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轮志书教育篇记述创新初探
2017-05-20韦恬
韦恬
提要:本文以《厦门市志(1996~2005)》《石狮市志(1998~2010)》《北川羌族自治县志(1988~2007)》三部志书中的教育部分为探讨范例,从二轮志书中教育部分的篇目设置、体裁运用及注重“学生”内容的集中记述等方面探讨二轮志书教育篇记述创新的一些方式方法。
关键词:二轮志书;教育;记述创新
教育是人类社会发展与进步的力量源泉,是人们获得知识的主要方式,也是各个国家培养人才、提高国民素质的重要途径和手段。因此关于教育内容的记述,从来都是地方志书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教育在规模、数量上迅速发展,围绕经费、创收等财政视角的改革,以及围绕招生、就业政策方面的改革,使人们感到了明显的变化。一轮志书因记述上限起于事物发端,需要从自古以来我国教育形式的演变开始记录,下限一般截至20世纪80年代或90年代初期,因此对于当代教育巨大变革的制度保障、表现形式、效果影响多难以记述充分,二轮志书编修时限正值我国改革开放成果显现的黄金时期,对于我国当代教育的各层次变化应当全面记述。笔者借学习《厦门市志(1996~2005)》《石狮市志(1998~2010)》《北川羌族自治县志(1988~2007)》三部志稿的机会,望能对二轮志书教育部分记述创新的方式方法做出一些有益探讨。
一、篇目设置继承中有创新
教育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教育泛指一切有目的地影响人身心发展的社会实践活动。狭义的教育是指专门组织的教育,它不仅包括全日制的学校教育,而且也包括半日制的、业余的学校教育、函授教育、刊授教育、广播学校和电视学校的教育等。它是根据一定的社会现实和未来需要,遵循年轻一代身心发展的规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系统地引导受教育者获得知识技能,陶冶思想品德、发展智力和体力的一种活动,以便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适应一定社会的需要和促进社会发展的人。志书中的教育篇一般指狭义的教育。
我国教育体系由基础教育、中等职业技术教育、普通高等教育和成人教育四部分组成。教育篇中除基本章节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成人教育等一轮志书都具备的内容外,三部志书还根据各自地域情况的特点,设置了具有自身特色的章节。
1.将“教师”作为独立章节内容记述。教师是担任教育教学工作的专业人员,是教育中最基本的因素之一,是教育教学活动的主体。第二轮志书教育篇章要反映教育发展变革,就必须加强教师部分的记述。首轮志书中鲜有将教师放在独立的一个章节中记述,而这三部志书不约而同的突出了教师在教育中的地位,都将其作为独立的一部分记述。详细记述了教师的来源变化、队伍建设、待遇水平、培训课程等方面,从中我们均看出了当代教师队伍人员构成从不专业、半专业到基本实现高素质专业人才的提升道路。而《石狮市志》在将“教育”作为一章“教师”作为一节记述中,还专门设置了“师德师风建设”的目。这个设置笔者感觉非常巧妙且有必要。无产阶级革命家、教育家米哈伊尔·伊凡诺维奇·加里宁曾经说过:“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的影响力可见一斑。在20世纪90年代至今的当代教育现状中,一方面教师的专业素质、技能培训在不断的得到加强,业绩竞争也日趋激烈,但另一方面我们不能否认的是,教师也是普通人,也会有在不良的社会风气中迷失自身道德准则的成员出现,所以各种关于教师的负面新闻不断见诸舆论报道中。当这个矛盾出现并日益突出时,我们有了加强师德教育与监督的需求。《石狮市志》将师德师风建设作为一目,记述了全市以考评、知识竞赛、演讲比赛、评选活动、设立投诉信箱、组织全体教师作师德公开承诺等形式多样的活动来提升师德师风整体水平的各项举措。既用写实手法记录了历史的发展现状,又巧妙的实现了“述而不论”却“喻评论于记述中”。志书编者通篇没有写过一句教师队伍建设的负面评论,但通过记录这些史实读者可以看出,正是因为这段历史时期师风师德出现了一定程度的滑坡,所以全社会又开始如此程度的重视起师风师德建设,调动从学生到家长到公众舆论监督的参与,来力促师风师德水平的提高和加强。这就是地方志书“存史、育人、资政”作用的一个突出体现,也是记述中的一个有效创新。
