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胡小石致楚图南的一封信

2017-05-19楚泽涵

收藏·拍卖 2017年5期
关键词:小石昆明南京

文/图:楚泽涵

胡小石致楚图南的一封信

文/图:楚泽涵

这封信在楚图南家保存了六十多年,即使“文革”劫难,也冒风险将此信收藏。到底这封信给我们展示了胡小石和楚图南怎样的交往故事呢?又展现了胡小石怎样的一种心境?

胡光炜(1888-1962),以字小石行,祖籍浙江嘉兴,早年在南京求学,关心时政,同情变法,辛亥革命前毕业于设在南京的两江优级师范学堂的农博科。1919年,五四运动以后,先后在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学校、武昌高等师范学校,在南京的金陵大学、东南大学、中央大学任中文系教授、系主任,从事古文字训诂、经、史、子、集的教学和研究。1937年,抗战军兴,随中央大学迁徙到重庆,1938年被颁布为国民政府教育部部聘教授(中国古代文学)。1939-1944年由云南大学校长熊庆来聘请到任云南大学文法学院院长,与时任文史系主任的父亲楚图南过从甚密,成为至交。抗战胜利后复员到南京,继续任中央大学文史系主任,1949年4月,南京解放,8月,中央大学改名为南京大学,任文学院院长,为新中国的古文字、文化教学研究,言教身教,建树颇多,1962年因病逝世,终年74岁。

从一封来信说起

1949年6月,南京解放后不到两个月,随中共中央机关和部分民主人士进北平后的父亲收到一封来自南京的信,信封是“国立中央大学中国文学史研究所”的信封,由胡小石亲笔书写,是:“北平 师范大学文学院 楚图南教授 胡小石寄”,信封的左上角写了一个“快”,还画了三个圈,足见寄信者的迫切心情!(见图1),信是写在印有“国立中央大学用笺”八行纸上,信的原件照片如图2-图4。

胡小石致楚图南手札释文如下:

方朋(1)吾兄台席

自昆明一别,于今六年(2)。

每念昔游,不胜惘惘。

日前阅报知,

兄在北,即嘱舜年(3)

代致寸忱,顷见

覆舜年书,恍如

图1 胡小石致楚图南手札信封

图2 胡小石致楚图南手札内页

对面。光炜亟欲为敝系

诸生专聘座师

务恳

兄惠允暑后南来,主

讲史记、高尔基研究

等课。良朋懽聚,青

年进益,翘盼之

殷,历日如岁。

宝眷本寓上海,届

时可同来,此间宿舍

足敷寄寓,江南

风物亦可供登览。闻

兄体近略不适,到此摄养,亦觉相宜

也,临昏匆匆(,4)专竢

好音。顺颂

旅祉不一。

弟光炜顿首六月十四日

附注(:1)父亲名图南,字方鹏,此处“朋”通“鹏”。

(2)胡小石1943年离开昆明,与父亲一别六年矣。

(3)舜年,当是胡小石先生亲属或助手,待考。

(4)此处三字,笔者未能辨识,同窗学友任尚元识为“临昏匆匆”,甚是!

父亲在此信信封后面注明,来信时间是1949年6月。而且一直保存在父亲的重要信件夹中。此信在我家保存了六十多年,即使“文革”劫难,我母亲也冒风险将此信收藏。现在,翻开此信,立即感觉到胡小石先生和父亲情真意切的交往,对朋友的关爱、希望重逢的美好愿望;也展现了胡小石对即将建立的新中国教育事业的热心和向往。即使作为名人书法手札,胡小石先生笔法的潇洒、秀逸、苍劲表露无遗,令人景仰!

胡小石先生和父亲楚图南交往事略

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父亲在1938年回到故乡昆明,随后受聘于云南大学,1939年又担任了文史系主任。同年,胡小石受云南大学校长熊庆来邀请,担任云南大学文法学院院长,这样,两人有了工作关系,由于学科的接近,也有了学术和对时局的交流。胡小石先生能够包容各种不同意见,也善于和各种有不同学术观点、政治倾向的教授如刘文典、刘尧民、姜亮夫、吴文藻、费孝通等相处。

胡小石先生为人正直、笃实,在中国古文字、音韵学方面的造诣很深,他开设的《中国文学史》课,很受学生欢迎。父亲当时虽然任文史系主任,但相当多的精力是从事抗日救亡、争取民主、反对独裁、反对投降的进步活动。为了更多地接触青年学生,也是为了维持全家的生活,父亲还在云大附中、昆华师范等校兼课,并把家安在昆明郊区的碧鸡关。

