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早期护理干预对急性上呼吸道感染诱发心肌炎患者疗效的影响

2017-05-18

临床医药文献杂志(电子版) 2017年10期
关键词:心肌炎心肌护理人员

周 昀

(菏泽市牡丹人民医院内科,山东 菏泽 274000)

早期护理干预对急性上呼吸道感染诱发心肌炎患者疗效的影响

周 昀

(菏泽市牡丹人民医院内科,山东 菏泽 274000)

目的观察早期护理干预对急性上呼吸道感染诱发心肌炎患者疗效的影响。方法分析本院2015年1月~2016年11月治疗的123例急性上呼吸道感染诱发心肌炎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护理方案的不同将其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57例行常规护理,研究组66例行早期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护理前后肌钙蛋白与心肌酶谱变化,以及生活质量情况。结果两组护理后LDH、CK、cTnI水平较之护理前均下降,且研究组降低幅度较之对照组更大(P<0.05);研究组生活质量各维度评分较之对照组均更高(P<0.05)。结论早期护理干预实施于急性上呼吸道感染诱发心肌炎患者行,不仅能够促进其血清指标恢复至正常水平,而且有效改善预后质量,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心肌炎;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早期护理干预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为临床较为常见的疾病,因大部分患者对早期治疗不重视,进而诱发心肌炎[1]。该病患者临床表现不一,且早期仅出现恶心呕吐、发热、腹泻等,随着病情不断发展,胸闷、乏力、心悸等表征随之突显出,严重者甚至致使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等[2]。为此,本研究就选定的66例急性上呼吸道感染诱发心肌炎患者分别行不同护理方案的效果作对比分析,现作下列报道: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分析本院2015年1月~2016年11月治疗的123例急性上呼吸道感染诱发心肌炎患者临床资料,根据不同护理方案共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前者57例中男女比例29:28,年龄21~39岁,平均(27.56±3.69)岁;后者66例中男女比例36:30,年龄21~40岁,平均(28.69±4.58)岁;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下26例,高中及大专54例,本科及以上43例;上述各项基线资料对比未显示高度差异(P>0.05)。

1.2 方法

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为患者提供安静、整洁的病室环境,密切监测其生命体征、心电监护,且尽可能满足患者合理需求。研究组行早期护理干预,具体方案为:①心理护理:护理人员主动与患者进行心理交流,以及时了解其情绪变化,针对性使患者对自身疾病相关知识有所了解,并告知其不良情绪对疾病影响,使患者主观上改善心理状态,从而积极配合护理治疗。②针对性护理:护理人员根据患者的不同休息状态实施全面的护理干预,促使其休息管理进一步增强,告知应保持最佳睡眠状态,缓解心脏负荷,促使心肌代谢功能恢复。针对气促胸闷者予以氧气吸入,针对心律失常严重者予以心电图监测措施,针对烦躁不安者则可予适量镇静药物与心理安慰。患者于用药过程中,护理人员应密切监视其心律与心率等情况,一旦出现心率过缓不良反应,应立即告知医生并予以有效处理。③饮食护理:护理人员针对患者饮食习惯,为其制定相应的科学膳食计划,饮食以高蛋白、低盐高维生素及低脂肪为主,进餐遵循按时按量、少食多餐原则,禁烟酒及辛辣、刺激性食物,避免病情加重。

1.3 观察指标与评定标准

记录并对比两组护理前后心肌酶谱指标(乳酸脱氢酶(LDH)与肌酸激酶(CK))与肌钙蛋白(cTnI)变化情况。两组生活质量参照生活质量量表(SF-36)评估,包括四个维度,满分100分,分值越高,患者生活质量则越好[3]。

1.4 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数据均以SPSS 17.0的统计软件进行处理分析,以“s”表示正态计量资料,两组正态计量数据的组间、组内对于予以检验;用例数(n)表示计数,计数资料组间率(%)的比较采用检验。若P<0.05则表明差异具统计意义。

2 结 果

2.1 比较两组心肌酶谱与肌钙蛋白变化情况

两组护理后LDH、CK、cTnI水平较之护理前均降低,同时研究组降低的幅度比对照组大,差异具统计学予意义(P<0.05),如表1。

表1 比较两组心肌酶谱与cTnI变化情况(s)

表1 比较两组心肌酶谱与cTnI变化情况(s)

注:组内比较,aP<0.05;组间比较,bP<0.05。

研究组(n=66)护理前 387.12±67.28 388.53±49.37 0.81±0.25护理后 205.17±66.42a156.52±44.35a0.08±0.03a护理前 391.25±56.81 384.32±42.53 0.82±0.52护理后 165.34±50.63ab126.47±43.21ab0.05±0.02ab对照组(n=57)

