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论草原合理利用的原则和管理措施

2017-05-20贾顺禄

新农村 2017年2期
关键词:载畜量牲畜家畜

摘要:草原的合理利用就是依据草地植物生物学、生态学原理,通过科学的草畜配套、利用制度和草地培育等,建立起一套综合的经营草地制度。也可以说,草原的合理利用就是保护—建设—利用草地的系统工程。草原合理利用是确保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相结合,促进草原可持续发展的前提。本文就以草原合理利用的原则和管理措施做一探讨,观点拙劣、仅供参考。

关键词:草原合理利用;原则和管理措施

1 草原合理利用的必要性

草原是可再生资源,如能按照自然规律,从有利于保护和改善草原的生态环境出发,对草原进行科学利用,将会不断生产出生产生活资料。草原的不合理利用,将造成草原严重退化、沙化和碱化。长期以来对草原资源的掠夺式经营,使我国的草原资源遭到严重破坏,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已有1930万公顷草原被开垦,90%的草原存在不同程度的退化,其中有的已严重退化,完全不能利用。长期的科研和实践表明,合理放牧利用,是保护草地、防止退化的最有效、最经济和最实用的措施。草地一旦发生退化,就要花必合理放牧管理多几倍、十几倍的努力才能恢复,尤其在干旱草原或荒漠,使退化草地完全恢复甚至是不可能的。因此,必须加强草原管理,合理利用草原。

2 草原合理利用原则

2.1 明确草原生产性能,正确进行经营管理

草原生产具有牧草生产和家畜生产两个过程。因此,在经营草原生产时,一定要把牧草生产和家畜生产放在同等重要的地位,以牧草为基础,家畜为手段,畜产品为目的,全面安排。在保持并提高牧草生产的条件下,争取获得量多质优的畜产品。

2.2 因地制宜扬长避短,发挥草原生产优势

安排草原生产需要更多地根据当地自然条件、社会生产力水平、草原类型和它的组合特点,建立合适的草原畜牧业生产形式,并采取不同程度和内容的农林牧结合方式,有效地利用作物副产品、林木和牧草,进一步提高牧草和家畜的生产。

2.3 保护草原生态系统的平衡

草原的光、热、水、土等非生物因素和牧草、家畜、微生物等生物因素,通过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纽带,互相联结、互相依赖、互相制约,共同构成草原生态系统。只有在牧草、家畜和微生物三者之间的关系大体上保持平衡,才能达到草原“生态平衡”。草原生产过程中必须保证能量的输入和输出趋于相等。

3 草原合理利用的主要管理措施

3.1 合理的载畜量

草原的载畜量是指在一定放牧时期内、一定草原面积上,在不影响草原生产力及保证家畜正常生长发育条件下,所能容纳放牧家畜的数量。《草原法》第三十三条规定“草原承包经营者应当合理利用草原,不得超过草原行政主管部门核定的载畜量;草原载畜量标准由国务院草原行政主管部门规定。”超载放牧给草地和畜牧业带来许多不良后果:

(1)草地发生退化;

(2)牲畜采食量降低;

(3)家畜的体况变差;

(4)家畜的生产性能降低,每头家畜的产品产量减少;

(5)导致单位面积畜产品数量减少。

因此,各地草原行政主管部门应根据当地条件,对辖区内的草原资源进行载畜量测定,并规定适宜的载畜量标准。放牧强度是指草原上牲畜利用草原的轻重程度,即采食和践踏牧草的程度,由放牧牲畜的头数、放牧时间和牲畜体重三个因素决定,放牧强度有以下4种情况:

(1)过轻。长久不放牧或放牧的牲畜头数大大低于草原的载畜能力,结果是隔年枯草倒伏、腐烂、杂草丛生。

(2)适当。牲畜放牧头数与草原的载畜能力相适应。结果是草原植被正常、生产旺盛、无水土流失冲刷现象。

(3)稍重。牲畜放牧头数略超过草原的载畜能力。结果是草原产量降低,造成水土流失。

(4)超重。放牧牲畜的头数大大超过草原载畜能力。结果是熟土尽失,母质暴露,优质牧草大量减少,毒草丛生,甚至失去再生能力。

3.2 均衡利用草原

3.2.1 適宜放牧时间

放牧时间应考虑牧草生长的高度和发育阶段及草地组成的植物成分,放牧时间过早或过晚,一方面影响草地发育状况,另一方面影响牧草的饲用性能。不同地区由于气候条件、植物种类及形成一定草层特性的能力不同,规定一个固定的放牧时期是不可能的,应根据具体情况而定。

3.2.2 划区轮牧

划区轮牧是一种科学利用草原的方式,是根据草原生产能力的放牧畜群的需要,将放牧场划分为若干分区,规定放牧顺序、放牧周期和分区放牧时间的放牧方式。为了提高轮牧区中草场的利用率,可采用放牧习性差异较大的不同畜群,依此利用同一草地。如牛群放牧后的牧草再放牧羊群,羔羊放牧后再放牧母羊等。这种更替放牧可提高载畜量5%,甚至提高38%—40%。

3.2.3 合理配置畜群

由于家畜种类不同,其生活条件、采食习性各有差异,因此必须分别组群才能妥善管理。即使同种家畜,由于年龄、性别、强弱的不同,采食习性及管理也有不同的特点,所以同种家畜也应分群。在不同家畜内亦实行“公母分群”、“大小分群”、“强弱分群”,以便管理和充分合理利用草原。

3.2.4 改变家畜饲养方式

国家提倡在农区、牛农半牧区和有条件的牧区实行牲畜圈养,减少因牲畜过度践踏草原而导致植被破坏。草原承包经营者应当按照饲养牲畜的种类和数量,调剂、储备饲草饲料,保证饲草饲料的全年均衡供应;采用青贮和饲草饲料加工等新技术,增加草料贮备能力。

3.3 割草地的合理利用

割草地是指牧区、农区草山草坡、沿海滩涂草地,以及人工、半人工草地中进行割草制干草的生产地段,它是草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合理利用割草地首先必须掌握好割草地的刈割时期、刈割高度。一般在草地产量和质量较高时进行刈割,可以取得较大经济效益。其次要采用合理的刈割制度。割草地的刈割一般都采取轮刈制,即将草地划分为4~6个割草地段,按照一定的轮刈方案,分别对不同地段进行利用和改良,逐年轮换,根据生产实际中一些地区刈割伏草、秋草和霜黄草的情况,可实行四年四区的轮刈制。

作者简介:贾顺禄(1977.3-),男,甘肃陇西人,助理农艺师,主要从事农业技术推广工作。通讯地址:甘肃省陇西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作者单位:甘肃省陇西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猜你喜欢

载畜量牲畜家畜
玛曲天然草场载畜量分析及过载放牧应对策略*
冷泻冷治 热泻热治 中医治疗家畜腹泻有妙招
家畜类圆线虫病的分析、诊断和治疗
交换牲畜
中医治疗家畜腹泻有妙招
一种含转动副间隙多连杆机构非线性动力学行为分析方法
施肥和补播对高寒草甸草原载畜能力的影响
冬春家畜冻伤的防治办法
“人造炎症”治疗牲畜阉割大出血
草粉喂牲畜好处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