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电影需要速度与激情

2017-05-20杜婕

中国名牌 2017年7期
关键词:类型化天花板科幻

杜婕

第七届北京国际电影节热热闹闹地结束了,与此同时,《速度与激情8》经过11天放映,票房已超过22亿元。北影节与会电影人的兴奋劲可能需要好几天才能收敛,毕竟中国电影仍然处于风口中,拥有灿烂的前景。《速8》令人炫目的揽金狂潮又让他们坐立不安,如何捅破窗户纸,让刺目的阳光照进来,如何让中国电影尽早突破“盘整”,重拾升势,成为本届电影节电影人讨论的焦点。

他们认为,要达到这个目标,必须将中国电影的老版本升级至2.0版本。升级的杠杆中,有一个选项:类型电影。眼前《速8》这部典型的类型片让他们更坚信这一点。

类型就是标准化

《速8》是典型的类型片,归为“动作、犯罪”类型,是个老套路。老套路玩出新花样,市场就有保证。所以,类型片是常青树。

影评人阿历克斯对《中国名牌》介绍说,类型电影也叫类型片,成熟于上世纪三四十年代的美国好莱坞,是电影工厂化、工业化的产物。美国人称自己的电影公司叫电影工厂,就源于此。工业化的基础是标准化、流水线。所以类型电影的本质特征也是标准化、流水线。它是按照特定类型 (或称样式)的规定制作出来的影片。那么按照电影的基本元素来分析,类型电影就有三个基本元素:情节标准化,人物标准化,视觉影像声音标准化。

当时好莱坞的类型电影主要有喜剧片、西部片、犯罪片、恐怖片、歌舞片和生活情感片等;而发展到今天,类型片包括了爱情、喜剧、动作、剧情、科幻、恐怖、动画、惊悚、犯罪、冒险等,品类更细化,更全面。

阿历克斯对《中国名牌》分析道,说一千道一万,万变不离其宗,类型片的精髓就是套路,我们在很多电影中都能遇到相同的情节:丑小鸭变天鹅,灰姑娘变公主,英雄救美,古堡幽灵等等,好像一个模子刻出来的,而且看见开头预知结尾。所以类型片具备可重复性和可预见性。尽管如此,我们观众依然乐此不疲。

中国类型片的差距

第七届北京国际电影节举办了多场论坛,讨论了中国电影如何突破瓶颈,再创辉煌。其中有一场就专门讨论了类型电影,这就是由编剧帮主办,北京国际电影节电影市场协办的第三届中国电影编剧研讨会——“中国类型电影创作谈2017”。

编剧们一聊起来就热闹非凡,干货不断。在谈到中国类型电影与好莱坞等差距时,北京电影学院副教授、编剧吴兵(作品《智取威虎山》等)坦言,当下市场的商业化就是类型化。“但出现的类型杂糅,跟中国的市场环境有关系。”他说,类型化的创作离不开类型化的观众群。目前中国观众没有清晰地类型化,我们的市场还是话题电影,目前中国很难照搬西方进行类型化创作。

吴兵的观点是中国还没有西方电影界定义的那种类型电影,但原因要怪中国观众,因为中国观众目前仍然是“雜食动物”,什么电影都爱看,所以没有分群,造成电影难于类型化。一言以蔽之,中国的类型电影与好莱坞等相比,是有和无的差距。

知名编剧宋方金似乎同意吴兵的观点,他坦言,中国的影视界其实不关注作品类型,他们关注观众类型,只可惜他们的思维反了,呈现出地沟油和一滴香做的乱炖。可见,划分观众类型是愚蠢的,寻找作品类型才是正道。

中国类型电影的突破口

用宋方金的话来说,中国电影没有类型电影是因为“本末倒置”,所以要正本清源,从供给侧改革做起,做出真正意义上的类型片,投放市场,以此培育类型电影的铁杆观众;而不是跟着观众的屁股后面跑来跑去,努力揣摩并迎合其口味。

