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经济区物流高职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究
2017-05-22康江波康洋波
康江波?康洋波
摘要:随着中原经济区经济的快速增长,物流业基础设施投资持续增大,交通路网的逐渐优化,货运能力的不断增强,运输量逐年增多,物流管理、技能、建设、研发等需求的人才总量也在逐步增加。现有高校物流人才培养的规模及模式仍成为制约区域物流发展的瓶颈。这就要求高等院校职业教育必须深化改革,加速转型,构建以岗位能力、职业能力、岗位技能为核心的人才培养体系,以适应中原经济区建设的需要。
关键词:中原经济区;高职教育;物流技能人才
就目前开始物流专业的高等院校的实际教学情况分析,由于物流本身的跨行业、跨学科、跨领域等特点,再加上实训项目投资较大,由于学校资金投入所限等原因,85%以上的高职院校的物流管理教学主要是以理论教学为主,尽管教师在教学中引入了一些案例,应用了一些简单的物流教学软件,但还远不能满足物流管理专业高职教学的培养目标要求。物流效率的提高、物流成本的降低一直是人们不断追求的物流管理目标,这就需要一批高素质、高技能的物流从业人员队伍来支撑不断发展的物流业。
一、订单式培养
高校根据企业发展动态,与企业签订人才培养协议,有针对性地培养某一领域的专门人才,并依据协议约定安排学生直接到企业就业的人才培养方式。它可以结合企业所需,快速培养大量与企业专业对口的创新型人才,缓解企业人才紧缺的局面,形成稳定高效的创新人才培养使用机制。
二、构建校企联合培养模式
以项目为纽带,在高校和企业之间建立合作关系,高校借助多学科优势,培育新的科研方向和科研特色,为合作项目提供理论支撑;企业则依托实训设施、生产经验、资金储备方面的实力,保障合作项目的顺利展开。通过项目的交流与合作,高校和企业培养出一大批既有研究能力又有实践能力的创新型人才。
三、调整专业结构,增强灵活性
河南高等教育要依據中原经济区建设规划,使高校学科建设实现从大而全到精而专的转变,从而为创新人才培养提供保障,加快高等教育与中原经济区发展战略的融合。在专业设置时,河南高校应以市场为导向,以行业发展为依托,及时预测社会对人才需求的变化,提高专业设置的针对性和灵活性,使专业结构适应中原经济区建设的总体需求。
四、深化课程改革
按照职业岗位(群)能力、素质要求,全面构建工学结合的课程体系,制定课程(教学)标准,开发教学资源,推行“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的教学模式,实施基于工作过程的专业课程内容改革和教材建设。以精品课程建设为抓手,全面深化专业核心课程的教学改革,不断实施素质培养、拓展能力培养课程的教学改革。推进职业教学创新,提高师资力量,保障教学质量。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要体现行业企业用人标准,实现毕业就可就业。
五、建立多层次、多样化实训基地
鼓励交通职业院校与企业合作,完善校企合作长效机制,提高资源使用效率和校企、校际合作的积极性,共同推动教学实践基地建设。要坚定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途径,在职业院校构建行业、企业全程参与、贴近实际生产、运行管理开放、经营主体多元化的实践教学条件建设体系。建设满足职业道德、职业能力培养需要的,具有真实职业氛围,融合专业教学、职业培训、技能鉴定、技术服务四位一体,考核体系完备的实习实训基地。应充分利于一切资源为学生提供集实习,技能培训,鉴定于一体的实训基地,提高毕业生的技术水平,让每个毕业生都能找到一份满意的工作。
六、改善职业院校的师资结构
专职教师有其教育教学、专业理论方面的优势,但也存在实践能力不足的劣势,而来自企业一线的兼职教师正好可以弥补专职教师的不足,通过组建校企结合、专兼职合作的教学团队,可以更加切合人才培养的实际需求。
七、提高职工岗位技能与素质培训
围绕加快中原经济区建设、转变河南省物流发展方式的要求,不断加强从业人员素质培训。联合高校及专业培训机构、整合各类教育资源,建立物流人员教育与培训体系,采取正规教育、岗前培训、在岗培训等相结合的形式。通过开展管理干部培训,提高行业管理干部的科学决策、依法行政、安全监管、组织协调等能力;通过开展物流工程和科研实践,培养一批创新能力强、业务素质好、研究能力强的专业技术人才;通过开展岗位技能提升培训,强化、提高专职教师的实践能力,通过到企业实践挂职、与企业合作研究等途径,提高专职教师特别是中、青年教师的专业实践能力和技能素质,使之更加适合职业教育教学需要,改善行业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紧缺的状况。
参考文献:
[1]王珂.中原经济区物流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究[J].中国科技博览,2015(19):106-106.
[2]马志军.中原经济区国际物流专业人才培养路径探析[J].物流工程与管理,2013,35(7):204-206
[3]楚志凯杜月云,齐国红.适应中原经济区发展需求的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商丘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15(4):137-138.
[4]陈艳.物流管理专业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实践体系构建研究[J].物流工程与管理,2015(11):282-2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