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激发文本阅读兴趣的有效策略探究
2017-05-19曹伟辉刘淑杰
曹伟辉+刘淑杰
摘 要:小学语文是一门综合性极强的学科,它不但能够帮助小学生积累素材、提高认知,还能够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应用于生活。而文本阅读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激发学生文本阅读兴趣成为了广大小学语文教师重要课题。为此,本文在新课改的背景下,首先分析了激发小学生文本阅读兴趣的重要性,并在此基础上以在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探索为依托,从四个方面阐述了小学语文教学激发文本阅读兴趣的策略。以供广大同行参考。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文本阅读;兴趣
一、激发小学生文本阅读兴趣的重要性
1、有利于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质量。在新课改的发展背景下,传统的“板书”模式已无法满足现代教学的要求。在课堂教学中,若老师只注重个人的教学行为而忽略学生的主体性,那么学生对知识的习得就是被动接受,从而难以领会语文的内涵。因此,老师只有在阅读兴趣的基础上进行教学引导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其次,兴趣是学习的动力,良好的兴趣有利于调动学生阅读的积极性与挖掘课文深层次的内涵,从而保障课堂教学的质量[1]。
2、有利于提高小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小学生容易被新颖的事物吸引,所以阅读教学必须具备趣味性,否则小学生难以投入到教学活动当中。此外,小学语文是小学生学习语文的初级阶段,许多小学生对事物的认识还很模糊,所以培养小学生自主阅读的习惯有利于帮助小学生构建良好的逻辑思维、认知系统,从而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
二、小学语文教学激发文本阅读兴趣的策略
1、发挥文本的魅力。想要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就要让学生感受到文本的魅力。首先,老师要引导学生挖掘课文深处的重点,并在讲解过程中引导兴趣的方向,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充分体验到阅读文本的乐趣。其次,老师对课本要有充分的理解,要准确抓住贯穿全文的辐射点,并以此作为线索层层剖析,使学生在跌宕起伏的教学氛围中体会文本带来的乐趣,从而提高学生对文本阅读的兴趣。比如学习到《卖火柴的小女孩》的教学内容时,老师可以利用课本中小女孩的心理变化作为教学的辐射点,启发小学生推敲、揣摩这些語句所隐藏的含意,最大限度加深学生对课文的印象并从中感受到语言的奇妙,从而对课文产生浓厚的兴趣。
此外,有效的教学应该是解决课文中的重点、难点。因此在进行课堂教学时,老师要善于规划教学重点,并从学生的角度进行思考、搭配有效的教学方法。比如学习到《最佳的路径》中“绿树红花点缀着葡萄园”,许多小学生对“点缀”的含义不够理解,老师可以先给学生展示花朵点缀的图片,然后留给学生思考的时间,最后老师利用提问的方式诱导学生获得答案。如“图片中的花朵是整齐排列还是不规则的呢?”,通过这样的提问方式学生一下子便领会到点缀的含义。由此可见,激发学生对文本的兴趣有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2]。
2、解放思维,使学生在互动中产生阅读兴趣 。小学生的特征是富有丰富的想象力与动手能力,老师可以利用这一点在课堂教学中通过实践的方式引导学生,使其在教学活动中学习到更多的知识。
比如学习到“两个铁球同时着地”的教学内容时,老师可以设计问题“同一水平线上两个重量相同、大小不同的物体同时落下会同时着地吗”。学生带着问题思考、讨论,不断验证观点又不断产生新的疑问,就拿实验验证来说,同学们把质量相同的纸揉成大小不一的纸团从同一高度同时落下,发现纸团虽然大小不同却几乎同时落地,从而证实了老师的提问。但由此也迸发出新的思维火花:质量相同,但大小不同的物体为什么会同时着地?这样的教学方式有利于学生由被动学习向主动学习转变,从而在轻松、愉悦的互动氛围中对文本产生阅读兴趣。
3、创设情境,让学生在乐趣中阅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引入情境教学有利于实现新课改的教学目标。老师只要为学生创设特定的教学情境,便能把学生引入到课堂教学当中。当学生对文本阅读产生兴趣时,便自然而然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3]。
比如学习到“荷花”的教学内容时,老师可以借助多媒体技术为学生播放一些课件,使学生对荷花的外形、生长环境及规律有了一些了解,然后再利用多媒体绘声绘色的特点呈现出荷花在波光粼粼的湖面上碧绿荷叶鲜艳欲滴的样子,最后引导学生发挥想象“一阵清风吹过,荷花似舞非舞的场景”。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学生被引入到特定的教学情境当中,仿佛荷花触手可得,清香沁人心脾。此情此境使学生对荷花充满喜爱之情,在进行文本阅读时便会特别注意描写何花之美的片段,大大提高了学生的阅读兴趣。
4、启发诱导,激发阅读兴趣。虽然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但有效的课堂教学离不开老师的正确引导,因此在进行文本阅读教学时,老师要帮助学生选择适合的阅读文献及引导学生的阅读兴趣。首先,所选择文献不宜太难,要从小学生的认知及理解能力出发,否则容易使小学生产生挫伤感。其次,过于简单的阅读文献容易使小学生自信心膨胀,产生傲慢与自负的心理。因此,文献的选择应由浅到深,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否则难以激发小学生的阅读兴趣。其次,逐渐开启学生的视野,有利于带动学生各项能力的提升。当然,老师作为引导者,其见识、知识面一定要广,否则难以启发诱导学生选择健康、正确的方式来阅读文本,更不利于在教学过程中引领学生深入课题
研究[4]。
三、结语
总而言之,在新课改的发展背景下,越来越多的老师不再只是注重个人的教学行为,而是更多的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独立思考和自主学习的能力。因此,为了适应新课标下的教学要求,老师在进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时应采用能够激发学生阅读兴趣的教学方式,比如设置情境等。通过多途径、多渠道让学生感受到文本的魅力,从而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
参考文献
[1] 胥加美. 语文课堂阅读教学有效性微探[J].网络科技时代,2008,(08):54-55.
[2] 鲍宗武.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文本的解读策略[J]. 浙江教育科学,2012,(02):23-25.
[3] 董娜. 小学语文低年级阅读教学的改革[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3,(03):221.
[4] 黄桂琴. 小学语文教学中激发文本阅读兴趣的途径分析[J]. 新校园旬刊, .2015.11.1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