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马姊妹园:好事成双的“海丝”旗舰
2017-05-23卢庆毅
文:卢庆毅
中马姊妹园:好事成双的“海丝”旗舰
文:卢庆毅
2012年4月1日,时任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与马来西亚总理纳吉布共同出席中马钦州产业园开园仪式并为园区奠基。
无论是劈山开园展现的“中马速度”,还是园区建设的点滴变化,都彰显着中马两国的殷切期盼。
在马来西亚南部的沙巴州,海港城市山打根因为雨林茂盛、临海湿地资源丰富,成为金丝燕栖息、繁殖的好地方。而山打根,也因优质的燕窝成为马来西亚燕窝出口量之首的城市。
在马来西亚,从事与燕窝相关产业的人员超过百万。据史料记载,明代航海家郑和下西洋第一次食用燕窝,并将燕窝带回了中国。此后600多年来,燕窝成为中国人割舍不掉的珍馐补品,中国也成为全世界最大的燕窝消费市场。马来西亚关丹燕业合作社副主席陈文德说,中国已成为马来西亚燕窝企业最为看重的市场,在燕窝这一方面,这里好像是一个蓝海,还没有开发的森林,欢迎到这边来建立一个立足点。
马来西亚燕窝企业的愿望不久之后就可以实现。在距离马来西亚关丹港1225海里的广西钦州市,国家级燕窝实验室已经在“中马钦州产业园”内建设完毕,即将投入使用。
在“一带一路”倡议下,由中国和马来西亚联手打造的产业园区开创了“两国双园”新模式:一个在中国钦州,是中国—马来西亚钦州产业园;另一个在马来西亚关丹,是马来西亚—中国关丹产业园。随着“一带一路”倡议深入人心,这两个姊妹园区不仅吸引了中马两国的投资者,更吸引了全球的目光。
姊妹园区瞄准旗舰
2011年4月,中国—马来西亚经贸投资合作论坛在马来西亚首都吉隆坡举行。出席论坛的时任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发表演讲,提议设立中马钦州产业园区,得到马来西亚总理纳吉布极力赞同。
2012年3月26日,国务院正式批准设立中国—马来西亚钦州产业园区。这是继苏州工业园、天津生态城之后第三个中外两国政府在中国合作共建的产业园区,也是中马两国政府共同建设的首个产业园区,开创了“两国双园”投资合作新模式。
2013年10月4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对马来西亚进行国事访问会见纳吉布总理时明确提出:“将钦州、关丹产业园区打造成两国投资合作旗舰项目,带动两国产业集群式发展”,并共同见证了钦州、关丹产业园区多项合作协议的签署。在中国—东盟自贸区升级和“一带一路”建设的大背景下,中马“两国双园”无疑开启了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产业合作的新模式,也成为我国推进“一带一路”战略的先行探索和重要实践。
按照规划,中马钦州产业园区面积55平方公里,总人口约50万人,规划分为工业区、居住区、配套服务区、港口新城生产中心区和生活中心区。按照统一规划、分期开发的精神,首期开发建设15平方公里,其中启动区7.87平方公里,是包含居住、产业、商业以及行政办公用地的综合区,已于2011年8月1日正式破土动工。二期为生活性服务中心、产业区和居住区,总用地18.1平方公里。三期为智慧生态区以及产业区,总用地22.2平方公里。
马中关丹产业园是马来西亚首个国家级高端工业产业园。马来西亚东海岸经济特区发展理事会首席执行员拿督哲巴星甘表示,按照规划关丹产业园由中马两国企业共同投资建设,大马公司占51%股份,中国公司占49%股份。
据关丹产业园投资公司介绍,目前园区已开始面向中国企业和世界500强企业招商,园区热忱欢迎国内外客商前来考察、投资,分享发展机遇。
中马钦州产业园区入口。(新华社 供图)
劈山开园的“中马速度”
树木花卉高低错落,绿叶红花相互映衬,笔直路灯矗立大道两旁,走在中马钦州产业园区,沿着孔雀湾大道、中马南三街等园区道路前行,随处可感受到这里的日新月异。
2013年园区启动以“三纵三横”为主框架的基础设施“大会战”。在钦州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园区管委会通过“市园联动”,全体干部职工、项目业主和相关建设单位加班加点,夜以继日,加快推进基础设施建设。2014年7月,国务院出台专门支持政策,明确园区在产业发展、金融创新、外汇管理、土地开发利用等方面可以开展先行先试。此外,国家连续3年,每年拨款8亿元支持园区基础设施建设,让园区建设驶上了“快车道”。
经过三年的努力,2015年园区“三年打基础”目标基本实现,“三纵三横”主干路网框架初现,起伏绵延的荒山开出一条条通途,中马大街、锦绣大道基本建成通车,构成了园区“十字”路网骨架;友谊大道、中马北二街、中马南三街、孔雀湾大道北段路基不断向荒坡延伸,形成环型道路框架,加上水、电、气及绿化配套同步推进,基本具备成片开发和“即到即入园”的便利条件。
