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重有效提问,提高数学课堂的有效性
2017-05-19王禄华
王禄华
[摘要]好的课堂提问能激起思维的波澜,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全身心投入到学习中。教学中教师要精心设计不同时段、适合不同层次学生的问题对学生进行有效引导,激发学生的思维,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增强课堂的有效性来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词]课堂教学 有效提问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6058(2016)08-0019
一、有效提问的基础
深入钻研教材内容,将所教的知识问题化,根据学情设计好问题与提问方式,在提问时做到灵活、自然、有效。例如,在教学正比例图像在实际问题中的意义时,可设置“横纵坐标所表示的两种量有怎样的区别与联系?”问题,引导学生读出图中的信息并能对图像条件思维充分发散,获得更多相关的信息。
二、有效提问应具备的特性
(一)有效提问应有相应的时机性与目的性
(1)开课时的提问,由于它将关系到能否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所以此时的问题设计可以以学生感兴趣的話题为载体进行设计,让学生对问题感兴趣,并能做出初步的判断。但设计的问题不宜过于浅显,要让学生带着疑问并经过学习后方可获取。(2)学习新知识时的提问。将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分解设计为问题,以问题组的形式有层次地出现,旨在让学生在思考的过程中自然顺畅地解决教学内容中的重点和难点。设计的问题需精巧,能激发学生的思维最佳。(3)巩固复习时的提问。此时设计的问题不仅要巩固知识,更应暴露学生的不足。让学生发现自己的不足和思维的误区,做有针对性的训练,这样才能带领学生抹去“黎明前的黑暗”。
(二)有效提问应能更大程度地激发学生的思维
问题设计过于肤浅就达不到激发学生思维的目的;设计的问题如若太深,亦会使学生无法进行有效的思考,进而挫伤学生学习积极性。因此,教师在确定了要提问的知识点后设计的问题既要能让学生积极思考,难度又要适中,要让学生通过努力能达到跳而可及的“最近发展区”。学生唯有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方能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面对今后的学习一直抱有好奇心和求知欲,学生的学习状态方可进入良性循环。可见,提问时问题难度设置的“度”对问题的有效性影响至深。
如,在利用二次函数最值解决销售问题时,教师可先提问:利润与什么有关?众所周知,售价、销量与成本。教师用这类问题通过巧妙的提问引导学生进行思考交流,讨论,使学生的思维在得到充分的激发后又有新的碰撞,进而解决问题。
(三)有效提问应多注重知识与生活实际的结合
教师设计课堂提问不要纯知识的层面提问,否则易让学生出现枯燥厌烦的情绪。教师应该从研究所学的知识与生活实际联系,结合学生的心理,对习题的形式和内容作适当的改编,创设一种能触及学生情感的情境提问方式,有意识地把学生引人到解题的最佳心理状态,发挥学生在解题过程中的主观能动性。
如学习了列方程组解题之后,我给出了这样一个实际情境对话。
顾客:我买一个笔盒和一支钢笔,这是10元钱。
售货员:笔盒不需要10元,但要再买一支钢笔就少1元钱了。我给你买的笔盒打八折吧,还找你8角。(一个笔盒的标价是整数)
根据对话内容,你能知道笔盒和钢笔的价钱吗?
这样的情境设计提问让学生体验到数学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这种“亲民”的提问会大大降低学生的畏难情绪,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四)有效提问应该具有层次性
教师设计的问题一定要有层次、有梯度,这样学生才可以顺着教学思路逐步推进,逐个击破重点和难点。
如在移项的教学中设计:一元一次方程3x+20=4x-25的两边都含有x的项(3x与4x)和不含字母的常数项(20与-25),怎样才能使它向x=a(常数)的形式转化呢?
(第1步)3x-4x=-25-20。
问题1:这一步的依据是什么?
问题2:变化的项发生什么样的变化?
问题3:移项的依据是什么?
问题4:移项要注意什么问题?
问题5:移项在解方程中起到什么作用?
问题6:把方程2x=x+3变形为2x=3+x是不是移项?为什么?
通过这几个问题的提出和回答,起到了承上启下、化难为易的作用。
三、有效提问需做到“三不要”
1.不要无准备随意提问。在教学中有部分老教师“拿老保”,总觉得自己有经验,课前没认真备课就走进课堂,提问或是照搬经验或是随意,影响了课堂教学的成效。从形式到内容,从时间到人选,从反馈到讲评,都要心中有数。
2.不要一味集体提问。有的教师教学中就喜欢面对全班学生提问,看上去热热闹闹却为“滥竽充数”的人做了掩护,无法得到真实的反馈。
3.不要提问单一层次。好的课堂教学提问应该做到有梯度,有层次。引路性提问优等生;锻炼性提问中等生;鼓励性穿插提问差等生。
(责任编辑 黄桂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