吴兵则用其讲课模式说到,随着各种类型的案例出现,会逐渐固化中国观众群体里的一些人的口味。口味越来越清晰以后,电影创作有据可循的类型化也会越来越清晰。现在可以说是处于变化的过程中,呈现的是杂糅的类型化状态。

说到了此处,但如何去做呢。编剧们认为“软科幻”是一个突破口。

编剧陈舒(作品《绣春刀》等)说,希望中国优秀的科幻电影、真正属于中国的科幻电影能出现,希望类似《捉妖记》的奇幻类型题材、叙事规整的大幻想题材电影出现。

吴兵则认为。中国电影有一个趋势,就是越来越多元化,可以见到更多的丰富的类型。他认为上升趋势最快的应该是科幻。不过他认为,可能短时间之内,大的硬科幻作品还会滞后,而软科幻作品一定在未来一段时间内处于明显上升趋势,作品体量也将是最大的。

编剧李潇(作品《情圣》等)说,我们看到审批过的题材里面,科幻已经占了非常大的比例,不管是硬科幻,还是软科幻。最近听到别人谈的故事,动不动就说是有科幻色彩的。未来一年到两年之内可能会有很恐怖的现象出现,就是每个电影都会有一点科幻色彩。

中国特色的类型片

除了科幻片外,编剧们也探讨了其他的突破口。他们从市场角度来分析各种类型电影可能的高度。

李潇表示,每一种类型电影都会有一个天花板,那种走强视觉之路的视觉盛宴似的电影的天花板就高一些,喜剧的天花板也高一些,出现过《煎饼侠》《夏洛特烦恼》这样突破了十几个亿的电影。但是文艺片、小妞电影的天花板就非常低。犯罪电影的天花板在哪儿,大家还一直在找、一直在突破。如果中国在审查上有一定宽松度的话,犯罪题材是能达到比较高的天花板的题材。

陈舒则表示还看好剧情片,她说,她想写真正的大剧情片,但要等到自己足够厉害的时候,因为剧情片真的是需要编剧有足够的积累、沉淀,心里要表达的东西足够强烈,有足够的技术手段。同时她表示动画电影也是一个有前途的类型。她特别希望动画电影能在今年之后有特别好的发展态势,《你的名字》能卖那么高的票房,中国动画也能,她特别喜欢动画片,希望中国动画人能雄起。

与西方类型电影不同的是,中国电影还有一类自有特色的类型----主旋律电影。这在中国是一个绕不过去的话题,而且在电影市场中占据不小份额。《中国名牌》专访过的中国电影家协会副主席王兴东就是此中高手,电影票房和影响力不俗。如何开发这个中国独有类型电影,也成为电影人的讨论焦点。

拍摄过《智取威虎山》的吴兵表示,主旋律商业化,或者主旋律类型化,说了很多年,一直都在说怎样把主旋律题材讲得让观众更加接受。这个接受就是试图让它商业化和类型化的企图。但是,这些年做了很多尝试,也没有特别好的结果。《智取威虎山》这样一个IP,老的样板戏,最早的《林海雪原》小说的改编,他加入了很多因素,还包括徐克导演对它的理解,黄建新导演对它的理解和把握,才促成这个作品的成功。

《智取威虎山》是博纳电影近期投拍的几部商业主旋律类型片的第一部,之后是《湄公河行动》,最近是《建军大业》。吴兵说,毫无疑问,这几个题材都是非常正的,带有一定官方色彩,但它们确实是非常类型化的创作。某种程度上,这是中国式杂糅。

不与市场为敌,这是看好主旋律类型片的电影人和机构的选择。不与趋势为敌,这是所有中国电影人的务实态度。《速8》在鼓励中国电影人,加速助跑,快速起跳,飞跃新高度。

猜你喜欢

类型化天花板科幻
值日“天花板”
敲碎天花板之后 广汽埃安AION LX Plus
PL-01:科幻飙车党
到达科幻里的未来
职务纵有“天花板”,干事也没有
我国警察盘查行为类型化分析
行政诉讼类型化之批判——以制度的可操作性为视角
没有“天花板”的产业 如何“玩着”把钱挣了?
民事一审撤诉的类型化研究
如何挑选100本科幻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