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急诊心肺复苏患者优化急救护理流程的抢救效果及预后分析

2017-05-20杜琳琳张志勇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17年8期
关键词:心肺流程心脏

杜琳琳, 张志勇

(1. 河北省保定市中心血站 待验库, 河北 保定, 071000; 2. 河北省保定市第一中心医院 急诊科, 河北 保定, 071000)



急诊心肺复苏患者优化急救护理流程的抢救效果及预后分析

杜琳琳1, 张志勇2

(1. 河北省保定市中心血站 待验库, 河北 保定, 071000; 2. 河北省保定市第一中心医院 急诊科, 河北 保定, 071000)

目的 研究急诊心肺复苏患者采取优化急救护理流程的抢救效果及预后。方法 将本院接诊的90例心脏复苏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给予对照组采取常规的护理、优化急救护理。观察2组患者治疗后心脏复苏效果、心率、动脉压、心理状况、不良反应情况、治疗疗效情况。结果 观察组自主循环恢复、自主呼吸恢复、心脏复苏成功、存活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观察组心率、动脉压均优于对照组(P<0.05); 心理状况评分小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观察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显著小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观察组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给予急诊心肺复苏患者采取优化急救护理流程能够有效的提高抢救效果,减少并发症,有利于患者的预后。

心肺复苏; 优化急救护理流程; 抢救效果; 预后分析

心跳、心脏骤停的发病原因主要是由于创伤、突发心血管疾病所导致,若不及时采取正确的治疗,会使患者出现缺血、缺氧,四肢、内脏均受到损伤甚至会对患者的生命造成威胁[1]。临床上对心跳、心脏骤停的主要治疗方法为心脏复苏,是一项实用性较强的急救方法,能够有效的缓解患者的病况,而对于老年患者在实施心脏复苏后仍会出现死亡的情况,因此,规范护理化流程,能够提高护士与医师的配合,有利于提高对患者治疗的效果,减少并发症的发生[2]。为了改善患者的病况,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本实验研究给予急诊心肺复苏患者采取优化急救护理流程的抢救效果及预后,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2月—2016年2月本院接诊的90例心脏复苏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纳入标准[3]: ① 发生心跳骤停患者; ② 无其他严重疾病; ③ 配合研究患者; 排除标准: 患有精神疾病; 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45例,男22例,女23例,年龄34~79岁,平均年龄(60.27±3.20)岁,其中心血管疾病16例,创伤性休克13例,脑卒中9例,失血性休克5例,电击伤2例; 对照组45例,男21例,女24例,年龄35~80岁,平均年龄(61.08±3.17)岁,其中心血管疾病15例,创伤性休克12例,脑卒中10例,失血性休克6例,电击伤2例。所有患者均为在医院内或急救时发生心脏骤停, 2组患者均同意本次研究,本次研究已通过本院伦理委员会批准进行, 2组患者在一般资料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可进行对比分析。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的护理,将患者直接送入急诊科,经过医师进行诊断确认为心脏呼吸骤停后立即给患者进行心脏复苏手术治疗,抢救室内的护士由一位年资长的护士作为组长,其余护士不限工作经验,共同协助医师给予患者进行治疗,包括胸外心脏按压、建立患者的静脉通道、给患者做全导联心电图。观察组患者采取优化急救护理,治疗时采取分工法操作,具体有1人分工法、2人分工法、3人分工法。3分工法具体操作:由年资较高的护士担任,作为护士A, 对患者的呼吸道进行管理,使其通畅,给患者吸氧,清除患者的痰液,同时协助医师对患者进行气管插管,实时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 由中年具有一定经验的护士作为护士B, 立于患者的侧位方,对患者的循环系统进行管理,建立患者的静脉通道,对患者进行抽血、配血、输血,并同医师进行患者的胸外心脏的按压,完成各种穿刺操作,除颤,对患者进行心电监护; 将年资较低或实习生作为护士C, 主要负责对患者进行止血、包扎,同时记录对患者的抢救次数,以及导尿。2人分工法:护士A完成在3分工法中自身的工作以及护士C的工作。1人分工法:医师在对患者进行治疗的同时,完成护士A的工作,由护士完成护士B、护士C的工作。要求护士主动,严格按照医师医嘱进行操作,术后对患者进行心理指导,消除患者的不安。

