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画笔下有个少年

2017-05-22白岩松

北京青年周刊 2017年16期
关键词:金瓶梅毕加索画笔

白岩松

认识汪意丰快二十年了,记得那个时候,他就在画《金瓶梅》。一转眼,已是今天,房价涨了二十倍不止,但意丰好像还是二十年前的样子,还在画《金瓶梅》。不过,熟悉的朋友知道,他或许还是那个多了些白发的少年。但笔下的画,却已走进秋天,如你看到的样子,丰硕地闪着金黄。

看到意丰的画,或许你会感觉到拙朴、惜笔、文人气,当然还有童趣。这童趣正来自于他内心深处的那个少年,好的艺术家似乎都是这样,比如莫扎特,比如毕加索。说起来有趣,由于教学及技术的进步,毕加索十四岁就已画得像拉斐尔一样技术高超,但那又怎样,又一个跟随者而已。于是,在这个扎实的地基处出发,让内心的那个声音说话,后来的结局我们都已知晓,他终于成为毕加索,而不是又一个拉斐尔。

一个偶然的机会,我也看到了汪意丰年轻时的作品,技术好得不得了,想多复杂好像能多复杂,“养自己糊口,这样的画好卖。”意丰说。

时隔近三十年后依然看得出来,那时的画中,有功底,有素养甚至有钱,但看不到太多的意丰。我从中找不到画笔下的那个少年。

意丰告别了那样的画,也可能告别了更快会到来的好日子。但这是该让人庆幸的告别,无论是对于他自己,还是对我们这些看客来说。

从此,他心中那个少年来到了他的笔下,从简单到复杂不易,从复杂回到简单更难,意丰真把这条路走出了风景,而更让我好奇的是:这么多年过去,为何他画笔下的那个少年一直都在?

朋友在他家里聚会时,你很容易得到答案,他一直是那个单纯的少年。他家的特色蒸饺一定要亲自上手,哪个环节出了问题会急。这个主人只怕朋友少吃了少喝了,每次散席时我都会想:这个时代里,只热心招待朋友却不太用心混圈子的画家挺稀少的。也好,价格升值慢了,价值却一直走上坡路。是亏了还是赚了,时间正在给出答案。更何况,这年头,无论啥,都是少被污染绿色一些好,人心与艺术更是如此吧!

该回到他的画上了。虽然他不只画《金瓶梅》,但还是要从这儿说起。

画《金瓶梅》的汪意丰,其实是在与传统对话,与中国人的文化密码对话。做这件事时的汪意丰真的不是一个人,而是千百年中,一场漫长接力赛当中的一员。从这个角度看,也是意丰自觉认领的一个艰巨任务。做久了,做出了自己的风貌,他也就成了这接力赛中绕不开的一个名字。不是因为《金瓶梅》,而是他再一次用画笔书写了《金瓶梅》。

除去《金瓶梅》,意丰也画一些文人画小品,在我看来这是与普通艺术爱好者的对话,一菜一花,一石一树,一人一屋,一两行禅语样的文字,门坎放低,普悦众生。看过总让你一思一悟,挺好,这是意丰身上好玩的人间烟火气。

那么,意丰拿什么在和自己对话呢?应该是自称为“杆儿”的系列。画上总有或弯或直的一根杆儿,是地平线还是海平面亦或是心之内外,其实都不重要。甚至可以什么都不是。但那里有意丰对这个世界与人生的思考,或许在其中还看不到答案,但千百年来,又有几个人给过多少靠谱的答案?

这三个系列,《金瓶梅》是不管刮风下雨还是雾霾轻重,总是要画的,因为这是职责,是任务,也是修行,将来的汪意丰之所以为汪意丰,也一定与此有关;文人画小品或许总是在放松时出现,快乐别人也快乐自己;“杆儿”却一定是一段时间有所思有所得的结果。与自己对话是一生的事。谁知道这人生的“杆儿”上还会出现什么?就像我们不知道,除去这三个系列,意丰还会创造出怎样的第四个第五个?比如,与记忆有关的写实系列?

面对一本书的出版又或是一个画展的举办,临收尾时总该说一句“明天会更好!”面对意丰的双喜临门,我也自然如是说。不过之后,还想多加几句:明天还远,可今天,却真是你最好的时光。你没看到你笔下的少年灵感无限,总是舍不得歇息?把现在变长吧,让明天也成为现在。下一本书下一次画展时再聊!

猜你喜欢

金瓶梅毕加索画笔
《金瓶梅》里的水产:餐桌上的游龙戏凤(下)
《梦》和毕加索
从“影写法”看《红楼梦》对《金瓶梅》的继承与超越
小画笔
小画笔
毕加索之夏拾遗
明清小说从欲到情的动态演变*——从《金瓶梅》到《红楼梦》
小画笔
《牛》毕加索
看不懂没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