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几点思考

2017-05-19邓育文

商情 2017年12期
关键词:分层有效性数学

邓育文

(东湖中心学校)

始于十几年前的新课程改革让我们的课堂教学充满了激情与活力,让更多的数学课堂洋溢着人性的光辉。当前,随着新课程改革进一步步入深水区,人们对于新课程的理解也渐渐从激情走向理智,逐步回归到对于课程有效性的关注和思考上。应该说,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我们进行课改的出发点和最终落脚点。毫无疑问,课堂教学是小学数学教学最基本的组织形式,是使老师的教实现小学数学教学目的的主要途径,是使学生的学在数学教师指导下更加自觉、积极,进一步掌握系统的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发展能力,养成良好学习习惯,形成科学世界观和价值观最基本的活动。因此,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应该成为我们每一位教师关注和思考的重要课题。从这个意义上讲,课堂教学的成败的评价很大程度上体现在课堂的有效性上。为此,笔者以为,实施分层教学、调动学生主体参与、引导课堂教学民主对于提高小学数学学习有效性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是提高小学数学学习有效性的有效手段和组织形式。下面,笔者就从这几个方面粗略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实施分层教学,从形式上改变策略

《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应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事实上,因家庭、学校、社会等诸多环境以及学生自身身心因素的影响,学生学力参差不齐,在数学学习中更是突出表现出个体的差异性,实施分层教学,针对不同的学力层次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教学策略,可有效地提高各层次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水平,进一步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1、分层教学

实施分层教学策略的目的,在于既要帮助学有困难的学生解决在学习过程当中的学习瓶颈,引导他们进入数学学习当中来,进一步提高数学学习的成绩,更要使学有余力的学生的学习欲望得到充分地满足,数学学习个性特长得到充分张扬,使他们的数学创造思维得到进一步发展,真正做到使每一层次的学生都能体验数学的乐趣,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思维品质,提高他们的数学学习积极性

学生由于原有学习基础的差异以及学力水平的不同,决定了他们学习效果有差异,因此教师须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设置恰当相应的学习目标和教学策略,既让较高层次的学生思维上达到学习的最佳状态,又让较低层次的学生能愉快地接受,从而促使每个层次学生都能完成相应的学习任务,体验数学学习过程中所获得的成功的乐趣。

在教学中,首先把全班同学根据学力发展水平分为低、中、高三个层次,并据此分成A组(低中层学生)、B组(中高层学生),然后再根据教学内容以及学生不同的接受能力采取相应的教学策略。比如,对两组学生进行‘‘合—分—合—分的教学。即:⑴合在一起复习旧知,引入新知,⑵然后分着进行新知识的学习。A组先进行启发诱引,精讲释疑,学生初步掌握了新知就可以了。然后让他们看书消化,练习巩固;B组先自学新知,同桌互议、尝试练习。接着就交流研讨适当点拨,巩固练习。⑶这时教师又可以把两组学生合在一起检查练习,反馈回授,比赛练习。⑷最后再分组写作业,教师巡视点拨。也可以把A、B两组合在一起按照高中低搭配重新分组,明确每个学习小组的学习目标,充分调动学生互帮互学,在小组合作交流中共同探讨问题,获取新知。这种学习方式有助于在集体的帮助下实现互帮互助,有助于小组内成员发现存在的学习问题,有力帮助学困生解难除惑,有助于培养团队意识并利用团队意识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效果。这种学生教学生的方式往往能收到意想不道的效果,同样一个抽象的问题,学生讲与教师讲是两种截然不同的风味,学生更容易接受同年龄学生的解答方法,有助于培优补差,提高学习的效益和质量。

2.分层提问

在课堂上,为了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充分学习充分展示充分融入到课堂当中来,教师从实际出发,针对不同的学生设置相应的思考问题和学习内容,较简单的问题让学习能力较差的学生思考练习回答,使他们也有机会和老师同学进行交流和展示,给优等生提的问题应有适当的难度。在示范性回答时,提问高层次的学生,为其他学生提供方法和思路;在模仿性回答时,让中低层次学生复述再现,强化记忆理解;在激发性回答时,先提问较低层次学生,利用其中的错误,激发高层次学生进一步思考。这样就真正调动了每一个学生,使他们都真正融入到课堂当中来了,并利用他们每一个学生的不同特点,实现了优势互补,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3.分层作业

针对不同层次学生在学习上的接受能力,理解问题、解决问题能力上存在明显的差异性,我们在备课时就要就作业的分量和难易上进行研究,充分尊重不同层次学生的“最近发展区”的要求,然后设置相应作业量,让每一层次学生都能及时完成,并鼓励每一个层次的学生都有所超越,力争取得更好的学习效果,积极鼓励较低层次的学生在保质保量完成基本量后力争超额完成,积极鼓励较高层次学生重视解决问题时方法的简洁性和灵活性,并注重解题方法的多样性。以期培养学生努力学习、主动学习,勇于进取的积极心态。

分层教学,分层提问,分层作业既减轻了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又减少了教师课堂教学的随意性,极大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和质量。

二、引导学生主体参与,从学习动力上改变策略

教学活动,学生既是参与者,更是主体,同时,参与也是教学活动主体性的体现。因此,我们不仅要引导学生参与到课堂当中来,更要吸引他们主动参与,成为课堂的主体,让他们成为课堂的主人。“自主参与”强调人的主体能动作用的发挥,对于培养具有健全人格的人才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教師依据教学的客观规律不断地激发学生课堂学习的兴趣和求知的欲望,使学生的思维情绪和智力活动在师生、生生交流的过程中达到巅峰状态,让他们在双边活动中始终处于积极的状态,这样大大地优化了课堂教学,提高课堂40分钟的教学效率,培养了学生学习的自觉性与学习精神及学习能力,进一步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1、生活化的情境创设

