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人民塘路下穿铁路框架D便梁结合顶管施工技术

2017-05-18邱立满

四川水泥 2017年5期
关键词:挖孔护壁顶管

邱立满

(中铁十四局集团第一工程发展有限公司 山东 日照 276800)

人民塘路下穿铁路框架D便梁结合顶管施工技术

邱立满

(中铁十四局集团第一工程发展有限公司 山东 日照 276800)

上世纪修建的铁路受经济条件的限制,大量采用路基,未预留足够的立交通道,需新修立交通道穿越或跨越铁路。道路穿越铁路主要有两种形式:一是上跨公路桥,二是下穿框架桥。上跨铁路的桥梁需要修筑高而长的公路桥,施工中对铁路干扰较大,而且上跨桥由于城市规划和用地限制;下穿框架桥是采用顶进法在既有线下修建立交桥,施工时先对线路进行线路加固,占地拆迁少,交通干扰小,施工中铁路不需中断列车运行,结构合理,与城市的规划及建筑风格相符而被大量采用。本文结合人民塘路下穿铁路框架D便梁结合顶管施工技术进行了分析。

铁路框架;D便梁;顶管;施工技术

一、工程概况

人民塘路铁路下穿框架桥(致兴路至蜀龙路段),起止里程K0+776-K1+420,全长644m,该段线形由一个R-900的圆曲线和直线段构成。其中起点位于圆曲线中,终点位于直线上。下穿铁路段长60m,共7个框架,分别长10m、8m、5.5m、6.5m、5m、10m、15m。其中最后的10m、15m两个框架,已经实施。本次主要施工10m、8m、5.5m、6.5m、5m这个5个框架,这5个框架北侧离成渝线中心18.75米,南侧离成昆线中心10.90米,既有成昆线中心与现已施工的6、7号框架间防护桩中心为9.49米,框架顶距离轨面6.12米。

二、挖孔桩施工

根据勘察报告,本桥梁地下水位高,框架桥基坑及挖桩开挖深度。拟建工程沿线主要为居民住宅,区域内有3.5米厚人工回填土,地表水丰富,考虑场地地下、地表水水位实际,同时为项目高效施工创造条件,基坑建立独立管井降水系统。因既有成渝、成昆两线间有挖孔桩,降水是无法进入既有铁路打井,故不设置降水井。人工挖孔时孔内同时安装水泵。

框架桥靠近既有线挖孔桩周边共布置6眼降水井,井径0.25m,井间距为12m左右,井深30m。详见图4.13桥墩基坑降水井平面图

在水量较弱后,进行挖孔桩的开挖。井点降水在使用时,要求不间断的连续抽水,降水泵旁侧必须配有备用发电机,一但停电,立即要进行恢复,井点降水的正常规律是“先大后小,先混后清”原则应立即检查纠正,在降水过程中,要派专人观测水的流量,对井点系统的维护观察。井点位置应距桩边1.5~2.0m,以防止井点设置影响人工挖孔的稳定性。水泵抽出的水应经明沟有序排走,明沟离基坑越远越好,以防止渗下回流,影响降水效果。

2.1挖孔支撑桩开挖顺序

施工前先做好既有线路边沟的临时改沟。

挖孔桩施工采用人工开挖,孔桩尺寸分别为线路两侧挖孔桩尺寸3m*2m,桩中心距线路中心为2.2m;两线间挖孔桩尺寸3m*2.6m,桩中心距离2侧线路中心均为2.615m,挖孔桩深度为中间三组主桩29m,框架两端辅桩14.8m。开挖人工挖孔桩需要限速45km/h,挖孔桩对角开挖,由于成渝线是动车走行线,为了保证线路安全及正常运营,挖孔桩必须采用隔桩开开挖,开挖顺序为1、3、5、7、9、11、13、15同时开挖,其余7根同时开挖(如图1)。

图1 挖孔桩位置图

2.2人工挖孔桩锁口及护壁施工

人工挖孔桩在开挖前需先做好锁口,锁口的内净空与桩芯尺寸相同,锁口的厚度为30cm,高度1.0m(高出铁路路床顶面30cm),混凝土采用C25,环向内外层主筋采用φ16,内外层主筋间距均为25cm,钢筋保护层4cm,箍筋采用φ14间距20cm,采用模筑混凝土。锁口高出路床顶面30cm,起挡道碴和排水的作用。