图3 胡小石致楚图南手札内页(3页)

胡小石先生很同情和看重深得学生敬重的父亲。约是1941年旧历除夕,胡小石先生从昆明城里赶到郊区看望父亲。当时,母亲在昆明市郊的惠滇医院照看生病的孩子,父亲刚从医院回来,听见门响,开门一看,是一袭长袍的胡小石先生。胡小石先生看见室内冷锅冷灶,无任何过年气氛,于是说了一句:“早听说楚先生生活清苦,但没有想到竟是这样窘迫。”父亲热情迎接这位亦师亦友的长者,遍寻家中食物,只得一包米花,父亲烧开水冲米花待客,随即和客人谈及彼此早年在北京和李守常(大钊)先生交往的故事,父亲也谈及早年在东北因抗日救亡身陷囹圄的经历,谈及早年游学过浙江大禹陵,在西北临黄河,到潼关,看壶口关瀑布的感受,继而谈到中原国土沦丧后的沉痛心情,谈到大后方的抗日救亡运动,谈到治学,谈到云南本地和外省知识分子的团结……胡小石先生受到父亲虽然生活清苦但心忧天下的感染,也边喝米花泡水,边推心置腹地畅谈,以致忘记归程……从此,胡小石视父亲为知己,也受到父亲的影响为大后方的抗日救亡和民主进步活动做了很多工作,其中最重要的一件事是,1941年,皖南事变以后,中共中央南方局派华岗(当时用的名字是华少峰,化名叫林少候)同志到昆明做龙云等地方实力派的工作,对龙云及云南地方政府的正式名义是:中共南方局代表,来云南收容长征时流散的同志。华岗同志和父亲商量,为了便于在昆明知识界开展工作,希望有职业掩护,于是父亲通过胡小石以文法学院院长的身份向熊庆来校长推荐林少候和费孝通一起任云南大学社会学系教授,同时父亲也征得胡小石认可,安排父亲的学生王志诚任文史系助教,协助林少候工作。在此期间,父亲还安排胡小石和云南开明和进步的实业家郑一斋等结识,也使胡小石认识了民盟派到昆明工作的周新民、李文宜等同志。

图4 胡小石致楚图南手札内页

胡小石先生在昆明期间一直和父亲有深厚的友谊,也有书法和文字的交往,父亲十分推崇胡小石的书法作品:布局大器潇洒,字体刚劲中透出秀逸,笔法的中锋枯笔自然灵动。父亲笔名高寒,胡小石先生为父亲住所题名“高寒之居”,并时有书法作品见赠,其中最为父亲珍视的是一副对联:

发辰阳吊垒迹

探禹穴赞神工

这里,辰阳是战国时期楚国属地,屈原:《离骚》有句云:“朝发枉褚兮,夕宿辰阳”;“探禹穴”则是说司马迁在《史记》中曾提及:“上会稽,探禹穴”。这里,也是对父亲给云南大学学生所开的“《史记》及司马迁研究”,“屈原及《离骚》”等课程的赞许和同声同气的理解,也饱含对祖国瑰丽山川及优秀文化传统的赞颂。

胡小石先生还送给父亲一件书法作品,是他自作的一首诗——《听董娘鼓词》:

弦急灯残梦影微,淋铃听罢泪沾衣;

天涯又是秦淮月,留照歌人缓缓归。

我曾经听父亲说过,这里面有一段故事:董娘原来是南京秦淮河附近的一位唱梨花大鼓的女子,胡小石先生在南京听过她的演唱,抗战爆发,董娘不愿做亡国奴,在南京沦陷前和丈夫一起逃离南京,流亡到重庆,依旧以卖唱为生,胡小石先生在重庆也听过她的演唱,胡小石还去后台看过她,颇有他乡故知之感。1939年胡小石先生丧母,奉母至孝的胡小石先生在炎夏溽暑时着白麻布衣服穿芒鞋步行扶棺奉厝于重庆郊区的嘉陵江南岸,与董娘住所相离不远,董娘获悉胡小石将路过此处,与其丈夫一起在路边设桌案路祭,对胡先生奉茶水相待。后来,董娘到了昆明,胡小石先生还约父亲一起去听过董娘的演唱,此后,还有数次写诗提及董娘。当时昆明还演出过欧阳予倩编写剧本的《桃花扇》,胡小石先生还对父亲说过:明末,金陵即将亡国时,秦淮歌女李香君还懂得民族大义和节操,当今国难之时,重视操守和孝义的也还有董娘辈。