2.“教育体制改革”集中记述。“教育体制改革”章集中反映了教育体制改革的历史进程、阶段重点、显著成果和观念变化,突出了教育领域的时代特征。《厦门市志》教育篇首章便设置“教育体制改革”。无题序中记录:1996~2005年,厦门市教育教学改革继续围绕建设“教育之城”的规划,在社会办学体制、招生考试制度、学校管理体制等多方面进行改革和探索,努力创造自身特色,取得一定成效。开篇便将厦门市的教育优势和对教育事业的重视提出,让读者对厦门的教育实力有了一个非常直接的印象。这一改革篇,不是政策文件的机械拼凑,而是从社会办学蓬勃发展、招生制度在探索中创新、学校管理在科学竞争中促提升、教学改革生动多样等四个方面书写了一幅厦门市教育全面提速发展的恢弘画面,既有文件法规又有实施细节,使读者能感受到厦门市的教育步伐确实走在全国前列。
3.“教育经费与设施”独立成章,记录下欠发达地区教育事业的前进步伐。北川羌族自治县客观来说属于我国西南欠发达地區。《北川羌族自治县志》教育篇中设置有“教育经费与设施”章。这一内容独立成章,记录了县内教育以财政拨款为主,以世界银行贷款、群众集资、国家贫困地区义务教育工程援助、社会捐赠为补充的经费来源。志书的主要特点是地方性,因此记录地方特点是地方志书的主要使命。这一章如实的记录了1988年到2007年这段历史时期,北川羌族自治县教育发展稍显落后,但在自身努力与外界援助中不断提升进步的特点。财政拨款逐年递增,县内村小学建设由群众集资为主导发展到1998年起财政投入充足,群众不再集资办学。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实施,2006年起中小学生不用再缴纳学杂费。世行贷款到位,校舍条件得到有效改善。社会各界捐赠,落成多所希望小学并投入使用。描绘在读者面前的是一个起点不高但各项教育事业正在不断进步、欣欣向荣的少数民族地区教育发展画面。这一章的记录让我们看到,志书中不可能也不应该只有各种“全国领先”和“率先发展”,欠发达地区如实记录前进步伐同样是志书难能可贵的一部分。
二、体裁运用丰富灵活,凸显特色
1.表体的大规模应用简洁明了,对比鲜明。表,是志书重要体裁之一,分为类目表和统计表两类。类目表,以文字为主要表现形式,如人物表、物产表、大事年表等。例如《厦门市志》教育篇中附:《集美校委会》中的“1996~2005年集美学校委员会接待贵宾一览表”。统计表,是系统表述数字资料的表格,如人口统计表、各种经济数据统计表、各类社会事业统计表等。如“1996~2005年集美校委会股息收益情况表”。2008年9月,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发布的《地方志书质量规定》中,对志书表体提出明确要求:设计合理,要素齐全,内容准确,不与正文简单重复。按照这一要求处理好表体的设置问题,看似简单,实际操作起来也会遇到很多实际问题,处理得好,会有效提升志书的总体质量和著述水平;处理不好,会影响到志书对事物的深入记述和全面反映。
《厦门市志》教育篇一个显著的特色就是对于表体的大规模应用。全篇从开篇无题序起用第1张表——“1996~2005年全市各级各类普通学校基本情况一览表”到“厦门市‘十五福建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一览表”,用了21张表格,展示了厦门市教育发展的各个方面和细节对比。总体来说,表格的运用合理得当,没有与文字记述简单重复,没有导致志书“臃肿不堪”。细分来看,《厦门市志》教育篇对于表格的运用大致遵循了两个原则。一是处理好典型与一般的关系。文字记述一般注重典型资料的选用,围绕记述主线用典型资料说明问题,突出被记述事物的重点和特点,不面面俱到。而表格注重一般性资料,反映事物的基本情况和完整状态。例如第五章职业教育中第二节学校与专业设置,“1996~2005年厦门市中等职业学校专业设置一览表”很完整的把职业学校设置的专业类别罗列了出来,而表格前的文字则是就厦门的城市定位与支柱产业而言,概括了一些职业学校中比较典型的专业设置方向。二是处理好概括记述和一般反映的关系。文字记述一般概括性比较强,对记述的事物可以划分为几个主要阶段或主要方面进行概括记述,避免写成流水账。而表格记述比较具体,可以完整反映事物历年的基本情况。例如第二章幼儿教育中第一节发展规模,在对幼儿园发展规模做了一段总体概况描述后有一个“1996~2005年全市幼儿园基本情况一览表”。文字部分是对于十年内幼儿数量与教职工数量的一个增速对比,表格中是对于十年内每一年幼儿园数、幼儿数、教职工数等详情的罗列,并没有简单重复。总体而言,因为教育部分涉及到办学规模、师生人数、升学率等很多精确的数字,高效率的表格应用给读者精确的资料备份以外还做到了明晰的数据对比,笔者认为,《厦门市志》教育篇对于表格的运用基本做到了“全而不滥,精而不缺”,在适当的创新中遵循了志书质量规定的原则。
2.附录的有效补充增加志文可读性,彰显区域特点。
