事让你快乐,我也就很高兴。”那位老师一下子愣在那儿。再后来她改口说,我不能不喜欢陈老师。
在家里,陈春花则是一个有独特教育之道的母亲。
两年前,女儿给了陈春花一个大大的惊喜。她分别被哈佛大学、哥伦比亚大学、宾夕法尼亚大学录取。看着女儿发来的录取通知书,陈春花开心得不知道该和女儿说什么。女儿却告诉她:“妈妈,我最高兴的是,帮助妈妈实现了妈妈的愿望!”
原来,女儿读中学时,曾问陈春花:“妈妈,你最喜欢什么大学?”陈春花说:“妈妈最喜欢哈佛,可惜妈妈没有能力和机会去那里读书。”这话陈春花說完了也就忘了。她从不对女儿提出目标类的要求,她认为孩子一定要快乐,去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至于目标,应该是孩子自己去确定。做父母的,只做一个坚定的支持者、永远的欣赏者,以及耐心的倾听者就可以了。正是在这样宽松的教育理念下,女儿反而把她的话牢记在了心里。
女儿到美国读高中的第二年,决定参加竞选学生会主席。但因为几个竞争对手太强了,周围的人都认为完全不可能,所以劝她放弃。她不甘心,给陈春花打来电话。陈春花和她聊完后,告诉女儿,自己非常支持她。
后来,女儿竟然真的竞选成功了!在女儿的一篇文章里写道:“我最需要支持的时候,我身边的同学没能给我,但妈妈给我了……我想对妈妈说一声谢谢。”
陈春花虽然支持女儿自己去设定目标,但也并非放任不管。在选择大学专业时,女儿喜欢建筑,可是陈春花希望她学商。因为建筑是一门非常苦的专业,学商则相对而言会比较轻松。而且,在美国,商学院的毕业生年薪要比建筑学院的毕业生高出很多倍。面对分歧,陈春花决定帮女儿做两场交流会,来看看这是否她内心的选择。一场是让几个建筑设计专业毕业的学生和女儿交流,告知她学习过程的艰苦,以及就业后的压力和挑战。一场是让几个商学院毕业的学生和女儿交流,告知她商学院学习的特点,认识的人群以及就业后的待遇。
两场交流会后,女儿仍然决定学建筑。陈春花知道,自己必须支持她的选择了。
生活中,陈春花也随时给自己设定目标。她很早就有去参加戈壁挑战赛的意愿,但因为挑战太大一直没有行动。两年前她终于开始参加拉练,认真调整心态,顺利完成了赛事。之后还和同行的伙伴们用一个星期共同写了一本书,上市后卖的很好。她说:出一本书要多久?可是当你集合48个人去写的时候,只需要一周,而且还写的不错,这就叫“众创”。“我们怎么能得到结果?其实结果是在我们手上,结果是取决于你的意愿,你想要就一定是你的。有人问我如何理解胜利,答案是:什么叫做胜利?主要在于你是否在乎,你在乎的程度多高,胜利的程度就有多高。”
陈春花的一年365天和每天的24小时,内容好像远远超过了常人。她要从事教学,要管理企业,还要阅读、写书;她喜欢跑步,完成过半程马拉松;她还在各大主流经济报刊上开设专栏,每天写3000字,是她给自己定下的雷打不动的任务……很多人问过陈春花同一个问题:你怎么可以应对这么多?她说:我并没有觉得累,关键是确实要比别人多做一点。“每天晚上,是我最喜欢的时候。当我写累了,往窗外一望,竟然发现其他所有的灯都关了,我就知道我已经成功了。对,成功就这么简单。没有人能依靠聪明获得成功,只能通过比别人更多的奋斗和付出,才会成功。”
编辑/刘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