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话高铁出国门
——记第四届中国高铁走出去战略高峰论坛
2017-05-23雷怡安
文:本刊记者 雷怡安
共话高铁出国门
——记第四届中国高铁走出去战略高峰论坛
文:本刊记者 雷怡安
2016年是国家“十三五”开局之年;2016年是“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三周年;2016年也是中国高铁和轨道交通“走出去”的爆发元年!
盛世共享、承前启后。从2013年习近平主席提出“一带一路”倡议至今,高铁已成为了中国对接世界的一张闪亮名片,而由高铁项目开启的关于经贸、文化等多领域合作也在沿线各国直至欧洲、美国等地落地生根。
总结成果,才能更好展望未来。2016年12月10日,第四届中国高铁走出去战略高峰论坛在西南交通大学九里堤校区国际会议厅隆重召开,论坛以“中国高铁走出去的进展、挑战与前景”为主题,旨在汇聚行业人才,共习世界变局,凝聚发展智慧,深度透视世界格局的塑造以及新型全球化带来的挑战和机遇,为“一带一路”倡议建言献策。
三年时间转瞬即逝, 倡议从提出到实施成效初显。中国高铁已在俄罗斯、巴基斯坦、埃塞俄比亚、埃及等国开设建立,也和美国、马来西亚、欧洲各国开启了铁路合作项目。这些项目的推进打开了世界认识中国的“窗”,也打通了中国融入世界的“路”。然而,中国高铁在走出去的过程中既迎接着机遇,也面临着挑战,如何应对挑战、如何打好中国高铁这块“金字招牌”?参与本次论坛的各位嘉宾分享了他们的建议和研究成果。
(新华社 供图)
出席本次论坛开幕式的指导单位与主办单位的领导嘉宾有:中国铁路国际有限公司总经理黄弟福、北京外国语大学副校长贾德忠、西南交通大学校长徐飞、西南交通大学党委副书记陈志坚、西南交通大学副校长蒲云、西南交通大学副校长张文桂。参加本届论坛的嘉宾还有:国家发改委国际合作中心区域合作与开放研究所所长敖万忠、外交部欧亚司前副司长姚培生、中国中车股份有限公司总信息师王勇智、中国中铁二院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朱颖、中国中铁股份有限公司美大部副总经理张健、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副教授康晓。论坛开幕式由西南交通大学党委副书记晏启鹏主持。
报告名:《“一带一路”国际产能合作》
发言人:敖万忠/国家发改委国际合作中心区域合作与开放研究所所长
精彩言论:高铁“走出去”顺应了我国对外开放区域结构转型需要,顺应了流动型和国际产业转移需要,顺应了中国和其他国家经济合作转变需要,顺应了国际贸易合作和国际贸易机制转型需要。
报告名:《中国铁路走出去的机遇与挑战》
发言人:黄弟福/中国铁路国际有限公司总经理
精彩言论:中国高铁在走向世界的进程中有着很好的发展机遇,也遇到很多挑战,主要是在“走出去”时面对外部环境的种种不适应,例如观念和认识上的不适应、协调机制的不适应、人才队伍的不适应、对外宣传方式的不适应。
报告名:《联结发展梦想 实现互联互通 打造中国轨道交通装备“走出去”金字品牌》
发言人:王勇智/中国中车股份有限公司总信息师
精彩言论:中车在中国轨道交通装备“走出去”的实践和探索中的体会,强调要过好“五关”:实力关、标准关、文化关、环保关、信誉关。要学会借梯登高,也要学会融合共享,赢得当地民众、政府、合作伙伴、社会团体支持。
报告名:《抓住机遇,不惧挑战,中国高铁有望引领世界轨道运输业革命》
发言人:姚培生/外交部欧亚司前副司长
精彩言论:高铁、核电和航天技术已成为我国的三大品牌,但高铁最贴近民众实际生活,影响力更强。我们既然拥有了这个水平,就应该把这个产品推销给全世界,应该有引领世界运输业的信心,让高铁在未来把我国与欧亚各国、非洲各国、拉美各国连接起来。为此需要下面几个步骤:成立国家级“中国高铁领导小组”。这个小组应是常设的、且有最高权威、权力;组建“轨道交通国家实验室”,要把研究重点放在动力和安全问题上,把科研力量集中在动力问题上寻求创新突破。对环球高铁可作规划。泛亚高铁和中欧高铁不存在技术问题,但这首先需要高层的不断推动,主要是途经国间需反复协调,达成共识。
报告名:《中铁二院“走出去”的挑战与对策》
发言人:朱颖/中国中铁二院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
精彩言论 :在“走出去”的全球化视野、国际化经营中会遇到挑战,我们对这些挑战提出几点对策:一是规划与咨询先行;二是成立铁路走出去咨询团队;三是建立海外项目前端规划咨询研究的资金支持机制。
报告名:《中国高铁“走出去”的五大张力》
发言人:徐飞/西南交通大学校长
精彩言论:“走出去”需要五大张力:地缘政治张力、经济张力、社会张力、心理张力、潮流张力等五大张力。在“地缘政治张力:海权与陆权”方面,新的国际政治格局中,我们应建立一种新的思维,既要在“一带”上全力争取“陆权”,又要在“一路”上积极角逐“海权”,实现“一带”与“一路”有效对接、路权与海权深度整合。在“经济张力:需求与有效需求、小账与大账”方面,就中国高铁“走出去”的主旨来说,从经济角度算好高铁“走出去”的“小账”,争取尽可能好的财务目标;更重要的是,要从“一带一路”总体战略和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利益共同体、价值共同体”的战略高度,算好高铁在政治外交、经济社会、军事国防、文明文化等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产生的溢出效应“大账”。在“社会张力:人口流动与文明冲突”方面,激活沿线国家丝绸之路的集体记忆,需要创新思维来营造不同文化“共生”的环境。在“心理张力:认知与认同”方面,应着力实实在在地帮助目标国解决交通基础设施落后严重掣肘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问题,以此赢得目标国人民的价值认同。在“潮流张力:全球化与反(去)全球化”方面,在全球化与反(去)全球化激烈博弈的国际局势下,中国高铁“走出去”需要趋利避害:一方面,坚定全球化信念;另一方面,中国要切实站在目标国的立场上来思考和行动。
(西南交大 鞠红伟 供图)
责编:彭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