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泉州制造业的转型升级

2017-05-19周勇军刘佳

现代经济信息 2017年4期
关键词:转型升级供给侧改革泉州

周勇军 刘佳

摘要:在“新常态下的供给侧改革”已成为各行各业的必经之路之时,纵然泉州市的制造产业在经济发展中贡献了重要作用,但在其自身发展过程中,积累了不少问题。本文通过对供给侧改革和泉州制造业转型升级等相关文献的梳理,面对泉州制造业发展的现状,找出在此宏观背景下转型升级所面临的问题,从而根据泉州的具体情况提出了改革的路径。

关键词:供给侧改革;制造业;转型升级;泉州

2015年11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曾提出,在推动总需求不断增加的同时,要着手提高供给侧改革。近年来宏观经济形势发生了巨大转变,我国正由供需拉动经济增长的国家向供给推动经济增长转变。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泉州市制定了“十三五”规划,将建设“现代产业体系”作为主要目标之一,因此探讨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如何促进泉州市产业转型升级,创新和建设现代产业体系,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一、泉州制造业现状分析

(一)整体现状

2015年,泉州市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6137.74亿元,与去年相比增长8.9%,经济总量在全省排名中,连续17年保持全省第一。其中,第一、二、三产业的增加值分别为178.28亿元、3742.33亿元和2217.13亿元,与去年相比分别增长1.9%、8.9%和9.3%。根据钱纳里工业化阶段理论,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泉州市的经济发展已经步人工业化阶段的中后期,三大产业中,第二产业无论是在增加值还是在增长速度方面,都占据了绝对优势。

2015年规模以上工业中五大传统及五大新兴产业的增加速度通过表1可以看出,新兴产业和传统产业相比,仍存在较大的差距,传统产业增加值为2039.23亿元,所占比重高达70.25%以上;而新兴产业才440.95亿元,处于刚萌芽状态,但发展空间很大,增长势头良好。在传统产业方面,纺织鞋服呈主导地位,增加值占据了传统产业的51.4%,从增长速度来看,食品饮料的速度最快,增加了9.8%,其次为装备制造业。在新兴产业里面,石油化工和修船造船这两大产业发展势头强盛,比上年分别增长21.6%和29.7%。

(二)主要产业集群现状

产业集群在泉州的经济发展中,占据了绝对地位,30多年的风雨兼程,泉州产业从无到有,由散到聚,目前,产值超千亿的产业集群有三个,分别为纺织服装、鞋业和石油化工;产值超五百亿元的有两个,分别为装备制造集群和建筑建材集群,另外还有一些为泉州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的产业集群。

1.纺织服装业集群:开始于上世纪八十年代,经过几十年的发展,作为泉州市首位突破千亿产值的产业,已经形成了独自完整的产业链,并成就了巨大的产业集群,从抽丝到织布、烫染以及服装生产,全部一条龙服务,无可撼动的发展成为了泉州首屈一指的一大支柱产业,服装业市场份额占全省同行业的80%、全国的10%,是我国最大的休闲男装、童装、体育运动服装生产基地,在全省乃至全国同行业中占有重要地位。在纺织服装产业,形成了以七匹狼、柒牌、利郎、九牧王、劲霸牌等名牌产品企业为龙头;鞋业形成了以富贵鸟、安踏、匹克、特步、361度、鸿星尔克等制鞋企业为龙头。

2.建材机械与建材产业集群:泉州的机械产品有的已经实现了全国遥遥领先的地位,如砌块、石材机械以及金刚石工具等,在2013年,建筑建材行业的产值近一千亿元,并形成了如群峰智能机械、鸿昌砖机、泉工机械、盛达机器、飞宙机械、巨轮机械、和盛机械等骨干企业,实现了以南安水头为中心的石材之都、以惠安为中心的石雕工艺基地、以南安为中心的水暖厨卫之都、以晋江为中心的建陶基地。

3.數控机床产业集群:在数控机床方面,相较于其他产业,泉州起步较晚,但是其发展过程迅速,短短几年时间,在同行业里,产值超过福建省的百分之五十,一举成为了福建机床产业的主要集中地,且百分之九十以上产品实现了数控化。同时,非常注重相关人才的培养和引进。