附录是志书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关于地方志编纂工作的规定》要求:“地方志的体裁,一般应包含述、记、志、传、图、表、录等”,这里的“录”就是指附录。附录名目繁多,内容广泛,但其作用大体相同,主要有以下几点:(1)存史、资政,保存原汁原味的史料。(2)纪实、备考。有些资料在编章中不宜记述,或一些自然现象、奇闻异说暂时无法解释,也不能武断地下结论,多如实记录下来放在附录中备考。(3)补充、引证。志书正文主要记述社会发展及其事物变化的历程,由于志书编纂体例的特殊要求,一些与重要事件相关的资料或情况一般很难在分志里展开来记述,而这些资料又能为读者了解某些重要事件提供引证,这样的资料放在附录里可与分志起到相得益彰的補充作用。(4)深化、论证。附录中的一些资料可与分志相呼应,以深化分志主题。如调查报告、专题研究等文章。某些事物在志体“横排纵写”的记述方法下很难对事物进行深入的记述,而将与之相关的调查报告、专题研究等文章收入附录,可以深化有关主题,给读者提供更深入、更全面的地情信息。
《石狮市志》教育章义务教育节中有附:《外来工子女教育》。系统介绍了石狮市在外来务工人员日益增多的情况下,解决外来工子女人学困难问题的措施和效果。从法规文件出台政策,到相关费用减免,再到资助渠道提供等方面详细的记述了这一社会难题的解决步骤。对于义务教育节的主题作了很好的补充与深化。既完善了义务教育的相关内容,记录了这一历史发展阶段人民生活需求与教育供给不足的矛盾,又显现了石狮市作为一个新兴移民城市、新兴工业城市的地域特色。
三、修改建议
1.增加“学生”内容的记述分量,集中记述。“学生”部分作为独立一章或节的内容记述,是三部志书均未设置的。学生作为教育的对象,是受教育的主体。从学校和教师进行教育服务的过程看,其服务的直接对象不是家庭和社会,而是学生,教育服务的过程表现为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过程。也就是说,教育服务的直接相关人是学生。学生,对自己所接受的教育是否满意,是衡量学校及其教育工作状态与水平的一个主要标准。学生的需要、特点与要求,是教育发生的必要与充分条件。换言之,在教育过程中,学生及其身心发展,是当代教育活动的出发点和核心。理想的学校和理想的教育,应该把教育目标和学生的利益、学生的需要有机结合起来。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大家越来越意识到,应该给予学生对学校工作及教师教学,充分的发言权和评价权。我们经常说,要办党和政府满意的教育,人民满意的教育,但更关键的是,学校和教师必须办学生接纳、认同和满意的教育,这样才能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
因此建议二轮志书教育部分应该加强“学生”的集中记述。可增设“学生”章,下设生源、学生组织及活动、考试升学等节、目。在“生源”内容中可记述本地区学生入学原则变化过程,有外来务工人员比较集中的城市可在这节中将招收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情况详细记述。在“学生组织及活动”中可集中共青团和少先队中学生组织的内容,或与之互见。在一些高校集中、教育发展领先的城市,部分优秀的学生组织或社团举办过的有影响力的,带来正能量的社会公益活动也可以在这部分中记述。还有学生参加的全国甚至国际比赛获奖记录也应该记述下来。在“考试升学”中可记重要考试的参加人数变化和本地区学子取得的优异成绩。其实这些内容在三部志书中大多已有记述,只是分散到其中的各个章、节、目中了,如能集中于一处,“学生”这个受教育的主体在二轮志书中的形象能够进一步描绘充实,“教育”部分的结构也就更加科学、全面。
2.增加图照的对比。
在资料可获取的前提下,建议增加图照的对比。照片既是志的一种表述体裁,也是一种形象化的资料。照片作为“无言之史”,无论彩色还是黑白,皆能把客观的物和人真实地再现出来,真实反映当时当地自然、社会、人物的面貌,具有形象、直观、真实、简洁、信息容量大等特点,能起到“一照抵千言”的功效,具有很高的存史价值。
因此建议有条件的地区在二轮志书教育部分适当增加教学设施、教学课堂、学生风貌等方面的图照。如有上下限时期对比照则更佳。教学设施从20世纪90年代初期的简单实验室到目前投影设备、电子精密仪器走进普通学校课堂,表现出的是教育投入的增加,教学环境的大幅提升。教学课堂从千篇一律的教师执粉笔板书到如今幻灯片的普及和各式高科技教具的运用。学生风貌更是时代烙印的缩影,“70后”的学生和“90后”的学生气质、特点、生活条件肯定大不相同,孩子身上体现出的细节也是社会发展水平提高的佐证。
总体而言,三部志书教育部分各有特点和长处,如加以精细打磨,质量必定更上一层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