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剂量CT筛查肺癌,有必要推广吗
2017-05-20王峰张予辉施焕中王继勇
王峰+张予辉+施焕中+王继勇
从前面的几篇文章中我们已经了解到,低剂量CT筛查肺癌虽然饱受争议,但也有其不可替代的优势。那么,在国内有必要大规模开展低剂量CT筛查肺癌工作吗?我们听听专家怎么说。
专家视角1:推广低剂量CT肺癌筛查,规范是关键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朝阳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 王峰 张予辉 施焕中
尽管对于低剂量CT肺癌筛查还存在着前文提及的各种问题,但是筛查可以大幅提高I期肺癌的检出率和治愈率,显著增加肺癌的5年、10年生存率,降低高危人群的病死率,甚至促进戒烟,这些也是不争的事实。因此,我国应积极开展低剂量CT肺癌筛查工作。需要指出的是,现阶段我国的肺癌筛查研究相对于欧美国家仍存在差距,各地医务人员和医疗机构对肺癌筛查的认知和诊疗水平也存在较大差异,因此规范化开展相关工作十分重要。
首先,要界定高危人群,合理选择筛查对象。目前,吸烟仍然是肺癌最主要的危险因素。我国虽已签署了《烟草控制框架公约》,但是国内吸烟人口庞大,实现烟草控制仍然有很长的路要走。肺癌死亡与吸烟直接相关,并且被动吸烟也是肺癌的危险因素之一。除吸烟外,我国的其他肺癌危险因素与西方发达国家也不尽相同。第一、随着国民经济飞速发展,工业化、城市化进程不断推进,空气污染已成为十分重要的危险因素。第二、我国人民特有的生活习惯使得厨房油烟和农村地区生物燃料等因素也应引起足够的重视。第三、我国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负担沉重,调查数据显示国内40岁以上人群中慢阻肺的患病率高达8.2%。而慢阻肺作为肺癌的独立危险因素不容忽视。因此,依据国内的肺癌流行病学特征,中华医学放射学分会制定的《低剂量CT肺癌筛查專家共识》将高危人群定义为:①年龄50岁~75岁;②至少合并以下一项危险因素:每天1包烟、烟龄≥ 20年,其中包括戒烟时间不足15年者;被动吸烟者;有职业暴露史(石棉、铍、铀、氡等接触者);有恶性肿瘤病史或肺癌家族史;有慢性阻塞性肺病或弥漫性肺纤维化病史。
其次,培养、建立专业团队,规范化开展低剂量CT检查。在实际工作中,从受试对象的选择,到低剂量CT的操作,再到检查结果的判读,肺癌筛查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除了必备的硬件条件外,更需要训练有素的专业人才队伍。在整个筛查过程中,需要放射科、呼吸科、胸外科、病理科等多学科专家协同配合才能有效地开展工作。
最后,正确处理阳性结果,建立恰当的随访计划,提供有效的后期确诊方式和治疗措施。CT提供的信息量巨大,在大规模筛查过程中可能发现数量庞大、大小不一、种类繁杂、特征不明的诸多肺内病变,这给结果的甄别带来了极大挑战。有效而准确定义阳性病变的范围是关键,同时对这些结节进行恰当的随诊也是降低筛查假阳性率的重要手段。有条件的医疗机构可以尝试建立肺癌筛查的综合模式,将低剂量CT与PET及血液分子标志物检测等方法相结合,进一步提高肺癌筛查的准确性。而对于临床疑诊为肺癌的病灶,医疗机构应通过无创、微创、有创的方法以及多学科专家会诊等方式予以确诊,并进行恰当的后续治疗,以达到减低肺癌病死率的最终目的。
专家视角2:低剂量CT筛查肺癌,不失为目前最好的方法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胸心外科主任 王继勇
通过低剂量螺旋CT发现的肺部结节,可能很大一部分是良性的。所以,关于CT发现的结节是良性还是恶性,必须经过临床医生,甚至经过肺癌多学科讨论来决定,而不只是说CT报告的一个结果。CT报告都会写一句“结果仅供临床医生参考”,CT并不能提供病灶的良恶性,所以不能说低剂量螺旋CT假阳性率高,因为它不能提供最后病理诊断,它只能说有没有结节,不能说是不是肺癌。最终还是要临床医生来决定。我院专门开设了肺小结节专病门诊,并通过肺癌多学科讨论组,组织胸外科、呼吸科、影像科、肿瘤科、病理科等多学科的专家来解决这些问题。
目前肺癌只有做低剂量螺旋CT,可以早期发现。所以我认为做低剂量CT来筛查肺癌是非常有必要的。当然,任何事物都有它的两面性,体检发现小结节增加了病人的心理压力,增加了一定的社会负担。但是在目前针对肺癌还没有更好办法的前提下,这仍然不失为一个最好的方法。如何对待肺结节,简单地说就是四个词:密切观察,长期随访,高度警惕,及时处理。一般建议肺结节患者在确诊后的一年内,每3个月做一次CT;超过一年以后,如果没有发现异常,可调整为半年做一次CT。大多数结节在两年内未观察到生长,一般可视为良性或低度恶性。随访期间如果结节有异常变化,再考虑酌情手术治疗。所以对胸部CT体检要重视,对肺小结节要重视,但不必草木皆兵。送大家56字口诀:肺小结节莫惊慌,十有八九性质良,专科医生来判断,观察检查与微创。千万不要过检查,定期CT最得当,不要滥用抗生素,严把手术免创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