本次挖孔桩舍弃传统的钢筋混凝土护壁,为了保证能在4个小时内完成一节挖孔桩的成型,预先制作护壁支撑组合模板,待每节挖土完成后,将4组护壁支撑组合钢模板运送至挖孔桩,人工在桩内完成型钢支撑模板的组装,再在模板与外壁之间空隙压注M30水泥浆,确保模板与护壁之间密实,待水泥浆强度满足要求形成水泥石后,水泥石厚度不小于15cm,再进行下一节段开挖,开挖时,要先开挖一半,安装半侧模板,然后开挖另半边安装另侧模板,并且上、下节模板之间连接可靠。如此循环进行,直至挖到设计标高。

三、顶管施工

顶坑距铁路边坡底面的距离约为3.5m,顶坑大小为5.0m×4.0m。参照基坑作业方案。顶管大小为φ1200mm钢筋混凝土管。顶管垂直于挖孔桩壁边缘,顶进到位后破除桩与管交接处的部分钢筋混凝土管,轨顶标高为512.27m,原地面标高约为510m,顶管管顶标高508m ,顶进到位后挖除顶坑,作为运输通道。

四、D便梁的架设

4.1工艺流程

既有线的加固方式为16mD便梁+16mD便梁+24mD便梁+20mD组合式加固方式。当挖孔桩利用抽换横枕砼达到强度后,方可进行D型便梁施工。工艺流程图如图2所示。

图2 工艺流程图

D型便梁的纵梁放到位需满足两个条件:首先是挖孔桩支墩施工完毕,并满足承载力要求;其次是D型便梁的横梁全部安装就位,并对线路进行45Km/h限速。同时结合安全防护要求进行施工。

按照D型梁架设方案,在支墩上按设计的平面位置及标高安装好D型梁支座,支座标高可采用干硬性砂浆调整。安装好后,要复核便梁支座的平面位置及顶面标高,确认无误。

4.2二次D型便梁受力转换方式

在既有线下主体框架地板达到设计强度后,63C型钢组合支撑柱与底版提前预埋的φ25钢筋连接后,同时与框架顶板同步实施,型钢组合支撑柱的钢顶板作为框架顶板模板。支撑范围顶板底的分布钢筋应加强,施工完成框架顶板并达到强度后,在框架顶施工砼支撑柱,支撑桩矗立在框架顶,组合高度为6.12m,将第一次架设在原线路中间两跨的D型16m便梁、24m便梁用轨道车依次调换,两端16m及20mD型便梁保持不动。

4.3体系转换技术

二次D便梁受力转换完成后,需要将原贯穿框架底、顶板的支撑柱进行破除,然后采用同标号混凝土将开洞补齐,强度达到设计后,做好防水措施。根据设计要求对道床及框架顶路基进行回填,回填后仔细观测线路情况,严格控制路基沉降,及时采取措施,保证行车安全,道床道碴,加强捣固,及时补碴,并检查线路几何尺寸,确保线路安全,做好D便梁拆除准备工作;D型梁拆除方法,同架设D型梁的工序相反。

五、结束语

近20 多年来, 顶管工程在我国各个城市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顶管施工技术无论在施工理论, 还是施工工艺方面, 都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在借鉴国内外研究成果的基础上, 结合国内外实际工程的使用特点, 顶管施工技术的研究将步入一个崭新的阶段。随着顶管施工技术的发展, 一些关键技术问题将得到更好的解决。

U45

B

1007-6344(2017)05-0080-01

猜你喜欢

挖孔护壁顶管
泥浆护壁成孔灌注桩施工要点分析与质量控制
洞柱法地铁车站导洞人工挖孔桩护壁快速施工技术研究
深基坑喷锚护壁施工技术
球墨铸铁顶管喷敷工艺探讨
长距离PCCP顶管的设计和应用
土压平衡盾构掘进中障碍桩的处理
挖孔桩基在水利工程中的应用
勘探所膨胀波纹管护壁技术成功完成超深孔护壁
基于人工挖孔桩基础在清单及计量方面的探讨
国内首例深覆土沙漠顶管工程应用青龙管业DN3000mm顶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