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语文课堂读写结合教学问题研究

2017-05-18周亚妮

东方教育 2017年3期
关键词:措施方法读写结合存在问题

周亚妮

(湖南省永州市祁阳向阳小学)

摘要:读写结合这种教学模式近些年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被不断提及,越来越多的教师开始加强对这一种教学模式的关注,并将其积极运用到语文教学活动之中。但是目前不少教师在运用读写结合教学的时候出现了一些问题,导致教学效果并未达到预期中的高度。在这样的情况下,本文就针对读写结合教学作了简单的分析,然后探究了当前教学实践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最后提出了强化读写结合教学的一些措施方法,以供参考。

关键词:小学语文;读写结合;存在问题;措施方法

小学语文是语文教学活动的奠基阶段,这一阶段不仅要让学生积累一定的字词,还需要在阅读、写作等方面实现能力水平的提高。在传统的教学中,阅读和写作往往是分开的,这样降低了教学活动的整体性。于是有人提出了读写结合的教学模式,将分离的阅读和写作结合起来构建成为一个教学整体,通过实践也表现出了不错的效果。因此,对于小学语文教师而言,就应该对读写结合的教学模式进行研究,将其运用到小学语文教学当中。

一、读写结合教学

所谓的读写结合教学,从其字面意思上来理解就是将阅读和写作结合起来展开教学,即将原本分开的阅读课和写作课在内容或是形式上合二为一,形成整体教学。从语文教学的实质上来说,听说读写是最基本的教学目标,也是学生所必须形成的能力。听和说在日常生活中就能有非常深入的接触,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就能够对听和说的能力进行锻炼,因此语文教学的重心应该放在读和写这两个层次。阅读是写作的基础,写作是对阅读的凝练,二者相辅相成,彼此联系。由此就可以发现,将阅读和写作分隔开来进行教学的模式显然违背了语文教学的本质初衷。所以,实现读写结合教学,对于小学语文教学活动而言是具有非常重要的积极意义的。一方面,可以促进学生阅读和写作写作能力的同步提升;另一方面,可以让学生在读写结合的环境下对语文教学产生浓厚的兴趣。

二、当前小学语文教学中读写结合教学存在的问题不足

(一)运用不当

读写结合教学模式的关键就在于将阅读和写作结合起来,其可以是内容上的结合,也可以是形式上的结合。比如在阅读课的教学中加入写作的环节,或者是在写作课上加入阅读的环节。但是部分教师在实践教学中,对于读写结合的理解上存在一些偏差,导致对于教学方法的运用不是很恰当,从而影响到了教学效果。比如有的教师在实践教学中,就是先让学生进行写作,然后再进行阅读,这种模式从性质上来说就有点本末倒置了。读写结合的目的在于以读促写、以写促读,阅读是首要环节。若是先开展写作,那么写作就没有基础和前提,这样的教学效果就不是很好了。

(二)衔接不畅

读写结合教学要将阅读和写作结合起来,但是二者不可能同时展开,必然有一定的先后顺序,这就需要在先后之间做好衔接,确保教学活动的顺畅。但是从实際教学发现,部分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对于阅读和写作的衔接并不是很顺畅,使得教学活动的效果不佳。比如在阅读课上融入写作环节,部分教师并未在阅读后立即展开写作,而是让学生进行练习后才进行写作,这样就降低了读写结合的效率。还有个别教师在环节安排上就不合理,比如还没有阅读完就让学生进行写作,这样也就导致了对读写结合的教学衔接不畅,进而降低了课堂教学的效果。

(三)设计不合理

读写结合教学相比单纯的阅读教学或是写作教学在教学设计上要更加复杂一些,需要同时考虑到两个方面的相互配合与融入。但是从实际的教学活动来看,还是存在教学设计不合理的问题。比如在阅读课中融入写作环节,部分教师在写作部分的设计上,就存在写作主题和阅读主题不相符的情况。或者是设计较为主观,没有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限制了学生思维的发展。再比如在写作教学中融入阅读,部分教师在阅读的设计上也存在阅读材料过长、阅读材料主题不明确等稳定,从而影响到写作教学的质量。

