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小学阅读教学浅谈
2017-05-19周婧
周婧
摘要:小学阅读教学的不良发展制约了小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当前小学阅读课堂只有改变僵化的施教和评价方法,针对学生的兴趣需要,教给良好的教学方法和效果才能取得实效。
关键词:小学;阅读教学;现状;方法
阅读与写作作为小学语文教学重点培养的能力之一,虽然从小学三年级开始重点系统培养,但通过笔者观察,教学中僵硬化、呆板化的倾向依然存在。小学语文教学的主要目标就是让学生学会运用语言文字,打好听、说、读、写的基本功。而阅读则是联系读与写的桥梁,是培养学生识字和表达能力的主要途径和凭借。因此,科学分析,改变教法,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拓宽学生的视野,改变阅读呆板僵硬的教学习惯是阅读教学的重点。
一、阅读教学现状分析
1、学习资料的不当应用影响学生的思维空间。随着社会的发展,纷繁的学习资料给予学生莫大帮助,让广大小学生受益于诸多名师的精辟讲解。但不幸的是好多语文教师为了完成教学任务,把这些东西搬进课堂。比如近几年很流行的《字词句段片》。本来是一本很好的教辅资料,让学生阅读课文后再用它进行指导性归纳和订正,有益于纠正学生的阅读思路,提高学生的总结能力。但由于每个学生都有一本,致使学生的课前预习变成了课前预读,第二天在课堂上照本宣科,没有经过任何思考而得到的答案只会助长学生的侥幸和惰性心理,对勤于思考而不能得到准确答案的学生造成了负面引导,背离了阅读教学的实际意义。
2、评价过程的呆板僵化。阅读教学是考试中必不可少的一个部分,也是语文教学考核的一个重点,它是判断学生辩证思维和语言理解能力提升的一个有效手段。所以阅读题的回答只要合情合理,语句通顺,表达清楚,便可根据表达的深浅酌情给分以评定,并没有单一的答案。但在实际的阅读批阅中,部分老师为了“公平”,追求阅卷的速度,死扣答案。这种一刀切的方式不仅违背阅读的科学性,也对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造成伤害,致使学生在思考时进入死胡同,不利于学生阅读思维能力的培养。
二、阅读教学的方法
1、带着问题去读,有思考的读书。《十万个为什么》是一本妇孺皆知的著作。并且大部分人都能对其略说一二,这是为什么?答案很明显,每个读者都是带着好奇与探究的态度去阅读的,这正是大家能记住的个中原因。所以,“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有阅读的兴趣,才有阅读的动力。
第一,精心创设问题,注重引导。好的问题就是一个优秀的导游。针对教学目标,出示学生感兴趣的问题,抛开教辅资料,让学生依自己的知识储备和思维去熔炼。学生将会体验到解决问题的快乐,得到成就感。学生在认真的读、看中不仅理解了课文内容,而且也会被老师的赞扬所激励,自然也就培养了阅读的兴趣,达到阅读理解的目的。
第二,正确引导问题,注重感悟。感悟是学生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进一步升华课文蕴含,形成自己的专有理解。叶圣陶先生说过:“吟诵就是口、耳、心、眼并用的一种学习方法??亲切的体会在不知不觉之间,内容与理解化为自己的东西,这是一种可贵的境界。”每一篇文章都有不同的感悟,正所谓“智者见智,仁者见仁”。一篇课文的内容是有限的,而文章所反映的思想内涵却是无限的。只有正确引导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才能从“有尽”的“言”中领悟到“无穷”之“意”。让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发表自己的看法。在阅读的过程中带着兴趣去思考,时刻让思考驾驭阅读,逐步提高阅读能力,这才是阅读的终极目的。
2、带着感情去读,有体会的读。文章都在表达一种思想,传递一种感情信息,以引起读者共鸣,进而产生心理上的审美愉悦[1]。如《桂林山水》这篇课文中的名句:“桂林的山真秀啊??。”有些同学读出惊奇的语气,有些同学读出得意的语气,然后学生就会说出自己不同的感受和见解。可见尊重学生的感受,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正确读的基础上,有感情地读。在读音正确、语速合适的基础上,把握语气的轻重缓急,非常有助于学生对课文思想感情的正确理解与表达。
3、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第一,认真、专注的阅读习惯。从表面上看,阅读就是眼睛看,实际上,阅读是一个联动过程。有效的阅读要求小学生不仅用眼睛看,而且用脑思考、嘴巴发音、手指协同的复杂过程。特别是对一些重点课文以及一些有启迪的好作品,一定要指导学生认真,仔细阅读,培养阅读时自觉抵御外界干扰的能力,并最终形成习惯。
第二,多方法阅读的习惯。阅读方法很多,如朗读、默读、浏览等,但大都经历两个阶段——初读和品读。初读时,一般只要求学生读准字音、理解生词、了解文章大意就行。品读就要求学生在读中思考、体味、理解、升华,即抓住重点词句,细细揣摩,较深入地理解文章的语言文字和思想内容。在阅读教学中一些略读课文,我们可以指导学生用浏览或者寻找一些自己喜欢的句子重点阅读。在一些精读课文的教学中则要舍得花时间,让学生细读,品味。切不可让学生在课堂上读一遍了事。培养学生运用多种阅读方法时,我们不但教学生要根据阅读内容来选择相应的阅读方法,而且要遵循课内带课外、互相结合的原则,要让学生掌握一种阅读方法后再学另外一种,选择适合自己和阅读材料的阅读方法去阅读[3]。
阅读能力对小学生来说,是一种十分重要的能力,同时也是小学语文教学培养的必备技能之一[2]。改变一些错误的阅读教学和评价方法,在日积月累的教学实践中勤总结。始终以培养学生的高尚情操和文学体验,激发文学趣味,丰富其情感体验为导向。就能形成小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和阅读能力。
参考文献
[1] 田春龙.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实践和创新策略研究[J]. 現代教育科学,2015,(06):160-161.
[2] 章珊珊. 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策略的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5.
[3] 贺非非. 小学语文体验式阅读教学及其建构[D].华中师范大学,2015.
[4] 姚秉含.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策略研究[D].聊城大学,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