当前,中马钦州产业园区正从“基础设施为主”向“产业项目和城市项目全面推进”转轨。由中马双方企业合资组建的广西中马钦州产业园区开发有限公司(合资公司),作为中马钦州产业园区开发建设运营主体,全力助推园区基础设施和项目建设。截至目前,已入园和即将入园项目共42个,总投资达226亿元,将带来年产值达951亿元。
“中马钦州产业园区的发展速度让人吃惊。”来此参观的时任马来西亚国际贸工部副部长李志亮感慨地说。
其实,马中关丹产业园区建设成绩同样精彩。2014年12月,马中关丹产业园区首个入园现代钢铁项目在中马两国领导人共同见证下签约,并开工建设。项目总投资80亿元,年产量为350万吨,占地面积4300亩,占园区一期面积的近50%。项目主要生产H型钢等高技术钢铁产品,投产后将成为马来西亚最大的钢厂,同时也是东盟首家生产H型钢的钢铁厂,为当地创造4000个就业岗位。
2015年,马中关丹产业园区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园区基础设施、产业项目初具规模,开始从“打基础”转向“质提升”的跨越发展新阶段。截至当年底,马来西亚政府为园区配套基础设施投入已经累计约马币7亿(约合人民币11亿元),为项目入园提供完善的配套基础设施保障。
如今,马中关丹产业园区入口处的高架立交桥、通往关丹港口道路的升级改造工程正在如火如荼进行。从园区建设看变化,一房一瓦皆是景,一草一木皆有情,无论是劈山开园展现的“中马速度”,还是点滴变化融汇的双方努力,都彰显着中马两国对“两国双园”的殷切期盼。
中马钦州产业园区实景。
互通互动渐入佳境
自中马姊妹产业园搏动第一个“心跳”,就已然跃动着创新的灵魂。
2012年,中马两国建立了“两国双园”联合合作理事会,完善司局级的联络机制,开展联合招商活动,有力地推进了钦州、关丹产业园区的发展。中马双方确定采取多种方式做好联合招商。双方每年召开一至两次大型联合招商活动。不仅如此,在马中关丹产业园区,中方管委会和合资公司共同建立了中国企业目录库,根据园区产业规划和发展规划,有目标、有方向的选择意向入园企业,采取“中方先谈,马方跟进”的方式,开展日常性联合招商。
在中马双方联合招商机制推动下,大批中国企业入驻关丹园区。陶瓷龙头企业仲礼集团计划联合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组团进驻,投资约5亿美元建设轻工产业园;湖南中科恒源科技股份公司与园区签订合作备忘录,计划投资建设中科恒源的东南亚制造和工程基地,在关丹园建设全球领先的绿色产业园。此外,包括杭州杭氧集团、广西投资集团、桂林国际电缆集团、三一重工等在内的多家知名中国企业也表达了入园意向。
据广西省商务厅相关负责人介绍,为支撑关丹产业园区的建设与发展,广西还着力推进关丹港建设。广西北部湾国际港务集团于2015年4月完成对关丹港的股权收购,成为关丹港的股东。目前,该集团正在与马方股东一起对关丹港进行升级改造,通过更新装卸设备,完善基础设施,规划开发新港区,建设新的大型专业化码头,全面提高港口吞吐能力及效率。
为更好实现“两国双园”之间的互通与互动,在中马双方共同协调下,关丹港先后与中国钦州港、青岛港建立了姊妹港关系。2016年2月,中马两国开通了钦州港—关丹港集装箱直航航线。执行此航线的“北部湾之星”客箱船,不仅搭载着游客开启南海探索之旅,更使钦州港发往马来西亚关丹的货物,由原先经深圳或香港中转的10天,缩短至4天,为海鲜、时令水果、蔬菜等货物的进出口提供了广阔空间。
正是在互通互动的节奏下,关丹港的运营状况渐入佳境,经营业绩屡创新高,吞吐量及营业收入均实现翻番,逐渐成为马来西亚东海岸区域性枢纽港和辐射中国及东南亚的中转及物流中心。
中马钦州产业园区管委会常务副主任高朴表示,“两国双园”接下来的合作将进一步拓宽合作领域,重点推进中马产能合作、跨境电商合作、燕窝产业链构建、金融服务合作、商贸流通合作、文化教育合作等,加快构建多层次交流和合作机制,带动引领两省区层面甚至两国层面等更高层次的全面合作。
(图文提供:钦州港管委会)
( 组稿支持:《当代广西》杂志社)
责编:史瑞
链接∶中马“两国双园”大事记
2012年3月
国务院正式批准设立中马钦州产业园区。
2013年2月
马中关丹产业园区正式开园,成为了世界上首个互相在对方国土建设产业园区的姊妹区。
2013年10月
国家主席习近平明确提出:“将钦州、关丹产业园区打造成两国投资合作旗舰项目,带动两国产业集群式发展”。
2013年10月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出席第16次中国-东盟领导人会议时指出:“要建设好钦州、关丹产业园区。”
2014年7月
国务院出台专门政策支持中马钦州产业园区建设。
2015年4月
广西北部湾国际港务集团完成对关丹港的股权收购,成为关丹港的股东。
2015年底
姊妹园区建设同时取得重大进展,同步迈入升级建设阶段。
2016年2月
中马两国开通了钦州港-关丹港集装箱直航航线。
2016年11月
马来西亚农业与农基工业部部长拿督斯里阿末沙比里契到钦州考察时表示,希望双方务实推动毛燕进口等事宜,扩大在农业、清真食品等领域的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