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全球开源云“西退东进”

2017-05-19周源谢丽容

财经 2017年11期
关键词:开源华为软件

周源++谢丽容

在OpenStack诞生的地方,它的生存空间正在受到挤压,中国巨大的市场需求和独特的土壤却让它前景广阔

开源云计算平台OpenStack堪称IT历史上第一个“爆红”的开源软件项目。

2010年7月,美国宇航局NASA和美国IT公司Rackspace联合推出开源软件项目OpenStack,用于建设和管理私有云与公有云环境。通过OpenStack,任何公司或個人都可以搭建自己的云计算环境,打破亚马逊AWS等公有云的垄断。

那年秋天,OpenStack首届峰会在美国奥斯汀召开,当时仅有75人到场参会。

不到两年时间,IBM、惠普、英特尔等IT巨头纷纷加入OpenStack,一些知名企业或机构,如欧洲原子能研究机构(CERN)、大众汽车集团、中国移动等,也都大胆采用OpenStack来实现向云的转型,以实际行动支持OpenStack。

今天,OpenStack已经成长为开源云计算领域的事实标准,但其支持者却逐渐“西退东进”。

上月中旬,有外媒报道称,英特尔提前退出了与Rackspace合作的一个OpenStack创新项目。此外,赛门铁克、Juniper也退出了黄金会员席位。即使IBM、英特尔、思科这种量级的IT巨头仍然“坐镇”OpenStack基金会,但部分西方IT公司对OpenStack的投资力度正在减弱。

5月7日,OpenStack基金会宣布,中国联通和烽火科技成为OpenStack基金会黄金会员。至此,OpenStack基金会现有23家黄金会员中,来自中国的企业高达10家,华为更是白金会员。

开源软件项目通常不会被一个公司所把持,而是以非营利性基金会的形式进行管理。OpenStack基金会虽然对所有企业都开放,但只设立了8个白金会员席位和24个黄金会员席位。获选为基金会会员的企业,不仅要管理和发展OpenStack项目,还要缴纳上百万元人民币量级的会员费。

OpenStack的会员名额一度无比紧俏。国际IT巨头们眼疾手快,迅速抢占席位,其他公司实力再强钱包再鼓也只有在一旁“等位叫座”。直到2013年,华为才抓住机会跻身OpenStack基金会黄金会员。

中国公司势力突然出现变量,一方面是因为基金会名气尚小时吸纳了一些OpenStack初创公司,如CloudScaling、Nebula等,后来这些公司大多被收购甚至倒闭,腾出了一些位置;另一方面却是因为不断地有西方公司退出基金会,正是惠普退出白金会员,华为才得以从黄金会员升级为白金会员。

西方公司的默默后“退”不免引发警觉——OpenStack是否由此转向式微?中国公司跟进的脚步是否还要那么坚决?大量与OpenStack相关的投入会不会打水漂?

OpenStack基金会董事、华为IT产品线全球业务发展主管Anni Lai向《财经》记者表示,OpenStack最狂热、泡沫最多的阶段已经过去,其成熟度、稳定性和市场份额都在不断提升。

解密“西退”

要问为什么会退,得先分析当初为什么会进。

2010年,云计算作为革命性IT发展趋势已经成为共识。IBM、惠普、戴尔等传统IT公司虽然早就喊出了云计算口号,但在技术、产品和市场上无法与即将腾飞的公有云先行者亚马逊相提并论。在这一年,亚马逊AWS公有云服务营收约为5亿美元,2016年,亚马逊云收入达到122亿美元。

“OpenStack给了各个IT厂商一个快速切入云计算市场的机会。”市场调研机构IDC中国研究经理李昭对《财经》记者说。

开源软件是一段开放、共享的软件代码,任何公司或个人都可以去开源社区下载、使用该开源软件,甚至还可以对开源软件进行修改和包装,再出售给企业用户。

例如,惠普和思科均利用OpenStack搭建了一个公有云,试图打入公有云市场;IBM、红帽、华为以及大量OpenStack初创公司则推出了基于OpenStack的云计算整体解决方案,重在私有云。OpenStack让云市场玩家济济。

当时市场上还有CloudStack、Eucalyptus等其他开源云计算平台,但唯有OpenStack独领风骚。IT管理软件商Zenoss调研报告《2014开源云计算解析》显示,从2012年到2014年,OpenStack占有率从51%上升至69%;排名第二的CloudStack占有率从18%下降至14%,而Eucalyptus更是大幅缩水,从9%跌落到3%。

《云计算宝典》一书的作者王仕认为,OpenStack架构优雅、设计精巧,又有来自NASA和Rackspace计算机专家的“背书”,加之OpenStack基金会的战略眼光非同一般,运作能力十分强悍,在最短时间内积累了最多人气。

此外,踩准时机也无比重要。例如,业界虽然普遍认为CloudStack的易用性并不输于OpenStack,可CloudStack一直拖到2012年才正式开源,晚了OpenStack近两年,而那时大多数IT厂商早就“投奔”OpenStack了。

