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恶性肿瘤放化疗后感染患者PCT、CRP及WBC联合检测的应用价值

2017-05-18李彦伟李荣辉鞠传余孟繁钦

临床医药文献杂志(电子版) 2017年10期
关键词:牡丹江放化疗细菌

李彦伟,李荣辉,鞠传余,孟繁钦*

(1.牡丹江医学院红旗医院检验科,黑龙江 牡丹江 157011;2.牡丹江医学院药学院,黑龙江 牡丹江 157011)

恶性肿瘤放化疗后感染患者PCT、CRP及WBC联合检测的应用价值

李彦伟1,李荣辉1,鞠传余1,孟繁钦2*

(1.牡丹江医学院红旗医院检验科,黑龙江 牡丹江 157011;2.牡丹江医学院药学院,黑龙江 牡丹江 157011)

目的探究恶性肿瘤放化疗后感染患者血清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及白细胞计数(WBC)联合检测的应用价值。方法从本院肿瘤科2016年1月~10月期间住院的恶性肿瘤放化疗后出现或疑似出现感染症状的100例患者和身体健康人群40例作为研究对象,观察分析其血液检测PCT、CRP、WBC含量。结果观察组PCT、CRP、WBC含量均高于非细菌组和对照组,差异存在显著性(P<0.05)。结论在恶性肿瘤放、化疗后重度感染患者的早期临床诊断中PCT、CRP、WBC联合检测存在较高临床价值。

恶性肿瘤;放化疗后感染患者;PCT、CRP及WBC联合检测;应用价值

近年来,恶性肿瘤的发病率逐渐增多,严重影响人们身体健康。目前临床上常用化、放疗进行治疗,但常合并感染的炎性症状,由于感染原因较为复杂,因而对临床早期诊断和抗感染治疗产生不良影响[1]。为了早期明确感染原因,本文对100例该疾病患者诊疗过程予以研究,内容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本院恶性肿瘤放化疗后出现或疑似出现感染症状的100例患者,包括男45例,女55例,平均(43.25±7.13)岁,使用数字表法随机分为细菌感染组55例、非细菌感染组45例,同期健康体检者40例为对照组。所有研究对象均自愿参加研究且知情同意,其基本资料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保持患者在空腹状态下进行静脉采血,白细胞计数(WBC)采用HORIBA ABXDF120五分类血球计数仪测定;血清降钙素原(PCT)使用安徽大千公司试剂盒测定;C-反应蛋白(CRP)使用宁波美康公司试剂盒测定,均严格依照说明书进行操作。

1.3 观察指标

观察对比三组PCT、CRP、WBC含量情况。

临床上判定标准:血清PCT在0.5μg/L及以上;CRP在8mg/L及以上;WBC高于10×109/L视为阳性。

1.4 统计学分析

对研究中所有数据使用SPSS 18.0统计软件分析,计量资料以t检验方法验证,P<0.05存在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观察对比三组PCT、CRP、WBC含量情况,观察组CRP、WBC及PCT含量分别高于其他两组,差异存在显著性(P<0.05),见表1。

表1 对比三组PCT、CRP、WBC含量情况(s)

表1 对比三组PCT、CRP、WBC含量情况(s)

注:和对照组对比,P<0.05,和对照组与非细菌组对比,*P<0.05.

观察组 55 15.25±3.13* 4.33±0.90* 43.15±9.05*非细菌组 45 9.37±2.51 0.45±0.13# 6.73±1.13#健康人群组 40 5.13±1.01 0.31±0.03 5.35±1.03

3 讨 论

临床上对恶性肿瘤进行化放疗治疗后常合并严重感染症状,表现出的发热等炎症反应由多种因素引发,如细菌、病毒等病原体感染、治疗时药物反应及肿瘤细胞溶解和自身破坏作用等,由于难以明确病因而导致感染反复发作,对临床诊断和治疗造成严重影响[2]。因此,应对引发感染的病因进行明确诊断,从而提高恶性肿瘤放化疗后重度感染患者临床治疗效果,促进患者生命延长。有研究表明PCT含量升高和细菌感染之间存在密不可分的关系,PCT可以作为临床上诊断细菌感染的重要指标。一般情况下人体内血清PCT含量相对恒定,但出现炎症反应时其浓度则持续增高,某位研究学者的相关研究结果发现感染者治疗期间其血清PCT与CRP水平变化情况和感染程度关系呈正相关,PCT的检测利于临床上对细菌、病毒等病原体作出明确诊断,其方法具有简便、快速,灵敏度高等特点[3]。CRP属于急性时相反应蛋白,在炎症早期升高。而WBC、中性粒细胞计数均明显减低,因此也可视为感染指征之一。针对恶性肿瘤患者放化疗后继发感染,PCT、WBC、CPR的联合检测能够有助于临床治疗合理使用抗生素药物,以控制感染恶化。研究结果发现观察组CRP、WBC及PCT水平均高于非细菌感染组和正常人群,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说明PCT、CRP及WBC检测联合使用能够帮助恶性肿瘤放化疗后重度感染患者的诊疗效率得到显著提升[4]。

终上所述,PCT、CRP、WBC联合检测对恶性肿瘤放、化疗后重度感染患者的早期临床诊断具有重要价值,值得应用。

[1] 兰翠娟,何翠玲,郑 香,等.动态心电图监测恶性肿瘤化疗与联合放化疗对比分析[J].中国医药导刊,2014,(3):442-443.

[2] 全天一,陈文裕,黄国虹,等.鹿角霜治疗恶性肿瘤放化疗后白细胞减少症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评价[J].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2015,31(19):1934-1936.

[3] 冯桂青,许宗磊,肖玉荣,等.恶性肿瘤患者放化疗后真菌感染的耐药性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4,(19):4790-4792.

[4] 田 欣,张振勇,吴 荣,等.榄香烯治疗不能耐受放化疗的恶性肿瘤临床观察[J].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2014,9(9):978-979,995.

本文编辑:王雨辰

R246.5

B

ISSN.2095-8242.2017.010.1912.01

黑龙江省卫生计生委科研基金(课题名称:PCT、CK、血培养、CRP、WBC对肿瘤放化疗后感染的诊断意义,课题编号:2016-400)通讯作者:孟繁钦

猜你喜欢

牡丹江放化疗细菌
《牡丹江医学院学报》投稿须知
伟大而隐秘的细菌
细菌大作战
贡献更多“牡丹江力量” 书写更精彩的“牡丹江篇章”
肠内营养支持在放化疗食管癌患者中的应用
寻找最美校园 牡丹江师范学院
细菌大作战
牡丹江流域自然地理敏感区划分研究
直肠癌新辅助放化疗后,“等等再看”能否成为主流?
细菌惹的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