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区域性民俗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审视

2017-05-22陈向敏

四川体育科学 2017年2期
关键词:社火秦岭民俗

陈向敏



区域性民俗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审视

陈向敏

山西师范大学体育学院,山西临汾,041000。

为了解地域民俗体育非物质文化成因与特征,运用大量文献资料法、例证法、实地考察等方法以陕西秦岭地区民俗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为例进行研究。陕西秦岭地区民俗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与地域文化是一种互动关系,其项目以地理环境为根据可以划分三类,民俗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畏神与图腾崇拜思想特征、展现出武舞文化特征、蕴含着健身性与娱乐性特征。由于现代文化冲击、传承人更替等原因致使这些民俗体育活动处于濒危状态,建立宣传机制,建立研究机构,逐渐把民俗体育项目引入高校,加大表演与竞赛力度,给与民俗体育活动以新的活力等是传承与发展重要举措。

非物质文化遗产;地域文化;民俗

陕西秦岭地区不仅是关中与陕南联系的重要纽带与桥梁,并且东连豫鄂,西接甘陇,南望巴蜀,北瞰关中包括宝鸡、西安和渭南的南部山区,商洛的所有县区,安康和汉中的北部山区。涵盖 38 个县(市、区)级行政区,510 个乡镇,涉及人口约 497 万[1]。陕西秦岭地区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人文资源,极为丰富的地质地貌资源,悠久的历史、独特地域环境也形成了多种多样非物质文化遗产,通过陕西非物质文化名录数据库中民俗、杂技与竞技、民间舞蹈,研究陕西秦岭地区民俗体育活动的渊源、嬗变与文化特征对挖掘陕西省民俗文化资源,传承民族文化,构建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1 民俗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概念

民俗文化是一个具有丰富内涵的文化体,包括形式、内容和它所承载的功能3个部分[2]。民俗体育是为一定民众所传承和享用的一种具有特殊符号意义的特殊化、身体化与仪式化的文化载体,它既是一种民间体育文化,也是一种理念文化。民俗体育的主体是劳动人民,以体育活动为载体,形成于俗,民间舞蹈、民间竞技、民间游戏,竞技与杂技、社火等都隶属于民俗体育活动范围。

民俗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在这一地区有着悠久历史,并为广大民众喜爱和身体参与的民间传统体育项目。由于这些民俗传统体育项目往往都是通过一代人传递给下一代人,这种口传心授的方式,往往伴有演示的肢体语言,并带有浓厚的地区文化色彩,所以称之为民俗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这类民族传统体育文化遗产,都是在大型节假日开展,是本地居民喜闻乐见并能身体力行的娱乐活动[2]。

2 陕西秦岭地区民俗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地域分布

为了便于研究,把陕西省秦岭地区分为秦岭山地、关中平原、陕南3个区域。通过查阅国家非物质遗产名录数据库,筛选陕西省秦岭地区具有民俗体育特点项目,本研究重点以社火、华山太极拳、龙舟为代表进行阐述。

表1 陕西秦岭地区民俗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

社火主要有户县社火、陇州社火。社火是节日迎神赛会扮演的杂戏杂耍,故也称耍社火,户县的社火种类繁多,形式多样。舞狮子、马社火、竹马、大头和尚、有芯子社火、掮火、打钱杆、等近二十种形式。陇州社火起源于古陇州先民们祭祀土神、谷神活动时所表演的傩舞、祭祀舞,在其中逐渐加进了其它杂戏杂耍的“百戏”广场娱乐活动。随着发展,社火成为以剧情为主线,以脸谱析人物,以锣鼓渲染气氛,夹杂着民间舞蹈一种民间民俗活动,是一种综合的表演形式。

华山太极拳以儒家和道家思想为基本根基,以华山地区的各种动物的动作为原型,具有调和血液、疏通筋骨的功效,这个拳种以太极图为基本准则,并通过口头传授和心理领会为基本途径进行传承,基本拳法有拜仙桩、阴阳锤、金狮扑虎、金龙四把、二仙传道和九十九式,层层递进,循环往复[3]。