二、泉州制造业转型的必要性分析

过去几十年,纵然泉州市的制造产业在经济发展中贡献了重要作用,自身也取得了较快的发展,但是随着“十三五”的到来,经济体的产量逐渐由需求拉动在向生产能力决定而转变,“新常态下的供给侧改革”已成为各行各业的必经之路;而且,泉州制造业自身在迅速发展过程中,遗留了很多不足,其改革转型已势在必行。

1.外部因素

自2007年美国爆发次贷危机以来,受金融危机影响,全球主要经济体陷入近10年的经济低迷周期。美国经济恢复乏力,促使美国政府极力推进“制造业回归”计划,凭借电力、融资、边际产出的劳动力成本上的优势,以及自动化和机器人导致用工大减,美国出现了明显的制造业回流趋势。苹果、福特、英特尔、星巴克等公司逐步将他们设在中国的制造工厂转移回美国。欧盟债务危机、俄罗斯的卢布危机和国际贸易保护主义抬头使贸易环境急剧恶化,加之与2007年相比,人民币升值幅度超过12%,使泉州市以出口为主的外向型制造业出口增长放缓。如表2所示,2013年-2015年,泉州市进出口总额增速不断下降,2015年的271.04亿元比2014的308.56亿元下降了12.2%。其中,出口182.93亿美元,增长0.6%,增速比前一年下降9.8个百分点。

在对主要国家和地区的出口方面,出口增速整体呈下降的趋势。2015年除受惠于国家“一带一路”和福建自贸区的政策优待,对东盟、台湾地区的出口有显著增加外,其他国家和地区出口形势均不容乐观。其中,对俄罗斯和欧盟的出口均下降明显,分别比前一年下降35.4%和14.1%。

后金融危机时期,出口形势的恶化倒逼泉州出口导向型制造业抓紧推进转型升级,正所谓“不进则退,不改必伤”。

2.宏观层面

受金融危机影响,欧盟债务危机、俄罗斯的卢布危机和国际贸易保护主义抬头使贸易环境急剧恶化,加之与2007年相比,人民币升值幅度超过12%,使泉州市以出口为主的外向型制造业出口增长放缓。后金融危机时期,出口形势的恶化倒逼泉州出口导向型制造业抓紧推进转型升级,正所谓“不进则退,不改必伤”。

“新常态下的供给侧改革”以及《泉州制造2025》发展纲要的发布,低碳经济和节能减排的要求,都对泉州传统制造业带来很大的压力。在传统产业里如何利用新技术?如何从生产性的制造业转向为服务型的制造业?如何在保住“品牌之都”名誉的同时提升产品质量,将“泉州制造”转变为“泉州创造”?这一系列问题的出现都值得我们探讨。

3.产业层面

多年前,泉州打造了庞大的制造业体系,但以民营企业为主的制造业,总体规模较小,且多以劳动密集型的轻工业为主,很难形成竞争优势。2015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2902.86亿元,其中纺织鞋服增加值高达1047.16亿元,占36%,而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生物医药等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分别只占10.7%、1.6%和O.3%。产业结构不合理已经成为成为泉州制造业进一步提升核心竞争力的掣肘,即使是引以为豪的纺织服装行业,也存在严重的产品层次偏低的问题。同时,随着“用工荒”的出现和融资成本的居高不下,泉州低成本不再是一个优势,一方面人口红利已近尾声,另一方面还承担着当于银行贷款4-5倍的利息成本,这对泉州劳动密集型为主的制造业企业形成严峻的挑战。

从总体来看:多为民营经济的泉州制造行业的企业,通过多年的发展形成了一些产业集群,例如纺织服装集群、鞋业集群等,但是这些集群现在还处于产业集聚的低级阶段,因为导致竞争力不强。并且,同类中小型企业之间更多的是竞争排斥局面,彼此之间形成密切的产品关联,形成完善的合作竞争机制。而龙头企业则呈现出的是独立发展,孤军奋战的局面,没有对周边的中小企业以及整个产业起到应有的带动作用,以至于整个产业集群没有真正形成具有柔性的专业化特征和合作的网络特征。

