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在思想政治教育主体价值成长下的理想自我
2017-05-19宋宗祥何勇
宋宗祥+何勇
摘要:坚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把环境育人与人才培养放在重要位置,突出特色,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是当代高等学校德育发展的价值新取向。如何打造特色的校园文化,营造有利于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氛围,优化育人环境,使学生在环境中得到美的熏陶,从而实现以文化人,真正吸引广大学生更多的关注及至积极参与。本文就如何发挥校园文化在思想政治教育培养中实现学生的理想自我,进一步推进扎实的有效的工作,提出了针对性的建议。
关键词:校园文化;思想政治教育主体价值;理想自我
高校校园文化具有多种独特的功能,要充分发挥校园文化的功能,就必须正确认识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和思想政治教育的关系,充分了解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新特点,通过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促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寓思想政治教育于校园文化建设之中。
一、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特点
课题组前期对重庆师范大学、四川美术学院、重庆科技学院等高校进行了关于校园文化建设发挥思想政治教育作用的调研,我们发现,各校在打造既反映高等教育共性又体现自己校园特色的校园文化方面作了一些尝试。最为突出的就是应用性、特色性以及行业指向性。各高校都注重在校园中文化品牌的建设,以重庆师范大学美
术学院为列,学院内外塑立“小品”,诠释并张扬审美文化;打造了美术馆、艺术吧、走廊文化等,营造了舒适闲雅且求进的育人文化;利用废旧的杂物间,改成了收藏学院发展历程的照片。历史照片墙反映出了师生爱校强院的精神。驻足历史照片墙,可以触摸到学院辉煌的历史成就,浸润着学院多年发展所积淀下的厚重文化。此外,在育人环境建设中,该学院以60周年校庆,美术学院建院20周年为契机,为校庆60周年添光增彩,“文状元”、“武状元”雕像在美术馆落成,该组雕像依托“重庆梁平民间艺术木雕”课题,凸显了民间艺术风采。为了更好的打造育人环境,美术学院还注重利用梁平木板年画,打造艺术走廊和通道文化,打造了研究生工作室,营造了文化氛围,强化了育人效果。而四川美术学院在文化建设中,除了拥有自己艺术学院的别具一格的特色外,还注重行业指向性。将学生培养和行业发展与需求相吻合,注重校企合作模式,创立虎溪公社的创新能力培养模式,让该校在特色之外更接地气,成为了学校鲜明的办学特色。
二、校园文化浸润下的当代大学生的理想自我
从成长的价值论角度看,思想政治教育的最高要求是要求受教育的主体能够让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高度统一,形成理想的自我[1]。如何让大学生能够在走入社会后完善自我,形成理想的自我,成为社会的栋梁,这就要求大学生毕业的时候能后有良好的价值评判。校园文化能够给大学生以良好的价值评判和成长的价值需求。校园文化通过各种目标活动,形成不同的价值阶梯,从而让学生通过对自身的了解,形成自己的价值机制[2]。当然,当代大学生不能停留在较低层次的价值需求上,而应该追求与国家、社会、民族发展相一致的价值,这就是理想的自我。理想的自我,既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高位追求,也是校园文化隐含的价值追求,校园文化浸润下的当代大学生的理想自我应该体现在以下方面:
1、科学的创新思维能力。科学的创新思想能力,对今天的中国来说尤为重要。一方面, 它决定了教育主体的个体成长方向和动机。每一个受教育的主体,都必须受成长方向和成长动机的引导,每个个体正是通过感受社会生活需要而产生个人动机,那么,社会的价值导向就发生作用。
(1)科学的创新思维能力,能够激发受教育主体的高层次的价值追求;(2)科学的创新思维能力,有利于个体创造出高水平的成就。受教育个体通过科学的创新思维能力,容易激发个体的特殊才能,使个体能够在复杂的社会环境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并积极向上。
所以,校园文化建设,能够帮助学生在正确理解思想政治教育的同时,为他们提供有效的价值感受。校园文化应当在思想政治教育的支撑下,帮助受教育者养成科学的创新思维能力,使之在进入社会之前能后形成高层次的价值追求[3]。