这两件书法作品,论内容和书写水平和后面的故事,恐怕现今无人可及,父亲去世后,我们将父亲历年收藏的诸多名家的书法作品和绘画一并捐赠中国革命博物馆,上面提及的两件胡小石先生的书法作品和沈尹默、郭沫若、沈雁冰、谢瑞阶、赵朴初等数十幅佳作都由国家收藏保管,这是这些作品的最好归宿。

抗战胜利后,胡小石先生回到南京,任中央大学文学院院长;父亲则因从事进步活动受到迫害,因而与胡小石先生失去联系。1949年初,父亲到了已经和平解放的北京,随即参加了对北京各大学的接管和新政协的筹备工作。1949年6月,胡小石先生从报纸上得知父亲的消息后立即给父亲写了前文提到的情词恳切的信,倾述了昆明一别后重新获得消息后的心情和喜悦,而且还为父亲在南京的中央大学预留了教职,盼望父亲“南来主讲《史记》、高尔基研究等课”,信中提及希望:“良朋欢聚,青年进益。翘盼之殷,历日如岁。”

父亲因为工作已经有了安排,婉谢了胡小石先生的邀请,晚年回首往事时对此极为惋惜,对胡小石先生的深情厚谊至为感佩。在整理亲友来往书信时,特别嘱咐我,要保存好这封信,并记下书信中的故事。

1950年代,父亲工作繁忙,但是有机会到南京,必然要去胡小石先生家中探望。1962年,胡小石先生辞世,父亲曾去电致唁。1988年南京大学纪念胡小石等三位教授百年诞辰时,父亲在给南京大学的信中写道:“对三位教授为人风格和治学精神印象很深,特别对胡小石教授的深厚友谊耿耿难忘。”

1980年我去南京开会时,曾经去看望过劫后余生南京大学校长匡亚明先生,问及胡小石先生的身后,承其赠送由匡亚明题签的《胡小石文录》,并将此书带回北京,由父亲阅看及保存,父亲对此非常珍惜,时常翻阅,还给我们做些讲解。书中有一篇《书艺略论》,谈到不同意将学术成就高的人或作品评价为“前无古人,后无来者”,认为这是“割断历史的前后关系,孤立作家存在地位”应该改为:“前不同于古人,自古人来,而能发展古人;后不同于来者,向来者去,而能启迪来者。”父亲在这些段落加了圈点,或许是与故友讨论学问,也以此教育儿孙。

对一些史实的订正

日前见到谢建华先生所著《中国书法家全集 胡光炜》卷(河北教育出版社,2005)。应该说这是我见到的论述胡小石先生人品、作品非常准确全面的一本好书,在编排体例上也为给书法家立传留下了范例。但是对其生平事略的记述,恐有微瑕,谨就所知,提出订正意见如下:

1.该书所附胡小石先生年表,1939年(该书227页)提及:

“在昆明期间与思想进步的工商业家郑一齐相识,承其赠送马列主义书籍多种。”

泽涵按:郑一齐是郑一斋的笔误。郑一斋先生是《英汉大词典》编撰者郑易里先生的长兄,曾经资助过“生活书店”和“新华日报”。1946年殁于车祸。

2.年表,1940年记:

“在云南大学期间与西南教育部长,民盟会员楚图南过往甚密。”

泽涵按:胡小石先生与家父楚图南过往甚密确实!但“西南教育部长”是1950-1953年,新中国建国后任西南军政委员会文教部部长。父亲在1943年由中共方面建议参加民盟组织。

虽然如此,《中国书法家全集 胡光炜》一书,瑕不掩瑜,谨提出上面史实的订正。谨以此纪念家父和胡小石先生的友谊,也表述对前辈的理解和怀念。

楚泽涵(1939-),楚图南之子。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教授,博士生导师,从事地球物理勘探、环境地球物理和自然灾害防治的教学和研究工作,全国首席科学传播专家。

(编辑/子瑜)

猜你喜欢

小石昆明南京
“南京不会忘记”
雪中昆明 一梦千年
昆明美
师与书·庄小石
쿤밍(昆明)에 로봇이근무하는 주차장 등장
小石鸻与大犀牛
彭黎明 书法作品欣赏
挡住他
南京·九间堂
又是磷复会 又在大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