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康复训练联合心理护理在脑梗塞患者中的应用

2017-05-21

实用妇科内分泌杂志(电子版) 2017年33期
关键词:脑梗塞脑梗死康复

池 芳

(江苏省徐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江苏 徐州 221002)

脑梗塞又可以被称作缺血性脑猝,患上此类疾病的原因,是由于血液供应障碍以及缺血等现象,导致脑组织的局部出现坏死的情况,在临床上的主要体现为突然昏倒不省人事,在语言以及智力上存在障碍。此类疾病不仅对患者的身心健康造成影响,而且还会对家庭带来痛苦以及负担,脑梗塞的临床症状较为复杂,并且与损害位置、缺血性血管大小、缺血严重程度有着密切的关系,在发病前也与有无其他疾病以及脏器有无疾病有关,症状较轻的患者也会呈现没有症状的特点,也可以呈现反复发作的肢体瘫痪或者眩晕短暂性脑缺血,病症较重患者可发生肢体瘫痪、昏迷,甚至于死亡,病情严重时,对大脑皮质产生影响,在发病期表现为癫痫发作[1]。在检查时,常用影像学检查以及常规检查、特殊检查等,影像学检查分为CT检查以及MRI检查,常规检查则是对病人的血尿以及肾脏功能进行检查,特殊检查有颈动脉彩色B超以及血管造影、DSA等[2]。此类患者由于病情较为严重,因此在心里存在很多负面情绪,使治疗以及康复受到影响。所以需要进行及时的护理干预,但是常规护理的疗效有限,缺少具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并不能达到预期的护理效果,所以为有效提高护理效果,我院对60例脑梗塞患者采用常规护理以及康复训练联合心理护理干预,对两种方式的护理效果进行评价,并在研究过程中取得一定的成效[1]。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在本院选择2013年9月~2016年9月脑梗塞患者总计60例,患者的诊断结果符合脑血管病肢体障碍指标。以计算机表法分为观察组以及对照组,其中男30例,女30例,年龄42~70岁,其中观察组,男20例,女10例,最大年龄70岁,最小年年龄43岁,中位年龄在(50.15±4.24)岁;对照组男10例,女20例,最大年龄70岁,最小年龄42岁,中位年龄(49.69±3.46)岁。两组患者,在各项指标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护理方法

对照组患者使用的护理方式为急性期常规护理干预,根据病情的实际状况,对患者的用药情况进行指导,并且普及相关疾病的知识,在患者出院时进行出院指导。

观察组在对照组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心理护理及健康护理干预:

①心理护理,在脑梗死发作后,患者常因为病情的严重以及四肢存在的功能障碍,在心中存在负面的情绪,同时担心由于病情太过于严重,家属会置之不理,产生恐惧的心理。使患者的心理压力逐渐加大,因此对脑梗塞患者护理时需要注意心理护理,缓解患者心理存在的压力,对脑梗塞患者,需要做到充分了解其心理状况,加强病患之间的交流,一旦出现异常的心理情绪,需要及时进行心理干预,然后,保证患者居住的环境干净整洁,并且对居住环境定期进行消毒,保证患者可以生活在一个适宜的环境中接受治疗。与患者交流的过程中,也需要了解患者的兴趣,然后利用病人的兴趣,而缓解长期心理不良的状况,使患者可以放松自身的心态,将负面情绪发泄。

②康复护理,康复护理需要在相关医务人员的指导下,根据患者的实际病情状况以及功能障碍情况为基础,为其制定有效合理的康复护理计划,在急性期,需要使用康复护理进行康复训练,在患者发病的七天后,护理人员以及负责治疗的医生需要对患者进行康复护理干预,其中主要的内容为,将患者肢体摆放正确,然后后对患者的进行按摩,定期使患者的体位得到改变,每半小时一次,一天需要进行两次康复护理。在患者发病二十一天后,患者各项生命体征平稳,护理人员需要指导患者在床上进行康复锻炼,对患者的排便、翻身等日常较常使用的动作进行训练,对患者的坐姿、站姿等动作也需要进行一定的训练,每天需要训练两次,每次在四十分钟左右,然后根据患者的锻炼情况,再次制定恢复运动功能的锻炼计划,并不断完善计划[3]。

1.3 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者的各项数据进行归纳处理,根据运动评分、护理满意例数以及运动神经情况等数据进行类比分析,并以此作为护理价值评价的指标。

将患者对护理的满意程度分为3个标准,分别为非常满意、满意以及不满意,最后以非常满意例数以及满意例数作为计算数据,对患者满意率进行计算。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计数资料以率表示,进行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对比两组患者的最终护理结果,在研究组的30例患者中,非常满意13例,满意14例,不满意3例,护理总满意率达到90.00%;参照组非常满意例为8例,满意12例,不满意10例,护理总有效率达到63.33%。研究数据进行检验处理,x2=4.8118,P=0.0282,进而令统计学意义产生。

