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沿海防护林综合效应及监测
2017-05-22唐瑞玥
【摘要】:沿海防护林为江苏省沿海地区经济发展提供庇护与保障,提高群众经济收入和风景游憩功能等方面发挥重要的作用。江苏省沿海地区属海陆交替的季风气候区,气候变化剧烈,常年受台风、暴雨、冰雹、龙卷风和海潮等多种自然灾害的袭击,对人民的生命财产造成巨大损失,加强沿海防护林的建设工作,采用先进技术进行防护林的监测,最大化的发挥沿海防护林的效应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沿海防护林;效应;监测
【引言】:森林作为陆地最重要的生态屏障,是维护生态平衡和生态安全,促进生态文明建设的物质基础。我国海域宽广辽阔,海岸线长,沿海防护林是我国生态建设的重要内容,是海啸和风暴潮等自然灾害防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全力推动沿海防护林体系快速健康发展,为我国万里海疆构筑起结构合理、功能完善的绿色屏障,是我国生态安全的迫切需要。
1、营造沿海防护林的必要性
我国海域宽广辽阔,面积有390×104km,大陆海岸线长达1.8×104km。海疆纵跨温带、亚热带和热带3个气候带,分布着我国70%以上的大中城市和1.25亿人口,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龙头。但我国沿海地区由于陆海交替、气候多变,导致各种自然灾害频繁发生,每年均造成数百亿元的经济损失。沿海防护林是我国沿海地区绿色屏障。
江苏省拥有海岸线954 km,江苏省近年大力推广沿海防护林营建设,土壤养分和微生物状况达到造林树种可以正常生长的范围。
2、江苏省沿海防护林的作用
2.1 增强城乡防御各种自然灾害的能力。江苏省沿海地区自然灾害频发,台风、干旱、洪涝、海潮、冰雹、龙卷风等自然灾害对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构成了极大的威胁,成为江苏省沿海地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大制约因素之一。建设好沿海防护林体系,有效减轻各种自然灾害造成的损失、保障我国的生态安全意义重大。
2.2改善生态环境。除防风保土外,江苏省沿海防护林还能涵养水源、调节气候和改良土壤,盐城市在沿滩涂新建金海林场,营造沿海防护示林650亩,推广造林5000亩,运用综合造林技术,成活率达85%以上,造林三年后,经测定土壤有机质含量平均增加10%,含盐量下降8%,pH值控制在8.0以下,脱盐土面积增加80%以上,改善了沿海滩涂的生态环境。
2.3保障各行业稳定,促进经济发展。没有江苏省沿海的林业,就不可能有江苏省经济发展和人民的安居乐业。沿海地区的林业是江苏省国民经济建设的基础,要发展各行各业,首先应有沿海发达的林业。
2.4增加木材、薪材资源。江苏省沿海地区人口稠密,森林资源贫乏,木材薪材消耗量大,供需矛盾紧张。以射阳县为例,2000年以前只有零星采伐,2010年以来平均每年采伐量达23000立方米。
2.5建设精神文明,促进旅游业的发展。江苏省沿海地区经济发达,国际友人和海外侨胞来往频繁,是对外开放的精神文明窗口。江苏省大丰区国家级麋鹿自然保护区拥有湿地7.8万公倾,属典型的海洋滩涂型湿地。盐城生物圈保护区,主要保护对象为丹顶鹤等珍稀野生动物,野生动物占中国海岸带生物物种总数的1/10。
2.6沿海绿色屏障,巩固海防。江苏省沿海的绿色屏障,起到了保护军事设施,巩固海防的作用。盐城市将在沿海新建5个万亩林场。栽植红叶石楠、费吉尼亚栎、榉树、榆树等32个耐盐树种。在沿海地区生态用地上宜绿尽绿,加快构成健康的森林生态屏障[3]。为海防建设提供有力保障。
3、沿海防护林效应
3.1环境效应。从维护生态平衡的角度来看,江苏省沿海防护林的环境功能包括防风、改善小气候、保护生物多样性、净化空气、保持水土、涵养水源和提高居民居住、休閑等方面的舒适度等。
3.2经济效应。江苏省沿海地区营造防护林网后,海潮侵害减轻、土壤结构改变、肥力增加、含盐下降土地利用率得以提高。盐城市位于苏北黄海之滨,光照足、无霜期达220天以上,钾含量异常丰富,但沿海的土壤易发生次生盐渍化,影响作物的生长,在沿海防护林的庇护下,农作物倒伏率比无林区减少,果树落果率减少,作物增产,品质提高。沿海防护林建设启动后,如该地区的射阳县连续十五年为全国粮食生产百强县,防护林网本身的经济效益也随着林种及物种的多样化而得到逐步提高。
3.3社会效应。江苏省沿海防护林的发展恢复了森林与人类的亲近关系,有利于增进居民身心健康,使人类与森林和谐相处,同时也丰富了城市的旅游资源,树立城市的良好形象,吸引外资和旅游创收都有极大的促进作用。
3.4沿海防护林监测
传统监测沿海防护林的方法是海岸带调查,不仅速度慢、周期长、耗费大,而且很难进行历史数据的收集,不利于防护林动态变化信息的提取。遥感技术具有视野开阔,能够动态监测,信息获取方便,图像直观及现势性、多时相性和立体覆盖能力大等优势,在沿海防护林资源调查与分类、自然灾害监测和评估、病虫害监测和沿海防护林资源变化等监测方面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为沿海防护林资源管理提供了有效的技术手段。随着3S技术在林业应用的日渐频繁。江苏省利用遥感影像进行林业上的监测,从宏观上把握林地资源的变化信息;地理信息系统以其强大的数据采集、存储、分析及空间建模功能,为林业的信息化、林业决策的智能提供了技术上的支持[4];而GPS的高精确定位功能更为监测的实施提供了地面参照和精度验证的具体支持。现阶段发展的基于IKONOS卫星影像技术,采用面向对象信息提取法,利用简单的决策树分类法进行沿海防护林信息提取,效果客观,可以在今后的海岸带综合检测有良好的促进作用。
小结
防护林树种选择直接影响林带疏透度,生长速度及最终高度,决定是否能发挥诸如防护效益,改善野生动物栖息环境等效益。在考虑土地资源承载力的前提下,调整结构对比,获得最佳的防护效益,同时又能兼顾经济效益。随着人类关注地球环境,多效益、多功能的防护林也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
【参考文献】:
[1]胡海波,张金池,鲁小珍.我国沿海防护林体系环境效应的研究[J].世界林业研究,2001,14(5):37-43.
[2]张春桂,朱晓铃,陈惠,等.福建沿海防护林资源的卫星遥感监测[J].中國農業氣象,2007,28(4):446-449.
[3]陈国荣.沿海防护林建设防护效益的遥感监测研究[D][D].福建农林大学,2010.
[4]贺小说.沿海防护林固沙效应遥感监测技术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2012.
作者简介:唐瑞玥,女,1985.8.2,籍贯:江苏射阳,学历:本科,研究方向:全县造林绿化,病虫害,职称:林业工程师,工作单位:射阳县林业工作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