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媒体服装,构筑记忆的空间维度

2017-05-19易隶由受访者提供

收藏·拍卖 2017年5期
关键词:白方消失面料

文:易隶 图:由受访者提供

新媒体服装,构筑记忆的空间维度

文:易隶 图:由受访者提供

“白方”表演装置

立春后的广州,天气开始变暖。下午三点的阳光,在老城区的小巷子里透过叶片射到脚边,抬头,紫荆花已开满了一树。龚婷披着一头及腰长发,抹着一嘴樱红,跑着冲到了我面前。气都没喘,已见她一边用手机语音,一边迅速用密码开了ART23的玻璃门。在这栋由老房子改造的当代艺术空间里,龚婷带着她在荷兰的服装作品回到广州,做了广州首个新媒体服装艺术展“____在消失”。

打破界限,服装与装置融为一体

展览“____在消失”结合了龚婷的毕业设计和此后维持一年的独立创作。。其中,“白方”和“虚方”作为龚婷毕业后独立创作的产物,以微米孔径材质作为面料,通过高温边缘黏合技术无缝处理服装轮廓,结合新媒体,融入戏剧表演和3D投影,探索服装与人和环境之间的多重空间关系。

白方,WHITECUBE,作品创作基于材料研究和技术的突破。材料上采用微米孔径,对噪音有一定阻挡作用的科技工业材料。这是一种特殊的面料,由于普通的服装裁缝机会对材料表面形成破坏,所以在黏合技术上使用了超声波和高温边缘黏合等手段,不至于破坏原材料的完整性。这个系列中的服装曾以多种形态分别出现在荷兰阿姆斯特丹国家博物馆、荷兰阿姆斯特丹时装周、荷兰设计周、荷兰阿姆斯特丹WOW艺术家驻留公开展以及荷兰马斯特里赫特时装秀等场合,广获好评。

2015年,受荷兰阿姆斯特丹国家博物馆之邀创作,将“白方”与博物馆主题色——蓝色和绿色结合,是目前所有服装艺术品中唯一加入彩色设计材料的作品。服装呈现的空间感极其饱满,在光面的科技材料内里压了一层棉花,由表及里地在空间上形成一种通透感。

2016 年,曾在博物馆展出的服装作品加入“白方”表演装置,出现在荷兰阿姆斯特丹WOW艺术家驻留公开展。装置被施以时间的向量,表演和拟像重构消失的虚构性。利用服装、材料的实验、灯光元素的拼接把浓缩的时装秀分解成一个逻辑的穿衣模式。记录影像里,焦点在穿衣的过程中,通过人体的表演,装置的艺术空间与日常的界限被打破并虚化,而达到消失的状态。连接服装与装置中的丝线被剪刀“剪”下的一刻,是定格的戏剧性工作,象征着一场分离仪式的完成,也让空间还原。

“消失”系列作品

连接服装与装置中的丝线被剪下的一刻,是定格的戏剧性工作,象征着一场分离仪式的完成,也让空间还原

“白方”系列的创作过程断断续续,从大学横跨到毕业后,其中一件以编织手段为主的服装艺术品,采用平日钓鱼鱼丝的最大号为主要材料,在龚婷大二的时候,服装的两个衣袖被尝试着编织出来,在克服重重困难后,成品最终得以呈现。在龚婷设计的服装中,经常会有种熟悉又陌生的感觉,服装的面料都是生活中触手可及的,但她却选择了人们最不熟悉的规格,或是将物件从原有的模样中抽离,以服装的形式重现。无论展示方式,还是材料的选择,都在不断颠覆着服装设计的概念。

虚方,HOLOCUBE,尺寸200cm×200cm×200cm,利用全息虚幻影像织造出人体与服装的互动,通过360度全环绕的拍摄记录,以全息投影技术整合。人与服装在虚拟空间里的互动引起观者多重视觉的感受,从而引发对服装的未来和极限的探讨。

“虚方”的制作,是一个以虚化实的过程,探讨虚无与现实的关系。创作前期需要搭建一个空间进行拍摄,高达600cm×600cm。从服装设计,到模特穿上服装的可触摸行为,通过影像拍摄,新媒体技术处理达到一种可视而不可触摸内容的未来感,形成一种从有到无的转换。原本虚实之间对立的关系也被顺理成章地模糊化。

作品“虚”的表演现场

正如罗马不是一天就建成的,在“白方”与“虚方”之间,“虚”作为其中过渡的产物,充当桥梁的作用。“虚”的艺术装置曾在荷兰走秀活动上出现过。当时全场一片漆黑,装置的内部做了镜面处理,当安装在装置上的灯管被打开时,时装秀拉开序幕。模特出现在服装背后,透过镜面,观者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观察模特穿衣的过程。模特穿上服装后,悬挂的丝线被剪掉,然后走秀,当模特回到原点,装置上的灯管关闭,模特随之消失,服装恢复到原来悬挂的状态。一切仿佛从未发生,利用“虚”的艺术装置营造一场梦一般的走秀。这个过程既融入了“白方”装置的模式与“剪”的仪式,又带来了一种似有似无视觉感受。观者无不惊讶与满足于时装秀上别出心裁的展示,这其实是在固有概念上一种全新的突破,所带来快感的享受。

重构平衡,挖掘那些不被重视的材料

“消失”源于设计师一次亲身的体验,在高层建筑里穿过的白色混凝土管状空间中,空间的一侧是玻璃幕墙。通过减弱阳光和视觉信号,将外界的喧嚣隔离,眼睛失去了聚焦的同时,寂静得以呈现。