三、小学语文教学中读写结合教学的措施方法

(一)正确运用

要想读写结合这种教学模式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起到实际的作用,那么一定要对其形成正确的理解,从而正确进行运用。因此,首先教师要对这种教学方法形成正确认识,明确读写结合的内涵本质,以及其具体的实现模式,即在阅读课中融入写作,或是在写作课中融入阅读,这两种形式的侧重点是不一样的。前者侧重阅读,后者侧重写作。其次,教师要正确规划教学流程。在明确了读写结合教学本质内涵的基础上,那么就需要结合实际的教学内容来合理规划教学流程。比如,在对课文《爬天都峰》进行阅读教学的过程中,就可以在课文内容讲解完成之后设置一个写作环节,让学生针对课文进行读后感的写作。通过这样的形式不仅可以强化学生对课文的认知,也实现了对其写作能力的培养。再比如在写作课中,针对《我爱春天》这样一个题目进行写作教学,在开始前就可以安排一段关于描写春天美景的阅读材料,让学生先阅读材料,再展开写作,如此学生在阅读材料的刺激下自然就能有感而发,从而写作出高水平的作文。通过这样的教学流程,就实现了读写结合的正确运用。

(二)做好衔接

想要读写结合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那么在阅读和写作的衔接上就一定要把握好,让阅读和写作环节实现良好的过渡。具体而言,读写结合的教学模式就是先读后写,阅读在前边,写作在后边,在写作之后,还可以再设计一个阅读的环节,以此构建起读-写-读的教学流程,并且在这一流程中做好读与写、写与读的衔接。比如,在教学《陶罐和铁罐》这篇课文的时候,教师可以先安排学生进行自主阅读,在阅读后就立即设计一个简短的写作练习,即对文章的大意进行简单归纳总结。在学生完成之后,教师可以随机抽取几名学生对自己的写作进行朗读,以便掌握学生的阅读成果。然后在此基础上,教师就可以顺势展开课文的讲解,对陶罐和铁罐之间发生的故事进行分析。在讲解完课文之后,教师可以再一次组织学生进行读后感的写作。如此一来,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就实现了读-写-读-写这样的一个完成流程。学生通过阅读为写作奠定了基础,又通过写作对阅读进行了反馈,真正意义上达到了以读促写和以写促读的教学目的。

(三)合理设计

在读写结合教学模式下,由于其复杂性更高,因此在教学设计上就一定要合理可行,确保教学活动可以达到预期中的效果。在进行教学设计的时候,教师一定要对阅读和写作的重点进行把握,确保二者能够相互对应起来。比如还是针对《陶罐和铁罐》这篇课文进行阅读教学的时候,在教学完课文之后,教师不一定非要让学生进行读后感的写作,可以让学生从课文中自主选择角度进行写作。如此一来,可以大大激发学生的思维。比如有的学生就从陶罐和铁罐千百年来都一直在一起这个点出发,以“真正的朋友”作为题目进行了作文的写作。还有的学生从千百年后陶罐被发掘出来所体现出的价值着手,以“时间就是价值”作为题目进行写作。如此,学生不仅对课文实现了多层次的透视,也在写作上实现了全面化的发展。再比如针对“班级中的一件小事”这个题目进行写作教学的时候,教师就可以引入一些趣味性的班级故事阅读素材,让学生先对这些素材展开阅读,兴趣被激发起来之后再切入写作,如此也必然可以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

结束语:

读写结合这种全新的教学模式成为了语文教师提高教学效果的一种良好方法,因此教师要加强对读写结合的认识,在教学中正确使用,同时要加强读与写之间各个环节的衔接,最后还要在教学设计的环节不断优化,促进小学语文教学效果不断提升。

参考文献:

[1]贾晓娟.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读写结合[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中旬),2014,(01):91-92.

[2]丁璇.浅析小学语文教学读写结合策略探究[J].亚太教育,2016,(23):195.

[3]伏凤林.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读写结合教学模式探析[J].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2014,(09):93-94.

猜你喜欢

措施方法读写结合存在问题
浅谈幼儿园教学中民间艺术文化的渗透
初中物理课堂如何开展激趣教学
提高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的举措探讨
结合实践再探指导写作之最佳策略
浅议群文阅读下的“读写结合”
我国信用评级业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
瞬变电磁在矿井水文地质工作中的应用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读写结合的教学策略探究
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创建策略
浅谈高校生物学专业遗传学课程的教学现状与改进策略