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内控规范下资产控制与内控信息系统功能架构
2017-05-19孙业辉
孙业辉
摘要: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要求充分发挥信息系统的作用,充分体现信息系统的优势,本文分析了资产控制规范对内控信息系统的要求,应对资产管理风险,应用内控方法的途径,分析了现有管理信息系统的功能特点、局限与不足,提出解决方案,对内控信息系统功能架构给出了具体规划、设计,为单位开展内控信息化建设提供参考。
关键词:单位内控;资产管理;信息化
当前,行政事业单位处于全面推广内部控制规范的关键阶段,财政部印发《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财会[2012]21号,简称《单位内控规范》,要求各地自2014年1月1日起贯彻执行,地方各级财政部门也制定了相应的贯彻实施计划,时间过去两年多,各地贯彻实施的工作进度和效果不容乐观。由于这项工作难度比较大,头绪较多,信息量大,涉及的岗位人员多,涉及的规章制度多、程序复雜,如果没有现代信息技术的支持,单位内控难以长期、可靠、有效地实施。本文从资产控制层面,探讨内控信息系统的功能架构,旨在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为创建全面的内控信息系统提供参考。
一、单位内部控制规范下的资产控制要点
(一)内部控制的基本概念
内部控制是指行政事业单位为实现控制目标,通过制定制度、实施措施和执行程序,对经济活动的风险进行防范和管控。
(二)内部控制的方法
在全面梳理业务流程,明确业务环节,分析风险隐患,完善风险评估机制,制定风险应对策略的基础上,有效运用以下内部控制方法:1.不相容岗位相互分离;2.内部授权审批;3.归口管理;4.预算控制;5.财产保护控制、6.会计控制;7.单据控制;8.信息内部公开等。
(三)内部控制一资产控制规范要求
行政事业单位的资产是履行其社会职责的物质基础,资产管理的主要目标是合理分配、有效使用资产,维护资产完整,为行政事业单位履行社会职能提供有力保障。行政事业单位要从单位层面和业务层面两个方面加强内部控制,资产控制属于业务层面的内部控制。
单位的资产按照资产形态,主要分为货币资金、实物资产、无形资产、对外投资和其他资产。不同类型的资产具有不同的存在形态、特点属性,风险点也各有不同。货币资金主要风险是安全风险,实物资产是账实不符的风险,无形资产存在权属不清的风险,对外投资存在论证不充分、缺乏追踪管理导致投资失败的风险。
应对资产管理主要风险应采取的五项应对措施:一是建立健全资产内部管理制度;二是合理设置资产管理岗位;三是加强对货币资金的控制;四是加强对实物资产和无形资产的管理;五是加强对外投资管理。与资产管理相关的不相容岗位包括:1.货币资金支付的审批和执行。2.货币资金的保管和收支账目的会计核算。3.货币资金的保管和清查盘点。4.会计记录和审计监督。5.无形资产的研发和管理。6.资产配置和资产使用。7.资产使用和资产处置。8.资产配置、使用、处置的决策、执行和监督。本文以实物资产和无形资产管理为重点,说明内控规范的具体要求。
(四)资产管理的风险及应对
当前,很多行政事业单位普遍存在资产分布广、数量多、信息不集中、数据不准确、资产购置消费超预算等问题。一直以来,单位资产被挪用、盗窃、滥用、闲置的现象时有发生,资产损失和浪费的风险较大,实物资产和无形资产管理的主要风险包括:
1.领用环节的风险,资产领用没有履行相应的审批手续,资产发出没有正确登记,没有归集到领用部门或者个人,可能造成实物资产账实不符或使用效率低下。
2.保管和使用环节风险,保管不善造成被盗、发生毁损;无形资产权属不清,导致法律纠纷,造成经济损失;日常维护不当降低使用年限;长期闲置、造成浪费;缺乏有效记录和清查盘点机制,造成账外资产、资产流失、资产信息失真、账实不符等现象。
