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武家医道之两仪(二)

2017-05-20周至譓

少林与太极 2017年4期
关键词:脏腑谓之阳气

周至譓

(接上期)

第三节阳仪

燥热、刚强、明亮等,常称为阳。显示这种性质的思想、形态,称为阳仪。

在自然界里,阳光的热量将地表的水分蒸腾而起,在空中结成云,化为雨,滋养万物,这是阳气在人体内运行的形象写照。植物靠吸收水分生长,吸收阳光进行光合作用产生氧气。因此,阳光是生物赖以生存的基础,人类亦不能脱离这个范畴独立存在。故《素问》生气通天论曰:“阳气者,若天与日,失其所,则折寿而不彰,故天運当以日光明。”《内经知要》解释说:“天无此日,则昼夜不分,四时失序,晦冥幽暗,万物不彰矣。在于人者,亦惟此阳气为要,苟无阳气,孰分清浊?孰布三焦?孰为呼吸?孰为运行?血由何生?食由何化?与天之无日等矣。欲保天年,其可得乎?内经一百六十二篇,惟此节发明天人大义,最为切要,读者详之。”

如何才能体会阳气在人体内运行呢?可以从下面一个小实验体会阳气作用于人体时产生的一种感觉。将一根导线一端接在电压为36伏、电流为10毫安的直流电源的阳极上,导线的另一端接触人体,这时皮肤会产生一种发麻的感觉,特别是手背等敏感部位犹其强烈。但导线接在同一个电源的阴极却不会产生同样的感觉,这是因为阴极的电压与大地相同,为零值。

这种触电感还能在练习气功的过程中获得。在练静坐的时候,肌体会出现蚁爬、触电感、真气冲关、真气循经行走等现象,这是人体自身阳气于体内运行的真实体验。

人体内的阳气分为先天和后天两种。

先天的阳气,禀受于父母,故名元阳。它是人类繁衍后代的基本物质,推动胚胎发育生长。现代医学证明,男性的Y染色体秉承父系,代代相传。胎儿离开母体后,元阳藏于玉环穴,这个部位为仙家丹道的结丹之所,《金匮要略》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第一曰:“腠者,是三焦通会元真之处”。脊柱与玉环穴相对的部位就是命门,元阳通过它表现为命门之火。若胎元不足,婴儿离开母体后必然发育迟缓、智能不全、头颈无力、言语不清、语声低微。

仙家常说:“先天之真元方能结丹。”故先天的阳气助长一身的阳气,推动人体生长发育,温煦脏腑经脉、四肢百骸、五官九窍。先天的阳气充足,则人体生长发育正常,生殖机能旺盛,脏腑功能谐和,免疫功能周全,生命力强劲,健康长寿,所以它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原动力。

后天的阳气由饮食和呼吸产生。此时人已离开母体,故名后天。它包括宗气、营气、卫气、脏腑经络之气,是功能各异的能量组合。人体通过正常的饮食补充水、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纤维、维生素、电解质和微量元素等,各脏腑器官组织按需获得能源生产不同的能量,这是一种生物电,不同的脏腑产生的生物电电压和电流各不相同,除了维系本脏腑的正常机能外,它们还通过经脉并联、串联组成的能量网合成人体正常生命活动所需的总能量,用祖国传统医学理论表述,它们就是宗气、营气、卫气、脏腑经络之气。

宗气由肺吸入的清气与脾运化的水谷精气结合而成,积于胸中。它有两个基本功能:一是走气道以助呼吸,二是贯心脉而行血液。故《灵枢》邪客说:“宗气积于胸中,出于喉咙,以贯心脉而行呼吸焉。”它由肺贯入心脉,同时经肺的宣发、肃降,上出咽喉、鼻窍,下蓄气海丹田,由气街注入足阳明胃经散布全身,因此,语音、呼吸的强弱和嗅觉是否灵敏都与它的盛衰有关。在推动血液运行的过程中,它的盛衰亦关乎肢体的寒温和活动能力、视听的感知能力和心博的强弱以及节律等。

营气是脉中之气,起濡养的功能。脾胃消化吸收的水谷精微化生为营气,由脾上输入肺,与肺吸入的自然界中的清气结合,下行贯注于心脉,在心阳的作用下赤化而成血液。脾胃是血液化生的源头,所以被称为后天之本。

