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家和儿子:守望迎来春天
2017-05-20陈全忠
陈全忠
麦家是首位被英国“企鹅经典文库”收录作品的中国当代作家,其代表作《解密》《暗算》《风声》《风语》《刀尖》等被拍摄成影视剧,并广为人知。面对处于青春期的儿子,他却像所有的家长一样笨拙。儿子麦恩曾3年不去上学,整日待在房间里,不是打游戏,就是上网聊天。面对叛逆的儿子,麦家选择了陪伴与坚持,最终等来了儿子的觉醒,并用一封家书让父子冰释前嫌。
不想重复同样的父子关系
麦家,1964年出生于浙江省富阳市大源镇蒋家门口村,后被解放军工程技术学院无线电系录取,毕业后被分到某情报机构工作。1997年,麦家转业到成都电视台电视剧部当了一名编剧。同年,儿子麦恩出生了。
麦恩的小学时光是在成都度过的,那是一段特别快乐的时光。那时的麦恩在麦家眼里像渴望阳光雨露的庄稼苗一样,如饥似渴地吸吮着知识的甘露。小学时,麦恩的成绩不错,尤其是英语特别棒。生活中,父子俩总有聊不完的话题。
2007年,麦家的父亲得了老年痴呆症,为了能照顾父亲,麦家回到了家乡。第二年8月,麦家调到杭州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当了一名专业作家。儿子麦恩随之转学到杭州。
来到新的城市,衔接的课程是崭新的,老师和同学是陌生的,麦恩很不适应,成绩渐渐地掉了下来。麦恩和同学的关系也处理得不好,有一次,他和同学打架,老师一个电话把麦家叫到学校。在去学校的路上,麦家压制不住满腔的怒火,来到学校后不分青红皂白甩手给了儿子一巴掌,儿子的鼻血顿时流了出来。接下来的几天,麦恩都不再理他。
也就是从那时候起,父子俩的关系开始渐渐恶化。高中刚开始,麦恩突然将自己封闭起来,不愿意再去学校。他把自己关在房间里,不是打游戏,就是上网聊天,除了吃饭、上厕所,几乎不离开房间。
在餐桌上,麦家尝试着和麦恩沟通,苦口婆心地劝他回到学校,但往往说不到两句,两人之间就会发生言语冲突,最后的场景常常是麦恩丢下饭碗,砰的一声关上房门。麦恩曾表示,他关上门后,绝对不允许父亲以任何方式进入他的房间,否则他就离家出走。
更让麦家无法想象的是,这房门一关就是3年,上千个日子都没向家人打开过。麦家不知道儿子在里面做什么,面对那扇找不到“路径”而入的门,他陷入了苦苦的思索中。回忆起儿子成长的点点滴滴,他十分困惑,兒子的青春期为什么会这么“作”、这么叛逆,他没有答案。
那时,麦家的父亲刚刚去世,回忆起过往,他觉得特别想念父亲。因为同样的父子关系,曾经在他的青少年时期上演过。
小时候的麦家很贪玩,学习成绩每况愈下。12岁那年,麦家在学校跟同学打架,三个人打他一个,老师还拉偏架,最终,麦家被打得鼻青脸肿。麦家气得要死,夜里不回家,堵在其中一个同学的家门口,准备报复那个同学。麦家父亲知情后赶来,狠狠地扇了他两个大耳光。也就是从那个时候起,麦家变得越加孤僻和叛逆。那天他跟同学打架,是因为同学骂他的父亲是“牛鬼蛇神”“四类分子”。父亲的一顿打导致麦家对父亲长达十几年的憎恨。麦家清晰地记得,他是从14岁零8个月开始,连续17年没有和父亲说过话,去参军也是为了避开父亲,往家里写信也从来不提父亲。
在和儿子麦恩对垒的那段时间,麦家突然觉得很对不起父亲,儿子才几天不理他,他就难以忍受,他对父亲不理不睬那么多年,父亲是怎么过来的?
