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自然生态与人的精神生态的征象探幽

2017-05-19马宏艳

延河 2017年5期
关键词:人性小说生态

马宏艳

时隔一年,当再次捧起这本有着湛蓝淡紫封面的《日月河》赏读时,笔者的内心既紧张又平静、既焦虑又欣慰、几近绝望时而又冥冥之中有股暖流流过心田……心灵受到极大地冲击与震撼。宁可以其独有的艺术思维方式将纵向的深与横向的广容纳于文本之中,小说从知青上山下乡写到改革开放的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将近40年的自然环境变换、社会发展变迁以及此在的人们的命运交错起伏和心灵精神的更迭变相与人性的裂变,真实深刻地展现了出来,体现了一个正在创作中的作家极其强劲的思想力与旺盛的创造力。

1、关注失衡的自然生态:疾呼自然的回归

自然生态观是《日月河》创作中一个重要的思想维度,其间探讨着工业社会浪潮下自然环境的恶化情态以及思考着人与自然的关系、人心灵上的生态问题,呼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人与本真自我和谐相处。小说题目《日月河》就显现着日、月、河的自然意象,且这些意象及其背后的深层意蕴贯穿全文。其中太子村旁的太子河(男人河)可以理解为日河,桃栗沟里的美人河(女人河)可以理解为月河。交相辉映的日光和月芒见证着这里的男男女女劳作的辛勤、复杂的情感纠葛和起伏交错的命运。除此,文本中出现了山川、树木、村庄、田野、河流、月光、寺庙、鸟儿、狼等众多的自然意象,绘画出自然界五彩斑斓的本原之美。然而,现代工业文明却给人类带来了双重“礼品”,一方面提升了人们的生存质量,给人以丰裕的物质享受,另一方面自然环境遭到污染,自然生态链遭到破坏,人们无限膨胀的贪欲、人性的片面发展等最终将人拉入扭曲、变异的泥淖而腐蚀着人的灵魂,使人远离本真之美、脱离人性之根。

清澈甘甜的的太子河,因为李明亮的铸造厂而变得污浊不堪,美人河虽处在深山中,但也面临着污染。还有作品开头写道:原本自由自在的狼,因为人的到来,它们在悲哀中失去了家园,有的甚至因为眷恋家园搭上了性命,而这一切都是现代人对原本是动物生存的自然空间毫无忌惮地侵占和挤压造成的,最后只留下一只流着泪、红着眼的孤狼悲哀地注视着一切。在这里,孤狼的“悲哀”不仅是对自己乃至是自己同类的一切动物界生灵生存处境的无奈与伤心,更是对人类的所作所为感到咋舌与悲叹,让人读来振聋发聩而极富讽刺性与警策力。

小说《日月河》中,作者不仅痛心又真切地写尽了山下现代工业文明下的社会生活图景和人们的精神世界,更以诗意愉悦的笔调书写了未受人类破坏与污染的“世外桃源”般的山上世界。这里充满了诗意与生机,这里的人、动物与自然都是平等的,这里的老两口是淳朴、善良的,这里的大自然有着无限的美好和神奇的生命力。正是他们的平等与和谐,构成了关于生命的宁静与肃穆、感动与沉郁、诗意与美妙的超脱俗世的精神之韵。小说的结尾写道:在山下疯掉的李毛毛,受尽欺凌与委屈的翠翠和在城市中迷失自我的小毛最終都回到这远离喧嚣、不失清静质朴与众生和融的山上,是这有着生命魔力的大自然和纯真善良的老人抚慰了他们失落的心情,疗救了他们心灵的创伤,使他们从中获得重新振作的力量和人之为人的人格尊严与生活信仰。“人居天地之间,上可以仰望星空,下可以俯瞰大地,承日月光辉,沐流岚虹霓,拥抱自然,与人亲亲,即是一种诗意栖居的状态。”这是海德格尔笔下对桃源梦境般的“审美生存”的追求。宁可在这里展现的美好自然、淳朴人性、诗意生活正是作家对理想的生存方式的文学表达,也是作者对人类回归自然,回归本真心性的急切渴求。

2、洞察异化的精神生态:渴望人性的复苏

如果说自然生态是宁可《日月河》创作中一个独特的直接切入点,那么对精神生态地深刻洞察与介入则使作品更具深度与高度。雅斯贝尔斯曾经说过:“人就是精神,而人之为人的处境,就是一种精神处境。”外部自然生态的恶化失衡来自于人的内部精神生态的失落与异化。在现代工业文明的冲击下,人类的物质欲求与精神追求之间原有的平衡被破坏。人被物主宰,生命被彻底物化;在金钱欲望的支配下,人被异化;面对权力的诱惑,人的灵魂受到严重的污染。小说中原本善良、自在、完整的人在山下的工业生活的浸染中,最后都遍体鳞伤、迷失了自我,其精神生态呈现出严重的错位现象,这也正是我们所处环境下的一种复杂的时代征象。在小说中,宁可不仅从情感生活入手书写了人们畸形变异的精神状态,更是别出心裁而极有用意的将“狼”作为一种文化意象贯穿全文,以一种讽刺批判的姿态深刻地揭示了人性被时代剥离而出现的严重的危机:

A亲情伦理的异化。有着血缘粘连的亲情本是人间最美好最长情的一种情感,可在小说中展现出的是在金钱欲望的支配下,亲人之间变得冷漠、自私、刻薄,毫无人情味。当民营企业家拴狗去世后,子女们只顾财产的分割,没有一个人去整理老人坟头的草;为了自我利益的最大化,兄妹三人不懂团结不顾亲情,将一个完整的工厂分割的七零八散,呈现一副败象,看到此景,真是令人心寒、悲叹。

B爱情婚姻的异化。“人与人之间的、特别是两性之间的感情关系,是自从有人类以来就有的”,是最为美好而神圣的。然而在小说中,这种关系在工业文明的摧毁下,被占有、统治和利用而取代,于是在爱情婚姻中的男女迷失了自我,失去了生活的指引方向,酿出了人生的悲剧。

3、重建绿色的美好家园:透悟生命的净化

生态学研究者鲁枢元教授认为,人是一种自然性的存在,也是一种社会性的存在,更是一种精神性的存在。所以在自然生态和精神生态的维度上,作为有机生态链中的有思想有文化的人则是最为根本,最应深切关注的。读完《日月河》,不得不说这是作者的一次生命写作与灵魂写作。在社会工业化、城市化的现代浪潮下,他以深切的笔触关注人的生命、人的主体意识,关怀人的灵魂、人的情感。承继并歌颂传统文化中的优良因子,揭示并批判了现代文明之弊。作为一个有担当、有人文情怀的作家,宁可在揭示现实生活的阴暗、丑恶、污秽、不和谐事象时,是带着批判性的目光去审视丑恶的东西、达到一种言外之言、象外之象地更深层次的审美效果。在写人性的丑恶时,是以人性的美善作为底子的,因而使小说显得真实感人而又发人深思,使文学的力量与艺术的光芒得以淋漓尽致地发挥。

《日月河》中就寄托着“写出一种温暖”的创作心态,作者选取“赵老歪”这一好人受难与灵魂自我救赎的形象作为主人公,睿智地书写着其情感与人生命运的悲凉。其情感的苦难与灵魂的高贵、生活的无奈与意志的坚忍交织在一起,演绎出他生存方式與精神镜像的本真状态。作者在关注主人公美好的精神世界与本真、善良的自然心性时,所传达出的态度是积极、向善的,有着以情暖情、弥久经香的人文精神表达,这是作品精神内蕴的总向度,也体现了一部优秀的文学作品该有的大气度和一个作家高尚的人格操守。作者对自然生态和精神生态这一表一里的表达实则是人心的关照,有什么样的人心,就会呈现出什么样的自然样态与社会精神风貌。

小说结尾,老人说道:“让人心变得像这条没有污染的河水一样清澈,一切都好了。”人心能否变好,文中所有人都将手指指向了寺庙,去向佛问询答案。实则这里是作者借以佛教的“因果轮回”和“善恶报应”说来传达作品的精神旨归与写作向度。佛教认为世间一切生死流转,都是由众人的“业力”引起的,而且“善恶报应”是必然之数。“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是不报,时候未到”,作者希望以佛教的三世报、自身受来引导人们抑恶扬善,发扬自身的生命性,通过自律来优化人间伦理关系,净化生命的主体源流。这一浓厚的哲学意味,是深藏于作品中超越时空的人生精义和心理蕴含,使作品获得了永恒的艺术魅力。想要人心变好,作者在文本中还选取以火来净化人的精神。小说中最奢靡最豪华而且充满了权利、欲望、污浊不堪的“九重天”最后被一把熊熊大火燃烧殆尽。与其说这把大火烧的是奢华高大的建筑物,不如说烧尽的是人性中的恶欲,还有那不洁的灵魂。作者认为只有通过对精神不断的洗涤才能恢复精神的活力,才能实现生命的净化,使人重新获取人之为人的人格尊严与价值信仰。让人类在熊熊大火中起死回生,使失落异化的精神得以复归与解脱,进而迎接新生命的到来。

题目《日月河》也体现着一阴一阳谓之道的哲学精神,阴阳相摩相荡,共同谱写着生活的旋律,共同奏响生命的乐章。文中日月、男女、山水相互依存;阴与阳、黑与白、善与恶等元素相生相克。男人和女人在日月的时空宇宙中旷日持久的生活着、延续着。文中两次写到两条河流要汇合到一起,这一“合一”不仅体现了作者对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自身和谐完整统一的热望,也折射出一种如同河水流动般生生不息的生命观,更透视着道家一生万物万物归一的宇宙观。这是对人类生存方式的一种提升,实现了抵达古今永恒的意义世界,以唤起人类真善美的文化选择。从而提升了作品的灵魂与生命力,拓深了文本的内涵与意义,也显示出作家超脱高远的哲辨思维和审美倾向上的艺术追求。

猜你喜欢

人性小说生态
How to read a novel 如何阅读小说
“狗通人性”等十一则
逼近人性
“学习”反人性吗
倾斜(小说)
2016生态主题摄影月赛
文学小说
2016生态主题摄影月赛
2016生态主题摄影月赛
不在小说中陷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