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地下商业建筑消防问题与优化方案分析及研究

2017-05-18王水仙

四川水泥 2017年5期
关键词:商业消防设置

王水仙 左 清

(中机国际工程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湖南长沙 410001)

地下商业建筑消防问题与优化方案分析及研究

王水仙 左 清

(中机国际工程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湖南长沙 410001)

本文结合案例对地下商业建筑基本特征进行了简要分析,并对地下商业建筑存在的消防问题以及优化方案展开了深入探讨,旨在为管理人员提供有价值的参考建议。

地下商业建筑;消防;基本特征;问题;优化方案

伴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商业建筑数量在逐渐增多,建筑行业的高速发展使得人们更加关注其实际质量,其中,建筑消防问题尤为重要,无论是疏散口的布置,还是防火设计,都需要相关部门进行系统化分析。

1 案例分析

本文以某地区国际广场为例,其总建筑面积为15万m2,地上三层,地下两层,建筑高度约为17米,建筑结构的东西向长度为200米、宽度我40米,属于下沉式广场,屋顶有2.5米厚的覆土,整体结构是花园绿化景观模型。另外,建筑的南面是10条公交线路的总站,和该地区地下通道相连,且北面是当地会展中心。

图一:工程项目结构示意图(矢量图)

图二:工程项目结构示意图(建筑结构)

2 地下商业建筑的基本特征

在对地下商业建筑进行综合分析的过程中,要对地下商业建筑的特征展开讨论,一般而言,建筑面积中用来进行商业营活动时,利用地下结构进行活动形式的扩充,其建筑规模较大,且来往人流量巨大,这就导致地下商业建筑中空气的流通速度较慢,对于预防火灾以及扑救工作提出了相应的挑战。商业建筑单位要结合实际情况和基本特征,建立健全设计措施,并且采取最有效且最合理化的防火机制。在地下商业建筑防火项目设计过程中,要结合建筑的实际需求,建构安全处理框架,确保格局和设计要求能符合安全项目处理机制,并且深度贯彻落实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强化安全性和合理性,进一步为人们生命财产安全的保护奠定坚实基础。

3 地下商业建筑消防问题分析

3.1地下商业建筑消防车设置问题

在对地下商业建筑项目进行整合时,要结合地下商业建筑的实际情况和运行效果进行统筹分析,通过工程概述就能直观的了解到消防车设置是非常头疼的问题。由于工程项目中,下沉式广场和东西两侧路高有差距,斜坡相连的结构导致消防车不能有效的到达广场东西部位,仅仅只能在南北两侧进行运行,就导致安全救援项目受到严重影响。

3.2地下商业建筑防火分区设置问题

在地下商业建筑建构过程中,要想从根本上提高整体运行效率,就要结合实际工程项目的需求和控制措施,对地下停车车库以及设备用房等进行商业化管理。工程中地下空间的功能包括停车库、设备用房、卸货区域等,两层防火区域的设置依据就是相信规范,然而,其设计中的问题以及难点就在于广场防火区域的面积指标并不明确,由于受到地形的影响,地下商业建筑的东西两侧能直接借助疏散通道到达室外,南北两侧则均埋在土壤中,并不能有效的进行安全疏散,这就必然会对地下商业建筑的使用效果产生一定程度上的影响,对屋面是绿化花园设计也会产生影响。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地下通道中新鲜空气的流动速率较慢,发生火灾的几率较大,由于地下建筑中各个商铺都是利用墙体进行分割,其防火单元的设计十分重要,若是没有较为完整的规划和处理机制,就会导致整体设计取法系统性以及有效性价值。

3.3地下商业建筑疏散通道设置问题

在地下商业建筑中,安全疏散通道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和价值,由于案例中建筑结构的占地面积较大,整个建筑结构要进行多样化分区处理,因此,只有满足每个防火区域最大允许建筑面积和商业疏散距离,才能达到相关要求,确保控制体系和运行维度的有效性,也为建筑结构的升级奠定坚实基础。然而,在建筑结构的中部,要设置数量级较高的楼梯,是首层疏散体系,楼梯设置数量不符合标准或者是不符合实际情况,都会对其疏散效果产生影响。另外,中部疏散楼梯间的宽度设计参数也十分关键,是整个价值结构的重点,需要相关人员对其进行集中分析和综合化处理。

3.4地下商业建筑疏散安全口设置问题

该地下商业建筑结构中,地下商业建筑部分的安全出口设置也是关键性问题,如何提升地下室各个功能空间的使用效率,对于建筑设计人员以及项目管理人员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在实际设计基础上,要对安全出口进行集中处理和综合控制,才能达到设计要求。另外,在地下商业建筑中,若是发生紧急以及危险的情况,人们容易产生焦躁和紧张的心理,往往就会向着熟悉的方向奔跑,而当原有的道路被阻拦或者是相对封闭的情况出现,就会导致人们心理受到更加大的打击,将焦虑转化为恐惧,慌乱中更容易发生事故,导致严重的伤害和危险,基于此,安全出口设计项目需要结合要求进行设置[1]。

4 地下商业建筑优化方案分析

4.1落实消防车道设计优化方案

在消防车道处理和设计过程中,要保证对建筑项目有清晰的认知和集中处理,针对实际管理结构和控制要求,建构更加系统化的安全评估机制以及消防管理体系。针对该工程项目,在对其性能化数据进行分析后,消防车要从建筑的南面进行集中施救,并且保证东西结构的首层模型处于架空状态,为了两边设置消防车道提供支持,也为整体消防处理效果的优化奠定坚实基础。只有保证消防车快捷迅速的到达不同消防分区,才能提高整体救援效果。

