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会读心的数学

2017-05-18周晨亚

东方教育 2017年3期
关键词:读心术数学

周晨亚

(浙江师范大学 浙江金华 321000)

摘要:数学被视作枯燥难懂的象征。数学文化从文化的角度来领略数学的全貌和魅力。读心术作为魔术文化中的一种,能够给人启发,让人思考。本质上来说,它就是一种简单的数字游戏。随着时代的发展,数学的发展,我们的身边涌现出了越来越多的丰富多彩的读心术。

关键词:数学;读心术;吉普赛

一、吉普赛人的读心术

读心术在《广辞林》中是指握住人的手,根据其无意识的活动所引起的反应来探测其物品隐藏的地方的一种技术。而在魔术里,读心术其实是一种能进行心灵感应的数字游戏。最古老的读心术其实就是吉普赛人的数字游戏。

吉普赛是一个天生流浪的民族,踪迹飘忽不定。至于他们为什么迁徙一直都是未解之谜。在这场漫长的流浪之旅中,他们创造了神奇的吉普赛塔罗牌和奇异的占卜术。人们不仅对吉普赛人的踪迹感到好奇,也对占卜充满好奇。算命占卜是吉普賽人,尤其是吉普赛的妇女的一项传统行业。吉普赛的算命者大多能玩一手“好牌”,她们能将一副纸牌在手中转来转去,挥手拍出一沓,反手又甩出一摞,而她们玩的最好的就数那古老的读心术了。

读心术就像这个民族一般神秘莫测。如今,人们将计算机技术与这种古老的读心术相结合,发展出了一个令人感到更为神秘的Flash心理测试。游戏的规则大抵如下:首先,任意选择一个两位数,把这个数的十位数字和个位数字相加得到一个新数字,再把任意选择的数减去这个新数字。然后在图表中找出与最后得出的数字所对应的小符号图形,把这个图形牢记心中,点击水晶球,就会发现,水晶球里所显示出来的图形正是你刚才记在心里的那个。

吉普赛人的智慧让人敬佩,更让人敬佩的是他们将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巧妙地结合在了一起,并且流传至今。不过,如今其中的数学原理已经被人们揭穿了。简单地说,假设这个两位数的十位数字为a,个位数字为b,则这个两位数为10a+b,十位数字和个位数字相加得a+b,则原来的两位数字和新数字相减是9a,因此所得的数字永远是9的倍数。那么,每次启动这个测试时,首先要将图形初始化,这个时候,只要偷偷把是9的倍数的数字后面的图形赋值成相同的图形,其他数字则成了迷糊人用的障眼法。此时,大家点击水晶球就看到了自己记住的那个图形。[1]这种数学原理很简单,只要用适当的图形代替字母,便解释其中的奥秘,相信这样神奇的读心术会吸引注意力,提高学习兴趣。

二、生活中的读心术

课堂上,或许你也发现与读心术的原理类似的数学游戏,或许你的数学老师还为你表演过此类魔术 “神奇的495”就是这样一种数学游戏,它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教材二年级下册第66页的一则数学游戏。若在课堂上,将其设计为读心术,大致的过程就是:老师请一个同学在心里想好三个数字,不用告诉老师,但是老师能猜出用他想的那三个数字经过一番计算后的结果。[2]其中,数字的变化过程则是从1至9这九个数字中任选3个数字,组成一个最大的三位数和一个最小的三位数,求出他们的差。再把所得的差的三个数位上的数字9重新组成一个最大的三位数和一个最小的三位数,求他们的差,重复上面的过程,最后总能得到495。这类魔术的原理是数学上的一种神奇的现象-数字黑洞。黑洞数又称陷阱数,是类具有奇特转换特性整数 任何数字全相同整数,经有限重排求差操作,总会得某些数。这些数字就是黑洞数,495就是这样一种神奇的数字。尽管数字黑洞问题非常神奇,但是它无法与著名的哥德巴赫猜想相比,因为只要懂一点数论基础,就可以证明它。尽管读心术十分神奇,但是只要懂一点数学,只要敢思考,就可以明白原理。

三、读心术对教育的启示

目前,学校渗透数学文化的方式一般只开展数学史的介绍,教师都以一两句话来介绍某个数学发展阶段,相互之间没有任何深度的联系,也没有很好地连接教材内容。这样不仅会导致形式单一、枯燥乏味等问题,还会使学生在学习数学过程中无法真正感受到数学文化,产生共鸣,体会数学文化。这就是当前数学教学中的数学文化教育的现状。

游戏是学生获得数学内容与思想方法的有效方法之一。[3]我们的数学课堂正是需要游戏这样一个媒介,能够将枯燥难懂、乏味单调的数学知识运用到里面去。读心术便是这样一种游戏。这类读心术的原理都与数学相关,而这样的数学原理恰恰可以营造出的神秘的引人入胜的课堂氛围。只要你够用心,一定也可以像华应龙老师一样巧妙地将数学知识与这样一种神奇的魔术结合在一起,使数学课堂充满热情。

数学游戏注重趣味性和知识性的统一,看似简单,却充满奇思妙想,看似异想天开,实则涵盖着数学的理性思维。它不断扩展自己的领地,它为越来越多的文化提供支持,也从越来越多文化的中汲取营养,与此同时,它又把自己的根伸向越来越深的理性思维的土地中,使自己越来越牢固地生长。

参考文献:

[1]黄忠浩. 关于吉普赛人读心术的解析[J].新课程(教育学术版),2009

[2]李培芳.让数学课堂充满“魔术般的神奇”[J].教育科学论坛,2011

[3]张维忠.文化视野中的数学与数学教育[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

猜你喜欢

读心术数学
作文中的“读心术”
读心术
我们爱数学
身体语言知多少
一个纸牌“读心术”的数学原理
我为什么怕数学
数学到底有什么用?
错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