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父与母,毛泽东性格养成的两道标杆

2017-05-22张锦力

投资与理财 2017年5期
关键词:西行漫记埃德加斯诺

张锦力

毛泽东和父亲最初的矛盾,主要表现在读书上。当时,父亲送他念私塾,是希望他能苦读经史。然而,年少的毛泽东却对枯燥的经书很不感冒,他更喜欢读的是那些引人入胜的闲书。除了读书上的分歧,毛顺生管教粗暴,过于苛刻,吝啬扣门,也让儿子深为不满。另外,在对待穷人的态度上,父子二人也有着明显的不同。毛顺生认为,一个人受穷,是因为其习性懒惰,命运不济,没什么值得怜悯的。而在这方面,毛泽东却随他母亲,对弱势人群,在天性中就富有深深的同情心。

尽管在很多方面,毛泽东都与父亲观点不同,摩擦不断,但究其根本,造成二人严重对立的原因,还是性格上的冲突。

毛顺生这个人,性格粗暴武断,专横跋扈,刚愎自负,喜欢别人顺从。他总是觉得,既然我是一家之主,是当老子的,我说的话、我吩咐的事,做儿女的就应该服从,就要去执行。而毛泽东则性格倔犟,非常叛逆,他认为对的事,不管别人怎么反对,怎么阻拦,他都要坚持到底,不达目的,誓不罢休。正是因为这种性格上的对立,导致他们父子间一次巨大冲突的爆发。

据毛泽东讲:“我13岁那年,有一次,父亲请许多客人到家里,没想到,我们俩竟因一点小事,在客人面前争论起来。他当众骂我懒惰无用,这一下激怒了我,于是我也回顶了他。眼见他火冒三丈,我就冲出了家门。先是母亲急着追了出来,竭力劝我回去,紧接着,父亲也赶了过来,一边骂,一边命令我回去。这时,我走到池塘边,恫吓父亲说,如果他再走近一步,我就立即跳下去。一见我这样,父亲也有些怕了,但他坚持要我磕头认错才肯罢休。我则表示,如果他答应不打我,我可以跪下一條腿磕头,结果父亲默许了。就这样,一场激烈的冲突结束了。”[埃德加·斯诺《西行漫记》,第121页]

与对父亲的态度相反,对母亲,毛泽东则是一往情深。

每当和别人说起母亲,他总是充满赞美之辞:“我母亲为人慷慨厚道,总是愿意帮助别人,是个心地善良、品格高尚的女性。”[埃德加·斯诺《西行漫记》,第120页]

在给同学的信中,他也曾这样说:“世上有三种人:损人利己的人;利己而不损人的人;可以损己而利人的人。而我母亲正是最后一种人。”[金冲及主编《毛泽东传》,第4页]

当然对于大儿子,母亲也格外偏爱。每当他们父子俩发生矛盾时,她总是站在儿子一边,极力维护儿子的尊严。尽管如此,她仍不希望毛泽东怨恨自己的父亲,私下里,她总是劝完这个,再劝那个,竭尽全力想弥补他们父子间的裂痕。

正因有了母亲的斡旋,毛泽东和父亲的对立情绪才逐渐有所缓和,而且在某些方面,毛泽东对父亲的坏脾气也学会了忍耐和忍受。比如,毛泽东就曾说: “父亲的严酷,也不能说全没好处,它使我更勤快地干活,更仔细地记帐,以免有把柄让他抓住。”[埃德加·斯诺《西行漫记》,第122页]

虽然在原则问题上,毛泽东跟父亲从未停止争斗,甚至以离家出走、要跳池塘相威胁,但总体上看,那时的他还不想与父亲彻底闹僵。他所做的各种抗争,更多的成分,还是想从父亲那里获得应有的权益和尊重。

最生动的例子,莫过于他向斯诺讲完跳水塘的故事后,不无得意地说:“我从这件事认识到,如果公开进行反抗,保卫自己的权利,父亲就会软下来,可如果我温顺驯服,他则反而会打骂得更厉害。”[埃德加·斯诺《西行漫记》,第122页]

虽然从对父母的态度上看,毛泽东属于典型的抗父爱母,可纵观毛泽东的性格,你却发现,他反而受父亲的影响更多。比如,毛顺生的勤奋执着,刚毅果敢,坚强不屈,永不服输,理性务实,脚踏实地……甚至包括他的刚愎、独断、固执这些特点,都在儿子的身上留下了深深的烙印。当然,与毛顺生的吝啬、冷漠、刻板,只知赚钱、缺乏情趣不同,毛泽东则情感丰富,富于想象,有很强的同情心。有时他还会睹物思情,多愁善感。而这些性格特征,又恰恰折射了母亲的影子。

难怪,一位国外学者指出:“读毛泽东的诗词,你会觉得他想象超强,思维跳跃,是一个浪漫的诗人。可你再研究他与蒋介石的博弈,又发现他工于算计,非常谨慎,极为冷静,不抱一丝侥幸。从这方面看,他又是一位超理性的政治家。然而,令人惊奇的是,这种反差极大的两面性格,却在毛泽东的身上实现了完美的兼容”。

节选自《解读青年毛泽东》

猜你喜欢

西行漫记埃德加斯诺
红星照耀的中国力量
——再读《西行漫记》有感
我的西行漫记
It Couldn’t Be Done/by Edgar Albert Guest这是不可能的
斯诺登获得俄永久居留权
埃德加·德加 作品7
埃德加·德加 作品3
埃德加·德加 作品4
西行漫记
斯诺登在俄居留延长三年
斯诺登申请延长逗留期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