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中语文教学中的美感教育
2017-05-19任敏霞
任敏霞
(重庆市涪陵第17中学)
【摘要】生活中无处不存在着美,无处不存在着美的创造。语文教学中的美感教育对于一堂语文课的成功与否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一堂真正的语文课,应当是有情感注入的一堂课;语文教师应当是一位感情丰富的人,具有敏锐的感受力,容易从文学作品中察觉出一般人不易察觉的情感,从而能够走进作者的情感世界,在课堂中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使学生更积极主动地去探究。但是由于每篇文学作品的内容不同,学生接受的过程及能力也不同,因此教师应结合课文认识过程的特殊性去组织教学。
【关键词】高中语文 教学 美感教育
语文教学所追求的最高目标就是要以情感人,以美动人,要在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努力实现情感融合的目的,注重通过对情感融合的教学方式的运用从而达到教学效果的提高,这才是语文教学的根本宗旨。在社会活动过程中人对事物所持有的体验或者态度即为情感,情感既是教学活动中的影响因素,又是教学活动的终极目标,合理科学的运用情感教育对于学生拓展智力,发展思维有着很重要的作用。
那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进行美感教育呢?
一、感情投入,以情感人。
尽管课文中蕴涵着异常丰富的思想情感,但是如果老师在课堂上始终板着面孔,或用“零度风格”去讲课,那课文的美就很难展现出来,甚至于会把本来很美的文章讲得平淡无味。长此以往,不仅无法调动起学生的情感因素,而且逐渐会让学生失去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因此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必须投入感情,带着感情讲课,讲出课文中各种丰富细腻的情感,感染学生,感动学生,调动起学生的情感活动,去感受体验那种感情,从而引发学生各种高尚情感的产生。老师带着感情讲课,一是能比较直观地再现课文的思想情感,让学生易于理解;二是能感染学生的情绪,利于学生投入到对课文的审美中来。而讲出感情,则需要语文教师根据课文的具体情况采取不同的方法。
二、创设优良情感氛围。
学生对于语文的学习是一种对于美的追求和享受,每一个词语,每一句话中都融合有我们泱泱大国的传统文化美感,每一个词语的背后都是一段优美的故事。学习语文是快乐的,应该在一种快乐积极的情感氛围中开展学习活动,所以语文教学活动的开展也应该追求“乐学”的最高境界。“乐学”就是要培养学生在学习语文方面的比较浓厚的学习情感与学习兴趣,使其产生对于语文学习的内在驱动力,这也是我们语文教师应该在日常课堂教学活动开展过程中需要大力进行渲染的内容。在高中语文的教学过程中,要有效的创设良好的情感氛围,给学生构建“乐学”的情感体验,就要将学生的情感与体会与文章的客观景物描绘进行交融和渗透,使文章中的客观景物与学生的主观体验相统一,从而使学生享受到作品的美的情感熏陶,有利于提高其思维水平,也有利于其高尚审美情操的培养。
三、引导学生由“文”到“象”,感知课文中的表象。
语文课本上一个个的语言文字,较之现实事物少了鲜明的直观性。而美感的特征恰恰是直观性,这就需要学生能透过语言文字,感知到语言文字背后的表象。不同的学生感知表象的能力是不相同的,这取决于学生对语言文字感觉的灵敏度,即语感。语感愈强,对表象的感知愈快,对课文的理解就愈深,就更易进入对课文的审美欣赏。因此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语感很重要。培养语感最有效的方法是美读课文,即声情并茂地朗读课文。学生通过美读课文,再结合自己的生活經验,就能再现出课文的表象。这里所说的表象,应该是整体性的,即再现出来的是课文所描写的事物的整体形象。
四、调动学生的审美经验,激活情感体验。
由“文”到“象”,仅仅是让学生感知到美,语文教师还须进一步引导学生去理解美、鉴赏美。最简捷的方法就是引导学生把自身融入到课文中去,把自己当作作者或作品主人公,调动起自身原有的审美经验,去跟作者或作品主人公的思想情感相碰撞、相交接,从而达到相契合,最终受到感染,得到美的享受。同时在这一过程当中,还可以体会到作者布局谋篇、运用语言之妙,进而得到写作技巧上的启示。
五、介绍相关知识,加深理解。
学生在理解课文的过程中,有时会产生不解、迷惑的现象,特别是对那些古代、近现代、外国的作品,学生有时无法感受到它的美,甚至于认为它不美。其主要原因在于学生缺乏必要的生活经验,如对作者的生平思想不了解,对当时的社会背景、生活习俗、审美观念不了解,对某些文体的常识不了解等等。所以语文教师有必要增加学生的一些间接生活经验,在教学一些课文前,要把相关知识介绍清楚,如作者的生平、思想、写作背景、时代特征、文体常识等。学生只有有了作品相关的知识,才可能成为作品的审美主体。比如在学生初次学习戏剧作品前,如果教师不把一些戏剧常识如戏剧的矛盾冲突、巧合、独白、对话等向学生介绍清楚,学生就不一定能理解作品内容,更谈不上审美了。
六、知识性、趣味性相结合的教学。
教学活动是双边的,涉及到教师和学生两个方面,教师想要更好的在教学过程中实现情感融合的教学目的,就要保证自己的教学活动开展过程兼具知识性和趣味性,这样才能够使学生在趣味的环境中掌握知识。教师首先要对学生的心理特征、情感爱好以及兴趣方法等进行充分地了解,以此为基础在教学内容中添加趣味性的元素,同时还要将教学内容与生活实际结合,拓展课本内容到生活的各个领域,保障教学活动的知识性。
七、引导学生善于发现美,并积极创造美。
语文课本中的大多数课文,学生是能感受到它的美的,但对于一些课文,如平实的说明文、说理性很强的议论文等,学生就不一定能感受到美,这就需要教师的引导和启迪。培养学生创造美的能力,可以利用写作课。先要鼓励学生敢于模仿并善于模仿,模仿名家名篇在文章立意、选材、谋篇、布局及表达上的各种技巧,在模仿的基础上再进行自己的创造。在创作时,要依依托生活,展开丰富的联想和想象,融入丰富的感情和生活体验,最终就能创作出文质皆美的文章。推而广之,学生在生活中只要善于观察,就能发现生活中原来有那么多的美,而这许多的美,有的竟然就是自己创造出来的。
八、结束语
在高中语文的教学活动开展过程中,通过运用情感融合的教学模式能够帮助学生更好更快的领悟文章的核心思想以及作者想要在文章的字里行间传达的思想情感,有利于提高高中语文的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成果,同时,运用情感融合的教学模式,不仅要求老师具备优良的道德情感,对文章思想情感要具有正确的理解,还要求其能够在课堂中善于调动学生积极性,激发学生求知欲,促进学生的文学素养与学习能力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