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当代中小学孝德教育的作用
2017-05-19李金刚
李金刚
孝道是诸德之本,作为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观念,它体现了敬长尊长的基本精神。当今家庭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六个大人围绕着一个宝贝孩子转。家庭结构从原来的以老人或家长为中心转为以孩子为中心, 被宠溺的孩子往往缺乏责任感、孝德意识差。父母长辈为孩子操碎了心,而孩子当自己的要求得不到满足时,就会对父母产生怨恨心理,常常因小事不顺心就责骂、殴打父母。重拾孝德,重塑学校孝德教育,在孝德知识、理论上给予青少年科学、合理的教育,具有时代意义。
一、孝德教育是修养道德的起点
如果一个人不能孝敬自己的父母,必然会导致道德沦丧。发扬和继承孝文化对塑造一个人崇高的道德和健康人格具有积极的作用。培养孝心、激发孝情、实践孝行,良心就随之而发,人格自然得到健全。
对中小学生而言,孝德更是品行修养的基础。我们无法教给中小学生太多的人生观、世界观、道德观,也无法让他们从小就形成高贵的道德思想。人生观、世界观、道德观的形成有一个萌芽、诞生、成长、成熟的过程。只有从学生身边的人和事切入,让他们逐步接受教育,才能影响他们个人的品行。中小学生道德教育的最好载体,莫过于自然于心的、源于人天性的对长辈的爱。一个孩子呱呱坠地,最先發音叫出的大多是“妈妈”。如果我们忽略了对学生天生亲情的引导和强化,忽视了对学生的孝德启蒙,对学生品性修养和健康人生会产生莫大的影响。我们经过分析可以得知,很多青少年的心理问题都源于缺少亲情,缺少父母长辈的正确教导,更缺少对父母长辈的“爱”和“孝”的教育。笔者认为,“孝心”即“良心”,“良心”往往源于“良知”,而“良知”就是一切道德修养的起点和基础。如果一个人连起码的良知都没有,那这个人就会沦落为漠视亲情、没有孝心、恶事不断、不为世人所接纳的恶人。因此,对于中小学生,我们无须灌输太多的或是连我们自己都无法分清的深奥的道德思想观念,我们只需从学生的孝心、孝行入手去引导他们即可。
二、孝德教育是建设家风的基础
家风又称门风,是家庭的传统风气、风格与风尚。家风是一个家族最宝贵的财产,是给家中后人们树立的价值准则。中小学孝德教育的任务就是帮助学生较为系统地修养孝德,其中主要的教育内容就是养亲、尊亲、谏亲、悦亲,家庭孝德教育重在长辈的言传身教,学校孝德教育重在较为系统地以孝德课程为载体认识孝德,了解古今孝德故事及内涵,知道如何行孝、以孝德实践活动来影响学生,使得他们养成孝德习惯。这是家庭孝德教育所不能替代的,是家庭教育的重要补充。湖南省怀化市钟秀学校开展“寻回优秀家训家规”的孝德教育活动,让学生回家之后,通过寻访家中长辈,了解家庭甚至家族传承下来的优秀家训家规,并且追根溯源,探寻这些家训家规的来龙去脉以及对整个家庭或家族的影响等,这就体现了学校孝德教育对学生家风建设的促进作用。孩子是家庭的未来和希望,也是家风代际传承的关键,养成了良好的孝德,又可以反过来影响家长,可以促进孩子所在的家庭家风醇正。
三、孝德教育是和谐社会的要求
正家,而天下定。家庭是社会的基本单位,家风是社会风气的来源和缩影,各个家庭所秉承的优良家风,是社会和谐的基础,势必会辐射到乡风,进而渗透进国风。如今,一个国家文明和谐、繁荣昌盛的评价指标不仅仅是物质上的丰富,更重要的是具有良好的社会风尚。
孝道文化的本质是和谐文化,其根本功能在于建立和谐的家庭关系和社会关系。早在2500多年前,孔子就指出了孝德教育对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意义。“先王有至德要道,以顺天下,民用和睦,上下无怨。”领导者有崇高的德行,人心顺、万民睦、上下和,这就是和谐社会的写照。孝德是一切德行的根本,是教化产生的根源。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以德治国的核心就是以孝治国。“构建和谐社会离不开代际和谐和家庭和谐,而这两个和谐的落脚点就是要弘扬中华民族敬老的传统美德,就是要弘扬孝道。”
孝德教育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一种“有温度、接地气”的重要手段。孝德教育具有扩展性,它可以从爱家人扩展到爱别人,从对家庭负责扩展到为祖国奉献,其重德修身、诗礼传家、精忠报国等理念与当下提倡的核心价值观的基本要求相融相通。孝道文化内涵中“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理想与核心价值观中提倡的“友善”也具有相通性。
(作者单位: 湖南省怀化市钟秀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