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某住宅楼深基坑开挖安全监测分析
2017-05-18施胜挺顾小锋
施胜挺顾小锋
(1江苏商贸职业学院 南通 226000 2南通市水利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南通 226000)
南京某住宅楼深基坑开挖安全监测分析
施胜挺1顾小锋2
(1江苏商贸职业学院 南通 226000 2南通市水利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南通 226000)
通过对南京某住宅楼深基坑从基坑顶部水平位移、周边道路管线沉降、周边建筑物沉降、基坑外水位变化等进行监测,监测结果表明:基坑顶部水平位移仅一个部位超过报警值;由于基坑所处位置地质条件较差,基坑开挖深度较深,对周边建筑物及道路管线的变形影响较大;深层位移、支撑轴力变化均在允许范围内,从整体上来看,基坑是稳定的。
深基坑监测;水平位移;沉降变化
1 工程概况
某住宅楼基坑开挖深度约14.5米,三层地下室,支护形式采用三轴深搅桩止水,钻孔灌注桩挡土加三层钢筋混凝土内支撑。基坑侧壁安全等级为一级。基坑开挖涉及土层为填土层、粉砂夹粉土层以及粉土层,底板标高位于粉土层中。场地地形较平坦,对本工程有影响的地下水类型为孔隙潜水,埋深1.01~1.95米,水量丰富,易造成管涌、流砂工程事故。基坑东侧为一栋3层、一栋2层浅基础低层房屋,距基坑约5米,一栋桩基础建筑距基坑约10米;基坑南侧为马台街,道路中心距基坑约12米;基坑西侧为新模范马路,道路中心距基坑约25米;基坑北侧为一栋6层桩基础居民楼,距基坑边约10米。道路上管线众多,基坑周边环境复杂。
2 监测内容、方法及监测点布置
根据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监测的主要内容包括:(1)支护桩顶圈梁水平位移监测(D1-D16);(2)道路(管线)沉降(R1-R17);(3)周边建筑物沉降监测(H1-H21)(4)支撑立柱沉/隆观测(LZ1-LZ7);(5)坑外地下水位的监测(SW1-SW12);(6)支护结构深层位移监测(CX1-CX8);(7)支撑轴力的监测(ZC1-1-ZC3-8)。监测点布置见图1。
本工程水平位移监测方法采用小角度法,使用全钻仪以及配套棱镜组等进行观测;沉降监测(周边建筑物沉降、道路管线沉降、立柱沉/隆)采用二等水准测量,在基坑周围选埋4个测量基准点,与沉降观测点、工作基点构成沉降监测网,在第一次施测结束后每两个月进行一次复测,工作基点的复测周期为每月一次;深层水平位移(测斜)监测采用测斜仪进行观测;支撑轴力监测采用合适量程的钢筋应力计;地下水位的监测采用SWJ90钢尺水位仪。
图1 基坑支护监测点平面布置图
3 监测工况及频率
监测工作贯穿基坑土方开挖到地下室侧壁回填的全过程。现场监测于2011年11月11日开始布设监测点并逐步完成初测,至2014年07月01日进行最后一次监测,历时963天。基坑监测进程:2011年11月11日~2013年03月05日基坑开挖表层土至第一层支撑浇注完毕阶段;2013年03月05日~2013年04月22日基坑开挖第一层支撑以下土方至第二层支撑浇筑完毕;2013年04月22日~2013年07月30日基坑开挖第二层支撑以下土方至第三层支撑浇筑完毕;2013年07月30日~2013年12月07日基坑地板施工;2013年12月07日~2013年12月26日基坑第三层支撑拆除完毕;2013年12月26日~2014年02月20日基坑第二层支撑拆除完毕;2014年02月20日~2014年05月07日基坑第一层支撑拆除完毕;2014年05月07日~2014年07月01日施工至正负零及上部结构施工。由于文章篇幅限制,笔者仅选取若干代表性监测点变化情况加以分析。
4 监测结果分析
4.1桩顶水平位移变形分析
图2为部分代表性监测点桩顶水平位移随时间变化曲线。本次监测中,基坑水平位移监测点D14的累计水平位移量最大,其累计位移量为35.1mm,略超过报警值(35mm),该点位于基坑南侧,两栋浅基础建筑物旁,其余各点变化均小于D14,支护结构总体基本有效的抑制了周边土体的变形。在土方开挖期间,由于表层土方开挖,土压力释放较快,水平位移变化量随基坑开挖深度的加深而逐步加大,水平位移曲线呈连续上升的趋势,水平位移累计变化量持续增加,变化最大点D10累计值达到21.7mm,变化速率平均0.16mm/d;在底板浇筑完成后,位移曲线逐步收敛,这个时期基坑水平位移逐步减小,这说明垫层和底板的浇筑对抑制水平位移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变化速率稳定在0.02mm/d;在支撑拆除阶段,应力突然释放,位移量有突变的趋势,变化量逐步增加,变化速率达到0.5mm/d。支撑拆除后几天的监测数据曲线趋于平稳,说明基坑已处于稳定状态。
