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人机肆意乱飞引人忧
2017-05-22天上十年
天上十年
在消费级无人机越来越普及的今天,保证低空空域安全难道只能靠出台严格的限制法规?2017年1月15日,一则仅有8秒的航拍视频引发了全民的激烈讨论。视频由一架大疆“御”无人机在距离民航客机降落航线仅百米的高空拍摄。视频一出,便受到各方人士的声讨,要求严惩视频拍摄者。看似过激的言语背后,隐含的却是每一位飞友深深的担忧。
没有操纵基础
自以大疆“精灵”系列为代表的消费级无人机出现以来,这类飞行器的操纵门槛越降越低,也促使厂商及资本纷纷投入消费级无人机的研发,刺激了市场的快速增长。然而,与之匹配的相关法规和培训却并未跟上,中国这样,国外也是如此。大量没有任何操纵经验的普通用户购买并使用消费级无人机。
在他们眼中,这种新型智能科技产品就像手机一样,毫无上手难度。而事实上,消费级无人机的操纵尽管与航模相比已大大降低,但仍需要一定的基础才能掌握。虽然常见的消费级无人机可通过智能飞控及其中集成的GPS、气压计、雷达等传感器实现非常智能化的控制功能,使无人机能平稳地悬停甚至飞行。但无人机容易受到信号干扰,一旦出现突发情况,没有任何飞行基础的人将很难及时切换到手动模式使无人机安全降落,后果不堪设想。
缺乏安全意识
随随着电商平台的发展,网络购物变得越来越容易。在众多商品中,消费级无人机通常被划分到玩具类或智能电子类产品,这使得消费者能轻易地购买此类产品,而部分没有安全飞行意识的消费者则导致了危险的乱飞事件频频发生。
一方面消费级无人机并非玩具,然而很多人在购买时并未意识到其可能存在的潜在危险,甚至过高地认为无人机非常安全,更加肆无忌惮地飞行;另一方面,部分消费者缺少安全飞行常识,误以为只要无人机周围没有障碍物就能随意飞行,甚至会为了所谓的轰动效应而故意靠近密集人群、建筑物、机场等区域,逾越了安全飞行的底线。
管制趋于严格
频发的无人机乱飞事件,迫使有关部门不断提高飞行门槛。以北京为例,截至2016年底,以天安门广场为中心,半径30千米范围内(六环范围内)被设为禁飞区域,任何无人机除报备申请获得批准外,均禁止在室外飞行。即使进行了报备申请,也会严格限制飞行高度、飞行地点以及飞行时间等。成都双流机场也因无人机干扰飞机起降,重新划定了飞行净空区,其范围涵盖了成都大部分市区。
为保证公共安全,防患于未然,有关部门对无人机的管制有可能会越来越严格。就在发稿时,公安部发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修订公开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的公告,意见征求期限为一个月。其中第四十六条明确了无人机、航空运动器材等违反国家规定时的判罚准则。大家都在担心,政策层面可能会对无人机的飞行实行“一刀切”。这不仅会影响大部分守规矩的消费者正常使用无人机,更会对整个无人机行业造成极大的打击——直接导致消费者购买欲望降低,使刚刚兴起的消费级无人机发展很可能就此止步。
无论是中国还是国外,频发的无人机乱飞事件已成为各国亟待解決的重要问题。而仅仅依靠法律手段单方面限制消费级无人机的使用并不是最好的解决方式。关键是每一位无人机使用者都应自律。北京中关村联众无人机产业创新战略联盟就曾针对成都无人机影响双流机场飞机起降事件发出“八不飞”倡议,希望从业者及无人机爱好者能从我做起,规范自身的飞行活动。
操纵无人机飞行必须做到既对自己负责,也对他人以及公共安全负责。只有不断提高安全飞行意识,规范化地操纵无人机,才能使这个行业健康蓬勃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