龙舟竞渡已两千余年历史,起于周代,繁盛于汉代,至宋代时已经具有完备的竞赛体系。期间经历了追念屈原、端阳风俗、龙舟竞渡、竞技项目、民俗节庆活动等阶段,在安康有龙舟竞渡历史在1500年以上,兴盛史则在500年以上。期间虽经战乱,但仍以蓬勃的生命力传流至今,受到人们的喜爱,并具有鲜明的特征。龙舟竞渡作为当地一种民间传统体育项目,其功能集祈福、竞技、祭祀、斗志、争荣誉为一体,具有自己的特点和比赛方式。龙舟竞渡这一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传承的核心价值体系是民族情结和爱国主义思想,并对古代名人的追忆,同时具有祈福求平安的社会心理[4]。

3 从地域性角度透视陕西秦岭地区民俗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成因

地域文化是在一定的地域范围内长期形成的历史遗存、文化形态、社会习俗以及生活方式等,它具有明显的地域性,其产生、发展受着地理环境的影响[5]。人类的一切活动必须以一定的场域作为依托,人类的任何活动必须以一定的环境为依托,不同的自然地理环境和社会环境为依托,场域的不同,促使人类选择的生活方式不同,而生活方式的差异,导致人类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表现出一定的特征。因此,陕西秦岭地区在地域文化影响下形成了特色独具的民俗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6]。

3.1 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

陕西秦岭地区西起宝鸡,东到潼关,南至秦巴山地,这片区域是古代重要的兵家必争之地,是古战场之一[7]。古人以“南控褒斜,西达伊凉,岐雍高峙,千渭争流”来形容当时交通的便捷以及地理位置的重要,因此,在民俗体育活动中许多项目从服装、动作内容、表演的形式均体现着战争特点,如史料记载秦王嬴政每打胜仗的庆功会上,武士“击皮为鼓”,红拳系列中的炮拳套路中的“放炮”,就与此有关。该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中潼关古战船、洪拳鼓等皆与战争有关系。

华山太极拳主要分布在华阴县。华山也是道教名山,道教文化是创立太极拳的理论基础。太极一词源于周易。而太极拳是用古代的阴阳理论这一哲学思想命名的,他综合吸收了各家的精髓,结合了古代的法家、道家和儒家的思想,并将导引、吐纳之术以及中医经络学说而逐步形成的。因此,华山的道教文化、华山险峻的自然环境、众多的动物皆称为依托华山太极拳的产生自然基础。

陕南汉中与安康等地是陕西秦岭地区龙舟竞渡的主要分布点,该地理位置景色优美、地理环境和人文环境优雅,存有丰富的历史文化遗迹。因其是黄河流域与长江的交汇地和秦楚文化的融合点,河湖众多,安康历史上是秦楚和明清移民的发生地,因此与荆楚的龙舟有血源关系,再加上屈原曾经流放汉水流域,遍使得安康汉江龙舟竞渡具有纪念屈原的特殊意义,安康龙舟竞渡与其它地方的龙舟竞渡相比有明显的特征。(1)龙舟制作上的不同。其它地方的龙舟窄而长,安康由于水流湍急,故龙舟宽而短;(2)比赛办法的不同。由于江面极宽广,设有环绕赛、对岸赛,尤其是抢鸭子、抢猪尿泡、浮水夺标赛是安康特有的项目;(3)增设有挠手,挠手边指挥边表演,既有实用性又有舞蹈般的观赏性[4]。

可见,地理环境的差异不仅是造成了丰富多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客观原因,而且也是构成地域民俗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风格特色的主要因素。

3.2 人文地理环境影响

不同的社会生产方式具有不同地域文化特征。自古农村就有祭神求雨等意识活动,以土地为主要生存基础的习俗。按照这一习俗,没到节庆时节,农村进行大规模的社火表演,对神灵进行祭祀,以求神灵的庇护,达到消灾增产的目的,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国泰民安之目的[8]。