1.3 评价指标

观察2组患者治疗后心脏复苏效果,治疗后心率、动脉压、心理状况情况,治疗后不良反应情况,治疗疗效情况。观察2组患者的疗效。根据心血管药物临床研究指导相关文献进行评定,分为显效、有效、无效3个标准结果[4]。显效:临床症状完全消失,体征完全恢复,精神状态佳; 有效:临床症状与体征有所改善,轻微并发症; 无效:临床症状与体征无变化。总有效率=显效+有效。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 果

2.1 2组患者治疗后心脏复苏效果比较

观察组自主循环恢复、自主呼吸恢复、心脏复苏成功、存活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1。

表1 2组患者治疗后心脏复苏效果比较[n(%)]

与对照组比较, *P<0.05。

2.2 2组患者治疗后心率、动脉压、心理状况情况比较

观察组心率、动脉压均优于对照组,心理状况小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2。

表2 2组患者治疗后心率、动脉压、心理状况情况比较 ±s)

与对照组比较, *P<0.05。

2.3 2组患者治疗后不良反应情况比较

观察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显著小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3。

2.4 2组患者治疗疗效情况比较

观察组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4。

3 讨 论

心脏骤停是临床上急诊中的危重疾病之一,在给予患者进行心脏复苏的时候不能浪费一秒钟,必须准确的判断心搏骤停,要求急救人员能够进行高效且持续的胸外心脏按压,心脏复苏成功是治疗的关键[5]。临床上常规的护理方法由于不规范,急救人员的认识不足,不主动,以及分工不清楚,导致在进行急救的时候出现慌乱的情况,降低心脏复苏的成功率,无法达到预期的效果,并且不利于医患之间的和谐相处[6]。因此,优化急救护理流程在对心脏复苏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表3 2组患者治疗后不良反应情况比较[n(%)]

与对照组比较, *P<0.05。

表4 2组患者治疗疗效情况比较

与对照组比较, *P<0.05。

对常规的护理进行优化,要求护理人员必须掌握相关急救知识及操作,培养护士的应变反应能力,思维敏捷,培养对病情的预见性,能够及时的对心脏骤停患者做出病情评估,配合医师完成心脏复苏治疗[7]。对急救护理流程进行明确的分工,每位护理人员按照分工要求进行操作,多项抢救工作同时进行,能够有效的缩短抢救时间,提高效果,同时能够降低服务成本,且有利于医患之间的和谐相处[8]。优化急救护理流程以患者为主,在对原有的不足护理上进行改善,能够建立流畅的服务链,提高护理质量,能够有效的改善患者的病况[9]。对于优化护理流程的另一个重要的是完善安全管理措施,对各种规章制度进行管理,使其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10]。在护理人员的搭配上,应采取新护理人员与老护理人员的有效结合,使其互补[11]。规范护理流程,明确先做什么、然后做什么、再做什么,由谁去做,怎么做,能够避免出现盲目性和重复性,同时提高了治疗疗效。

研究[12-13]表明,优化急救护理流程能够显著的提高护理人员的工作效率,能够有效的提高心脏复苏成功率,及时改善患者的心脏骤停,使其心脏功能恢复,能够有效的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有利于患者的预后。在本研究中,采取常规的护理的总有效率仅为68.88%,表明其护理人员对病情的认识不足,无法及时做出有效的判断,对患者的急救措施不熟悉。而采取优化急救护理的总有效率为95.55%,表明护理人员根据优化的急救护理流程进行合理的运用,充分显示其对病情的预见性及急救的操作熟练,能够与医师进行高效的配合[14]。

本研究显示,采取优化急救护理的患者自主循环恢复、自主呼吸恢复、心脏复苏成功、存活率均优于采取常规的护理的患者; 采取优化急救护理的患者心率、动脉压均优于对照组,心理状况小于采取常规的护理的患者; 采取优化急救护理的患者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明显小于采取常规的护理的患者。因此,本研究也认为,优化急救护理流程能够有效的改善患者的病况,提高心脏发生的成功率,并且能够减少患者术后的并发症,在对心脏骤停患者的治疗上具有重要的意义。

[1] 贺慧玲, 李武武, 王凯, 等. 心脏骤停患者院前心肺复苏护理策略的分析[J]. 内蒙古医学杂志, 2015, 47(12): 1526-1527.