2.2 比较两组SF-36评分情况

研究组SF-36评分比对照组高,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2。

表2 比较两组SF-36评分情况(s,分)

表2 比较两组SF-36评分情况(s,分)

注:与对照组对比,aP<0.05。

组别n=例数 物质功能 心理功能 躯体功能 社会功能研究组(n=66) 82.57±8.30a86.21±8.63a88.58±8.63a80.39±8.45a对照组(n=57) 65.92±5.88 72.45±6.44 68.72±5.08 69.46±5.58

3 讨 论

上呼吸道感染后继发心肌炎是因B组柯萨奇病毒具有的嗜心脏特性而导致,此种病毒所引发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人数越多,病毒性心肌受损者随之增加[4]。通常心肌炎患者于正确指导与休息后,可基本恢复至正常水平。

以往临床大多采用减轻心肌负担、抗病毒等疗法进行治疗,且可取得良好疗效,同时积极的护理干预同样为影响此病疗效的重要因素。本研究就选定的123例急性上呼吸道感染诱发心肌炎患者分别行不同护理方案的效果作对比分析,结果显示:两组护理后LDH、CK、cTnI水平较之护理前均下降,且研究组降低幅度较之对照组显著更大,同时研究组物质功能、躯体功能、社会功能及心理功能均比对照组高,提示急性上呼吸道感染诱发心肌炎患者实施科学有效的早期护理干预,可有效缓解患者临床症状及体征,并改善其预后质量,这与常淑平[5]等人文献研究结果类似。分析原因可能为:临床中患者大多对此病相关知识较为缺乏,且较多时间用在工作、学习中,从而忽视休息,而住院期间护理人员增强对患者休息宣教教育工作,饮食中嘱患者勿进食过饱过快,以防胃部膨胀而加大心脏负担[6]。同时告知患者排便的重要性,为其制定科学营养的饮食计划,多食新鲜的蔬菜与水果,以有效避免患者因发生排便困难与便秘等不良情况而导致其病情加重[7]。护理人员实施早期心理护理措施时,以温和的态度及语气与患者建立良好关系,并向其详细讲解该病相关知识及需要注意的事项,加之指鼓励家属多给予患者关心与重视,以消除其内心紧张、恐惧等负面情绪,进而提高治疗配合度[8]。除此之外,通过督促患者多休息,以减轻其心脏负荷,且促使患者心肌代谢功能得以恢复。本研究受样本、时间及环境等因素限制,未针对两组满意度予以分析,待临床加大样本进一步调查。

综上所述,急性上呼吸道感染诱发心肌炎患者实施有效的早期护理干预,不仅能够促进血清指标恢复正常,而且有效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1] 路恋英.护理干预对病毒性心肌炎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4,27(06):808-809.

[2] 杨新芳.综合护理干预对病毒性心肌炎患儿疗效的影响[J].临床研究,2016,24(07):117.

[3] 黄 云.急救护理在急性重症病毒性心肌炎并发急性肾衰竭患者的应用效果[J].蚌埠医学院学报,2015,40(08):1118-1120.

[4] 雷 佳,叶 琴,安照辉.心理护理在小儿上呼吸道感染中的应用及效果[J].临床医学工程,2014,21(10):1343-1344.

[5] 常淑平.早期护理干预在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所致心肌炎康复中的作用[J].河南职工医学院学报,2014,26(06):725-727.

[6] 龙彩英,龙 兰.早期护理干预在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所致心肌损害康复中的作用[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4,33(02):383-385.

[7] 朱纪芳,汪小华,陆敏霞.2例重症心肌炎并发急性胰腺炎患者的护理[J].中华护理杂志,2014,49(09):1150-1152.

[8] 庞随香.护理干预对急性新发呼吸道传染病患者负性情绪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齐鲁护理杂志,2016,22(09):32-34.

本文编辑:王雨辰

R473.5

B

ISSN.2095-8242.2017.010.1906.02

猜你喜欢

心肌炎心肌护理人员
浅谈护理人员的压力来源及管理策略
高盐肥胖心肌重构防治有新策略
伴有心肌MRI延迟强化的应激性心肌病1例
Seepage simulation of high concrete-faced rockfill dams based on generalized equivalent continuum model
干细胞心肌修复的研究进展
护理人员在静脉用药调配中心的作用观察
左卡尼汀治疗心肌炎的临床价值及不良反应观察
体外膜肺氧合治疗急性爆发性心肌炎的临床观察
平衡计分卡在手术室护理人员绩效考核中的应用价值
心力衰竭小鼠心肌组织中4.1 R蛋白的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