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民族传统项目“打榔舞”融入体育教学的思考

2017-05-18李荣娟王献升

课程教育研究·上 2017年14期
关键词:民族传统体育体育教学传统文化

李荣娟 王献升

【摘要】广西壮族打榔舞有着1300多年的历史,其内涵丰富,随着国家对民族本土文化保护与传承的重视,打榔文化也被人民赋予了更多的内容,为传承和发展好民族传统文化,广西的一些大中学校引入打榔舞到体育课堂,对打榔文化和其舞蹈教学进行研究。本文以广西壮族传统项目“打榔舞”为例,分析地域特色项目融入体育教学的现实意义,对其融入的必要行和可行性进行探讨,分析了开展打榔舞教学的基本要求,提出了打榔舞与体育教学四个方面的融合,为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在校园中开展课题教学提供理论参考。

【关键词】民族传统体育 打榔舞 体育教学 传统文化

【中图分类号】G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14-0205-01

广西2010年开展民族传统体育进校园,2012年实施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新标准,全面进行体育课程改革,民族体育作为课改的重要内容进行。抛绣球、跳竹竿、三人板鞋、壮拳、蚂拐舞等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走进了学校校园,学校体育教学作为民族传统文化传承、传播的重要的途径,既推动了体育课程改革的进程,也传承和保护了广西民族传统体育文化。

1.民族传统项目融入体育教学的意义

1.1有利于传承与发展民族传统文化

打榔舞是广西壮族自治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至今有1300多年的历史,是广西壮族地区民间的一种特色舞蹈。打榔舞以“杵”打“榔”为主要形式,表现以壮族人民在耕种稻作时的劳动动作,舞蹈具有娱乐性、祭祀性、艺术性、竞技性的等特征是壮族人民表达辞旧迎新、期盼风调雨顺,期盼吉祥如意的祈求和愿望,是壮族人民精神文化观念和审美价值的体现。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程度的深入,我国的经济水平得到的飞速发展,社会化程度加深,同时西方外来文化对本土文化不断的冲击,民族传统文化在传承与发展上遇到了各种困难。将具有民族特性的打榔舞在各大中小学校园开展,实施于体育教学活动中,能加强民族地区学生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满足当地人民对精神文化生活需求,有利于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1.2拓宽了体育教学的内容,丰富了教材

现行的体育教学多数以西方竞技体育项目为主要内容,在学习的效果上更加关注学生运动技能的掌握和水平提升,对了学生人文综合素质的关注不够。而打榔舞作为一种特有的民族文化表现形式,融入当地体育教学有一定的优势,能丰富体育教课程资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强化学生对民族传统项目的学习动机水平,加深学生对民族传统文化的认识和理解。

1.3顺应了当前新课改的要求

广西壮族自治区作为全国最后一个实施高中体育课改的省份,将民族传统项目“打榔舞”引入体育教学中,适应了体育教学《新课标》的要求 ,是壮族民族体育自身传承和发展的需要,是青少年民族文化教育的需要,是促进当地青少年身心全面发展重要手段,有利于民族地区学校形成办学创新特色,其该项目对场地设施要求不高,教学开展容易组织,师资容易培训,是当地事宜的体育教材,顺应了新课改的要求,推动了学校体育的发展。

2.打榔舞融入体育教学的基本要求

2.1保留地域文化特色

打榔舞是广西壮族地区具有地域特色的舞蹈文化,打榔舞的舞蹈动作来源于壮族稻作生产,其在中华民族舞蹈史上占有独特的位置,壮族人民在重要节庆活动都跳打榔舞。如二月二龙抬头,清明节、三月三节、重阳节、霜降节,冬至节以逢重大喜庆活动等都跳打榔舞。因此,在打榔舞在教学活动的开展的过程中,要按照地域的文化规律,最大程度保留地域特色文化,使得打榔舞丰富的文化内涵得到传承,让学生真正的认识和理解打榔文化这一中国少数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更好地掌握好打榔舞的技法和表演形式。打榔舞的步法和击打手法动作编排要体现打榔者心理的变化以舞传情,达到传承传统文化的目的。