4.企业层面

民营企业在泉州制造业中数量上占据了绝大部分的位置,老一辈创业者靠着其吃苦耐劳,敢闯敢拼的精神使企业走过了从无到有的阶段,并一步一步的实现了规模的扩张。随着业务的不断扩展,创业阶段的管理模式将不再适应公司的发展,对组织内部结构以及经营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其弊端很大程度上表现为所有权和经营权的界定不合理,导致分工、产权定位不明。许多企业已经意识到了组织内部结构对公司发展壮大的重要作用,开始引进职业经理人,但是家族企业浓厚的内亲外疏的文化氛围,加上闽南文化中的宗亲观念等没有给职业经理人良好的土壤来施展拳脚。

三、供给侧改革背景下泉州制造业转型升级的路径选择

1.从生产型制造转向服务型制造

在互联网时代,制造业联合互联网,逐渐形成了一种新的形态:服务型制造。服务型制造业仍然还是制造业而不是服务业,核心竞争力归根结底还是在产品和制造模式上,只是从之前的满足市场发展到引导消费,从供给方面发力,促进制造业整体的转型升级。在泉州,制造产业转型的一条必经之路就是实现制造业的服务化,首先,借助先进的一些工具和实用软件,对客户随时随地提供细致周到的售前售中以及售后的全生命周期服务,努力演变成一条龙式的集成服务企业。其次,在传统制造产业,如纺织服装等,积极鼓励开展国内国外电子商务贸易,并支持有实力的企业开拓属于自己的电子商务交易平台。最后,根据供应链的整个环节,为了实现专业化,推进研发、设计、制造、物流以及销售等各个环节的的分离,做自己擅长的领域,把耗费成本较多的领域外包给其他专业企业,实现整个行业平均成本的下降。

2.从大规模生产转向大规模定制

可以从以下步骤来着手转型:一是建立公司自己的网站主页,在网站发布产品信息,在征求顾客意见和具体要求的同时针对复杂产品提供设计思路,允许消费者自由进行组合。二是建立敏捷的生产系统,运用现代电脑控制系统、自动化制造系统以及智能技术等,将产品结构和制造过程重组,根据消费者的具体个性化要求再进行设计生产。三是产品设计模块化,零件标准化,将产品功能分解为不同的独立的功能模块,每个模块采用不同的设计方案,由于模块彼此之间的独立性,制造任务即可分布给不同的厂家以大批量生产来完成,降低成本。

3.从企业单干转向三维联动

泉州制造业的转型升级需要企业主动行动起来,但离不开政府的支持和行业协会的协调。企业自身方面:从内部转变观念,“任人唯贤”,积极探求适合自身发展的组织结构,做到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政府方面:可以加强能源、交通、通讯等基础产业和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城市的“软环境”;为积极转型的企业提供财税政策和融资支持。充分引导民间资本通过成立民营银行、小额贷款公司、担保企业等渠道,为民营制造业转型升级提供融资支持;推进人力资本建设,重视高级人才的引进,引导高校高校调整专业设置,为制造业的转型升级培养专门人才,夯实泉州的人力资本基础。协会方面:泉州市首批全市性非盈利性的行业协会、商会就达200多个,它们是泉州产业集群的重要组成部分,应该充分发挥它们对泉州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协调和支持作用。一是制定行业规范,加强监督协调。行业协会、商会应制定严格的行业规章、产品标准和竞争规范,坚决惩罚违反行业规范的不正当竞争行为。二是搭建信息共享交流平台。及时共享政策信息、商业信息,组织开展調查研究和专题讨论,为行业会员的成功转型出谋划策,同时为行业会员争取更多的政策优惠。三是促进产业链的整合,行业协会应该作为产业链整合的发起者,促进产业与上、下游产业的沟通,增强产业的关联效应。

猜你喜欢

转型升级供给侧改革泉州
泉州
论泉州北管的“杂揉性”
镇馆之宝
——泉州宋船
和你一起成长——写在福师大泉州附中50周年校庆之际
房地产开发模式转型升级路径
中国高等教育供给侧改革研究:起源、核心、内涵、路径
人才领域也需“供给侧改革”
韩媒:抓住中国“供给侧改革”新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