但随着时间的推移,OpenStack圈子里的一些重要玩家的战略战术确实在改变。

例如,惠普与思科后来相继关停各自的OpenStack公有云; Rackspace从“ALL in OpenStack”转变为“多云”战略,即同时支持AWS、Azure和OpenStack多种云平台;Mirantis(OpenStack圈子里的明星企业,风头曾一时盖过开源界排名第一的红帽)宣布裁员,以及前文提及的英特尔退出事件。

上述每桩事件发生时,都要引发一轮唱衰OpenStack的声音,因为关键玩家的态度通常都会和开源软件的发展前景关联起来。

巨头们的支持对开源软件的发展壮大确实极为重要。OpenStack每半年推出一个新版本,更新速度非常快,惠普、Mirantis、红帽、Rackspace、IBM和英特尔这六家公司长期都是主要的OpenStack核心代码贡献者。而且,这些IT厂商擁有深厚的用户资源,在推动OpenStack应用落地上功不可没。

多位云计算行业人士表示,“西退”后面的成因是复杂且各不相同的。

一位资深云计算行业人士告诉《财经》记者,OpenStack一大问题是不易产品化和标准化,“得靠项目式去做”,投入大产出少,当收益无法满足股东预期时上市公司就不得不调整战略。

而OpenStack创业公司UnitedStack(有云)创始人兼CEO程辉则认为,开源项目不仅很难迅速带来收益,也很难养活那么多以出售开源软件服务为主业的公司。

“当年做开源操作系统Linux发行版的公司也很多,但真正靠Linux赚到钱的公司目前也就红帽、SUSE等几家公司,其他的都被淘汰或自己中途放弃了。”程辉说。

抛开经营压力,云计算市场竞争格局的改变亦是重要原因。例如思科与惠普起初意在公有云,但美国公有云市场发展速度飞快,迅速形成了亚马逊、微软等几个寡头割据的局面,后进者很难再分得一杯羹,包括惠普在内的许多公司不得不重新定位自己在云计算产业链中的位置。

不过,UMCloud公司存储产品部总监朱荣泽和普元软件技术专家宋潇男均乐观认为,OpenStack生态已经较为成熟稳定,英特尔等公司自然会降低投入,转向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新风口。

也就是说,当前程度的“西退”并不会动摇OpenStack的根本,而是一个去泡沫化的过程。

Anni Lai告诉《财经》记者,只有当大部分OpenStack的白金会员和黄金会员选择退出时,OpenStack的未来才真的需要担忧。

“东进”的动力

2016年是中国企业在OpenStack基金会里发生力量变化的关键一年。

当年4月于美国奥斯汀举办的OpenStack春季峰会上,两家中国OpenStack创业公司UnitedStack和EasyStack(易捷思达)成为黄金会员;10月,在西班牙巴塞罗那举办的OpenStack秋季峰会上,中国移动、中国电信和99Cloud(九州云)也成功当选黄金会员;11月,经过基金会的评选,浪潮和中兴顺利跻身黄金会员。

2017年3月,H3C(新华三)也来了,华为则荣升为白金会员,再之后是中国联通和烽火科技。至此,OpenStack基金会里占据黄金、白金会员席位的中国企业高达11家。

OpenStack基金会会员每年需要缴纳上百万元人民币的会费,有人因而讽刺中国快成了基金会的“钱袋子”。

但多位云计算从业人士表示,OpenStack基金会严格考核会员对开源社区的贡献度和影响力,设有明确的衡量标准,如核心代码贡献占比、在OpenStack社区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数量等,并就此进行定期统计和排名。

从每年的OpenStack社区全球贡献排名来看,中国企业和技术人员的贡献度和影响力呈现显著的上升趋势。华为在最关键的核心代码贡献度排名上已经跻身全球前十;99Cloud、中兴、EasyStack等公司也表现抢眼;中国移动部署了世界最大的OpenStack集群,成为OpenStack商业化典型案例,中国移动由此摘得OpenStack基金会“超级用户”大奖。

上述11家公司也实际代表了中国云计算市场(尤其是私有云市场)三支核心推动力量:一是本土传统IT企业,如华为、浪潮、中兴和H3C等;二是移动、电信、联通三大运营商;再有就是新兴的OpenStack创业公司,如UnitedStack、EasyStack、99Cloud等。

如此多的中国公司积极投身OpenStack,根子在于中国市场有旺盛而独特的私有云建设需求。

中国政府大力支持和推动云计算产业发展的同时,一直倡导信息技术国产化。

所谓信息技术国产化,体现在IT解决方案本身,就是尽量使用自主研发制造的软硬件和本土厂商的技术服务。但中国IT软件,尤其是操作系统、数据库之类的基础软件整体水平落后西方公司许多,开源操作系统、开源数据库等开源软件就成了最好的选择。

政府实际期望和鼓励中国的IT企业借力开源软件培养起自主可控的IT产业链。工信部信息化和软件服务业司巡视员李颖就曾公开呼吁,要重视和利用开源软件,把开源软件作为推动我国云计算创新发展的重要举措。

