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干旱地区常用造林技术
2017-05-22张建华
张建华
半干旱地区的生态环境复杂。光热充足,雨热同期固然有利于林木生长发育,但干旱缺水、土壤瘠薄、盐碱较重、风蚀沙埋和潜在蒸发力大,降水时空分布不均等又是不利于林木生长的各种限制性因素,所以历来造林困难大,造林成活率、保存率低。一些林木生长缓慢,稳定性差,林木质量低。将半干旱地区现有的抗旱造林技术进行整合和组装配套,它的核心是最充分地利用雨水、地下水,以保证林木成活、生长所要的水分,以提高造林成活率和保存率。
1、造林整地措施
造林整地是在造林改善环境条件的一道重要工序。在半干旱地区,整地是解决干旱和抗旱造林这一矛盾的有效措施。通常采用局部整地,因为局部整地有以下特点:.拦截地表径流,蓄水保墒,改善土壤水分状况。改变光照条件,调节土壤温度。提高土壤肥力。.消灭杂草,减少病虫危害。提高造林成活率,促进林木生长。
主要的局部整地有坑穴整地、鱼鳞坑整地、水平沟整地、撩壕整地、水平阶整地和反坡梯田整地。
2、集水造林枝术
集水造林是以天然降水形成的地表径流利用为基础,以降水的合理时空分配为手段,并促使该地区较为丰富的光、热、气、养资源的生产潜力充分发挥出来,从而使林木的生长接近当地生态条件下最大的生产力。在干旱的气候,土壤环境中为林木的生长创造出相对适应的土壤环境,使降水比较少的半干旱地区建立起相对稳定,生长迅速的人工生态林系统,提高经济林的产量和品质。近年来,人们更多地用“径流林业”的术语来概括利用天然降水以发展林业的措施。在半干旱区植树造林,必须把径流调控和蓄水保墒技术紧密结合,提高有限降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应通过整地和施绿肥、锯末、保水剂等措施,提高土壤贮水能力与肥力,延长土壤有效水的供应时间,通过地表覆盖地膜或枯枝落叶、枯草、秸秆等有机材料,阻止表层土壤水分蒸发,提高降水的蒸腾转化率,以充分发挥光、热、水、土资源生产潜力,促进林木成活、成材。
3、 节水抗旱造林技术措施
在半干旱地区节水造林进程中,各种节水保水措施相继应用并取得一定成效,固体水、保水剂、抗蒸腾剂等大量应用于防旱抗旱,已经或正在取得巨大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
3.1 滴灌造林技术
滴灌造林技术该项技术是在生物治沙造林中配套滴灌节水设备,在干旱荒漠区有显著的优越性,其最适于沙地造林,特点为:滴灌不产生深层渗漏,在地面形成的湿润区很小,且几乎全在阴影之中,所以表土蒸发量很小,大部分水分消耗于植物蒸腾作用,据试验滴灌比土渠灌溉节水82.8%,是沙地最理想的节水灌溉技术;滴灌不会造成土壤盐渍化;相对土渠灌溉,滴灌省工、省井、省地、省肥、增产;沙地造林中,滴灌能极大地提高苗木成活率、保存率,造林成活率可达到95%以上,造林效果优于任何一种灌溉方式。滴灌较常规灌溉造林具有诸多优点,如节水、减少整地费用、排盐、提高造林成活率等。滴灌的基本原理是将水加压、过滤,必要时连同可溶性化肥、农药一起通过管道输送至滴头,以水滴(渗流、小股射流等)形式给树木根系供水分和养分。由于滴灌仅局部湿润土体,而树木行间保持干燥,又几乎无输水损失,能把株间蒸发、深层渗漏和地表径流降低到最低限度。滴灌造林可以根据不同季节、不同土壤墒情及时供水。高质量的供水最终将促进植物生长发育,利于树木成活率的提高和环境景观的改善。
3.2 吸水剂在抗旱節水造林中的应用
20世纪70 年代初,美国农业部北部研究中心开发出一种高分子聚合物,称之为高吸水剂(也称高吸水性树脂、吸水胶、保水剂、抗旱宝等)。我国对高吸水剂的研制和生产应用起步较晚,系统的应用研究则从80 年代初开始,之后发展较快,并取得阶段性成果。保水剂(,简称SAP)是一种吸水力大、保水性强的高分子物质, 它具有高吸水性、保水性、缓释性、反复吸释性、供水性、选择性、可降解性等特性。一般为交联型聚丙烯酰胺型、淀粉接枝聚丙烯酸盐型,它可以大量吸收土壤甚至空气中的水分并将其保存起来,其吸水倍率可达自身重量的几百倍甚至上千倍,这种水分不能通过简单的物理方法挤出,可供植物根部缓慢地吸收利用,而且能够反复吸收和释放水分。在林业上吸水剂的应用,可以提高土壤的最大持水量,增强土壤的贮水和保水性能,减少土壤水分耗散,延长和提高向植物供水的时间和能力,使其在半干旱地区的林业生产中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在干旱地区用保水剂造林可有效提高造林成活率,并保持苗木在造林初期的正常生长,其造林方法简单易行,即用定量的保水剂拌土或保水剂吸足水后拌土,也可以配成一定浓度蘸根、浸种,然后造林。
3.3 ABT生根粉、根宝等制剂在抗旱节水造林中的应用
ABT生根粉是中国林科院王涛研究员研制成功的高效、广谱、复合型生长调节剂;根宝是山西农业大学研制开发的一种营养型植物生长促进剂。两种制剂所含的多种营养物质和刺激生根的物质能够直接渗入根系,使苗木尽快长出新根,恢复吸收功能。从而提高造林成活率,在荒山造林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除了以上介绍的节水抗旱造林技术外,抗旱剂、固体水、化学试剂、种子复合包衣剂、土壤结构改良剂、土面保墒剂、旱地龙等也开始大量应用于防旱抗旱,并且已经或正在取得巨大的生态效益。
4、苗木造林技术
4.1 截干栽植
将苗木截去地上部分大部枝干后栽植,既可以减少地上部分在成活发芽过程中的水分蒸腾,又可以使水分养分集中在近地面的2~3 个芽上,可调节植苗成活初期,根系萌发土壤水分养分的吸收,使地上部分耗水较少,达到收支平衡,有利苗木成活生长。截干高度:截去地上部分的1/3 或2/3,视苗木情况而定,通常留干长度约距根颈20~25cm,截植时留干距地高度以10~15cm为好。这种方法多应用于因意外情况,造成苗木失水, 或因苗木伤根过重时采用。
4.2 高杆造林
高杆造林是陕北及内蒙常见的一种造林方法,它具有牲畜危害轻、耐沙埋、耐干旱高温、成材快、及早起到防风沙的优点。
高杆造林主要采用萌发力强的旱柳,也可采用杨树。高杆一般用3~4 年生的粗壮枝杆,长2.5~4m,小头粗3~4m,大头粗4~6m,为了提高抗旱和造林成活率,在清明前10~15d砍下,将大头浸入水中,至清明前后,天气转暖,再将枝干散开平放在水里全浸,浸水25~35d,充分吸水,使树皮出现白色或浅黄色凸起后,取出栽植。在流动沙地造林通常用于有适度积沙又不至埋压过度的缓起伏沙地,或高度3m以下的流动沙丘,背风坡脚和丘间低地,地下水位深不到2m的沙地,深栽0.8~1m;地下水深大于2m的沙地,深栽1~1.2m,随挖坑随栽,用湿土分两层埋,再用锨把捣实,为防止沙埋后再出现风蚀,每隔10 多m再栽2 行沙柳灌木带,以提高固沙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