数学来源于生活,也归结生活。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必须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感兴趣的事物中提供观察和操作的机会,使他们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对数学产生亲切感。”心理学研究结果表明,学生的学习效果不但与其智力水平、学习方法有关,还与其心理状态有关,特别是与学习兴趣有关。因此,我们不仅要着力选择与学生生活相适应的教学内容,还应积极创造条件,为学生创设和谐生活化的学习情境。从学生熟悉的实际情境出发,从学生熟悉的语言引入,使学生真切从生活中学数学,这样就学得自然、亲切、真实,也更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容易融入到课堂当中来,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2、诱导式的探索

传统式的教学都是竭力引导学生“学会”数学知识。然而当今信息时代的背景下,仅仅是“学会”远远满足不了要求。当今时代的鲜明特征就是要求人们必须在学习方式上实现从“学会”到“会学”的巨大转变,通过自身的个体努力掌握新的知识。古语说得好: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与训练是当代教学论颇为关注的问题,更是当前数学课堂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目前,学习困难的学生在一定范围内普遍存在的主要症结正在于学习方法的不科学,尚未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思维习惯。他们仅仅止步于被动的接受知识,没有主动想去寻求知识探索知识。要想改变这种现状,就特别需要加强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引导他们参与尝试,主动实践。心理学家波利亚说: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是自己去发现。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最深,也最容易掌握,其中的内在规律、性质和联系在自己探索下深入人心。因此我们老师要着力诱导学生去主动发现,主动探究,逐步使每一层次的学生会学、能学、乐学。这样就更容易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3、引导学生亲自实践操作

现代教育理论认为,一切知识要由学生自己发现并获得,或者由他们重新发明,至少重建,而不是简单地传递给他。在课堂教学中,让学生进行主体的实践操作活动,如阅读、练习、交流、操作、演示等,这些具体的实践有利于学生加速知识和技能的内化,进一步促进学生整体认知结构的形成和能力的形成。在这个过程中,实践与内化是一个相互转化的过程,是学生主体参与过程中实践与内化的统一。学生参与过程中的内化,是学生通过外部的感知、实践操作经过不断的概括化、言语化、简化逐步形成概念的过程。而学生通过内化,可以通过概括化、言语化、简化的概念检查、指导实践,深化对概念的理解,充分调整主体参与的认知结构。动手操作能力是新课标培养学生能力的主要内容之一。生动有趣的操作使学生觉得抽象的数学并不枯燥,不但能够提高学生的动手水平和实践能力,并且能够使学生对数学产生充分的兴趣,充分的参与到课堂当中来。如在《圆的周长》一课中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得到了充分的发展,在如何测量圆的周长时,学生经过动手,就有多种量法;在小组实验中,教师為实验设计了具体要求,组织严密,有很强的目的性,实验记录表为每一个学生动手测量、计算提供了机会,教师对学生的操作作了指导,让学生进行明确分工,既有分工,又有合作,培养了团结合作的精神。在汇报实验结果时,多让一些不同的学生说一说,并加以肯定,让学生感到参与成功的快乐,通过亲身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让学生体验学习的乐趣。

三、引导教学民主,构筑和谐课堂氛围

真实、可接受和理解的师生关系,对于营造和谐课堂教学氛围很重要,因为这样一种师生关系能够让学生对课堂教学才有一种安全感,能够敢于和勇于发表见解,能够自由想象和发挥创造性思维,并能够愉快热情地汲取知识,发展能力和形成人格。构建教学民主教学氛围,给每一个学生提供思维的开放空间,能够极大的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我国伟大的教育先行者陶行知先生曾经说:“只有民主才能解放最大多数人的创造力,而且使最大多数人的创造力发挥到最高峰。”

和谐的师生关系,师生的地位是平等的,教学过程就是师生互动研究问题、解决问题,共同探索知识规律的过程。它主要体现在学生对教师的平等看待和尊重,能够轻松进入课堂中来,能够轻松参与到教学活动当中来,更体现在教师对学生学习的尊重上,不以标准答案去求全,求统一。另外教师及时而又客观公正的评价伴随教学活动的始终,每当学生获得成功或学生在思维和解决问题过程中出现闪光点时,教师都能及时评价,给予赞赏,赞赏学生见解的正确和独到;每当学生在实践中遇到挫折或遇到思维障碍时,教师总是能够及时鼓励或点拨,赞赏他们在学习中所付出的努力与取得的进步,并拔除思维障碍,使思维顺畅,使评价过程同样成为情感知识化和知识情感化的过程,成为一个有意义的生命过程,促进学生知识和能力的内化。

新课程改革研究在不断深入,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如何让课堂最大限度的成为学生成长的平台,最大限度的成为学生知识和能力累积的阵地,是摆在每一个教育工作者面前的必须思索的课题。笔者在这里只是抛砖引玉,谈了一下个人的想法和看法,相信人们在以后实践、反思、总结中会越来越有更多更好的主意和建议。

猜你喜欢

分层有效性数学
基于分层教学下的高中数学“让学”策略
班级家长会有效性的探究
思辨性阅读不能忽视“小心求证”——关于论据的有效性探讨
基于分层的FCM算法在医学图像分割中的应用
基于分层的FCM算法在医学图像分割中的应用
我国股票市场的有效性研究
我国股票市场的有效性研究
基于“学为中心”的分层作业的设计与思考
靠近“最近发展区”,增强教学有效性
我为什么怕数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