[2] Ewy G A. Chest Compression Only 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 for Primary Cardiac Arrest[J]. Circulation, 2016, 134(10): 695-697.

[3] 王玉兰, 王海燕, 王爱琴, 等. 提高护理人员心肺复苏及心血管急救技能方法探讨[J]. 中国医学装备, 2016, 13(7): 112-114.

[4] 黄燕红. 急诊护理干预对心肺复苏后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J]. 齐鲁护理杂志, 2015, 21(23): 17-18.

[5] Bǒttiger B W. European Resuscitation Council guidelines on 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 and post-resuscitation care: great opportunities for anaesthesiologists: Focus on lay people, hospitals and prognostication[J]. The Eur J Anaesthesiol, 2016, 33(10): 701-704.

[6] 胡泽凤, 周天恩, 谭广生. 院前心肺复苏急救护理配合25例护理分析[J]. 岭南急诊医学杂志, 2013, 18(1): 70-71.

[7] Kim D H, Kim J B, Jung S H, et al. Extracorporeal 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 Predictors of Survival[J]. Korean J Thorac Cardiovasc Surg, 2016; 49(4): 273-279.

[8] 翟荣慧. 影响心肺复苏成功的相关因素分析与急救护理[J]. 中国社区医师, 2014, 30(32): 129, 131.

[9] Noureddine S, Avedissian T, Isma′eel H, et al. Assessment of 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 practices in emergency departments for out-of-hospital cardiac arrest victims in Lebanon[J]. J Emerg Trauma Shock, 2016, 9(3): 115-121.

[10] 吴艳平. 优化护理流程在心肺复苏抢救中的可行性分析[J]. 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6, 13: 144-145.

[11] Hwang S O, Cha K C, Kim K, et al. A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 of Compression Rates during 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J]. J Korean Med Sci, 2016, 31(9): 1491-1498.

[12] 林艳. 99例心肺复苏病人的急救护理配合[J]. 全科护理, 2015, 13(11): 1008-1010.

[13] 盖纳. 1例急性重症肺栓塞致心搏骤停患者的急救护理[J].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13, 17(22): 210-211.

[14] 郭春霞. 抢救急诊心跳呼吸骤停患者的急救护理[J].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3, 6(5): 137.

Effect and prognosis of optimized emergency nursing processfor emergency 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 patients

DU Linlin1, ZHANG Zhiyong2

(1.DepartmentofDatabase,BaodingBloodCenterBloodStation,Baoding,Hebei, 071000; 2.DepartmentofEmergency,BaodingFirstCentralHospital,Baoding,Hebei, 071000)

Objective To study the effect and prognosis of optimized emergency nursing process for emergency 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 patients. Methods A total of 90 patients with cardiac resuscitation in our hospital were divided into control group given routine nursing and observation group given optimized first aid nursing, Cardiac resuscitation effect, heart rate, arterial pressure, psychological status, adverse reactions, and the treatment efficacy after the treatment were observed. Results Recovery of spontaneous circulation, recovery of spontaneous breathing, cardiac resuscitation and survival rate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bett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 Observation group had better heart rate and arterial pressure than the control group, Mental state score was less than the control group,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 Incidence rate of adverse reactions in observation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less than the control group(P<0.05); Total effective rate of observation group was bett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P<0.05). Conclusion Emergency care process can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rescue effect, reduce the complications and improve the prognosis of patients with emergency 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

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 optimization of emergency nursing process; rescue effect; prognosis analysis

2016-12-07

R 472.2

A

1672-2353(2017)08-008-03

10.7619/jcmp.201708003

猜你喜欢

心肺流程心脏
心肺康复“试金石”——心肺运动试验
中医急诊医学对心肺复苏术的贡献
吃水果有套“清洗流程”
《心肺血管病杂志》
心脏
违反流程 致命误判
“心肺之患”标本兼治
本刊审稿流程
析OGSA-DAI工作流程
有八颗心脏的巴洛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