社会政治结构对不同地区文化的影响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不同地域以及历史文化背景可以催生不同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相反,不同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又可以体现不同区域的人文文化特征。陕西秦岭地区是周秦文化大发源地,千百年来陕西秦岭地区形成了勇于创新、不断进取、乐于奉献的炎黄精神,崇尚道义、贵功法的周秦文化精神[9]在这些精神的浸润下逐渐形成了一定特色的地域文化,“民性强悍,好勇斗狠”的民风在唐代盛行,一直流传至今,而一些竞技体育项目开展十分普遍,展现了关中地区“风气刚劲、崇尚武节”的体育文化精神。

非物质文化遗产受地方文化的影响和制约,不同地域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显示了当地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文化特征,是地域特征与文化在体育层面上的具体反映;相反,在这些不同类型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中,也能折射和透视出不同地域文化的特征与差异[10]。因此,地域文化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基础,非物质文化遗产体现着地域文化的民族根基、文化理念和传统特点,也就是说,民俗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与地域文化是一个相互影响的两个方面。

4 陕西省秦岭地区民俗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特征分析

(1)体现出畏神与图腾崇拜思想特征:民俗传统体育活动主要在春节闹社火和举办庙会时举办,每年元宵节耍社火、赛社火已成习惯特征,祈求风调雨顺,答谢神灵的目的[11]。另外龙舟下水时举行下水仪式,这些祭祀仪式体现了汉民族敬畏神灵、龙文化图腾崇拜的思想。(2)展现出武舞文化融合特征。陕西秦岭地区地理位置特殊,自古为兵家必争之地,人们习武之风曾一度盛行,华山太极拳、红拳盛行于陕西就是例证。人们将振奋精神的鼓文化与舞蹈文化融合形成了表演形式。如华山太极拳的鼻祖孟子后人在华阴县克己复礼,边行医边经商,文化娱乐(素鼓舞蹈、揉跤玩耍),形成了华山太极举的最初雏形—金狮扑虎拳法和拜仙桩。(3)具有健身性特征:无论社火类、鼓舞类以及竞技类,陕西秦岭地区民俗体育都包含着舞蹈动作,具有健身价值[12]。红拳更是陕西地区广为流传的民间武术拳种步法红拳的十大盘功、实战技击具有养生健身、启智益悟、防身自卫和陶冶性情的诸多功能。(4)具有娱乐性特征:通过喜庆节日、节日民俗,开展社火、龙舟竞渡民俗体育活动表演,达到娱人娱神目的,每次表演气势磅礴,万人聚集,人潮如海,城乡欢腾,让观众在愉快的笑声中受到启迪和鼓舞,陶冶情操[13]。在物质文化比较稀缺的年代,通过这些民俗活动提升了广大居民的精神享受,使身体与人的情感在民俗体育活动中达到了和谐一致与统一,使人在愉悦的氛围中增进了身体健康,并促进了社会的发展与人际关系的和谐。

5 陕西省秦岭地区民俗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发展思考

陕西秦岭地区民俗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发展状况令人堪忧。(1)随着社会的发展,陕西秦岭地区民俗体育赖以存在的原生态环境逐渐被打破,随着娱乐方式的多元化,电视、网络、报纸等对传统娱乐方式进行了冲击,人民的审美观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以前的民俗体育活动渐渐没有了市场;(2)无论非物质文化遗产,还是原生态的民俗体育活动都需要传承人的言传身教,随着传承人渐渐老去,许多民俗体育活动逐渐的消失,可以说每一个民俗体育活动传承人去世就意味一座民间艺术宝藏的消失;(3)在传承过程中,传承方式比较单一,只是在家族传承,师徒传承,传承技艺的效率较低;(4)随着经济方式改变,一些年轻人所处经济发展落后的地区,年轻人为生活要出去打工谋生活,没有心思专心学艺,导致传承出现断代的问题;(5)缺乏资金的支持,竞赛体育的不完善,民俗项目失去原来的生存环境等等原因均造成了陕西秦岭地区民俗体育濒危状况。如华山太极拳项目,长期以来,传统武术交流形式被现行竞赛武术所替代,使许多拳师没有机会展示技艺,导致为了获得比赛成绩,片面追求审美效果,丢失了传统武术技击根本[14]。