2.1遵循体育教学的特点和规律

在打榔舞融入的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学生的身心发展水平、身心负荷的能力、体育知识技能掌握和形成规律等体育教学规律。这就要求体育教师在打榔舞的编排上要针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运动技能发展水平,,将打榔舞的“托打”“冲打”“点打”“撩打”和“对打”等技法动作进行难度定级,根据学生的学习水平进行分层教学,在木杵的重量和长度的选择上也要适合学生的生理负荷,动作编排上要大众化、既重视学生技术的获得,也关注学生人文素质的提升。

3.打榔舞与体育教学的融合

3.1打榔文化与体育教学理念相结合

传统民族项目传承和发展之所以面临着种种困难,存在生存危机,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传承文化与当前潮流文化发展不相适应。打榔文化是源于农户的生产劳动,跳舞过程中不需要乐器伴奏,舞者可二人、四人及多人交错对打,并在自我击打榔声节奏中自由地进行。在引入体育教学过程中,通过增加音乐的伴奏、队形编排增强舞蹈的节奏感和震撼力,使其适应当前体育舞蹈教学的理念,有效的推动打榔舞与当前流行文化的融合。

3.2文化传授与技能习得相结合

打榔舞在体育教学融入的过程,不仅仅是体育技能学习和获得的过程,也是对传统民族文化的传授的过程。在体育教学组织过程中,结合当地区域文化、风土人情向学生讲解打榔舞的起源与发展,使得学生对打榔文化有一个系统的了解,使学生了解打榔舞和体育教学的关联,便于体育教师在打榔动作教授过程更好表述舞蹈动作的形态,既能诠释了传统文化的精髓,也能使学生更加投入学习,掌握舞蹈动作,提高人文素养。

3.3打榔特色技法和体育教学相结合

打榔舞动作单一强烈,敲击花样繁多,要求节奏准确,经过人们长期的练习和发展逐步形成了一套打榔的技法,具有明显的民族特色,为体育教学带来新的活力和生机。打榔舞主要是农耕时代稻作生活时的动作。打法主要有“托打”“冲打”“点打”“撩打”和“对打”等,步法主要有根据耕作时需要分成了踏步、八字步、和点步并步集中,节奏多为2/4,和3/4。木杵击榔动作的力度与幅度可自由变化,由击打力量的大小决定双膝颤动,身肢摆动的动律变化,形态表现丰富,节奏强,刚柔并济。在体育教学创编中,可以根据特色技法组建舞蹈动作,在文化传承的基础上,使学生的身体素质和人文素质同时得到提高。

4.結束语

随着广西中小学体育课程改革实施进程的不断深化,为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在学校校园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环境,符合地域文化的民族体育进行体育课堂成为人们的一种精神需求。广西壮族打榔舞有着独特的民族个性和民族风格,在文化的传播和发展中得到了越来越多学生的喜爱。将民族传统项目“打榔舞”融入到体育教学中,重视对传统文化的传承,符合当前体育课堂改革的需求,能为我国打榔文化的传承培养更多的传承人,促进民族地区学校体育工作的发展,有利于民族地区学校形成创新特色文化。

参考文献:

[1]韦霞,周丽云.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视野下打榔舞的文化传承与保护研究[J].当代体育科技,2015,(08):228-229.

[2]尹明.壮族打榔舞[J].歌海,2014,(01):2.

[3]韦霞.桂西南传统民族体育项目——打榔舞传承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3,(05):427.

作者简介:

李荣娟(1970-),女,广西蒙山人,硕士,副教授,主要从事民族传统体育研究。

猜你喜欢

民族传统体育体育教学传统文化
吉林省区域文化与民族传统体育研究
民族传统体育与跳跃投掷类游戏
浅析日本“世袭政治”产生的原因及其影响
大学生国学教育中相关概念辨析
中国影视剧美学建构
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主义的和谐思想融合
游戏融入教学建构灵动式体育课堂研究
体育教学中学生合作学习能力的培养研究
体育教学中的竞争意识培养探究
独立学院大学生体质健康的影响因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