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助阅读助学生成长
2017-05-19徐翠英
徐翠英
摘要:阅读既是一个了解世界、思考世界的过程,又是一个心灵自我关注的过程。阅读可以促进学生的智力、道德和审美的发展,能塑造人的精神世界,更能拓展学生视野,滋养学生心灵。
关键词:校园;阅读;成长
苏霍姆林斯基说:“带着孩子走进书时,真正的教育才开始。”阅读既是一个了解世界、思考世界的过程,又是一个心灵自我关注的过程。阅读可以促进学生的智力、道德和审美的发展,能塑造人的精神世界,更能拓展学生视野,滋养学生心灵。《标准》把阅读放在很重要的地位,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整本的书。”《标准》要求“要重视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高阅读品位,”并要求“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为完成《标准》对课外阅读的要求,我们要把着眼点放置于建构新型的校园阅读文化,以阅读促进学生发展,以阅读支撑教师发展。
一、创设书香环境,让学生愿读
如果一个学生的兴趣世界仅仅局限于准备功课,如果一个学生除了必修课的知识以外别的什么东西都没有掌握,如果学生的智力活动只局限于学习教科书里的内容而缺乏创造性的劳动,那么,学校对学生来说就会变成毫无吸引力的、阴郁沉闷的地方,而学习也就会变成沉重的、枯燥的、单调乏味的“苦差事”,为此,我们要重视校园阅读环境的创设,让校园的每一个角落都充满浓郁的书香气息。比如,校园的长廊的柱子上刻着一些名家的唐诗、宋词;教室的走廊墙壁上都张贴着一些著名作家的照片及其作品简介;教室里设立图书角,在墙壁上张贴着“我觉得,当书本给我讲到闻所未闻、见所未见的人物、感情、思想和态度时,似乎是每一本书都在我面前打开一扇门,让我看到一个不可思议的新世界——高尔基”、“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刘向”等名人名言,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学校图书室、阅览室全天开放,只要学生愿意,随时可以借书、阅读,阅读课时,教师带领学生走进阅览室,指导学生有选择的阅读;学校图书室定期把契合学生年龄特点、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人类文化精品推荐给学生;校报上开辟专栏,选登学生的优秀习作和读书心得。这些精心布置的校园文化,让每一位学生走进校园,便能置身于阅读的氛围中,享受读书的快乐。[1]
二、培养良好习惯,使学生会读
在现实教学中,部分教师对学生的课外阅读重视不够,认为课外阅读是课堂教学之外的,怎么做,效果如何都不是教师能够控制的,甚至不是学校教育的事情。其实,良好的阅读习惯是学好各门功课的基础。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必须贯穿于整个阅读指导过程,教师要将阅读与学生的生活相联系,让阅读成为一种习惯,成为自觉的需求,成为生活的常态。首先,我们要用好课堂教学主阵地,课内阅读应努力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使学生能主动阅读多种多样的课外读物。语文教材中的课文是通向广阔语文天地的阶梯,阅读教学由课内延伸到课外是语文教学的必然选择。语文课堂教学的目标要让学生理解课文的字、词、句、段,认识文章的写作结构,引导学生体验文章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感情。但我们要想利用课堂教学向课外延伸的语文课,不能停留于对文本内容的理解上,还应对学生的方法进行指导,从而让学生在阅读中确立正确的阅读理念,形成有效的阅读策略,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其次,我们要加强课外阅读的指导。指导学生手脑并用,主动式阅读;要求学生带着问题边阅读边思考,及时记录自己的阅读收获??教师所强调的读思结合、随时阅读、及时积累等这些小学生应该形成的良好的阅读习惯,一旦养成将使学生终身受益。
三、多方共同参与,使学生勤读
1、师生共读。一个自己不读书的教师,要点燃学生的课外阅读的热情,无异于缘木求鱼。优秀的语文教师,自身要是一个充满书香气息的人,要及时关注最新的儿童文学作品,捕捉最新的阅读信息,將最新最好的作品推荐给学生。教师要通过自己对推荐的书的喜爱,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充分利用好每天中午半小时师生共同阅读时间,在学生读完后,与学生对作品中的人物、情节、思想、语言等方面进行交流、赏析。为了学生有意义的阅读,教师要不停地阅读;为了学生的健康成长,教师要不断储备。[2]
2、亲子共读。家庭是学生的第一所学校,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家庭环境对学生的影响是巨大的。引导学生爱上阅读,还必须想方设法鼓励家长加入阅读行列。我们利用家长会的机会向家长展示学生的阅读成果——摘抄本、采蜜集、优秀习作、读书心得等,发放亲子共读倡议书,提供一些可操作的建议。例如,和孩子一起逛逛书店;家里客厅的茶几上、床头放置一些可以阅读的书籍;每天抽出一点时间和孩子一些阅读;和孩子共同阅读一本书,经常交换阅读感受??希望家长的参与能进一步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
学校开展“亲子共读一本书”征文比赛,评选出家长和学生的优秀读后感,选登优秀作品在校报上,发给学生人手一份,让学生和家长都能从读书活动中品尝到读书的快乐和成功的喜悦。家长的言传身教带给学生持久阅读的动力,促使学生能更辛勤的在书海中遨游。
四、运用积极评价,使学生乐读
每个人都需要得到别人的肯定。对小学生来说,老师和同伴的积极评价,就是他们主动阅读的催化剂。课外阅读的评价应当注意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最大限度的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以利于消除自卑感,增强自信心,使每一个学生爱读书、会读书、多读书,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1、开展交流活动。利用阅读课、班队活动课、语文综合实践课等进行阅读交流。交流以活动为主,形式多样。根据实际需要,可以是书面的,可以是讲故事比赛、美文赏析,也可以手抄报展示、读后感评比等。即使读同样的一本书,但每个学生的生活经验、知识结构、关注点等都不一定相同,这样的交流就可以让学生关注更多自己在阅读时没有注意到得地方,并分享他人的阅读收获。
2、欣赏《采蜜集》。我们每一个学生都有本《采蜜集》,可以画画、摘抄、写阅读感受,及时记录自己的阅读收获。我们每周抽出两个午读时间进行交流、欣赏,学生先在小组内读读自己的阅读心得,再请组内成员给自己的作品评价打等地,给精彩的阅读心得“优秀”。得到六个“优秀”就可以在班级交流。每个月,老师会将学生的《采蜜集》收上来进行阅读,写上评语,并评选出最佳作品,以图书作为奖励。我们对作品的评价以鼓励为主,主要通过活动了解学生的阅读量和阅读面,进而考察其阅读的兴趣、习惯、品位、方法和能力。
参考文献
[1] 徐光华. 创新小学阅读教学策略 增强小学阅读教学效率[J]. 中小学教师培训,2008,(08):36-39.
[2] 魏薇. 小学阅读教学的生活体验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