在万物平等的状态下归于宁静,是龚婷的作品一直追溯的命题。作品“消失”,在光对服装轮廓和形态的作用下,被忽略的元素得以重现,因而回归到平衡的状态。“消失”的主要材料与龚婷的生活习惯和观念息息相关,因为不喜欢被不平等对待,龚婷会时常关注身边被遗弃、忽略的物件。早在她读大一时,因做翻译随客户参加了在阿姆斯特丹举办的过滤器产品交易会,当时被一个展柜角落里一张被撕开的布吸引,便收入设计材料的文档。这张被遗弃的过滤器布料一收就是四年,当准备毕业展的时候成为了毕业作品的服装新材料。服装新材料是龚婷在服装界组合的新词语,采用服装界以外的工业材料,与服装技术结合,记录服装设计中材料上的突破。

“消失”采用的过滤器材料具有防水的功能,将服装艺术品发展为人类生活中的雨衣。面料柔软轻盈,通过暗扣、缝纫等技术拼接而成。艺术家在服装的肩位上增加了两片面料,使观者联想到天使的翅膀,大象的耳朵……这样的定义是艺术家没有设定的,在“消失”的展示中,观者在感受“消失”的过程,而看到和联想到的内容恰恰就回到了展览主题——什么在消失。

这是一个很有趣的对话,取代平日通过微信、电话、视频,甚至是见面的对话,艺术家将作品作为人与人对话的媒介,不一定要见面聊天,对话也没有统一的话题,也没有统一的答案限定。通过观展,观者的感受与对问题“____在消失”的回答,没有对错而言。在空气的流动中,寂静得以呈现,一切都是顺其而然的结果。

除了在面料与功能上的突破,龚婷设计的服装作品趋向于当代艺术,关于人类固有意识的概念中存在深刻的思考。作品“消失”打破了关于“透明”的固有概念,在选择以玻璃、塑料作为代表“透明”的材质以外,结合灯光,将乳白色的面料在灯光下呈现出近乎“消失”的状态,来诠释“透明”的概念。打破固有概念后大众一般意识中不被认可的元素也创造了新概念的可能,这时候平等的关系重现被构建。

拥抱记忆,以作品对抗时光的流逝

在龚婷毕业后的一年里,创作产量极高,除了“白方”和“虚方”的独立创作,龚婷还受邀为日本艺术家向井山朋子设计一个户外装置。装置主题“沙丘中的女人”源于两位艺术家看过的一部日本20世纪60年代的黑白电影,选址在荷兰最北面的泰尔斯海灵岛,为期十天。

这件装置的主要材料是长达百米的布料,为了保障在户外呈现最好的状态,艺术家与专业测量队伍多次在实地进行了风向与天气预测。户外装置最终在此起彼伏的沙丘上通过框架支起,布料随风飘扬,无尽延伸。三脚架钢琴置于沙丘凹陷的深处,向井山朋子在演奏钢琴曲,观者以舒适休闲的状态随意在沙丘坡度的不同处散落着,或坐、或躺。

在松软的沙丘中进行户外展示,十天下来,钢琴无可避免地吹进了沙子,布料也留下磨损的痕迹,这些都是与大自然互动得到的回馈。而艺术家和听者都在不可避免地重复着从沙丘的最高处滑向低处,又从低处爬向最高处,自由地在高低间游走,而高与低之间的距离,似乎在体验中消失,并留下了曼妙的记忆。

记忆,是不可触摸又真实的存在,它清晰地将人类生活里的细节刻画,但随着岁月和环境变迁,记忆中的细节总会愈发模糊。唯有依靠照片、录像一类的手段记录,才可让记忆里的痕迹历久弥新。

“消失”系列作品

在龚婷很小的时候,由于出生地拆迁的原因,随家人被动得过上了居住环境经常变更的生活,尽管这样的生活方式早以习以为常,但对于家中没有照片记录的过去,在记忆中越来越模糊。对此,龚婷一直执着地想要寻觅自己的过去。

这种寻觅的过程,也不断体现在自己的作品中,服装新材料的色调是模糊的记忆,服装的轮廓是人与空间的距离,为了使面料得以极致地呈现,她采用特殊的黏合技术并小心翼翼地探索。誓要将模糊的记忆重新清晰化记录,不同的是,她用的不是摄影的技术,而是服装设计。

聊到最后,她倚身半靠着沙发。我问她,在你充满变化的生活里,有没有一些东西是你的设计与生活中必须存在的不变。她以平淡又肯定的语气回答,我的工具要准备好,这些工具是三样东西:喝茶、瑜伽和点香。长久以来,它们形成了一股豪迈又浑厚的气息在背后支撑着我,从而面对一天的工作与挑战。

回看龚婷的服装作品,就像读一篇散文,形散而神不散。从“白方”“虚方”到“消失”,光的延长线下,模糊的记忆具象化,具象的作品雾化,让我想到前不久龚婷去的贵州梵净山,山上的云雾,层层环绕,人在其中,从远看,若隐若现。而龚婷在生活的变迁与生长环境不断的改变下,何不是将众多的服装作品创造成一个无法触摸的“虚方”,来拥抱记忆。

(编辑/雷焕昂)

户外装置作品《沙丘中的女人》

猜你喜欢

白方消失面料
“最美老人”白方礼
女装流行面料
热销面料及辅料
在爱的丰碑上镂字铭文
——读《白方礼,一个人的爱心长征》有感
女装流行面料
热销面料
自拟扶正升白方治疗恶性肿瘤化疗后白细胞减少的疗效观察
消失的童年
美永不消失
战斗从角落蔓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