OpenStack既是开源软件,又是云计算基础软件,相当于云时代的操作系统,自然更受重视。

一位资深IT媒体人士告诉《财经》记者,在2016年连续两届OpenStack峰会上,他竟然看到现场有来自中国政府机构的工作人员,而且正极为认真地在台下做笔记。显然,他们是为了考察OpenStack而来。

国内那些大型企业和政府机构本来就对公有云持保守态度,在明确的政府导向下,那就更加偏好基于开源技术的私有云。李昭告诉记者,一些政务云招投标文件中明确指定使用OpenStack。

需求如此庞大,围绕OpenStack做生意的本土厂商数目众多,基于OpenStack的私有云也在中国发展迅速。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中国云计算开源发展报告(2017)》显示,在全国已经构建了私有云的511家企业中,39.9%的企业已经将OpenStack用于生产环境;14.3%的企业表示已经部署好系统,但仍在测试中;34.1%的企业表示正在展开评估,尚未应用OpenStack的企业仅有11.7%。

私有云在中国未来也还将是桩大生意。根据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的预测,到2020年,中国私有云市场规模将从2016年的344.8亿元人民币增长到762.4亿元人民币。

OpenStack基金会里的中国力量会主导OpenStack的发展吗?程辉、朱荣泽等告诉《财经》记者,短期内还不会。

中国是OpenStack应用大国,Anni Lai呼吁IT厂商要不断地把客户的技术和经验回馈到OpenStack社区,才能加速OpenStack的成熟。

信心与阴影

西退也好,东进也罢,核心问题在于正确评估OpenStack的现状和未来。

今天回望OpenStack这一路历程,集多方之力的OpenStack确实完成了“火箭式发展”。OpenStack目前已经迎来第14个版本,社区成员超过7万,得到了全球185个国家661家企业的支持,成为仅次于Linux的全球第二大开源社区。

“西退”并不会动摇OpenStack的根本,而是一个去泡沫化的过程。

应用部署方面,OpenStack基金会新近出炉的第九次OpenStack用户调查显示,从2016年4月到2017年4月,OpenStack部署率增长了44%,32%的OpenStack部署用户中是员工数目过万人的大型企业。

更重要的是,OpenStack已经“打败”同期竞争的开源云计算项目,如CloudStack、Eucalyptus等,成为开源云计算领域的事实标准。

“如今要构建大规模的云平台,除了OpenStack,难道还有更合适的选择吗?”宋潇男反问道。

朱荣泽表示,OpenStack的熱度会进一步降低,但它将和Linux一样,变成底层IT的基石。

不过,OpenStack的未来并非毫无阴影。

一位资深云计算行业人士分析,国外尤其是美国市场,趋势已经明朗:公有云胜出,没办法使用公有云的企业继续使用VMware就可以(VMware是业界主流服务器虚拟化技术厂商),没有必要再用OpenStack去自己“折腾”一套私有云。

换句话说,在OpenStack诞生的地方,公有云+VMware虚拟化技术就能解决大部分企业用户的需求,OpenStack的生存空间受到挤压。

Anni Lai和程辉均对此表示同意。在美国市场,OpenStack确实面临一定的发展压力,但在美国之外情况却不同。

亚洲、欧洲等地区,OpenStack仍然受欢迎。因为在这些国家和地区,一些本土的企业并不愿意将地盘拱手让给亚马逊、微软等美国公有云厂商,都想建设自己的云平台,那OpenStack就是个好选择。例如,华为就帮助沃达丰、德国电信等海外运营商建设了云平台。

同时,对于希望建设私有云的企业用户而言,与VMware相比,OpenStack也是个经济、开放的选择。

但是,抱怨OpenStack“并不好用”的声音也多了起来。

“OpenStack是个大框架,里面包含的项目太多了,最根本、企业用户最需要的东西还不是很成熟。”李昭说。

VMware公司一位技术经理告诉《财经》记者,因为“不好用”,国内某些政务云建设完成之后实际无人使用,沦为摆设,还有些被VMware的云计算方案所替换。

但也有多位接受《财经》记者采访的云计算行业人士认为,经过多年的发展,OpenStack核心功能的稳定性和成熟性其实还不错,那些糟糕的云平台也许只是因为用户的云计算方案提供商的水平很差,“板子不能都打在OpenStack上”。

《OpenStack用户调查(2017)》亦显示,三分之二的OpenStack用户是将OpenStack应用于企业生产系统。而在IT技术领域,一项技术或产品是否用于生产系统是成熟度的体现。

用户对开源系统应有合理的预期。开源系统并不像商用解决方案那样拿来即用,它通常只能满足用户70%的需求,剩下的需要用户自身或一些提供开源解决方案服务的厂商去满足。

来自市场调研机构451 Research的预测显示,2017年OpenStack的市场规模将增长至25亿美元,2020年市场规模将突破50亿美元。

猜你喜欢

开源华为软件
禅宗软件
现在的余华为谁写作?
赛力斯华为智选SF5
华为没有成功,只是在成长
五毛钱能买多少头牛
软件对对碰
大家说:开源、人工智能及创新
开源中国开源世界高峰论坛圆桌会议纵论开源与互联网+创新2.0
开源计算机辅助翻译工具研究
谈软件的破解与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