3.资产处置环节风险,没有严格执行审核审批程序,未按规定执行,造成处置收入流失、处置行为不合法或者存在舞弊的风险。
资产管理的风险控制措施包括:一是对资产实施归口管理;二是加强对资产处置的控制;三是建立资产台账,加强资产的实物管理;四是加强对资产的动态管理。
内控规范要求单位逐步建立完善资产信息管理系统,充分利用计算机、网络等现代化工具,全面掌握单位内部各部门占有、使用的资产种类、数量、使用状况等信息。单位资产信息管理系统有利于编制资产统计报告,帮助管理人员全面掌握各部门占有、使用资产种类、数量、使用状况等信息;有利于加强对资产情况的分析,对利用率不高、长期闲置的资产、超标准配置的资产、可以及时识别并提出处理措施,逐步调剂到其他部门甚至其他单位使用,推动闲置资产的合理流动,最大限度地发挥闲置资产的使用效益,实现对资产的动态管理。
(五)内控规范下资产信息管理系统的不足
目前,行政事业单位普遍采用了财政部推广的资产信息管理系统,其功能覆盖资产的配置、使用、处置、评估和收益管理等环节,通过卡片管理和条码管理功能形成资产档案;通过各项业务登记实现日常业务管理,形成资产管理台账;通过数据交换功能实现资产业务的申报审批和备案;通过资产报表、综合分析功能为财政及主管部门提供决策支持的依据。这个资产信息管理系统为财政部门管理国有资产提供有力支撑,但比照单位内控规范要求存在很多不足:1.该系统由财政部门维护,通常只为每个单位分配一名操作员,由单位的会计人员使用,资产信息变动登记不及时,不能满足全员参与的内控规范要求;2.不能体现内部授权审批控制流程;3.不能贯通预算控制和政府采购;4.不便于信息内部公开和内部监督评价;5.资产变更登记实时性差,账目难与实物相对应;6.保管人信息不准确,资产缺失难以确定责任归属;7.资产保管人不能实时掌握自身保管的资产信息,造成资产管理意识淡薄等。
二、内控规范下资产控制信息系统的总体特征
(一)拥有全员网络办公环境,并与现有的业务管理系统(包括资产信息管理系统、预算编审系统、预算执行一电子支付系统、账务管理系统、非税收入管理系统等)网络对接,采用局域网接入财政专网的网络拓扑结构,配置服务器,建立自己的内控信息管理系统。
(二)体现单位组织结构,在部门中添加成员用户,创建角色组(归口管理职能),分配用户角色,为部门和用户指定上下级关系。
(三)内控信息管理系统能够全周期、全过程地登记、处理以下全部业务控制流程:资产购置申请,内部审批,预算指标控制,政府采购,资产验收,款项支付,资产卡片登记,财务账目核算,资产配置审批,资产使用、资产内部转移、保管人变动移交、资产清查盘点、资产处置与审批,处置收入管理,查询统计,合同档案管理,信息内部公开,审计监督。
(四)内控信息系统必须能够与现有的业务管理信息系统实现交互,完成数据传递。未来,逐渐实现内控信息管理系统与业务管理信息系统整合,信息流无缝衔接,信息共享。
三、内控信息系统资产控制功能流程架构
以预算编审系统为基础,将财政批复的预算方案分解到各部门(预算编审),部门用户发起资产购置申请,由部门负责人审批,再按照制度规定的审批权限交由相关领导审批或会签,财务部门分配预算指标额度,财务负责人或总会计师认定业务控制类型(政府采购、合同控制等,进入不同的控制流程),资产配置审批(传递数据到资产信息系统),采购流程,验收交付,款项支付(电子支付系统),资产卡片登记,财务核算(账务系统),合同管理等。资产日常管理包括:资产运用,资产处置,处置收入(非税收入系统),资产清查。
资产清查盘点,内部转移,资产处置,都要体现资产管理部门、财务部门和资产使用保管部门的共同参与,联合会签,可追溯。资产保管部门实时掌握自身保管的资产信息。资产处置信息内部公开,纪检监察或审计部门,可以查看资产审批、处理流程,登记审计评价意见,经办人员改进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