图2 水平位移随时间变化曲线
4.2沉降变形分析
沉降变形监测包括基坑周边道路沉降监测以及周边建筑物沉降监测。图3为部分基坑周边道路沉降随时间变化曲线,其中,道路沉降观测点R15的累计沉降量最大,其值为28.6mm,未超过报警值(30mm),此点位于基坑西南角上。主要原因是由于基坑开挖初期进行大面积强降水,坑外水位下降变化较大,导致道路沉降点下沉速率加快,基坑外水土平衡后,道路沉降速率有了明显的减缓,最终整个基坑施工期间未对周边道路造成大影响。基坑南侧三层建筑沉降观测点H27的累计沉降量最大,其值为64.4mm,此栋建筑其他沉降观测点变化同样较大,分别为H29(60.5mm)、H31(53.5mm)、H28(54.5mm)。这主要是由于建筑物距离基坑较近,且为浅基础,随着表层土方开挖并不断加深,周边土体固结沉降,导致地表下沉,建筑物受到影响,但随着后期底板浇筑完毕后,周边建筑物沉降趋势也趋于稳定。虽然此栋建筑沉降较大,但其最大差异沉降量H27-H28为1.03‰,低于报警值1.6‰。
图3 基坑周边道路和建筑物沉降随时间变化曲线
4.3深层位移变形分析
图4表示了在不同工况下基坑CX06监测点的测斜曲线,该点位于基坑南侧中部位置。由图可知,随着基坑的开挖,水平位移的最大值逐渐下移,深层位移观测点最大值出现在CX06测点7m深度处其值为44.6mm,未超过报警值(50mm)。曲线在工程开展期间呈“鼓肚型”特点,结构回筑期间受拆撑影响较大,距顶端0~5m范围内位移增大,累计值最终呈现上大下小的状态。分析数据得知,该基坑在施工过程中深层位移受拆撑影响最大,其他期间属于正常范围。
4.4支撑轴力分析
各支撑在土方开挖阶段受力值整体持续增加,当底板浇筑完毕后轴力有所平缓甚至下降,底板的浇筑能有效地减小支撑受力。图5表示了三层支撑轴力最大值的变化情况,如图所示,一层混凝土支撑轴力最大值发生在基坑阳角的ZC1-7测点,其值为4345.0kN,未超过报警值(4500kN);二层混凝土支撑轴力最大值发生在东北角的ZC2-5测点,其值为6192.3kN,低于报警值(10352 kN);三层混凝土支撑轴力最大值发生在西北角的ZC3-1测点,其值为3967.7kN,低于报警值(5756 kN)。说明整个支护结构是稳定的。
图4 基坑CX06测斜曲线
图5 支撑轴力变化曲线
4.5立柱沉隆变形分析
基坑内土方开挖导致土层隆起变形,坑底隆起变形导致立柱桩上浮,而竖向荷载会引起立柱桩的下沉。本工程中各沉/隆曲线在土方开挖过程中变化不大,立柱沉/隆最大点为LZ2,其下沉值为9.5mm,远低于报警值(12.0mm),基坑施工过程中立柱桩比较稳定。
4.6基坑外地下水位变化分析
整个观测期间,基坑在开挖前进行大面积强降水,周边水位下降变化速率较大最大变化速率达到40mm/d,之后在工程进行过程中,坑外水位随着坑内降水强度的变化而上下起伏。总体而言,除基坑南侧SW11、SW12受回灌影响外,基坑土方开挖对坑外地下水位影响较小,变化量处于报警值以内。
5 主要结论
通过对各个监测点数据的分析,可以得到以下结论:
(1)水平位移除监测点D14的累计水平位移量较大外,其他点均小预警报值,支护结构总体基本有效的抑制了周边土体的变形。
(2)由于基坑所处位置地质条件较差,基坑开挖深度较深,对周边建筑物及道路管线的变形影响较大,但基坑底板浇筑后周边建筑物及周边道路沉降速率均有所减小,说明底板的浇筑对基坑变形能起到很好的抑制作用。
[1]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 JGJ 120-2012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S].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12.
[2]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 50497-2009 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S].北京: 中国计划出版社. 2009.
[3]刘国彬, 王卫东. 基坑工程手册(第二版)[M].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9
TU473.1
A
1007-6344(2017)05-0267-02
岑森裕,1990年11月19日,雅化集团三台有限公司,爆破工程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