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宜昌市总工会:当好职工(劳模)创新工作室的“大班长”

2017-05-19张明蕾通讯员胡华东

工友 2017年5期
关键词:宜昌市劳模总工会

文_本刊记者 张明蕾 通讯员_胡华东

宜昌市总工会:当好职工(劳模)创新工作室的“大班长”

文_本刊记者 张明蕾 通讯员_胡华东

林高组织创新工作室成员开展技术攻关

在宜昌市这个大“学校”中,宜昌市总工会带领的职工(劳模)创新工作室(以下简称“创新工作室”)“班级”成立的时间不长,规模却不小。从2012年开始,不到5个年头,就已经拥有了160个成员,其中还有一个省级示范创新工作室。

“班级”的蓬勃发展,离不开“班长”——宜昌市总工会的努力。建制度、抓试点、扩范围,宜昌市总工会从班级内务、学习成绩、交流互助等方方面面承担起了一个优秀“班长”应尽的责任。

管内务:制定五年规划,用好专项经费

无规矩不成方圆,无论是管理一个班级,还是创建创新工作室都是如此。宜昌市总工会把创建创新工作室列入工会重点工作部署,制定了五年发展规划。“我们当初设想,五年之内建立100家。”宜昌市常务副主席罗志勇说。

五年发展规划如今已超额完成,其中省级创新工作室9个,市级示范创新工作室30个。“班级”的跨越式发展离不开“学校领导”的支持,2014年,宜昌市委、市政府安排100万元专项资金给予支持。同时,宜昌市总工会每年也拿出10万元予以支持。宜昌市总工会这个“大班长”把这笔专项资金物尽其用,每年新创立的市级创新工作室每家给予1万元补助,评上市级示范的额外给予1万元补助。政策上的鼓励和支持,撬动了创新工作室的创建工作,激发了企事业单位的创建热情。

抓成绩:提炼试点经验,力推创新成果

2012年初,宜昌市总工会着手创新工作室创建时,搞的是试点先行。在班级管理模式上,走的是尖子生成功一个、带动一批、影响一片的路子。宜昌市总工会选择在宜昌长机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宜昌市公交集团、宜昌市第一人民医院进行试点,分别创建了智通兵、宋俊明、杜远立劳模创新工作室。当年年底,试点经验就被总结出来,并进行推广。

试点经验中的师带徒团队成长模式被很多创新工作室吸收,湖北力帝机床股份有限公司的林高劳模创新工作室就是典型代表。随着公司经营规模扩大,人才队伍出现短缺,林高劳模创新工作室从2014年开始承担起培养人才梯队的任务。

“老中青常规梯队,没有‘中’阶层,年轻人没有师傅带。”林高说。于是,创新工作室聘请已经退休或在职的技术专家做导师,签订聘用合同,发放专项培养经费。每位导师固定带三四个年轻徒弟,教技术传经验,带着年轻人一起做项目,搞研发。“年轻人少走弯路,成长很快,员工素质有了明显提升。”林高告诉记者,今年公司已经准备从创新工作室的徒弟里提几个技术骨干出来了。

谈到创新工作室时,绕不开的是除了人才培养,还有创新成果。罗志勇给出了一组数据:据不完全统计,全市创新工作室确定创新课题754项,其中针对提高职工业务技能水平的课题108项、优化作业流程262项、提升工作效率的课题166项、科技开发的课题218项。全市各级创新工作室帮助企业解决技术难题428项,申报国家发明专利50项,创经济效益近21787.3万元。这在前创新工作室时代是很难见到的景象。

宜昌人福药业有限公司李莉娥劳模创新工作室成功开发了二类新药盐酸瑞芬太尼、三类新药枸橼酸舒芬太尼、三类新药盐酸氢吗啡酮等项目,尤其是盐酸瑞芬太尼填补了国内麻醉药品的空白。上述三种新产品的上市,每年为企业带来1.2亿元的利润。宜昌市公交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宋俊明劳模创新工作室,推出了“双语培训工作法”、“服务工作法”、“节气工作法”、“安全行车工作法”等先进经验,进一步提高了企业职工技术能力、服务水平、安全行车效率。在公司推广后,有效地降低了燃气的非正常损耗。

宜昌市总组织参观高钰敏创新工作室

搞活动:打造交流平台,建立攻关阵地

成员们各自为阵、闭关自守,最不利于班级团结和整体水平的提高,宜昌市总工会深谙这一点,所以组织活动,搭建平台,分享经验,就成了这个“大班长”的常用手段。

2016年10月,宜昌市总工会组织了宜昌市职工(劳模)创新工作室创建工作经验交流会,枝江市总工会、西陵区总工会以及李莉娥、宋俊明、许新华、陈卫国4位劳模分别介绍了自己的经验。宜昌市总工会党组成员、女职工委员会主任朱利民告诉记者:“我们从市、区和个体三个方面,共享了创建创新工作室的优秀经验。同时,四个创新工作室涵盖了高新、医药制造、医疗、服务等行业,对不同类型创新工作室的创建都具有参考价值。”

共享资源、技术和经验,不仅是创新工作室之间,还包括创新工作室和外部环境之间。罗志勇表示:“我们希望创新工作室成为单位科技创新的重要力量,更要成为行业技术革新的排头兵,带动社会层面科技创新水平的整体进步。”

在宜昌市智能装备创业联盟中,宜昌市微特电子设备有限责任公司的高钰敏劳模创新工作室就是30家联盟企业技术交流和展示的场所。目前,工作室已面向联盟企业开展了30多场技术交流,并对企业所在的传感物联孵化园内企业提供实验室开放和免费新产品测试服务。

宜都市杨承清劳模创新工作室把“学堂”设在田间地头,把柑桔精品果园示范田办在农民家门口,让农民直接体验优良品种和新技术的优势,有效提高果农的种植技术,大大提升了农技推广速度和效益。今年的新活动,宜昌市总工会已经做出了安排部署。“我们将在全市范围内开展创新工作室成果巡展活动。通过巡展充分展示创新工作室的创建经验、团队风貌和创新成果,并分享到基层,希望能激发更多的劳模、高技能人才和优秀职工参与到创新工作室的创建中来,让创新工作室成为技术攻关中的尖兵、工艺改进里的先锋和科普教育上的阵地,在职工素质工程建设中发挥引领作用。”朱利民说。

猜你喜欢

宜昌市劳模总工会
西城区总工会第三届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召开 孙劲松当选区总工会副主席
动物“劳模”竞选
陕甘宁边区的劳模运动
“劳模村”里的幸福密码
宜昌市举办中小学实验室安全管理培训班
安徽:省总工会启动
我国青少年五人制足球推广研究——以宜昌市为例
文山州总工会:“四三二一”齐步走 贷免扶补争创优等
富民县总工会:“职工技协”谱新篇等
排排坐,数劳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