建立宣传机制,通过报纸媒体网络宣传民俗体育活动面临的危机,号召人民传承民俗体育活动,保护人类精神家园;建立研究机构,挖掘民俗体育健身、娱乐、经济等方面价值,适应社会发展,满足人民多元的文化需求[15];逐渐把民俗体育项目引入高校,利用高校优越的人才资源、科研资源以及场地器材资源传承民俗体育,加大表演与竞赛力度,给予民俗体育活动以新的活力,在竞赛中发展等是陕西省秦岭地区民俗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发展与传承重要举措。

[1] 谢英,刘畅,等.区域经济一体化下山地体育产业开发研究[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12, 29(6):647~653.

[2] 夏成前.农村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困境及其救赎--以盐城地区义丰龙舞及楼王莲湘为个案[J].体育与科学,2011,32(5):60~63.

[3]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数据:陇州社火[DB/OL].2013-7-10] http://www.hudong.com/weiki.

[4]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数据库:龙舟竞渡[DB/OL]. 2013-9-10]http://fy.folkw.com/view.asp?id=1113.

[5] 李慕寒,沈守兵.试论中国地域文化的地理特征[J].人文地理,1996,11(1):7~11.

[6] 郭守靖,郭志禹.从地域文化学视角透视武术文化的地域性特征[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6,30(5):71~75.

[7] 袁志正.论陕西山水画中的秦岭地域风格特征[J].大舞台,2012,(6):96~97.

[8] 关 睿,侯令忠,席自力,哈正利.陕西传统体育项目发展研究[J].体育文化导刊,2011,10(10):138~141.

[9] 孔润年.略论陕西地域历史文化中的人文精神[J].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9(6):31~36.

[10] 徐 琳.论我国民俗体育的地域文化特征与发展[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9,35(5):34~36.

[11] 于奎龙.陕西省体育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现状分析[J].宜春学院学报,2011,33(12):169~171.

[12] 陈 莉.地域民俗体育文化的研究定位及其策略选择[J].体育与科学,2010(1):56~59.

[13] 梁维卿,文晓苏,王 岗.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晋南威风锣鼓的体育文化价值[J].体育文化导刊,2008(3):41~43.

[14] 马维平,刘茂昌,王永成.羲皇故里原生态民俗体育文化探析[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 2009,26(6):687~689.

[14] 张智烽.杭州民俗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研究[J].浙江体育科学,2009,31(6):1~5.

[15] 涂传飞.民间体育、传统体育、民俗体育、民族体育概念再探讨[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9,23(11):27~33.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Study of Regional Traditional Sports

CHEN Xiangmin

Institute of P.E., Shanxi Normal University, Leifen Shanxi, 041000, China.

This paper is to learn about formation reason and characters of Intangible culture. Method: this paper uses literature, example and field survey and sets Qinling district in Shaanxi as an example to make a research.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of Qinling district in Shaanxi can be divided into three categories. It characterizes fear for god and worship of totem. It also has fitness and entertainment feature. Due to modern culture shock and generation pass-on, those traditional sports are under danger. Therefore, it is urgent to develop and inherit that sport. It is an interaction relationship between traditional sports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and regional culture. There are measures to inherit and develop folk traditional sports, such as, establishing propaganda mechanism and research institute, gradually introducing folk traditional sports into colleges, strengthening performance and competition and taking fresh energy into folk traditional sports.

Non-material cultural heritage; Regional cultural; Folk custom

1007―6891(2017)02―0088―03

10.13932/j.cnki.sctykx.2017.02.23

G80-054

A

2016-09-30

2017-01-04

国家社科项目,项目编号:15BTY092。

猜你喜欢

社火秦岭民俗
冬季民俗节
暑期秦岭游
洞穿秦岭
民俗中的“牛”
闹社火
民俗节
甘肃:新年舞社火,经久不息
好忙好忙的秦岭
庆六一 同成长民俗欢乐行
“社火”辨——兼论中原传统社火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