营气行经五脏六腑、大脑、生殖器官,输送和调剂各脏腑器官组织所需的阴津物质,协调各脏腑之间的气机,将各脏腑的精气输送到本经经脉所属的官窍、肌肉和皮肤。

卫气是“水谷之悍气”,行于脉外以保卫机体不被外邪侵犯,故而得名。《灵枢》本脏说:“卫气者,所以温分肉,充皮肤,肥腠理,司开合者也。”它有三大功能:一、护卫肌表,抵御外邪入侵;二、温养脏腑、肌肉、皮毛等;三、调节腠理开合、汗液排泄。卫气行于脉外,循经络贯通全身内外,一昼夜行五十周,昼行二十五周,夜行二十五周,周而复始,运行不息。又因肺主皮毛、脾主肌肉,卫气与脾肺二脏密切相关,故脾肺功能的强弱决定卫气的强弱。

营卫二气俱由水谷精气化生,《灵枢》营卫生会说:“清者为营,浊者为卫。”营在脉中,卫在脉外;营气为阳中之阴,卫气为阳中之阳;营气主营养,卫气主卫外,两者相辅相成,维持机体正常活动。若营卫不和,将导致机体出现各种病态。

脏腑之气由两者合成,一为脏腑自生之气,二为元气分布于脏腑及经络之气。脏腑之气细分为心阳、心气,肝阳、肝气,脾阳、脾气,肾阳、肾气,胸阳、肺气,胆气,胃气和膀胱之气。脏腑之气通过各自所属经络与五官九窍相连,可以由体表官窍诊察脏腑之气的盛衰。《灵枢》脉度说:“肺气通于鼻,肺和则鼻能知香臭矣;心气通于舌,心和则舌能知五味矣;肝气通于目,肝和则目能辨五色矣;脾气通于口,脾和则口能知五谷矣;肾气通于耳,肾和则耳能闻五音矣。”

脏腑之气充盈调和,则脏腑功能正常,各脏腑之间协调配合,内毒无法兴起,外邪不能相侵,人体各项机能正常,活动能力强,精力旺盛,官窍聪明,神采飞扬。反之则神疲力倦,百病丛生。

经络之气特指奇经八脉的阳气,由元阳分布于其中,是人体元阳的一部分。奇经八脉中,督脉、阳维、阳跷为阳脉,命门居督脉之中,元阳通过它表现为命门之火,命门为元阴的居所,命门之火就是水中之火即真火,所以,督脉为阳脉之海。阳维脉、阳跷脉是督脉的辅助,把元阳的作用向外延伸。

后天的阳气虽由水谷精微与呼吸化生,但须受先天的阳气助长方能强盛。而先天的阳气亦须得到后天的阳气滋养才不致枯竭,故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总而言之,阳气主宰生命的活动。而在阳气的组合中又有根本的分别,通常人体的元阳、心阳、肾阳、督阳相互协调,统领一身之阳气。元阳为先天阳气的根本,督阳为后天阳气之根,肾阳为后天阳气之本,心阳为诸阳之首。一般来说,阳气的盛衰与阴津密切相关,人体的阴阳相互依存、相互为用,只有在两者协调平衡的状态下,阳气才能发挥正常机能,所以阴津是阳气的能源。

第四节三奇

修真之士通过入定,将人体生命活动中的阴阳两仪从互根、消长、转化这一系列运动中暂停,就连呼吸这种最基本的生命活动亦降至最低点,达到蛇眠龟息的境界,在“灭尽定”的状态下回到阴阳互根的原始无极状态,这种逆向的行为超越了《阴阳学说》的范畴,代之以“精、气、神”三奇为主导。这就是前人所说的“不事百草而事守一,不尚九候而尚三奇”。

父精母血合而为一,孕育生命。胚胎成形,始生一穴,藏太一之元阳真气,为一身脏腑之总俞,因其状如玉环,故名玉环穴。复生两穴,居其前后。一穴在其前,藏元神,谓神阙;另一穴居其后,藏元阴,谓命门。此即太一生两仪,合而为三奇,先天精、气、神也。

武家奉精、气、神为三宝,在武学修为中由始至终都想方设法使它们强盛不衰,“外练筋骨皮,内练精气神”是武家经常挂在嘴边的口头禅。

祖国传统医学体系将精列为阴、气分为阳,神则不知列在哪里。《素问》天元纪大论曰:“阴阳不测谓之神。”故武家医道将阴阳不能囊括之神,列为阴阳之外的第三类物质。

神亦有先天与后天之分。

先天之神,又称元神。元神同样禀受于父母。《灵枢》本神篇曰:“两精相搏谓之神。”人出生后,元神藏于神阙。元神统摄后天之神,主宰人生命活动的整个过程,当元神耗尽时生命就走到尽头。所以,元神充足,人的生命力就旺盛,不过度损耗元神是养生保健的根本。