4.2落实功能区域防火分区优化方案

在消防区域划分项目上,相关技术人员和和设计人员要进行集中处理和综合控制,按照自动灭火系统的防火分区进行建筑结构划分。一般而言,自动灭火系统的防火分区最大允许建筑面积在4000m2以下,并且,设计人员也要按照设备区域和卸货区域的相关规范进行统筹设计,其实际面积约为2000m2。也就是说说,在设计结构建立和运行过程中,设计人员要从建筑结构的整体布局出发,对项目的对称性和处理效果进行统筹处理和优化,确保控制模型和运行维度的升级。由于地下建筑包括地下车库、设备用房以及卸货区域等,若是发生火灾,需要注意的就是要积极落实有效的处理机制和控制措施,以避免不同区域的火情蔓延,需要相关技术人员结合实际管理维度和控制措施,确保处理效果的最优化,设计中主要是利用了防火墙、防火卷帘等设备,从而配合甲级防火门,保证了整体设计结构的有效性,才能从根本上提高设计维度,升级其安全系数,并且对不同功能进行相应有效隔离。

4.3落实疏散通道优化方案

在实际设计机制建立过程中,由于楼梯间是整体建筑结构的主要疏散区域,在安全出口设计以及结构优化方面,要充分结合实际需求和处理机制。安全出口的设计要距离楼梯间15米以内,保证商业建筑结构的疏散距离内均设置自动喷水灭火系统,将距离控制在50米以下,这种设计标准对于普通建筑而言较为便利,但是对于大型地下商业建筑来说还存在困难,有经济实力的企业可以采用,若是无法实施,则需要对项目进行深化分析[2]。在工程的屋面上进行集中疏散,由于地下建筑中,人流运行系统主要是水平流动,将第一层次设置在屋顶,平面设计结构能为疏散提供一定的条件,并且能向不同的天桥和周围建筑群进行有效连接,确保楼梯间、疏散通道以及屋面结构都符合标准要求。也就是说,在地下商业建筑结构出现火灾问题后,屋面上设计通向不同天桥和周围建筑群连接的通道,建构专业化意见和评估机制,利用前室和防烟楼梯间进行有效疏散,确保各个出口的有效性。

除此之外,对于地下商业建筑而言,要对楼梯间的宽度进行综合设计和统筹处理。其中,地下二层防火分区会在15个-18个之间,每层建筑防火分区数量较多,若是按照面积折算值的规范要求计算,相关参数比例要在70%以上,相较于地上店铺折算率的60%更加的苛刻。相关设计人员在对其宽度进行处理的过程中,要保证设计流程和设计参数贴合实际运行要求,确保首层或者是屋面层设计方案的最优化。值得一提的是,设计过程要遵循规范原则,并且保证外部模型以及内部结构之间的吻合程度,不同相邻防火分区间共用防烟疏散楼梯是整个设计性项目的基本原理,也是设计核心。并且,要保证疏散楼梯宽度为相邻防火分区疏散宽度之和,从而有效对划分区域以及疏散宽度的设置进行升级,为了更好的配合疏散,设计人员也要利用疏散指示灯等引导性技术措施进行统筹处理和系统化控制,确保疏散项目有序进行,从根本上减少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3]。

4.4落实安全出口设计优化方案

在安全出口设计项目中,要结合景观水带和中轴设计要求,建构更加系统化的景观处理措施。设计人员要对部分区域进行疏散楼梯有效处理,设计中要避免斜坡标高问题,确保地下商业建筑的地下空间安全输送通道能起到作用,且和外部景观协调共存。在地下商业建筑结构中,整体设计要求和设计模型都要贴合实际需求,确保处理效果的最优化,也为设计方案优化提供保障。工程项目中存在8米斜坡景观以及无障碍坡道等元素,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进行有效的避让,从而提高景观的协调性价值,确保处理效果和应用模型的最优化。在实际设计过程中,要将安全出口的标志设立的相对明显一些,提高民众的辨识度,也为整体项目设计进行综合性处理优化,确保安全控制机制和运行维度的实效性,要结合实际需求在设计中多安排几个安全出口。避免危险发生出现的拥挤,更好地对密集的人员进行分散和疏通,减少危险和伤害,保证地下商业建筑的通达性和科学性[4]。

结束语:

总而言之,正是基于建筑规模的不断扩大,在地下建筑消防处理方面,要结合实际问题进行集中处理和综合管控,从安全角度和经济价值角度出发,提高防火意识的同时,积极落实更加有效的管理机制和控制措施,升级项目设计要求,为地下商业建筑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1]谢伟,肖春花.大型地下建筑商业区域设置方式及其消防安全评估[J].武警学院学报,2014,26(08):50-52.

[2]戴伟.超20000m2大型地下商业空间消防设计探讨——上海月星环球商业中心案例分析[J].中华民居,2013,14(06):120-124.

[3]刘从礼.浅谈城市大型地下商业兼人防建筑电气设计[J].城市建设,2013,28(33)25-25.

[4]范蕊,文继卿.奥体中心地下商业复建工程消防排烟问题研究[J].建筑热能通风空调,2015,31(02):103-105,98.

TU714

B

1007-6344(2017)05-0261-02

猜你喜欢

商业消防设置
《消防界》征稿启事
中队岗位该如何设置
全国消防日11月9日
漫画说消防
商业前沿
消防也幽默
商业前沿
商业前沿
商业遥感已到瓜熟蒂落时?
本刊栏目设置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