做一个“麦田”守望者
为了不重演自己与父亲之间的矛盾,麦家选择陪伴儿子一起走过青春叛逆期的这段孤独。为了让儿子继续接受教育,麦家开始请家教老师为儿子辅导功课,前后找了十几个,很多老师来了没几天就被麦恩气走了。
麦家无可奈何,无数次想放弃,但又不忍心。后来,他又想了一个办法,自掏腰包开了一家培训机构,不为赚钱,只希望儿子能和同龄人在一起学习,因此打开心门,没想到麦恩还是不买账。
麦家也没少找教育专家和朋友请教,教育专家告诉他,至少有70%的叛逆孩子,只要没有被带坏,最后还是要回头的,因为没有一个人会永远叛逆下去,有时候就得把问题交给时间。如何挺过那段时间,最好的答案就是当好旁观者,你阻止不了他(她),那你就守望着他(她)。麦家焦灼的心开始渐渐平静下来,他决定如专家所说,做一个“麦田”守望者。
即便只是守望,在如何培养爱心这件事上,麦家一直没有放弃对麦恩的教育。他通过传递纸条的方式告诉麦恩:“你可以不爱我,你可以整天跟我们吵,我们接受了,但你必须要学会去爱别人。”
2015年,麦恩18周岁时,麦家鼓励儿子筹备一个成人礼,也许是受父亲的耳濡目染,麦恩也像父亲一样“不安分”,他想发起一场慈善义卖,公开拍卖阿来、贾平凹、麦家、苏童等作家的签名书,所得款项全部捐给“5·12”汶川地震灾区,以此来纪念自己的18岁。
听到麦恩的计划,麦家很支持,他把莫言、贾平凹等作家的联系方式给了儿子。为了获得作家们的赠书,麦恩决定写信“求书”。在给莫言的信中,麦恩写到他11岁在成都泡桐树小学读书的记忆:“门口那条街上有许多泡桐树,我每天从树下走过,从来不会想到有一天灾难会突然降临。那天下午正在上课,突然整个教室摇晃起来,我慌乱地钻到了书桌底下,害怕极了。震后第4天,我跟随爸爸和阿来伯伯去北京为灾区人民募捐。后来,爸爸一共捐出20万元,其中有10万元是我的。”莫言爽快地给他寄去签名书,还在回信中表示,他很欣赏麦恩的举动,希望他能将书卖个好价钱。
麦家很欣慰,无论在怎样的父子关系下,儿子那一颗正直善良的心始终没变。
一封家书让父子冰释前嫌
时间是公平的,麦家的守护终于有了回报。事情的转机发生在麦恩参加高考的那一年。临近高考,麦恩在网上浏览同学们的动态,看到同学们开始冲刺大学,感叹考前时光的紧张,麦恩突然意识到在过去的几年里,自己除了虚掷光阴,似乎什么都没干。他一夜醒悟,开始瞒着家里人恶补英语,学习画画,准备报考国外的艺术类学校。
麦恩悄悄申请了国外的8所大学,最后竟陆陆续续收到6所学校的录取通知书,他选择了美国费城艺术大学,该大学给了他1.2万美元的奖学金。
有一天,麦恩告诉父亲:“我被美国的一所大学录取了。”麦家一度不敢相信,直到儿子收到了费城艺术大学的录取通知书,他才喜出望外。
2016年8月,麦恩即将出国求学。在离家前的晚上,麦家百感交集,他翻看着儿子小时候的照片,想起一路陪伴儿子的历程,有很多话要对儿子说,可是几年都没有好好地交流过了,他又不知从哪里说起,他决定给儿子写一封信。他觉得等相隔几万里后,儿子再来看这封信,也许会更加珍惜。
在温暖的台灯下,麦家的笔触也是那样的温暖:“儿子,当你看到这封信时,你已在我万里之外,我则在地球的另一端。…… 这也是你命中注定的一次远行,有了这一天,你的人生才可能走得更远……”字里行间,有麦家对生活感悟的分享,对人生的探讨,也有不吝表达的拳拳爱子之心以及对儿子不厌其烦地叮咛。麦家在信中告诉儿子:“从此,你没有了免费厨师、采购员、保洁员、闹钟、司机、心理医生,你的父母变成了一封信、一部手机、一份思念,今后一切你都要自己操心操劳,饿了要自己下厨,乏累了要自己放松,流泪了要自己擦干,生病了要自己去寻医生。”
直到夜色已深,麦家才将夹着两个信封的空白笔记本放进儿子的行李箱,一个信封里装着2000美元的生活费,另一个信封里装着他写的信。第二天,觉得儿子应该下飞机到学校了,麦家才忐忑地发了一条微信问:“有没有找到钱?”儿子回答说:“有。”隔了许久,他又小心翼翼地问:“还有看到别的吗?”麦家盯着手机,一直没有等到儿子的回话。过了许久,麦恩给他发了两个流泪的表情,这样的回复在麦家看来已是弥足珍贵。
就是这封信,彻底打开了他们父子的心结。征得儿子同意后,2017年3月,麦家带着这封家书做客中央电视台《朗读者》节目,家书的字字句句击中了观众的泪点,这封家书也因此被赞为“2017年最美的家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