2、积极正确的价值取向能力。当今中国,面临着大发展、大变革的时代,如何站在时代的风口上,符合社会发展的趋势,就要每一个大学生有正确的价值取向能力。大学的校园文化建设,背靠人类知识的殿堂,又能有效的联系社会。每一个大学,都可以根据自己的学校发展状况,建设符合与自己发展的校园文化,校园文化本身就体现了大学的价值追求。良好的校园文化,在为学生做出价值选择时,也就为学生提供了符合与自身发展的价值路径[4]。再者,当前我国的改革开放将越来越深入,开放的领域将更加广阔,我国也将深度融入开放的国际体系。但是,复杂的国际形势和大量的西方思潮的涌入,在全球化下的知识经济日趋明显的大趋势下,如何在风起云涌的知识经济时代站稳脚跟,而不摔倒,就要求当代大学为时代青年提供有效的价值选择。从个人成长的角度上讲,一个人的价值选择,本质就是这个人的伦理判断,而校园文化建设为教育主体在选择方面已经提供了大学自身的价值取向。这就是为什么,不同大学的学生出来能够体现出不同的价值追求。从这个意义上说,正是校园文化建设的自身价值选择,为校园里的青年人提供了正确的伦理观,这些伦理观为知识经济时代的我们标明了人应该如何做到何为与何不为的界限。在当今社会下,每一个教育主体都应该认识到,未来社会的发展不是经济的高度发达,而是人的完善,只有人的完善和健全,才能真正做到人类社会的繁荣和昌盛。
3、丰富的情感协调能力。情感协调能力,是一个人能否和社会和谐的重要能力。个人情感能力的强弱,既表现在对自己情感的控制,也表现在对他人、社会、国家的关系当中。一个有着丰富的情感协调的个体,能够在社会关键时期发挥积极作用。从个人发展的要求来说,良好的情感能力,也是个体感知社会的温度计。良好的情感能力,本身就受到受教育者价值观的决定。事实上,一个人有什么样的价值观,就有什么样的情感感知能力。校园文化的复杂性,本身就为青年大学生提供了锻炼情感协调能力的各种场景。受教育者在校园文化的感知中,逐步去适应周边的环境,逐步成长。目前,我们的大学生更多的是独生子女,从小在家养成了以我为中心的价值认识,这种价值认识并不是天生的,而是时代和环境使然。面对这种环境下的受教育主体,只有让他们融入集体,融入校园文化当中去,通过外在的刺激和磨砺,才能形成新的道德认识,才能真正完善自我。
4、崇高的人文关怀能力。人文关怀,是社会发展到今天的一个基本特征。远古社会,人们彼此因为生存的需要而相互帮助,相互扶携。但是,时代发展到今天,物质上的生存已经不再成为人们迫切的需要,变成了事实上的存在。可是,社会却给了我们一个令人烦恼的课题:人类在心灵上失去对这个世界的关怀。当今社会,人和大自然的尖锐对立,人和人的互不信任,国家与国家的冲突,地区与地区的斗争,民族间的战斗,无孔不入的恐怖主义,使我们发出了寻找心灵家园的呐喊。当我们沉浸在人能胜天的喜悦中时,我们发现,其实我们根本就没有战胜大自然。这一切的缺失,就是人文关怀的缺失。要想填补这一缺失,就必须回到校园文化建设中去。因为,大学校园是人类知识最集中的地方,也是人类文化发展更新的出发地。因此,大学校园文化天然就应该引领社会文化的发展。正是这种先天优势的影响,校园文化才能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
三、结语
每个人都渴望有理想的自我,这是实现个人远大目标和社会向前发展的精神动力。社会发展要求个体必须把自身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相结合,并超越社会最低发展要求。校园文化是社会文化的引领者,受校园文化影响的当代青年,理应当走在时代的前列,这不仅仅是思想政治的要求,更是全人类的要求。
通过对校园文化和思想政治教育关系的解析,对我们今后的校园文化建设和思想政治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这不仅有利于校园文化的大力发展,也有利于推进思想政治教育在高校的科学化与规范化发展。
参考文献
[1] 马旭东.论校园文化的功能与营造[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2005,(9):45.
[2] 唐黎.高校校園文化建设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J].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7):56-57.
[3] 曾萌. 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与思想政治教育的互动研究 [J]. 《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4,(5):55.
[4] 杨千里. 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新契合 [J]. 《高教学刊》,2016,(9):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