人出生后,心识逐渐成长。《灵枢》天年篇曰:“血气已和,荣卫已通,五脏已成,神气舍心,魂魄毕具,乃成为人。”这种以心为舍的神就是后天之神,又称识神或欲神。它其实是一个完整的精神系统,由神、魂、魄、意、志、思、虑、智组成。这个系统的主从关系就如《灵枢》本神篇曰:“随神往来者谓之魂,并精而出入者谓之魄,所以任物者谓之心,心有所忆谓之意,意之所存谓之志,因志而存变谓之思,因思而远慕谓之虑,因虑而处物谓之智。”

古人说:“夫神者,有元神焉,有欲神焉。元神者,乃先天以来一点灵光也。欲神者,乃后天所染气禀之性也。”元神与识神的关系犹如一对父子,在母体时只有元神活动,出生后在元神的统摄下识神渐长,如父携子;识神成长后,蒙蔽元神,犹子侮父。如果识神不懂得为人子之道,任由元神衰亡,则识神亦不长久;若明白反哺之理,行“炼神还虚”之道,如孝子供养父母,则元神日壮,长寿可期。

这是一个逆向的过程,所以需要修炼。修炼的步骤即“炼精化气,炼气化神,炼神还虚”。“虚”的状态,类似处于母体时元神独一的状态,只有在这种状态下元神才能日益壮大,这是武家之医由术入道的途径。正如《武术汇宗》所说:“此神亦谓之本性,亦谓之真意,其必要清清朗朗,浑浑沦沦,无一毫觉知,则空洞之中,仿佛似见元神悬照于内,斯时殊觉五蕴皆空,四体皆假,而我有真我也。”

由“两精相搏谓之神”可知,神由精所化生,所以组成精神一词,故武家有“精足则神完,神完则气充”之说,《易筋经》更加肯定“精乃壮之本”,也就是说元精化生元神,后天之精化生后天之神,先天和后天是两个不同的循环系统,它们的交汇点就是“精”这种基础物质。

后天之精由饮食水谷在先天之精的推动下与吸入的清气共同作用所化生,先天之精亦需后天之精的供养才不会枯竭。这个过程是如何进行的呢?古人说:“元神见而元气生,元气生则元精产矣。”由此可见精、气、神三者之间的关系,故《素问》生气通天论曰:“阳气者,精则养神”,《素问》六节藏象论说:“气和而生,津液相成,神乃自生”。

人体的神不是一个抽象的概念,它的盛衰是可以通过神态表现出来的。在望、闻、问、切四诊中,辨神被列为望诊第一要诀,通过眼神可以审察五脏六腑之精气是否调和、充盈。《灵枢》大惑论说:“五脏六腑之精气,皆上注于目而为精。”这些精气与眼神结合,就是精神的表现。脸面的神态同样反映五脏六腑精气的盛衰,這是因为心之华在面。《素问》灵兰秘典论说:“心者,君主之宫,神明出焉。”《灵枢》邪客篇还说:“心者,五脏六腑之大主也,精神之所舍也。”

《中医学基础》认为:“心神主持人的精神、意识、思维活动,并统领协调五脏六腑的生理功能和气血津液的运行。心神的作用,实际上是大脑的机能,是大脑对机体的统帅作用和对外界事物的反映。”这里所说的心神当然是后天之神,即识神。现代医学史上不乏病人脑死亡后依然可以在浑浑噩噩的元神驱动下生存一段时间直至完全死亡的记载,亦有报道称个别长期练气功者在不吃不喝的无意识状态下可以生存一段时间。

佛教净土宗著名的昙鸾祖师生活在距今一千多年前的北魏年间,他的肉身舍利安放在山西晋中绵山正果寺,全身皆被塑封,唯独手指无法封存,原因是他的指甲至今还在生长。这个现代科学无法解开的迷团,据释家权威人士解释,它与元神有关。

武家的“炼精化气,炼气化神”不是一句说辞,而是一门实实在在的功课。岭南洪拳的铁线拳就专司此法。练拳时要求提裆,将精气上提至中脘穴,以炼精化气,典型的招式是“掩护丹田”;将丹田之气循督脉提上大脑,以炼气化神,典型的招式是“二虎藏踪”。“炼精化气”使气聚中脘,调和五脏六腑,防治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等脏腑疾病;“炼气化神”使血气周流头部,改善大脑供血,防治阿尔茨海默综合症、帕金森病等脑神经疾病。

(未完待续)

(编辑/刘强)

猜你喜欢

脏腑谓之阳气
晚睡晚起“双杀”阳气
阳气不足该怎么调理?
真知即所以为行,不行不足谓之知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ranslation Theory and Practice —the “Tao” and “Implement” in Translation
言未及之而言,谓之躁
木鹊和车辖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中医研究进展
倾听“脏腑”之言 安度多事之秋
手脚冰凉 醋泡生姜
早上洗澡伤阳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