对比两组患者的最终护理结果,在研究组的30例患者中,观察组的运动得分与对照组相比,呈现较为优异的护理效果,并且P小于0.05,进而令统计学意义产生。两组患者的运动评分数据如下表所示。

表1 两组患者的运动评分对比(分)

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结果,在研究组的30例患者中,观察组的动神经情况与对照组相比,呈现较为优异的护理效果,并且P小于0.05,进而令统计学意义产生。两组患者的运动评分数据如下表所示。

表2 两组患者的动神经情况对比(分)

观察组 30 26.58±3.36 32.98±2.58 46.93±3.96

对照组 30 19.36±3.69 23.54±3.59 32.59±4.21 t 7.9240 11.6955 13.5893 P 0.0000 0.0000 0.0000

3 讨 论

脑梗死常见的症状有以下几点:

①主观症状头痛、头晕、恶心呕吐等。

②脑神经症状,双眼向病灶侧凝视、面瘫以及舌瘫、吞咽困难。

③躯体症状,患者会出现偏瘫症状、肢体无力,大小便失禁等[4]。

脑梗塞根据临床表现可以分为三类:

①腔隙性梗死,梗死的面积在1.5mm以下,表现的症状,有头昏、肢体无力、吞咽困难等,也有一部分患者没有确定的体征变化。

②中面积梗死,此类型主要发生在丘脑以及双侧额叶等区域,主要的临床表现为突发性头痛眩晕,恶心频率较多以及失语等。

③大面积梗死,具有发病较急,临床表现较为严重的特点,出现四肢瘫痪、脑疝等现象[5]。

脑梗死急性期患者在接受药物治疗外,针对性的护理措施,也在其康复过程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此类患者具有心理承受力差运动能力不足的特点,因此需要针对心理以及运动两个方向进行护理干预,加强患者的疗效。康复护理干预,在急性脑梗死功能恢复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而且对此类患者来说,在心里存在非常多的不良情绪,并且这种情绪往往隐藏着,不会流露出来,所以需要采用心理护理缓解患者的不良情绪,为后续的治疗提供保障。健康护理干预,在患者的肢体功能恢复中有着非常重要的调节作用,需要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制定锻炼计划,并且将其实行[6]。

虽然医学技术已经可以很好的对脑梗死患者进行治疗,但是由于脑梗死疾病的特点,可以对患者的脑部神经造成不可挽回的损伤,对神经的支配功能造成影响,在脑梗死患者成功抢救后,出现运动障碍的几率较大,对患者的生活造成极大的影响,因此需要加强脑梗死患者的护理工作,减少其对患者的不利影响。

本次研究总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无论是在运动情况或者对护理满意程度上,都优于对照组患者,各项数据经过分析,差异性较大[7]。

此项试验中,根据治疗结果显示,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其统计结果具有参考意义,根据上述材料,在脑梗塞患者护理时,使用康复训练联合心理护理干预,有助于患者的康复,与耿庆文,王霞[8]研究内容相符值得广泛应用,改善患者机体情况。

参考文献

[1] 岳莉蓉.脑梗塞患者恢复期护理指导[J].饮食保健,2015(9):151-152.

[2] 郑燕芹.急性脑梗塞患者的护理体会[J].内蒙古中医药,2013(30):172.

[3] 鲁 华.脑梗塞患者恢复期的康复护理效果观察[J].大家健康(中旬版),2014(4):309.

[4] 袁红燕.脑梗塞患者的康复护理体会[J].甘肃科技,2017(23):147-148.

[5] 段 杰.急性脑梗塞患者临床护理分析[J].按摩与康复医学(中旬刊),2012(7):31-32.

[6] 丽 平,范东英,王宁霞,等.时空同构结合心理护理对脑梗塞患者早期认知障碍的影响[J].西部中医药,2017(9):124-127.

[7] 何 励,高宝红,董春香.脑梗塞患者的护理[J].当代护士(专科版),2012(3):21-22.

[8] 耿庆文,王 霞.急性脑梗塞患者的护理体会[C]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2010:164-167.

猜你喜欢

脑梗塞脑梗死康复
64排CT在脑梗死早期诊断中的应用及影像学特征分析
脑卒中患者康复之路
28例老年糖尿病合并脑梗塞的护理体会
抗血小板聚集治疗在大面积脑梗塞中的应用分析
残疾预防康复法制建设滞后
补阳还五汤治疗脑梗塞恢复期患者41例
脉血康胶囊治疗老年恢复期脑梗死30例
中医康复学教学方法探讨与实践
补阳还五汤联合康复治疗脑卒中35例
中西医结合治疗脑梗死43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